剧本投稿  | 剧本征集  | 注册登录  | 编剧加盟  | 咨询建议  | 编剧群  | 招聘  | 代写小品  | 设为首页
总首页 |电影 |微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短视频剧 |广告剧 |小说 |歌词 |论文 |影讯 |节日 |公司 |年会 |搞笑 |小品 |话剧 |相声 |大全 |戏曲 |剧组 |编剧 |舞台剧 |经典 |剧情
全国原创小品剧本创作大赛
代写公司年会小品剧本
剧本名:重见天日
【原创剧本网】作者:范树立
专业代写小品、相声、快板、三句半、音乐剧、情景剧、哑剧、二人转剧本。电话:13979226936 联系QQ:652117037
年会剧本
 
 
重见天日
                   (电影剧本)
 
故事梗概:
吕留良(1629-1683)字庄生,又字用晦,号晚村,别号耻斋老人,南阳村白衣人。他是浙江石门(崇德)县人,明未清初著名学者、思想家,博学多才,凡天文、谶纬、乐律、兵法、星卜、算术、灵兰、丹经、梵志无不通晓。吕留良一生著作颇丰,著有《晚村文集》《东庄吟稿》《吕氏评医贯》等书。吕留良因清雍正年间受“文字狱”牵连,惨遭迫害,书籍被毁,家族被杀或流放宁古塔为奴。民国初平反昭雪,建吕晚村纪念亭,解放后,在桐乡市崇福镇中山公园内建造“吕园”。内有吕晚村纪念亭,吕家牡丹石及石马、石兽,吕留良画像、遗迹等文物。
剧本从翔实的吕留良资料中,经过整理、研究,扼要将吕留良一生的情况写进本剧。吕留良从小勤学苦练,考中秀才,结识文友,创建“征书社”,与友人合著学术论文。吕留良曾经上战场,参加反清复明战斗。他长大后,拒绝参加清皇朝的科举考试,又敢于破除迷信。吕留良协助官府抗涝救灾,捐米分发救灾粮,倡议开挖河道,兴修水利,资助文友。吕留良死后,惨遭雍正“文字狱”迫害,全家遭难。解放后,家乡人为纪念乡贤吕留良修建“吕园”,成立吕留良研究会,开展学术研讨活动,已经出版《吕留良研究》论文集四册。
 
人物:
吕留良:明未清初思想家
吕 熯:吕留良之祖父
吕元学:吕留良之父
元学妻:吕留良之母
吕葆中:吕留良之子
吕宣忠:吕留良之侄儿
吕家叔:吕府长辈
孙子度:吕留良之友
陆雯若:吕留良之友
吴自牧:吕留良之友
陆雯若:吕留良之友
王 宇:吕府仆人
书 僮:吕府书僮
知 县:石门县知县
小九华:小道士
少 妇:小九华情妇
雍 正:清朝皇帝
大 臣:清朝官员
换糖人
古画商
浙东人士甲
浙东人士乙
县衙考官
监考卫兵甲
监考卫兵乙
差人甲
差人乙
差人丙
徐府家人
书僮
老道士
 
(画外音)吕留良(1629-1683)字庄生,又字用晦,号晚村,别号耻斋老人,南阳村白衣人。他是浙江石门(崇德)县人,明未清初著名学者、思想家,博学多才,凡天文、谶纬、乐律、兵法、星卜、算术、灵兰、丹经、梵志无不通晓。吕留良一生著作颇丰,著有《晚村文集》《东庄吟稿》《吕氏评医贯》等书。吕留良因清雍正年间受“文字狱”牵连,惨遭迫害,书籍被毁,家族被杀或流放宁古塔为奴。民国初平反昭雪,建吕晚村纪念亭,在吕公祠悬挂“重见天日”匾额,以示纪念。
 
1.    吕府书斋  清晨  内景
字幕:明朝崇祯二年
吕府书斋内摆设讲究,墙上挂着几幅古代名画。窗外鸟语花香,绿叶成荫,景色迷人。吕留良之父吕元学在书斋里专心读书,书声朗朗。
元学:“留良,近来学了那些诗词,背几首给我听听。”
留良微笑:“好,孩儿这就背几首唐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元学:“好,好!留良,你的记性真好,口也清楚。依老父之见,依你现今的才华,将来必是国家之良才啊。”
留良坐在一张书桌前提起毛笔写文章。一会儿,一篇千言文《汉武皇论》即刻写成。
元学拿起稿纸仔细看了一遍,连连称赞:“写得好,写得好,你只要能好好读书,多读圣贤书,多写文章,今后必能成大器。”
 
2.    吕府大厅  上午  内景
康熙二年,朝廷适逢大比之年,吕元学要儿子前去参加应试。
元学:“孩儿,今年是大比之年,你已经十五岁了,在乡里品学兼优,文才出众。这个机会可不要错过啊!”
留良:“爸,孩儿从小就喜欢读书写字,今年我正想去应试,看看自己到底进步了多少。”
元学:“好,有出息。依我来看,一个人从小就应该有志气,这正是成才的好机会。”
吕留良的祖父吕熯慢步走进书斋,拉住留良的手,说:“小孙儿,今年是大比之年,你应该去尝试一下。我做爷爷的没啥东西送你,(随手取出一只长方形精美纸盒)这支湖笔是我从王府里带来的,今日送给你,望你能为吕家争口气,日后金榜题名。”
留良(接过毛笔盒):“多谢爷爷,我一定尽力而为,努力写出好文章,为我们吕家争光耀祖。”
吕熯满面笑容:“好,好!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看来吕家又要出人才了。”
留良随即从书房里取来笔墨纸砚,铺开纸张,提笔写了几个大字:只要功夫深,铁杆磨成针。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落款写上“留良”两字。
吕熯、元学看后哈哈大笑,连声说:“好,好,有出息。”
 
3.    考场   上午  外景
吕留良手持笔墨纸砚,排队依次序进入试场。门口一队官兵挨个搜身检查。
吕留良按号坐下,翻看试卷仔细观看,暗暗一笑,拿起笔开始书写。
吕留良:“这个试题太容易了。”伏案快速书写起来。
监考卫兵甲:“这个考生真神,一坐下就动笔,写文章真像水从肚子里流出来似的,真佩服。”
监考卫兵乙:“真奇怪,人家考生愁眉苦脸,还未动笔。只有他一个人已经写了不少字。”
吕留良埋头写作,越写越来劲。考场四周绿林成荫,树上鸟儿几喳喳叫个不停。不到半天时间,三大张白纸全都写满了蝇头细字。接着,吕留良笑嘻嘻把子试卷从头到尾再检查了一遍。然后立起身准备交卷。
监考卫兵甲:“等等,交卷时间未到。”
吕留良重回试场坐好,抬头仰望天空,哈哈大笑。
又过了一会,监考卫兵乙喊道:“现在可以交卷了。”
吕留良第一个立起身,交了试卷直奔门口而去。
监考卫兵甲:“这个考生真少见,考得快,跑得也快。一考好就往外跑,大概家中老婆在等他哩。”说完,在场的监考卫兵都哈哈大笑起来。
 
4.    吕府大门口   上午  外景
吕府门口有人飞报吕留良中了秀才。
一会儿,锣鼓喧天,一队差人吹吹打打来到吕府报喜。街上人声沸腾,吕熯、元学、留良和众多家人都站在大门口。
喜报送进吕府,一差人高声喊道:“吕留良考中乡试第一名,特此报喜。”
元学接过喜报,命家人送上红包,谢过公差。
吕熯喜出望外;“好,果然不出所料,留良孙儿中了秀才,太好了。”
紧接着,左右邻居,吕府亲戚纷纷前来道喜。
元学:“留良,你此番考中秀才,三年后还要去考举人,尚须努力呀!”
留良:“孩儿牢记爹妈的教晦,今后还要努力,不让长辈失望。”
吕熯:“好,好,小孙儿,你真的为我们吕家争了光。哈哈!”
元学妻:“留良,今日是你的大喜日子,我们全家要好好庆贺庆贺。同时要感谢吕家的长辈和亲朋好友。”
吕留良:“妈,我知道了。”留良向长辈和亲友一一鞠躬道谢。
 
5.    吕府书房  日  内景
吕留良正在书桌前认真看书。留良翻开一部《四书》,用毛笔写批注。
吕元学走进书房,在书桌边问留良:“留良,你在书上写些什么?”
吕留良:“爸,这部《四书》旧注错误很多,我正在修改批注。”
元学:“啊呀,这还了得。《四书》是皇上御笔批注的,谁修改就要杀头,这是要闯大祸的。”
吕留良:“这《四书》批注明明有错,还不让修改,怎么不讲道理。”
元学:“孩儿,你还小,不懂得天高地厚。今后不该说的话不要说,不该写的字不要写,此事要切切牢记。”
吕留良:“难道皇上做了错事,也要说他对的。”
元学火冒三丈,大声斥责:“放肆,你竟敢如此狂妄,真是岂有此理,快给我跪下。”
这时这时书房门响,进来一人。原来来人是留良的好朋友孙子度。
孙子度:“叩见叔叔。嗳,留良,你们父子俩人为啥事争论?”
元学气愤地边走边说:“留良,你得好好反思反思。”
吕留良:“子度,我对《四书》旧注错误的地方改了一下,惹得爸爸一顿教训。”
孙子度:“留良,这是你错了。《四书》是清朝皇帝康熙批注的,即使错了也不能改的;否则会有杀头的危险。如今清兵占领了中原,又想拉拢我们做官,真是气人。”
吕留良:“我不想做清朝的官。”
孙子度:“对,我也不想做清朝的官.”
 
6.    吕府厅堂   日  内景
康熙五年,又逢大比之年。吕留良被知县推荐到州府去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
吕府厅堂上,元学坐在桌子前耐心说服留良,要他去参加考试。
元学:“留良,今年又是朝廷大比之年。照你的学识和资历来说,去州府考试必定能考中,机会难得呀!”
吕留良:“爸,我不想做官,考不考没啥意思。我喜欢读四书五经,学点真才实学的东西。”
元学:“我家祖辈世代为官,难道官运就此决断,你对得起列祖列宗吗?”
吕留良:“我不是不想做官,只是不做清朝的官。”
元学大吃一惊:“留良,此话不能说。这是要杀头的,你不能再说半个字。”
大门外有一名书僮快步进来报讯。
书僮:“老爷,门外有一县衙官员求见。”
元学:“快请他进来。”
县衙考官进门来,双手作揖说:“拜见吕府大人!”
元学:“县衙大人亲临寒舍,不知有何贵干?”
县衙考官:“小人是奉知县大人旨意,要贵府秀才吕留良前去州府应试,望能为邑人争个名次。”
元学:“多谢县衙大人关照,小人理应劝儿应试。可是,我儿年轻不懂事,一时还不明白。”
吕府仆人王宇前来禀报。
王宇:“老爷,知县大人的轿子已经到府门口。”
元学:“快,快去门口迎接。”元学带领几名家人出门去迎接。
元学陪知县进门,在厅堂就坐。送上香茶、水果、点心。
元学:“知县大人光临寒舍,小人来迟,有失礼节,望大人多多包涵。”
知县:“元学兄,我们是老朋友,不必客气。今日前来贵府,就为令郎应试之事,如今试期已近,不知何故,令郎迟迟不来报名,为此前来拜访。”
元学:“不瞒知县大人,小人正为此事犯难,小儿人小不懂事,让我慢慢开导开导。”
知县:“令郎三年前考试成绩优秀,得了秀才第一名。今年正是大展鸿图之时,怎能拒而不报。”
元学:“留良,你自己讲给大人听听。”
留良:“知县大人,我年纪还小,想多读些书,学点真才实学的东西,将来可以报效国家。为此,今年不想去报名应试”
知县:“吕留良,这事你错了。我和你父亲都是从一名白衣考生考上去做官的。现今的世道,只有做了官才能享受荣华富贵,为祖宗增光添彩。你年轻聪明,正是追求上进的好时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留良:“知县大人,我家世代为官,我对做官没有兴趣,只想研读理学。”
知县脸色一板,说:“留良,你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我告诉你,丑话说在前头,按照大清律法,如果你今年不去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你的秀才头衔也就保不住了。到那时,可不要怪本官无情了。”
元学:“留良小子,休得无礼。两位大人息怒,让我好好教训小子。”
知县和考官气冲冲走了。
留良仰面大笑,随手拿起笔在墙上边写边吟:“谁教失脚下渔矶,心迹年年处上违,雅集图中衣帽改,党人碑里姓名非,苟全姑信谈何易,饿死今知事最微,醒便行吟埋亦可,无渐尺布裹头归。”
 
7.    吕府友芳园    日   外景
友芳园里有几幢小楼房,房前绿树成荫,花草芬芳,七个大小不一又相互连通的小鱼池呈一朵鲜花样,名曰:“七星池”。池内五颜六色的金鱼在盛开的荷花丛中戏水,池边有几块姿态各异的太湖石,其中一块名叫梅花石,另一块叫牡丹石。
吕留良和友人孙子度、陆雯若、吴自牧在友芳园里谈论国家大事,研讨理学、艺文学。
吕留良:“诸位朋友,今日有幸欢聚一堂,大家可畅所欲言,不必有所拘束。”
孙子度:“留良兄,我佩服你的胆识,竟敢拒绝参加州府的博学鸿词科考试。连革去秀才头衔,也在所不惜。”
吴自牧:“大丈夫说话算数,我钦佩留良兄的胆识。”
陆雯若:“吕家世代为官,留良兄不愿做官,连秀才也不要,真是世上少有的奇人呀!”
吴自牧:“我们读书之人多看点文章,多教几个弟子、学生,也就尽了自己的责任。”
孙子度:“自牧兄说得极是,我们四人要同心同德,不想做官发财,专心攻读圣贤书。”
吕留良;“这几天有人多次上门,请我到南阳去教书。我打算近日就动身,各位有兴趣的话请到乡下来聚聚。”
 
8.    南阳村书堂   日   内景
吕留良在崇福南门外的南阳村教书。书堂内坐着十来个学生。
留良站在书桌前大声说:“《诗经》是我国古代早期的一部很有名的诗歌集,大家不单要能读,还要能背,懂得其诗中的含意。有一首诗,题目叫做《君子于役》,大家听我念一遍: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之者,鸡栖于树……”
书堂窗外有几位老人站在那里,专心听讲。
下课时,老人们走进书堂,看望吕留良。有一位老人说;“吕先生,你讲得太好了。”
9.    南阳书堂吕留良寝室   夜   内景
天色渐暗,吕留良独自一人在寝室里点燃一支蜡烛,翻开一叠书稿。忽然发现一封几年前大侄儿吕宣忠写给他的信件。
(近镜头)书信上“吕宣忠”三个字雄浑有力。
吕留良自言自语:“宣忠,我的大侄儿,你曾是一名赫赫有名的武将,南明鲁王封你为‘总兵都督佥事’‘扶义将军’。你父亲是抗清名将史可法手下的一名‘军前赞推官’。啊!光阴似箭,当年的血战场就好象昨天发生的事,历历在目啊。”
10.      崇福寺前空地上   日   外景
年近二十二岁的吕宣忠血气方刚,正在寺前练武。吕留良在那里舞剑,剑舞毕,又练习射箭,在百步之外箭中耙心,围观人群大声叫好。
吕宣忠站在西寺金刚殿前的一块石头上,情绪激动地说:“各位乡亲,如今国难当头,清兵已在攻打乌镇,进攻石门县城就在眼前。我们要手拉手保住县城,保卫家乡。”
孙子度:“我们征书社全体同仁准备跟随吕将军出征,有谁愿意一道去的,请站出来。”
众人七嘴八舌:“我去!”“我也去!”
老人甲:“吕将军兵士不多,你们几个文人去打仗,只怕是纸上谈兵。要去战场,谈何容易啊。”
老人乙:“这话错也,文人能上战场去打仗,自古少有,我十分敬佩他们。”
一会儿,西寺金刚殿前聚集了上百人,准备去与清兵决战。有不少人送热馒头,送鸡蛋,含泪与勇士告别。
吕宣忠骑马率领众人出发。
11.      乌镇滥溪塘  日   外景
吕宣忠率领兵士与明将吴日生在乌镇滥溪塘会合,共同抗击清兵。
吕宣忠和部下躲藏在河边芦苇丛中。
一队清兵从桥上下来,等到清兵进入包围圈后,下令:“射箭!”
一支支利箭像雨点上样射向清兵,清兵有几人被箭射中倒下。
吕宣忠指挥队伍过桥,占领一处高地,埋伏在桑树林中。
又一队清兵沿塘河走来,等到清兵走近时。吕宣忠又能一次下令:“射箭!”,只见前面的清兵被击中,后面的清兵立即还击,双方激战多时。吕宣忠与清兵头目剑击数个回合,吕留良手臂上被清兵射中一剑。吕宣忠看情况不妙,连忙下令后撤,兵士上了一条大木船,架橹向南驶去。
12.      吕府书房  日   内景
吕留良在书桌前灯下写诗:“箭般入骨阴还痛,舌血溅衣洗更新……”
忽然门前传来狗吠声,吕留良连忙藏好诗稿。
吕宣忠进书房,问道:“小叔,这狗叫声越来越近,是否清兵打进来了?”
吕留良:“是呀!依我估计,是清兵来了。你快从后门出逃。”
吕宣忠:“小叔,后期有会。”说完便走。
一会儿,一队清兵冲进书房,叫嚷:“快把吕宣忠交出。”
吕留良:“他不在家。”
清兵小头目:“搜!”只见刀光闪闪,寒气逼人,清兵到处翻箱倒柜,乒乒乓乓响得不停。
过了一会,吕宣忠被清兵押上。一个清兵说:“吕宣忠在城门口被我们抓住。”
清兵小头目;“嘿嘿,吕宣忠,你逃不出我的手掌,押走。”
吕宣忠浑身是血。衣衫破碎,说:“你们不要高兴得太早,我总有一天会收拾你们的。”
13。县城监狱  日   内景
在石门县监狱里,吕宣忠正在木板桌子上写诗,组诗名为《托志诗》。写毕,吕宣忠大声朗读:《松柏》:“春风如有权,一夜绿新草,不得到松柏,其性益自好。架枝无凡巢,负气日深老。为我谢春风,青春善尔保。”
《今人》“孤鼠腐其肉,麒麟为詃然。虽不同我类,群命各自天。胡以在涂路,百死无一怜?凤凰困荆棘,乌鸦狂欲颠。笑口告族辈,得报当时衍。横飞入天汉,曾不为我妍。禽兽则已尔,今人何如焉!”
读毕,吕宣忠仰天大笑,想我吕宣忠十三岁练武,十八岁为武将,为反清复明,乌镇一战敌众我寡,引兵撤退。今被叛徒出卖,不幸关入监狱,我将以死报国,激励后人群起反清。
吕家叔进来探监,送银子给狱卒。卒子打开牢门,让吕家叔进去。
吕家叔:“宣忠,你现在关在这里情况十分危急。我们想了个救援办法,一面送银子给县官;一面你要假作认罪。这样就可以暂时保你出狱,到那时再想其他计谋。”
吕宣忠:“多谢各位长辈操劳,我吕宣忠决不认罪,为国而死死得其所。毋多言,彼小言,吾小言答之;彼大言,吾大言答之。毋烦训诲,此非爱我。我在狱中写有《托志诗》百篇,尽可知我的心也。”
 
14。杭城大街上  日   外景
 
三月十一日,吕留良带了一包银两来探望侄儿宣忠,谁知走到大街上,看见人头济济。只见前面一队清兵人马过去,后面押着一辆囚车,囚车里关的正是侄儿吕宣忠。
吕留良急忙走近直喊:“宣忠,宣忠,我来看你了。”
清兵拦住人群,不让吕留良走近。吕留良拚命挤上前去,跟随囚车和侄儿俩人交谈。
吕留良:“宣忠,我来迟了。”
吕宣忠:“小叔,我死了不要紧,你们要坚持反清斗争,直到把清兵全部赶走。”
吕留良:“对,我们会坚持下去的,请你放心,反清大业必将成功。”
吕宣忠:“好,这我就放心了。到那反清胜利之日,请转告我一声,我将在地下放声大笑,哈哈哈——”
 
15。杭城刑场   日   外景
囚车到刑场停下,清兵首领下令拉出吕宣忠。
吕宣忠昂首挺胸,脸色不变大步朝前走去。
吕宣忠:“小叔,我以死报国死得其所。你不必悲伤,请多多保重。”
清兵用力拉开吕留良。
吕宣忠大声说:“乡亲们,清皇朝的未日快到了。同胞们团结起来,打倒清朝皇帝,收复我大明江山。”
两个刽子手持左右双臂,却拉不动吕宣忠。
吕宣忠笑容满面,昂首挺胸,站着就义。
吕留良悲痛欲绝,泪如雨下。
 
16。南阳书屋寝室   夜   内景
吕留良手持吕宣忠书信,自言自语:“宣忠真是一位英雄好汉,要是大家都能和他一样的话,清皇朝的日子就不长了。康熙狗贼真是狡猾,一面拉拢文人学士,许愿封官;一面加强镇压有反抗情绪的读书人。这是其险恶阴谋之所在。”
吕留良起身,取下挂在床头的剑,慢慢抽出剑,舞动起来。舞毕,继续伏案写文章。
 
17。孔庙周边   日   外景
暮春时节天气晴好,春风微吹。孔庙四周鸟语花香,人声沸腾,热闹非凡。庙前高大的银杏树下,三五成群的游人消遥自在,尽情游玩观赏池中游动的金鱼。吕留良同陆雯若、吴自牧、孙子度诸多朋友在宝塔下吟诗谈笑。
吕留良:“诸位朋友,我辈都是大明皇朝的遗民,心里牵挂的事就是恢复故朝,望各位多出主意。”
吴自牧:“留良说的极是,我辈要为反清复明出微薄之力,光复明朝定能指日可待。”
孙子度:“眼下浙东文人常有人来石门,他们的反清决心很坚决,对我们鼓舞很大。康熙新近提出要‘观风问俗’、‘俯顺舆情’,全都是蒙骗我们的阴谋,千万别上当。”
吕留良:“眼下形势渐好,我们要和浙东反清人士联合起来,形成一股力量。这真是‘清风虽细难吹我,明月何时不照人。’‘奇朱非正色,异种亦称王。’哈哈,可笑啊可笑!”
 
18。崇福寺  日   外景
吕留良陪同几十位浙东反清人士游览崇福禅寺。
崇福禅寺金刚殿前商贩如云,人头济济,叫卖糖果、糕饼、水果的声音此起彼伏。寺前两座雄伟高大的宝塔显得古朴庄严,塔上鸟雀飞跃,叫卖四起。殿寺屋檐角上的几只风铃“叮当,叮当”响个不停。金刚殿上四大金刚高大威武,气势不凡,朝拜者络绎不绝。寺风香气瀰漫,烛光明亮。寺内有几十名和尚正在做佛事,清脆悦耳的钟声与含糊不清长吟的诵经声和谐地交织在一起,使人好像来到了西天佛国。吕留良和浙东朋友慢慢观看寺内的景物。
浙东人士甲:“这四大金刚塑造得十分逼真,好像活的一样。”
浙东人士乙:“真想不到崇福寺竟会有那么好的菩萨,游人和香客多闹猛,真叫人大开眼界。”
在崇福寺一间客房内,吕留良拿出一幅《如此江山图》,大声朗诵画上的题词:
其为宋之南渡耶?如此江山真可耻!
其为崖山以后耶?如此江山不忍视!
……
以今视昔昔犹今,吞声不用枚衔嘴。
尽将皋羽西台泪,研入丹青提笔泚。
所以有画无诗文,诗文尽此四字里。
……
胡为犁眉复瓦诗,亡国之痛不绝齿。
此曹岂云不读书,直是未明大义耳。
兴亡节义不可磨,说起一部十七史,
十七史后天地翻,只此一翻不与亡国此。
故当洪武年间观此图,但须举酒迫贺画图氏。
……
吕留良读毕,掌声四起,异口同声称赞此图画得好,题词更是好。
浙东人士甲:“太好了,太好了!真是说到了我们的心坎里。我要抄录下来,带回去好好研读一番。”
 
19。苏州书房 寒冬  夜   内景
吕留良和陆雯若在苏州城内租一间小屋,每天闭门写作。门外大雪纷飞,屋内生一炭火盆。
吕留良和陆雯若两人在火盆边埋头写作,双手冻得发麻。两人对饮一杯白酒,待身体稍为暖和时又执笔书写。
倾刻,吕留良写毕,放声朗读:“《庚子程墨》序言:乙末之冬,燕坐玄览楼共居,油然无所用其心,因与雯若同事房选,于吴门市傭一室如农车大,键闭其中,迁月而竣事,盖其如日也晦,而致力也专,虽未必当于古人,而世亦满志矣。”
吕留良读毕哈哈大笑起来。
吕留良:“陆兄,今日书已写成,晚餐我请客,买几个小菜,好好庆贺庆贺。”
陆雯若:“好,留良兄,我们苦苦写了一个多月,终于写成这部《庚子程墨》,理应好好庆贺一下。这次你请客,下次我请。”两人对饮畅谈。
 
20。苏州书房 夜   内景
吕留良酒醉后渐入梦乡……
吕留良半夜醒来,对陆雯若说:“刚才,我做了一个梦,十分奇怪,让我讲给你听……”
 
21。空旷大路上   日   外景
吕留良一人在前面走,后面有人挑了一副换糖担紧跟着,大声叫喊:“破帽子换糖,破帽子换糖啦——”
吕留良:“我没有破帽子。”
换糖人:“你头上不是有顶帽子。”
吕留良:“这,这帽,我要戴的呀!”急忙取下帽子,放进衣襟内。
换糖人又喊:“破网子换糖,破网子换糖——”
吕留良:“我的网子还新哩。”
换糖人说:“新的最好,可以多换糖。”
吕留良急忙取下网子,藏好。
吕留良继续赶路。
换糖人也急忙追上,大声喊:“乱头发换糖,乱头发换糖啰——”
吕留良回过头:“呃,我只剩下一头乱头发了,你为何还要这样逼我?”
换糖人哈哈大笑:“我换糖做生意要赠钱,为此要想方设法叫你来换糖。先生如果不肯换,那也就罢了。”说完,便大步向前走去。
 
22。苏州书房 深夜时分   内景
吕留良:“雯若兄,你说这情况竟如此难堪。我一个人走路,竟有人连连逼我,弄得我走投无路,狼狈不堪。”
陆雯若:“如今世道如此,你有才学,当朝就要你做官。你若不依,就要请你进监狱。这叫什么世道呀!”
门外传来“当,当,当”声响。俩人往窗外一看,只见大街上一队清兵提着灯笼,押了几个书生打扮的人走过。
吕留良:“此地形势很紧,不是久留之地。陆兄,你说我们何时返乡去。”
陆雯若:“依我之见,迟走不如早走。明日就动身,以免招来麻烦。”
吕留良:“好,明日一早就走。啊!天下之大,竟无我一处容身之地。”
“呯呯呯!”急促敲门声。“开门,开门!”一队兵士在门外猛敲。“咣!”一声,门被踢开,冲进一队清兵。
一领队大声说:“带走!”随即,吕留良和陆雯若两人被兵士捆了,推出房门。一路上,拳打脚踢,两人吃尽苦头。
 
23。苏州城门口地   夜  外景
一队兵士押来十几个人,到城门口时人很拥挤,有人趁机逃跑,场面一片混乱。吕留良和陆雯若两人也趁机躲进附近的一间破屋里,等兵士走远了,才出城门往乡下逃去。
 
24。崇福东岳庙   日   外景
东岳庙前有几棵高大的银杏树,庙西的水池内种有荷花,风景十分优美。
庙内有众多道士在诵经,庙内外挤满了乞讨香灰的市民。
一老道士:“这香灰很灵验,能治病消灾。每人一份,不可多拿。”
一个名叫小九华的小道士正在忙碌地抓香灰,然后包成小包分给众人。
拿到香灰的人朝钱匣里丢进几个铜板,再叩头道谢。
有几个老婆婆边等边叨念着:“南无阿弥陀佛——”
 
25。吕留良书屋    日   内景
吕留良从苏州逃回崇德家中,正在书屋内看书。吕府仆人王宇急匆匆进来。
王宇:“少爷,我刚才看见东岳庙里的道士在分香灰,说能治百病。”
吕留良:“真是胡说八道,香灰怎能治病,这要害死人的。让我去看看。”
吕留良说完便往外跑去。
 
26。东岳庙前   日   外景
吕留良对老道士说:“老先生,这香灰怎么可以随便让人拿去服用?”
老道士:“你看大家争着要这香灰,我怎能不给他们。”
吕留良:“这香灰有毒,吃了会丧命的。”
老道士装模作样把宝剑一挥,说:“少爷,这求神拜佛之事是我们道家之事,请你少管闲事为好。”
吕留良:“你们这样做,是害人。”说完,捧起香灰炉快步跑到门外,将香灰全部倒入水池内。然后便哈哈大笑:“好了,好了,香灰全都喂鱼了。”
老道士:“罪过,罪过。”
 
27。崇德北门城外   日   外景
 
吕留良路过北门城外,见和尚小九华正在工地上同泥木工匠谈论建造寺院之事。
小九华拿出图纸指给工匠看,说:“建造这寺院需要多少砖瓦?造价要多少?”
泥水匠工头说:“砖瓦需要数十万,造价大约需要五千两银子。”
小九华:“要那么多银子,便宜一点行吗。”
泥水匠工头说:“这是最少估价,可能还不够哩。”
小九华:“好,等我筹到了钱就动工。”
吕留良插话:“小九华,镇上寺庙已经那么多了,你为何还要造寺院?”
小九华油腔滑调说:“造寺院是我们和尚的事。嗳,真奇怪,我不向你要钱,你倒三个鼻子管出气,要来管和尚的事。”
吕留良:“这事我管定了,你们大造寺院的钱是老百姓的血汗钱。我看你还是不造的好,这几年年成不好,老百姓已经够苦了。”
小九华:“吕留良,你算什么,我不向你要钱,为啥不让我造寺院。我可以向镇上的富户人家要钱,他们比你大方得多。”
吕留良:“小九华,你竟敢如此大胆。我去富户人家跑一遍,叫他们不要出钱。”
小九华:“算啦,算啦!吕先生,刚才只当我没说,当我放屁。我自己打自己的嘴。”小九华说完,自己打自己的巴掌。
吕留良:“你来硬的软的,我都不怕,反正这寺院是不能造的。”
 
28。城外一农家  夜   内景
一名农村少妇和小九华睡在床上,小九华搂抱少妇亲热。
少妇:“小九华,你真坏,经常来占我便宜。这几天,你一个铜板也没给我。”
小九华:“啊哟,我的小宝贝!我们两人白天一道求神拜佛,晚上同睡一张床,可以算是夫妻了,还要讲啥铜板不铜板。”
少妇:“你倒天天有吃有穿,我却经常吃不饱,穿不暖。你总要想办法弄些钱给我。”
小九华:“只要你肯跟着我,要多少钱你开个价。”
少妇:“钱由你给,不过至少要给我五六百个铜板。我家里日常油盐酱醋柴米茶七件事,都要钱去买的。”
小九华:“你开口要那么多钱,叫我到那里去拿呀!”
少妇:“你的脑子不开窍,你是和尚,一家一户去化缘,这钱不是就有了。明天你再不给我钱,就别想再到我这里来了。”
小九华:“好,好!我明天一定去化缘,有了钱就全部给你。”
少妇:“这才对啦,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你呀有钱就上我的床,哈哈,来吧!”
少妇一把抱住小九华亲热。
门外传来鸡鸣声:“喔喔——”
小九华:“啊呀,鸡已经叫了,时间不早。我得赶快离开,免得被人看见。”
少妇:“不要急,天还黑,再等一会走,来吧,我不让你走。”小妇搂抱小九华。
天微明,小九华急忙穿衣裳,出门而去。
 
29。北门城门口   日   外景
崇德北门城门口热闹非凡,农民进城来卖米、柴、鸡鸭蔬菜的人络绎不绝。城门口有个和尚在化缘。
一农民:“这个小和尚十多天不吃不喝,真是成仙了。”说完,从口袋里摸出一个铜板,丢在地上。在小和尚面前的地上已经堆起一小堆铜板。
这时,吕留良来到北门城门口,一看坐在地上化缘的人原来是小九华。
只见路过的人不时在丢铜板“丁当,丁当”响个不停。小九华双手合起,口里念着:“阿弥佗佛,菩萨保佑你一生平安。”
吕留良:“小九华,听说你十多天没有吃东西,怕快饿得不行了吧。”
小九华:“嗳,原来是吕先生,失敬失敬。贫僧在此化缘,已忘了进食。”
吕留良:“莫非你真的成仙了。”
小九华:“不,不,这是人家说说而已,那里会成仙。”
 
30。北门城门边一家店铺内   日   内景
吕留良假装走了,然后又返回城门边一家店铺内,从窗口观看小九华的动静。
一会儿,吕留良从窗口望见一个村姑将一包东西塞进小九华的口袋里,然后很快走了。小九华趁无人时,从衣裳袋子里抓东西很快塞进口里。吕留良看了好一会,终于弄明白。
吕留良自言自语:“喔,小九华不吃不喝是假装的,原来在偷吃牛肉干。”
 
31。北门城门口    日   外景
第二天清晨,北门城门口蛮热闹。吕留良带了数人来到北门。小九华依旧坐着念佛。
吕留良:“小九华,你做和尚要老老实实,不能弄虚作假。”
小九华:“我有啥弄虚作假,你说话要有根据。”
吕留良走近小九华:“你把口袋翻出来看。”
这时,城门口围观的人很多,小九华不肯翻口袋。
吕留良吩咐一家仆把小九华的口袋翻开来,“哗”一声障,倒出来的是牛肉干。
众人“哇——”,人声沸腾。
一老汉:“小和尚,你骗人,说不吃不喝,原来在吃牛肉干,真可恶。”
一中年汉子:“是个骗子,把他轰走。”
小九华拾起地上的铜板,急忙逃跑。
 
32。吕府大厅    日   内景
吕留良在大厅里,召集全家老少。等到家人到齐,坐下。吕留良宣布家规:“第一,全家人要勤俭,早起晚睡,不得偷懒。第二,要去邪,不准搞迷信活动。凡我家子孙妇女,不论老少,都不许烧香念佛。不许吃观音斋、三官斋、准提斋、斗七斋等等。祸福顺其自然,邪不胜正,和气致祥。大家听好,共同遵守。
众人点头称是,陆续走出大厅。
吕留良挥笔书写,把这两条家规写在纸上。写毕,贴在厅堂朝南墙上。
 
33。崇德县城四周农田   日   外景
康熙九年夏,江南遭遇百年未遇的大水灾。稻田正值扬花灌浆之际,一场特大暴雨将稻田全部淹没在水中。房屋冲塌无数,乡村远近哭声连片。
这时,一名巫婆站在高地上,面前摆了几张方桌,手里拿一把破蒲扇,嘴中喃喃地胡说一些谁也听不懂的话语。手舞足蹈,乱跚乱跳。在巫婆后面跪着十多个农民身穿,正在叩头拜天,哀求老天爷赶快退掉洪水,拯救天下百姓。巫婆胡说八道一番,村民纷纷摸出铜板丢给巫婆。
 
34。一农户家门口   日   外景
县衙门三个差人来到一农民家,逼他交“人头税”,老年农民跪在地上叩头,苦苦哀求。
老农:“老爷,开开恩吧,我家真的没钱,等到秋收后就来交。”
差人甲:“不行,大家都不交,叫我们拿什么去函交差。”
老农:“天下大雨,发洪水。稻田都淹没了,我们那来铜钿。”
差人乙:“闲话少说,这人头税有钱要交,没钱也得交。”
青年农民:“你们有没有皇法,连饭都没得吃,还要交什么税。”
差人丙:“好啊,你胆敢抗税不交,找死。”说完,一拳头打到青年农民脸上,顿时鼻子出血。
青年农民还手对打。被三个差人抓住,绑了起来。老农大哭哀求。村妇也出来苦苦求饶。差人毫不理睬,押了青年农民连拖带拉就走。
 
35。秋后农田一片荒凉   日   外景
枫叶红彤彤一片,稻田却枯黄枝倒,谷粒无收。村民们垂头丧气坐在田头地角叹气。几只乌鸦在枝头呱呱直叫。几个村姑在田野里挖野菜草根,有人在剥树皮,还有人在小河边用渔网捉鱼。
 
36。县衙门口   日   外景
大批饥民潮水般涌来县衙门前,请求县官老爷开粮库救灾。衙门外人声如潮,喊声哭声震耳欲聋。知县躲在里屋不敢出头露面。门外的灾民越来越多,人多力气大,愤怒的灾民一轰而上,将县衙门的大门掀倒,众灾民蜂拥而进。在灾民的威逼下,知县最终答应向灾民施粥。
 
37。城隍庙前   日   外景
几个县衙差役站在一大锅稀粥旁,面前是大批灾民排成长队等候施粥。开始时,秩序井然,以次分粥,老少一碗。没多久,几个身强力壮的汉子挤到了前面,队伍一下子被挤乱了。施粥现场乱糟糟,叫骂声、吵闹声、哭喊声乱作一团。年轻力壮的灾民抡着连吃四五碗粥;而年老体弱的灾民很难吃到一碗薄粥。城隍庙前接二连三的灾民饿死在地上。
吕留良路过城隍庙,看见灾民争抡施粥的一副惨状,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连声说:“太不像话了,太不像话了!”
 
38。吕留良书房    日   内景
吕留良在家中书桌前铺开一张纸,沉思片刻,说:“当今县衙官吏远不如古代的大禹,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赤胆忠心为民治理水利,为世代民众所敬仰啊。”
吕留良提笔写道:
一.     富户捐钱粮,有钱出钱,有粮出粮;
二.     上书知县《赈饥十二善》,分米给灾民,以救饥饿之灾。
写毕,叫来仆人王宇。
吕留良:“王宇,你去叫几个人把家里的米挑十担到县衙门内。”
王宇:“老爷,我们家的米库存已经不多,挑出十担后,吃到明年新米上市恐怕还不够哩。”
吕留良:“没关系,到明年不够的话,我再想办法。现在救灾要紧,我不能眼看灾民一个个死去,而见死不救。”
王宇:“好,我马上去叫人挑米。”
 
39。县衙门内   日   内景
王宇带领吕府一班人挑米进县衙内,知县正在内屋和妻妾一起大吃大喝。见人来报吕府挑米进来,知县不解地问:“为何要将米挑到县衙来?”
王宇:“是我家老爷吩咐我们挑来的。”
知县:“噢,我知道了,大概是吕留良送米来救济灾民的。好,你们先把米挑进粮仓,等我问了吕留良再说。”
吕府十担米先后进仓。
王宇:“县官老爷,请你写个收条。”
知县:“这米是送给灾民的,为何要我写收条?”
王宇:“是我家老爷关照的。”
知县:“好,我写。”
知县写好收条交给王宇,王宇带领众人走出县衙门。
“送米啰!”县衙门内有人在高声叫喊。
知县:“今天真是好日脚,送米的人接二连三的,真是难得。”
知县吩咐差人将米挑进仓。
徐府家人:“县官大人,我家徐老爷因吕留良上门劝说,送来三担米,请大人查收。”
知县:“好,好,知道了,将米挑进仓去。”
一差人又来报,门外又有人送米来。
知县:“叫他们统统挑进仓。”
王府、张府家人挑米进仓。
知县:“吕留良这人真了不起,大家都跟着他捐米救灾。”
这时,吕留良进入县衙门,知县让坐、仆人沏茶。
吕留良:“知县大人,如今乡下水灾严重,灾民饥寒交迫。为此,小人说服了几个朋友,一起来捐米救灾。”
知县:“吕兄,你真是个大好人,钦佩钦佩。这米我马上派人送到乡下,救济灾民。”
吕留良:“镇上施粥秩序大乱,坏人趁机捣乱。我建议改施粥为发救灾粮。凡我乡灾民,每人每天发米三合,直到麦收为止。不知大人意下如何。这是《赈饥十二善》,望大人过目。”
知县接过《赈饥十二善》,仔细翻阅。
知县:“好,好,真是个好办法。从明天起取消施粥,改为发米给灾民。立即去写一份安民告示,让灾民安心回乡去,等候领取救灾粮。”
 
40。崇德县城周边乡村   日   外景
官府派人到乡下发放救灾粮。灾民苦笑着领到一小袋活命米,有几个老年灾民叩头称谢。
还有一些灾民在剥树皮,挖草根,捉老鼠充饥。
 
41。县衙门  日   内景
吕留良来到县衙门,知县热情招待。
吕留良:“知县大人,不知救灾情进展如何?”
知县:“吕兄,救灾粮已经如数下发。目前灾民情绪稳定,正在自己想办法度过难关。”
吕留良:“好,只有靠自己千方百计想办法,才能度过难关。我想这水灾原因很多,主要是运河多年失修,河底淤泥堆积,河床抬高,引起河水泛滥成灾。”
知县:“吕兄有何高见。”
吕留良:“依我之见,趁目前灾荒之时,动员灾民挑泥开挖河道。从大麻塘松老高桥起到石门高桥为止,沿途约四十里河道全部深挖。这项水利工程修好后,遇大雨就可多蓄水,遇干旱也不会干涸,以利子孙后代。”
知县:“说得有理,我看这事可以行得通。趁眼下仓库里还有一点粮食,凡参加开河挖泥的人,每人每天增发大米三合。”
吕留良:“这办法好,增发粮食,灾民都会来开挖河道的。”
42。吕府书房   日   内景
吕留良正在翻阅古画,外地一古画商客在仔细观看评估一幅画。
吕留良:“这画是唐伯虎的真迹,不知可值多少银两?”
古画商拿起画看了许久,说:“此画当真是唐伯虎的真迹,可值二十两银子;如果是后人临摹之作,最多值二两银子。”
吕留良:“你看是否真迹?”
古画商用放大镜细细观看,说:“此画是唐伯虎真迹,先生肯卖的话,我付二十两银子。”
吕留良:“家中入不敷出,日常开支大,正缺银两。只好忍痛割爱,此画就卖给你了。”
古画商从背包里取出白银二十两,交给吕留良,然后把画卷好放入包中,与吕留良告别。
王宇急匆匆进来,说:“老爷,桐乡朱家来人报,朱声始因病去世了。”
吕留良:“啊!又少了一位朋友,真是人生苦短,眨眼间又有一位友人作古,再也无法相聚交谈。王宇,把这二十两银子交给来人,让他先带去,我随后就去桐乡见朋友最后一面。”
王宇接过银子,走出书房。
吕留良仰天大笑,说道:“老天爷,你为啥如此不公平,好人多寿短。啊哈哈,朋友一个个都去世了,都走了。我一个人留在家里也没啥意思,还是上山去隐居算啦。一走了之,哈哈哈……
 
42。吴兴埭溪妙山  日   外景
吴兴妙山景色迷人,峭壁寒潭,小溪边翠竹丛丛,清泉丁咚作响。风景如画,幽雅清静胜似世外桃源。
吕留良在妙山上建造一间小屋,屋前挂一块牌子,上面写道“风雨庵”。 这时,吕留良正坐在小屋的一张木板桌子上写字。写毕,自己大声朗读:“《题风雨庵》,到此庵中,屏绝礼数,病不见客,隘不留卧,经过游观,自来自去,还送应对,一概求恕。久坐闲谈,尔我两误,可惜工夫,各有本务,知者无言,恕亦不顾,问我何言,木雕泥塑。”
过了一会,吕留良吃中饭,桌子上一碗青菜,一碗豆腐,一小碗米饭。
吕留良边吃饭,边说:“家贫无钱买酒肉,粗菜淡饭充饥肠。啊,我吕留良生不逢时,满腹经纶无法派用场,只好让它烂在肚中了。”
饭后,吕留良从书堆里寻出一首诗来朗读:“谁教失脚下渔矶,心迹年年处上违,雅集图中衣帽改,党人碑里姓名非,苟全姑信谈何易,饿死今知事最微,醒便行吟埋亦可,无渐尺子布裹头归。”
吕府仆人王宇到妙山来看望吕留良,带来一包衣裳,一篮食物。
王宇说:“老爷,这地方好难找呀。”
吕留良:“王宇,你来干啥事?让我一个人躲在这深山里,好清静几天,与人世隔绝,过着神仙一样的日子多好。”
王宇:“老爷,如今时局大变,原先和你一起反清的文人,现在一个个都去做官了。”
吕留良:“让他们做官享福去吧,我是不想这念头。看来我辈无回天之力,只好顺其自然了。”
王宇:“老爷,你这脸色不好,是否有不适之处,让我送你下山去检查一下,好吗?”
吕留良:“没啥关系,我只有一点小病小痛,不要紧的。”
王宇:“不,你一人在此无人照顾,一旦有个三长二短,事情就难办了。还是跟我一起回家去,过段时间再来吧。”
吕留良想了一想:“那倒也好,走吧。”
 
43。妙山脚下   日   外景
王宇挑一担行李,走在吕留良后面。
吕留良:“这世道真的变了,我想清静清静也不成,如今又得回家了。”
王宇:“世上万事皆空,只有保重自己的身体最要紧。”
吕留良:“不,不,身体要紧,国事更要紧呀!”
王宇:“老爷,前面有家酒店,我们不妨去坐一会再走吧。”
吕留良:“好,好。”
 
44。吕府一间卧室   日   内景
吕留良背靠床上,手里拿一本《朱子近思录》,在翻阅。床头还放有一本《知言录》。
吕留良连连咳嗽,艰难地想提笔写字。
吕留良儿子吕葆中:“爹,你病得如此严重,还是多休息一点为好,这字不要写了。”
吕留良:“我只要有一息尚存,不敢不勉。这书我是一定要补辑的,你们不要再劝我了。”
吕葆中感动得热泪盈眶:“爹,你多保重身体,想你早日康复健康。”
吕留良:“你们不要老是围着我,各自去做事吧。葆中,你过来,我的病要是好不了,这红绸要盖在我身上,千万别忘了。”
吕葆中接过红绸,读道:“重见天日”。
吕留良:“我死后,不用巾,只取皂帛裹头,作包袱状;帖子上称呼‘不孝子’,亲戚朋友祭奠者,要尽力辞退;有客来吊唁,只能子孙亲人哭,不必叫仆妇代哭;新亲远亲来吊,只用蔬菜,不用酒肉,但力作之人不在此例;子孙虽贵显,但不许在家中演戏。”
吕葆中:“爹,你不会死的。”众人哭泣。
吕留良:“自古人生谁无死,我吕留良也不例外。你们哭什么,我还活着哩。”
 
45。打出大字“四十六年后”
 
46。北京太和殿   日   内景
雍正皇帝高高在上坐着。
有一大臣手捧朝板奏本“查江南浙江石门县吕留良反诗‘清风虽细难吹我,明月何尝不照人’这是一首反我朝的诗句,罪大恶极,当处斩首。奴才奏请圣上明断。”
雍正接过奏本,粗粗一看,说:“准奏,将吕贼留良斩首示众。”
 
47。吕府大厅   日   内景
几十名清兵手持兵器,把吕府人全部押在大厅上。
一名清朝官员宣读《大义迷录》:“吕留良悍戾凶顽,好乱乐祸……于康熙六年,因考试劣等,愤弃青衿;忽追思明代,深怨本朝。……著邪书,立逆说,妄论夷夏之防,井田故吹之制,丧心病狂,肆无忌惮……”
“吕留良并其子吕葆中俱戮尸示众,吕毅中斩决,其孙辈曾辈发宁古塔披甲人为奴……雍正十年十二月十七日”。
读毕,吕全家人捆绑,吕毅中推出门外斩首。
吕家抄家,全部财产没收。
 
48。郊外大路上   日  外景
吕留良子孙嫡系,兄弟子侄远近二十三户,一百多人,哭哭啼啼被押送向北而去。
 
49。打出大字“公元二十一世纪初”
 
50。崇福镇吕园    日  外景
在崇福中山公园内建有“吕园”,里面有吕晚村纪念亭,纪念亭额分别为数学家苏步清、古建筑家陈从周所题。亭中有民国22年(1933)立的纪念碑,石碑正面刻有教育家蔡元培先生题写的“先贤吕晚村先生纪念碑”十个大字。另外还有鲍月景先生所绘的晚村披发像、马一浮的篆额、张宗祥的跋等名家书画以及吕留良手稿复印件。“吕晚村纪念亭”的石柱上刻有一幅楹联:“民族昔沧亡,惨受严刑碎白骨;河山今恢复,洗除奇辱见青天。”今人崇德乡史研究者蔡一和邹蔚文先生等本乡人士,为吕园题写序言及吕留良生平简介,大力颂扬吕留良的民族精神和学术成就。
在吕园纪念亭前有一块崇德四大名石之一的牡丹石,系明代吕氏友芳园的故物。牡丹石原来放在城南郡主的闺房前,是吕氏家中之遗物,因而此石十分珍贵。牡丹石仪态大方,俊秀英姿,石高2.2米,上下窄中间宽,全石有孔20多个,洞洞相通,俨然是一个大家闺秀的模样。晚清书画家沈伯云为牡丹石题诗曰:“历尽沧桑劫,繁华似
旧时,使君风雅客,慎莫费胭脂。”
在吕晚村纪念亭东面有古代文物石马和石兽,这是吕留良祖父城南郡马墓前之物。望物思故,不觉浮想联翩,思绪万千。
 
 
 
说明:本剧本只上传一小部份,后面省略了很多内容,剧本长度大概十来分钟,是一个超级搞笑加感人并起到宣传教育的正能量剧本,适合各种活动演出。此剧本是收费的,如您有需要请联系,电话:13979226936 QQ:652117037 企业微信号:13979226936 微信公众号:剧本原创, 另外可根据您的要求专业为您量身定写各种剧本,如:专业代写小品、相声、快板、三句半、音乐剧、情景剧、哑剧、话剧、二人转、双簧、戏曲剧本等。
代写小品
关于我们 | 代写小品 | 编剧招聘 | 投稿须知 | 付款方式 | 留言版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剧本创作 | 编剧群 |设为首页
本网所有发布的剧本均为本站或编剧会员原创作品,依法受法律保护,未经本网或编剧作者本人同意,严禁以任何形式转载或者改编,一但发现必追究法律责任。
原创剧本网(juben108.com)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备案号粤ICP备14022528号     法律顾问:广东律师事务所
剧本投稿  | 剧本征集  | 注册登录  | 编剧加盟  | 咨询建议  | 编剧群  | 招聘  | 代写小品  | 设为首页
总首页 |电影 |微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短视频剧 |广告剧 |小说 |歌词 |论文 |影讯 |节日 |公司 |年会 |搞笑 |小品 |话剧 |相声 |大全 |戏曲 |剧组 |编剧 |舞台剧 |经典 |剧情
电视剧本创作室 | 招聘求职 | 上传剧本 | 投稿须知 | 留言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网站公告
站内搜索 关键词: 类别: 范围:
代写小品剧本电话:13979226936 QQ:652117037 原创剧本网www.juben108.com
重点推荐剧本
红色革命情景话剧《红色黔东
基层党员乡村振兴小品剧本《
老人高血压小品剧本《重见阳
感恩小品剧本《重见阳光》
小学生红色教育题材小品《小
医患关系相关感人小品《不一
专业代写小品剧本
代写小品剧本
重点推荐小品剧本
小学生红色教育题材小品《小小
感人故事小品剧《我爱你中国》
小学生表演红色历史题材小品《
乡村振兴小品剧本《村里那些事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宣传小品《老
电信诈骗和网贷小品《心急的陷
六一儿童节超感人小品《唯一的
512护士节正能量小品剧本(你健
五一劳动节晚会节目爆笑小品《
供电局员工感人小品剧本《照亮
拐卖农村妇女小品《买媳妇》
电视台融媒体小品剧本《融媒体
建设精神文明社会音乐剧剧本《
带领全村农民发展高效农业致富
职校老师学生小品剧本《校企合
工地项目部小品剧本《口碑重要
校园情景剧剧本《我的好爸爸》
预缴税款搞笑小品《欢喜冤家》
政府好政策鼓励回乡创业情景剧
大学生红色爱国思想教育小品剧
乡村振兴音乐剧剧本《最美乡村
市场监督管理局315晚会小品剧本
供电公司智能电表宣传快板剧本
乡村振兴村官小品《致富带头人
革命烈士情景剧剧本《刘惜芬》
服务行业超搞笑小品剧本《以礼
养老保险快板台词《城乡居保最
纪委小品剧本《巡察组的故事》
公司年会爆笑小品剧本《唐僧师
国家电网双人相声剧本《使命和
您当前位置:中国原创剧本网 > 电视剧本 > 历史电影剧本 > 重见天日
 
授权级别:独家授权与委托   作品类别:电影剧本-历史电影剧本   会员:范树立   阅读: 次   编辑评分: 3
投稿时间:2011/7/22 6:43:52     最新修改:2011/7/22 6:43:52     来源:本站原创 
电视剧本名:《重见天日》
【原创剧本网】作者:范树立
中国原创剧本网电视剧本创作室专业创作各种电视剧本、电视栏目短剧剧本。 QQ:719251535
代写小品
 
重见天日
                   (电影剧本)
 
故事梗概:
吕留良(1629-1683)字庄生,又字用晦,号晚村,别号耻斋老人,南阳村白衣人。他是浙江石门(崇德)县人,明未清初著名学者、思想家,博学多才,凡天文、谶纬、乐律、兵法、星卜、算术、灵兰、丹经、梵志无不通晓。吕留良一生著作颇丰,著有《晚村文集》《东庄吟稿》《吕氏评医贯》等书。吕留良因清雍正年间受“文字狱”牵连,惨遭迫害,书籍被毁,家族被杀或流放宁古塔为奴。民国初平反昭雪,建吕晚村纪念亭,解放后,在桐乡市崇福镇中山公园内建造“吕园”。内有吕晚村纪念亭,吕家牡丹石及石马、石兽,吕留良画像、遗迹等文物。
剧本从翔实的吕留良资料中,经过整理、研究,扼要将吕留良一生的情况写进本剧。吕留良从小勤学苦练,考中秀才,结识文友,创建“征书社”,与友人合著学术论文。吕留良曾经上战场,参加反清复明战斗。他长大后,拒绝参加清皇朝的科举考试,又敢于破除迷信。吕留良协助官府抗涝救灾,捐米分发救灾粮,倡议开挖河道,兴修水利,资助文友。吕留良死后,惨遭雍正“文字狱”迫害,全家遭难。解放后,家乡人为纪念乡贤吕留良修建“吕园”,成立吕留良研究会,开展学术研讨活动,已经出版《吕留良研究》论文集四册。
 
人物:
吕留良:明未清初思想家
吕 熯:吕留良之祖父
吕元学:吕留良之父
元学妻:吕留良之母
吕葆中:吕留良之子
吕宣忠:吕留良之侄儿
吕家叔:吕府长辈
孙子度:吕留良之友
陆雯若:吕留良之友
吴自牧:吕留良之友
陆雯若:吕留良之友
王 宇:吕府仆人
书 僮:吕府书僮
知 县:石门县知县
小九华:小道士
少 妇:小九华情妇
雍 正:清朝皇帝
大 臣:清朝官员
换糖人
古画商
浙东人士甲
浙东人士乙
县衙考官
监考卫兵甲
监考卫兵乙
差人甲
差人乙
差人丙
徐府家人
书僮
老道士
 
(画外音)吕留良(1629-1683)字庄生,又字用晦,号晚村,别号耻斋老人,南阳村白衣人。他是浙江石门(崇德)县人,明未清初著名学者、思想家,博学多才,凡天文、谶纬、乐律、兵法、星卜、算术、灵兰、丹经、梵志无不通晓。吕留良一生著作颇丰,著有《晚村文集》《东庄吟稿》《吕氏评医贯》等书。吕留良因清雍正年间受“文字狱”牵连,惨遭迫害,书籍被毁,家族被杀或流放宁古塔为奴。民国初平反昭雪,建吕晚村纪念亭,在吕公祠悬挂“重见天日”匾额,以示纪念。
 
1.    吕府书斋  清晨  内景
字幕:明朝崇祯二年
吕府书斋内摆设讲究,墙上挂着几幅古代名画。窗外鸟语花香,绿叶成荫,景色迷人。吕留良之父吕元学在书斋里专心读书,书声朗朗。
元学:“留良,近来学了那些诗词,背几首给我听听。”
留良微笑:“好,孩儿这就背几首唐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元学:“好,好!留良,你的记性真好,口也清楚。依老父之见,依你现今的才华,将来必是国家之良才啊。”
留良坐在一张书桌前提起毛笔写文章。一会儿,一篇千言文《汉武皇论》即刻写成。
元学拿起稿纸仔细看了一遍,连连称赞:“写得好,写得好,你只要能好好读书,多读圣贤书,多写文章,今后必能成大器。”
 
2.    吕府大厅  上午  内景
康熙二年,朝廷适逢大比之年,吕元学要儿子前去参加应试。
元学:“孩儿,今年是大比之年,你已经十五岁了,在乡里品学兼优,文才出众。这个机会可不要错过啊!”
留良:“爸,孩儿从小就喜欢读书写字,今年我正想去应试,看看自己到底进步了多少。”
元学:“好,有出息。依我来看,一个人从小就应该有志气,这正是成才的好机会。”
吕留良的祖父吕熯慢步走进书斋,拉住留良的手,说:“小孙儿,今年是大比之年,你应该去尝试一下。我做爷爷的没啥东西送你,(随手取出一只长方形精美纸盒)这支湖笔是我从王府里带来的,今日送给你,望你能为吕家争口气,日后金榜题名。”
留良(接过毛笔盒):“多谢爷爷,我一定尽力而为,努力写出好文章,为我们吕家争光耀祖。”
吕熯满面笑容:“好,好!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看来吕家又要出人才了。”
留良随即从书房里取来笔墨纸砚,铺开纸张,提笔写了几个大字:只要功夫深,铁杆磨成针。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落款写上“留良”两字。
吕熯、元学看后哈哈大笑,连声说:“好,好,有出息。”
 
3.    考场   上午  外景
吕留良手持笔墨纸砚,排队依次序进入试场。门口一队官兵挨个搜身检查。
吕留良按号坐下,翻看试卷仔细观看,暗暗一笑,拿起笔开始书写。
吕留良:“这个试题太容易了。”伏案快速书写起来。
监考卫兵甲:“这个考生真神,一坐下就动笔,写文章真像水从肚子里流出来似的,真佩服。”
监考卫兵乙:“真奇怪,人家考生愁眉苦脸,还未动笔。只有他一个人已经写了不少字。”
吕留良埋头写作,越写越来劲。考场四周绿林成荫,树上鸟儿几喳喳叫个不停。不到半天时间,三大张白纸全都写满了蝇头细字。接着,吕留良笑嘻嘻把子试卷从头到尾再检查了一遍。然后立起身准备交卷。
监考卫兵甲:“等等,交卷时间未到。”
吕留良重回试场坐好,抬头仰望天空,哈哈大笑。
又过了一会,监考卫兵乙喊道:“现在可以交卷了。”
吕留良第一个立起身,交了试卷直奔门口而去。
监考卫兵甲:“这个考生真少见,考得快,跑得也快。一考好就往外跑,大概家中老婆在等他哩。”说完,在场的监考卫兵都哈哈大笑起来。
 
4.    吕府大门口   上午  外景
吕府门口有人飞报吕留良中了秀才。
一会儿,锣鼓喧天,一队差人吹吹打打来到吕府报喜。街上人声沸腾,吕熯、元学、留良和众多家人都站在大门口。
喜报送进吕府,一差人高声喊道:“吕留良考中乡试第一名,特此报喜。”
元学接过喜报,命家人送上红包,谢过公差。
吕熯喜出望外;“好,果然不出所料,留良孙儿中了秀才,太好了。”
紧接着,左右邻居,吕府亲戚纷纷前来道喜。
元学:“留良,你此番考中秀才,三年后还要去考举人,尚须努力呀!”
留良:“孩儿牢记爹妈的教晦,今后还要努力,不让长辈失望。”
吕熯:“好,好,小孙儿,你真的为我们吕家争了光。哈哈!”
元学妻:“留良,今日是你的大喜日子,我们全家要好好庆贺庆贺。同时要感谢吕家的长辈和亲朋好友。”
吕留良:“妈,我知道了。”留良向长辈和亲友一一鞠躬道谢。
 
5.    吕府书房  日  内景
吕留良正在书桌前认真看书。留良翻开一部《四书》,用毛笔写批注。
吕元学走进书房,在书桌边问留良:“留良,你在书上写些什么?”
吕留良:“爸,这部《四书》旧注错误很多,我正在修改批注。”
元学:“啊呀,这还了得。《四书》是皇上御笔批注的,谁修改就要杀头,这是要闯大祸的。”
吕留良:“这《四书》批注明明有错,还不让修改,怎么不讲道理。”
元学:“孩儿,你还小,不懂得天高地厚。今后不该说的话不要说,不该写的字不要写,此事要切切牢记。”
吕留良:“难道皇上做了错事,也要说他对的。”
元学火冒三丈,大声斥责:“放肆,你竟敢如此狂妄,真是岂有此理,快给我跪下。”
这时这时书房门响,进来一人。原来来人是留良的好朋友孙子度。
孙子度:“叩见叔叔。嗳,留良,你们父子俩人为啥事争论?”
元学气愤地边走边说:“留良,你得好好反思反思。”
吕留良:“子度,我对《四书》旧注错误的地方改了一下,惹得爸爸一顿教训。”
孙子度:“留良,这是你错了。《四书》是清朝皇帝康熙批注的,即使错了也不能改的;否则会有杀头的危险。如今清兵占领了中原,又想拉拢我们做官,真是气人。”
吕留良:“我不想做清朝的官。”
孙子度:“对,我也不想做清朝的官.”
 
6.    吕府厅堂   日  内景
康熙五年,又逢大比之年。吕留良被知县推荐到州府去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
吕府厅堂上,元学坐在桌子前耐心说服留良,要他去参加考试。
元学:“留良,今年又是朝廷大比之年。照你的学识和资历来说,去州府考试必定能考中,机会难得呀!”
吕留良:“爸,我不想做官,考不考没啥意思。我喜欢读四书五经,学点真才实学的东西。”
元学:“我家祖辈世代为官,难道官运就此决断,你对得起列祖列宗吗?”
吕留良:“我不是不想做官,只是不做清朝的官。”
元学大吃一惊:“留良,此话不能说。这是要杀头的,你不能再说半个字。”
大门外有一名书僮快步进来报讯。
书僮:“老爷,门外有一县衙官员求见。”
元学:“快请他进来。”
县衙考官进门来,双手作揖说:“拜见吕府大人!”
元学:“县衙大人亲临寒舍,不知有何贵干?”
县衙考官:“小人是奉知县大人旨意,要贵府秀才吕留良前去州府应试,望能为邑人争个名次。”
元学:“多谢县衙大人关照,小人理应劝儿应试。可是,我儿年轻不懂事,一时还不明白。”
吕府仆人王宇前来禀报。
王宇:“老爷,知县大人的轿子已经到府门口。”
元学:“快,快去门口迎接。”元学带领几名家人出门去迎接。
元学陪知县进门,在厅堂就坐。送上香茶、水果、点心。
元学:“知县大人光临寒舍,小人来迟,有失礼节,望大人多多包涵。”
知县:“元学兄,我们是老朋友,不必客气。今日前来贵府,就为令郎应试之事,如今试期已近,不知何故,令郎迟迟不来报名,为此前来拜访。”
元学:“不瞒知县大人,小人正为此事犯难,小儿人小不懂事,让我慢慢开导开导。”
知县:“令郎三年前考试成绩优秀,得了秀才第一名。今年正是大展鸿图之时,怎能拒而不报。”
元学:“留良,你自己讲给大人听听。”
留良:“知县大人,我年纪还小,想多读些书,学点真才实学的东西,将来可以报效国家。为此,今年不想去报名应试”
知县:“吕留良,这事你错了。我和你父亲都是从一名白衣考生考上去做官的。现今的世道,只有做了官才能享受荣华富贵,为祖宗增光添彩。你年轻聪明,正是追求上进的好时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留良:“知县大人,我家世代为官,我对做官没有兴趣,只想研读理学。”
知县脸色一板,说:“留良,你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我告诉你,丑话说在前头,按照大清律法,如果你今年不去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你的秀才头衔也就保不住了。到那时,可不要怪本官无情了。”
元学:“留良小子,休得无礼。两位大人息怒,让我好好教训小子。”
知县和考官气冲冲走了。
留良仰面大笑,随手拿起笔在墙上边写边吟:“谁教失脚下渔矶,心迹年年处上违,雅集图中衣帽改,党人碑里姓名非,苟全姑信谈何易,饿死今知事最微,醒便行吟埋亦可,无渐尺布裹头归。”
 
7.    吕府友芳园    日   外景
友芳园里有几幢小楼房,房前绿树成荫,花草芬芳,七个大小不一又相互连通的小鱼池呈一朵鲜花样,名曰:“七星池”。池内五颜六色的金鱼在盛开的荷花丛中戏水,池边有几块姿态各异的太湖石,其中一块名叫梅花石,另一块叫牡丹石。
吕留良和友人孙子度、陆雯若、吴自牧在友芳园里谈论国家大事,研讨理学、艺文学。
吕留良:“诸位朋友,今日有幸欢聚一堂,大家可畅所欲言,不必有所拘束。”
孙子度:“留良兄,我佩服你的胆识,竟敢拒绝参加州府的博学鸿词科考试。连革去秀才头衔,也在所不惜。”
吴自牧:“大丈夫说话算数,我钦佩留良兄的胆识。”
陆雯若:“吕家世代为官,留良兄不愿做官,连秀才也不要,真是世上少有的奇人呀!”
吴自牧:“我们读书之人多看点文章,多教几个弟子、学生,也就尽了自己的责任。”
孙子度:“自牧兄说得极是,我们四人要同心同德,不想做官发财,专心攻读圣贤书。”
吕留良;“这几天有人多次上门,请我到南阳去教书。我打算近日就动身,各位有兴趣的话请到乡下来聚聚。”
 
8.    南阳村书堂   日   内景
吕留良在崇福南门外的南阳村教书。书堂内坐着十来个学生。
留良站在书桌前大声说:“《诗经》是我国古代早期的一部很有名的诗歌集,大家不单要能读,还要能背,懂得其诗中的含意。有一首诗,题目叫做《君子于役》,大家听我念一遍: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之者,鸡栖于树……”
书堂窗外有几位老人站在那里,专心听讲。
下课时,老人们走进书堂,看望吕留良。有一位老人说;“吕先生,你讲得太好了。”
9.    南阳书堂吕留良寝室   夜   内景
天色渐暗,吕留良独自一人在寝室里点燃一支蜡烛,翻开一叠书稿。忽然发现一封几年前大侄儿吕宣忠写给他的信件。
(近镜头)书信上“吕宣忠”三个字雄浑有力。
吕留良自言自语:“宣忠,我的大侄儿,你曾是一名赫赫有名的武将,南明鲁王封你为‘总兵都督佥事’‘扶义将军’。你父亲是抗清名将史可法手下的一名‘军前赞推官’。啊!光阴似箭,当年的血战场就好象昨天发生的事,历历在目啊。”
10.      崇福寺前空地上   日   外景
年近二十二岁的吕宣忠血气方刚,正在寺前练武。吕留良在那里舞剑,剑舞毕,又练习射箭,在百步之外箭中耙心,围观人群大声叫好。
吕宣忠站在西寺金刚殿前的一块石头上,情绪激动地说:“各位乡亲,如今国难当头,清兵已在攻打乌镇,进攻石门县城就在眼前。我们要手拉手保住县城,保卫家乡。”
孙子度:“我们征书社全体同仁准备跟随吕将军出征,有谁愿意一道去的,请站出来。”
众人七嘴八舌:“我去!”“我也去!”
老人甲:“吕将军兵士不多,你们几个文人去打仗,只怕是纸上谈兵。要去战场,谈何容易啊。”
老人乙:“这话错也,文人能上战场去打仗,自古少有,我十分敬佩他们。”
一会儿,西寺金刚殿前聚集了上百人,准备去与清兵决战。有不少人送热馒头,送鸡蛋,含泪与勇士告别。
吕宣忠骑马率领众人出发。
11.      乌镇滥溪塘  日   外景
吕宣忠率领兵士与明将吴日生在乌镇滥溪塘会合,共同抗击清兵。
吕宣忠和部下躲藏在河边芦苇丛中。
一队清兵从桥上下来,等到清兵进入包围圈后,下令:“射箭!”
一支支利箭像雨点上样射向清兵,清兵有几人被箭射中倒下。
吕宣忠指挥队伍过桥,占领一处高地,埋伏在桑树林中。
又一队清兵沿塘河走来,等到清兵走近时。吕宣忠又能一次下令:“射箭!”,只见前面的清兵被击中,后面的清兵立即还击,双方激战多时。吕宣忠与清兵头目剑击数个回合,吕留良手臂上被清兵射中一剑。吕宣忠看情况不妙,连忙下令后撤,兵士上了一条大木船,架橹向南驶去。
12.      吕府书房  日   内景
吕留良在书桌前灯下写诗:“箭般入骨阴还痛,舌血溅衣洗更新……”
忽然门前传来狗吠声,吕留良连忙藏好诗稿。
吕宣忠进书房,问道:“小叔,这狗叫声越来越近,是否清兵打进来了?”
吕留良:“是呀!依我估计,是清兵来了。你快从后门出逃。”
吕宣忠:“小叔,后期有会。”说完便走。
一会儿,一队清兵冲进书房,叫嚷:“快把吕宣忠交出。”
吕留良:“他不在家。”
清兵小头目:“搜!”只见刀光闪闪,寒气逼人,清兵到处翻箱倒柜,乒乒乓乓响得不停。
过了一会,吕宣忠被清兵押上。一个清兵说:“吕宣忠在城门口被我们抓住。”
清兵小头目;“嘿嘿,吕宣忠,你逃不出我的手掌,押走。”
吕宣忠浑身是血。衣衫破碎,说:“你们不要高兴得太早,我总有一天会收拾你们的。”
13。县城监狱  日   内景
在石门县监狱里,吕宣忠正在木板桌子上写诗,组诗名为《托志诗》。写毕,吕宣忠大声朗读:《松柏》:“春风如有权,一夜绿新草,不得到松柏,其性益自好。架枝无凡巢,负气日深老。为我谢春风,青春善尔保。”
《今人》“孤鼠腐其肉,麒麟为詃然。虽不同我类,群命各自天。胡以在涂路,百死无一怜?凤凰困荆棘,乌鸦狂欲颠。笑口告族辈,得报当时衍。横飞入天汉,曾不为我妍。禽兽则已尔,今人何如焉!”
读毕,吕宣忠仰天大笑,想我吕宣忠十三岁练武,十八岁为武将,为反清复明,乌镇一战敌众我寡,引兵撤退。今被叛徒出卖,不幸关入监狱,我将以死报国,激励后人群起反清。
吕家叔进来探监,送银子给狱卒。卒子打开牢门,让吕家叔进去。
吕家叔:“宣忠,你现在关在这里情况十分危急。我们想了个救援办法,一面送银子给县官;一面你要假作认罪。这样就可以暂时保你出狱,到那时再想其他计谋。”
吕宣忠:“多谢各位长辈操劳,我吕宣忠决不认罪,为国而死死得其所。毋多言,彼小言,吾小言答之;彼大言,吾大言答之。毋烦训诲,此非爱我。我在狱中写有《托志诗》百篇,尽可知我的心也。”
 
14。杭城大街上  日   外景
 
三月十一日,吕留良带了一包银两来探望侄儿宣忠,谁知走到大街上,看见人头济济。只见前面一队清兵人马过去,后面押着一辆囚车,囚车里关的正是侄儿吕宣忠。
吕留良急忙走近直喊:“宣忠,宣忠,我来看你了。”
清兵拦住人群,不让吕留良走近。吕留良拚命挤上前去,跟随囚车和侄儿俩人交谈。
吕留良:“宣忠,我来迟了。”
吕宣忠:“小叔,我死了不要紧,你们要坚持反清斗争,直到把清兵全部赶走。”
吕留良:“对,我们会坚持下去的,请你放心,反清大业必将成功。”
吕宣忠:“好,这我就放心了。到那反清胜利之日,请转告我一声,我将在地下放声大笑,哈哈哈——”
 
15。杭城刑场   日   外景
囚车到刑场停下,清兵首领下令拉出吕宣忠。
吕宣忠昂首挺胸,脸色不变大步朝前走去。
吕宣忠:“小叔,我以死报国死得其所。你不必悲伤,请多多保重。”
清兵用力拉开吕留良。
吕宣忠大声说:“乡亲们,清皇朝的未日快到了。同胞们团结起来,打倒清朝皇帝,收复我大明江山。”
两个刽子手持左右双臂,却拉不动吕宣忠。
吕宣忠笑容满面,昂首挺胸,站着就义。
吕留良悲痛欲绝,泪如雨下。
 
16。南阳书屋寝室   夜   内景
吕留良手持吕宣忠书信,自言自语:“宣忠真是一位英雄好汉,要是大家都能和他一样的话,清皇朝的日子就不长了。康熙狗贼真是狡猾,一面拉拢文人学士,许愿封官;一面加强镇压有反抗情绪的读书人。这是其险恶阴谋之所在。”
吕留良起身,取下挂在床头的剑,慢慢抽出剑,舞动起来。舞毕,继续伏案写文章。
 
17。孔庙周边   日   外景
暮春时节天气晴好,春风微吹。孔庙四周鸟语花香,人声沸腾,热闹非凡。庙前高大的银杏树下,三五成群的游人消遥自在,尽情游玩观赏池中游动的金鱼。吕留良同陆雯若、吴自牧、孙子度诸多朋友在宝塔下吟诗谈笑。
吕留良:“诸位朋友,我辈都是大明皇朝的遗民,心里牵挂的事就是恢复故朝,望各位多出主意。”
吴自牧:“留良说的极是,我辈要为反清复明出微薄之力,光复明朝定能指日可待。”
孙子度:“眼下浙东文人常有人来石门,他们的反清决心很坚决,对我们鼓舞很大。康熙新近提出要‘观风问俗’、‘俯顺舆情’,全都是蒙骗我们的阴谋,千万别上当。”
吕留良:“眼下形势渐好,我们要和浙东反清人士联合起来,形成一股力量。这真是‘清风虽细难吹我,明月何时不照人。’‘奇朱非正色,异种亦称王。’哈哈,可笑啊可笑!”
 
18。崇福寺  日   外景
吕留良陪同几十位浙东反清人士游览崇福禅寺。
崇福禅寺金刚殿前商贩如云,人头济济,叫卖糖果、糕饼、水果的声音此起彼伏。寺前两座雄伟高大的宝塔显得古朴庄严,塔上鸟雀飞跃,叫卖四起。殿寺屋檐角上的几只风铃“叮当,叮当”响个不停。金刚殿上四大金刚高大威武,气势不凡,朝拜者络绎不绝。寺风香气瀰漫,烛光明亮。寺内有几十名和尚正在做佛事,清脆悦耳的钟声与含糊不清长吟的诵经声和谐地交织在一起,使人好像来到了西天佛国。吕留良和浙东朋友慢慢观看寺内的景物。
浙东人士甲:“这四大金刚塑造得十分逼真,好像活的一样。”
浙东人士乙:“真想不到崇福寺竟会有那么好的菩萨,游人和香客多闹猛,真叫人大开眼界。”
在崇福寺一间客房内,吕留良拿出一幅《如此江山图》,大声朗诵画上的题词:
其为宋之南渡耶?如此江山真可耻!
其为崖山以后耶?如此江山不忍视!
……
以今视昔昔犹今,吞声不用枚衔嘴。
尽将皋羽西台泪,研入丹青提笔泚。
所以有画无诗文,诗文尽此四字里。
……
胡为犁眉复瓦诗,亡国之痛不绝齿。
此曹岂云不读书,直是未明大义耳。
兴亡节义不可磨,说起一部十七史,
十七史后天地翻,只此一翻不与亡国此。
故当洪武年间观此图,但须举酒迫贺画图氏。
……
吕留良读毕,掌声四起,异口同声称赞此图画得好,题词更是好。
浙东人士甲:“太好了,太好了!真是说到了我们的心坎里。我要抄录下来,带回去好好研读一番。”
 
19。苏州书房 寒冬  夜   内景
吕留良和陆雯若在苏州城内租一间小屋,每天闭门写作。门外大雪纷飞,屋内生一炭火盆。
吕留良和陆雯若两人在火盆边埋头写作,双手冻得发麻。两人对饮一杯白酒,待身体稍为暖和时又执笔书写。
倾刻,吕留良写毕,放声朗读:“《庚子程墨》序言:乙末之冬,燕坐玄览楼共居,油然无所用其心,因与雯若同事房选,于吴门市傭一室如农车大,键闭其中,迁月而竣事,盖其如日也晦,而致力也专,虽未必当于古人,而世亦满志矣。”
吕留良读毕哈哈大笑起来。
吕留良:“陆兄,今日书已写成,晚餐我请客,买几个小菜,好好庆贺庆贺。”
陆雯若:“好,留良兄,我们苦苦写了一个多月,终于写成这部《庚子程墨》,理应好好庆贺一下。这次你请客,下次我请。”两人对饮畅谈。
 
20。苏州书房 夜   内景
吕留良酒醉后渐入梦乡……
吕留良半夜醒来,对陆雯若说:“刚才,我做了一个梦,十分奇怪,让我讲给你听……”
 
21。空旷大路上   日   外景
吕留良一人在前面走,后面有人挑了一副换糖担紧跟着,大声叫喊:“破帽子换糖,破帽子换糖啦——”
吕留良:“我没有破帽子。”
换糖人:“你头上不是有顶帽子。”
吕留良:“这,这帽,我要戴的呀!”急忙取下帽子,放进衣襟内。
换糖人又喊:“破网子换糖,破网子换糖——”
吕留良:“我的网子还新哩。”
换糖人说:“新的最好,可以多换糖。”
吕留良急忙取下网子,藏好。
吕留良继续赶路。
换糖人也急忙追上,大声喊:“乱头发换糖,乱头发换糖啰——”
吕留良回过头:“呃,我只剩下一头乱头发了,你为何还要这样逼我?”
换糖人哈哈大笑:“我换糖做生意要赠钱,为此要想方设法叫你来换糖。先生如果不肯换,那也就罢了。”说完,便大步向前走去。
 
22。苏州书房 深夜时分   内景
吕留良:“雯若兄,你说这情况竟如此难堪。我一个人走路,竟有人连连逼我,弄得我走投无路,狼狈不堪。”
陆雯若:“如今世道如此,你有才学,当朝就要你做官。你若不依,就要请你进监狱。这叫什么世道呀!”
门外传来“当,当,当”声响。俩人往窗外一看,只见大街上一队清兵提着灯笼,押了几个书生打扮的人走过。
吕留良:“此地形势很紧,不是久留之地。陆兄,你说我们何时返乡去。”
陆雯若:“依我之见,迟走不如早走。明日就动身,以免招来麻烦。”
吕留良:“好,明日一早就走。啊!天下之大,竟无我一处容身之地。”
“呯呯呯!”急促敲门声。“开门,开门!”一队兵士在门外猛敲。“咣!”一声,门被踢开,冲进一队清兵。
一领队大声说:“带走!”随即,吕留良和陆雯若两人被兵士捆了,推出房门。一路上,拳打脚踢,两人吃尽苦头。
 
23。苏州城门口地   夜  外景
一队兵士押来十几个人,到城门口时人很拥挤,有人趁机逃跑,场面一片混乱。吕留良和陆雯若两人也趁机躲进附近的一间破屋里,等兵士走远了,才出城门往乡下逃去。
 
24。崇福东岳庙   日   外景
东岳庙前有几棵高大的银杏树,庙西的水池内种有荷花,风景十分优美。
庙内有众多道士在诵经,庙内外挤满了乞讨香灰的市民。
一老道士:“这香灰很灵验,能治病消灾。每人一份,不可多拿。”
一个名叫小九华的小道士正在忙碌地抓香灰,然后包成小包分给众人。
拿到香灰的人朝钱匣里丢进几个铜板,再叩头道谢。
有几个老婆婆边等边叨念着:“南无阿弥陀佛——”
 
25。吕留良书屋    日   内景
吕留良从苏州逃回崇德家中,正在书屋内看书。吕府仆人王宇急匆匆进来。
王宇:“少爷,我刚才看见东岳庙里的道士在分香灰,说能治百病。”
吕留良:“真是胡说八道,香灰怎能治病,这要害死人的。让我去看看。”
吕留良说完便往外跑去。
 
26。东岳庙前   日   外景
吕留良对老道士说:“老先生,这香灰怎么可以随便让人拿去服用?”
老道士:“你看大家争着要这香灰,我怎能不给他们。”
吕留良:“这香灰有毒,吃了会丧命的。”
老道士装模作样把宝剑一挥,说:“少爷,这求神拜佛之事是我们道家之事,请你少管闲事为好。”
吕留良:“你们这样做,是害人。”说完,捧起香灰炉快步跑到门外,将香灰全部倒入水池内。然后便哈哈大笑:“好了,好了,香灰全都喂鱼了。”
老道士:“罪过,罪过。”
 
27。崇德北门城外   日   外景
 
吕留良路过北门城外,见和尚小九华正在工地上同泥木工匠谈论建造寺院之事。
小九华拿出图纸指给工匠看,说:“建造这寺院需要多少砖瓦?造价要多少?”
泥水匠工头说:“砖瓦需要数十万,造价大约需要五千两银子。”
小九华:“要那么多银子,便宜一点行吗。”
泥水匠工头说:“这是最少估价,可能还不够哩。”
小九华:“好,等我筹到了钱就动工。”
吕留良插话:“小九华,镇上寺庙已经那么多了,你为何还要造寺院?”
小九华油腔滑调说:“造寺院是我们和尚的事。嗳,真奇怪,我不向你要钱,你倒三个鼻子管出气,要来管和尚的事。”
吕留良:“这事我管定了,你们大造寺院的钱是老百姓的血汗钱。我看你还是不造的好,这几年年成不好,老百姓已经够苦了。”
小九华:“吕留良,你算什么,我不向你要钱,为啥不让我造寺院。我可以向镇上的富户人家要钱,他们比你大方得多。”
吕留良:“小九华,你竟敢如此大胆。我去富户人家跑一遍,叫他们不要出钱。”
小九华:“算啦,算啦!吕先生,刚才只当我没说,当我放屁。我自己打自己的嘴。”小九华说完,自己打自己的巴掌。
吕留良:“你来硬的软的,我都不怕,反正这寺院是不能造的。”
 
28。城外一农家  夜   内景
一名农村少妇和小九华睡在床上,小九华搂抱少妇亲热。
少妇:“小九华,你真坏,经常来占我便宜。这几天,你一个铜板也没给我。”
小九华:“啊哟,我的小宝贝!我们两人白天一道求神拜佛,晚上同睡一张床,可以算是夫妻了,还要讲啥铜板不铜板。”
少妇:“你倒天天有吃有穿,我却经常吃不饱,穿不暖。你总要想办法弄些钱给我。”
小九华:“只要你肯跟着我,要多少钱你开个价。”
少妇:“钱由你给,不过至少要给我五六百个铜板。我家里日常油盐酱醋柴米茶七件事,都要钱去买的。”
小九华:“你开口要那么多钱,叫我到那里去拿呀!”
少妇:“你的脑子不开窍,你是和尚,一家一户去化缘,这钱不是就有了。明天你再不给我钱,就别想再到我这里来了。”
小九华:“好,好!我明天一定去化缘,有了钱就全部给你。”
少妇:“这才对啦,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你呀有钱就上我的床,哈哈,来吧!”
少妇一把抱住小九华亲热。
门外传来鸡鸣声:“喔喔——”
小九华:“啊呀,鸡已经叫了,时间不早。我得赶快离开,免得被人看见。”
少妇:“不要急,天还黑,再等一会走,来吧,我不让你走。”小妇搂抱小九华。
天微明,小九华急忙穿衣裳,出门而去。
 
29。北门城门口   日   外景
崇德北门城门口热闹非凡,农民进城来卖米、柴、鸡鸭蔬菜的人络绎不绝。城门口有个和尚在化缘。
一农民:“这个小和尚十多天不吃不喝,真是成仙了。”说完,从口袋里摸出一个铜板,丢在地上。在小和尚面前的地上已经堆起一小堆铜板。
这时,吕留良来到北门城门口,一看坐在地上化缘的人原来是小九华。
只见路过的人不时在丢铜板“丁当,丁当”响个不停。小九华双手合起,口里念着:“阿弥佗佛,菩萨保佑你一生平安。”
吕留良:“小九华,听说你十多天没有吃东西,怕快饿得不行了吧。”
小九华:“嗳,原来是吕先生,失敬失敬。贫僧在此化缘,已忘了进食。”
吕留良:“莫非你真的成仙了。”
小九华:“不,不,这是人家说说而已,那里会成仙。”
 
30。北门城门边一家店铺内   日   内景
吕留良假装走了,然后又返回城门边一家店铺内,从窗口观看小九华的动静。
一会儿,吕留良从窗口望见一个村姑将一包东西塞进小九华的口袋里,然后很快走了。小九华趁无人时,从衣裳袋子里抓东西很快塞进口里。吕留良看了好一会,终于弄明白。
吕留良自言自语:“喔,小九华不吃不喝是假装的,原来在偷吃牛肉干。”
 
31。北门城门口    日   外景
第二天清晨,北门城门口蛮热闹。吕留良带了数人来到北门。小九华依旧坐着念佛。
吕留良:“小九华,你做和尚要老老实实,不能弄虚作假。”
小九华:“我有啥弄虚作假,你说话要有根据。”
吕留良走近小九华:“你把口袋翻出来看。”
这时,城门口围观的人很多,小九华不肯翻口袋。
吕留良吩咐一家仆把小九华的口袋翻开来,“哗”一声障,倒出来的是牛肉干。
众人“哇——”,人声沸腾。
一老汉:“小和尚,你骗人,说不吃不喝,原来在吃牛肉干,真可恶。”
一中年汉子:“是个骗子,把他轰走。”
小九华拾起地上的铜板,急忙逃跑。
 
32。吕府大厅    日   内景
吕留良在大厅里,召集全家老少。等到家人到齐,坐下。吕留良宣布家规:“第一,全家人要勤俭,早起晚睡,不得偷懒。第二,要去邪,不准搞迷信活动。凡我家子孙妇女,不论老少,都不许烧香念佛。不许吃观音斋、三官斋、准提斋、斗七斋等等。祸福顺其自然,邪不胜正,和气致祥。大家听好,共同遵守。
众人点头称是,陆续走出大厅。
吕留良挥笔书写,把这两条家规写在纸上。写毕,贴在厅堂朝南墙上。
 
33。崇德县城四周农田   日   外景
康熙九年夏,江南遭遇百年未遇的大水灾。稻田正值扬花灌浆之际,一场特大暴雨将稻田全部淹没在水中。房屋冲塌无数,乡村远近哭声连片。
这时,一名巫婆站在高地上,面前摆了几张方桌,手里拿一把破蒲扇,嘴中喃喃地胡说一些谁也听不懂的话语。手舞足蹈,乱跚乱跳。在巫婆后面跪着十多个农民身穿,正在叩头拜天,哀求老天爷赶快退掉洪水,拯救天下百姓。巫婆胡说八道一番,村民纷纷摸出铜板丢给巫婆。
 
34。一农户家门口   日   外景
县衙门三个差人来到一农民家,逼他交“人头税”,老年农民跪在地上叩头,苦苦哀求。
老农:“老爷,开开恩吧,我家真的没钱,等到秋收后就来交。”
差人甲:“不行,大家都不交,叫我们拿什么去函交差。”
老农:“天下大雨,发洪水。稻田都淹没了,我们那来铜钿。”
差人乙:“闲话少说,这人头税有钱要交,没钱也得交。”
青年农民:“你们有没有皇法,连饭都没得吃,还要交什么税。”
差人丙:“好啊,你胆敢抗税不交,找死。”说完,一拳头打到青年农民脸上,顿时鼻子出血。
青年农民还手对打。被三个差人抓住,绑了起来。老农大哭哀求。村妇也出来苦苦求饶。差人毫不理睬,押了青年农民连拖带拉就走。
 
35。秋后农田一片荒凉   日   外景
枫叶红彤彤一片,稻田却枯黄枝倒,谷粒无收。村民们垂头丧气坐在田头地角叹气。几只乌鸦在枝头呱呱直叫。几个村姑在田野里挖野菜草根,有人在剥树皮,还有人在小河边用渔网捉鱼。
 
36。县衙门口   日   外景
大批饥民潮水般涌来县衙门前,请求县官老爷开粮库救灾。衙门外人声如潮,喊声哭声震耳欲聋。知县躲在里屋不敢出头露面。门外的灾民越来越多,人多力气大,愤怒的灾民一轰而上,将县衙门的大门掀倒,众灾民蜂拥而进。在灾民的威逼下,知县最终答应向灾民施粥。
 
37。城隍庙前   日   外景
几个县衙差役站在一大锅稀粥旁,面前是大批灾民排成长队等候施粥。开始时,秩序井然,以次分粥,老少一碗。没多久,几个身强力壮的汉子挤到了前面,队伍一下子被挤乱了。施粥现场乱糟糟,叫骂声、吵闹声、哭喊声乱作一团。年轻力壮的灾民抡着连吃四五碗粥;而年老体弱的灾民很难吃到一碗薄粥。城隍庙前接二连三的灾民饿死在地上。
吕留良路过城隍庙,看见灾民争抡施粥的一副惨状,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连声说:“太不像话了,太不像话了!”
 
38。吕留良书房    日   内景
吕留良在家中书桌前铺开一张纸,沉思片刻,说:“当今县衙官吏远不如古代的大禹,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赤胆忠心为民治理水利,为世代民众所敬仰啊。”
吕留良提笔写道:
一.     富户捐钱粮,有钱出钱,有粮出粮;
二.     上书知县《赈饥十二善》,分米给灾民,以救饥饿之灾。
写毕,叫来仆人王宇。
吕留良:“王宇,你去叫几个人把家里的米挑十担到县衙门内。”
王宇:“老爷,我们家的米库存已经不多,挑出十担后,吃到明年新米上市恐怕还不够哩。”
吕留良:“没关系,到明年不够的话,我再想办法。现在救灾要紧,我不能眼看灾民一个个死去,而见死不救。”
王宇:“好,我马上去叫人挑米。”
 
39。县衙门内   日   内景
王宇带领吕府一班人挑米进县衙内,知县正在内屋和妻妾一起大吃大喝。见人来报吕府挑米进来,知县不解地问:“为何要将米挑到县衙来?”
王宇:“是我家老爷吩咐我们挑来的。”
知县:“噢,我知道了,大概是吕留良送米来救济灾民的。好,你们先把米挑进粮仓,等我问了吕留良再说。”
吕府十担米先后进仓。
王宇:“县官老爷,请你写个收条。”
知县:“这米是送给灾民的,为何要我写收条?”
王宇:“是我家老爷关照的。”
知县:“好,我写。”
知县写好收条交给王宇,王宇带领众人走出县衙门。
“送米啰!”县衙门内有人在高声叫喊。
知县:“今天真是好日脚,送米的人接二连三的,真是难得。”
知县吩咐差人将米挑进仓。
徐府家人:“县官大人,我家徐老爷因吕留良上门劝说,送来三担米,请大人查收。”
知县:“好,好,知道了,将米挑进仓去。”
一差人又来报,门外又有人送米来。
知县:“叫他们统统挑进仓。”
王府、张府家人挑米进仓。
知县:“吕留良这人真了不起,大家都跟着他捐米救灾。”
这时,吕留良进入县衙门,知县让坐、仆人沏茶。
吕留良:“知县大人,如今乡下水灾严重,灾民饥寒交迫。为此,小人说服了几个朋友,一起来捐米救灾。”
知县:“吕兄,你真是个大好人,钦佩钦佩。这米我马上派人送到乡下,救济灾民。”
吕留良:“镇上施粥秩序大乱,坏人趁机捣乱。我建议改施粥为发救灾粮。凡我乡灾民,每人每天发米三合,直到麦收为止。不知大人意下如何。这是《赈饥十二善》,望大人过目。”
知县接过《赈饥十二善》,仔细翻阅。
知县:“好,好,真是个好办法。从明天起取消施粥,改为发米给灾民。立即去写一份安民告示,让灾民安心回乡去,等候领取救灾粮。”
 
40。崇德县城周边乡村   日   外景
官府派人到乡下发放救灾粮。灾民苦笑着领到一小袋活命米,有几个老年灾民叩头称谢。
还有一些灾民在剥树皮,挖草根,捉老鼠充饥。
 
41。县衙门  日   内景
吕留良来到县衙门,知县热情招待。
吕留良:“知县大人,不知救灾情进展如何?”
知县:“吕兄,救灾粮已经如数下发。目前灾民情绪稳定,正在自己想办法度过难关。”
吕留良:“好,只有靠自己千方百计想办法,才能度过难关。我想这水灾原因很多,主要是运河多年失修,河底淤泥堆积,河床抬高,引起河水泛滥成灾。”
知县:“吕兄有何高见。”
吕留良:“依我之见,趁目前灾荒之时,动员灾民挑泥开挖河道。从大麻塘松老高桥起到石门高桥为止,沿途约四十里河道全部深挖。这项水利工程修好后,遇大雨就可多蓄水,遇干旱也不会干涸,以利子孙后代。”
知县:“说得有理,我看这事可以行得通。趁眼下仓库里还有一点粮食,凡参加开河挖泥的人,每人每天增发大米三合。”
吕留良:“这办法好,增发粮食,灾民都会来开挖河道的。”
42。吕府书房   日   内景
吕留良正在翻阅古画,外地一古画商客在仔细观看评估一幅画。
吕留良:“这画是唐伯虎的真迹,不知可值多少银两?”
古画商拿起画看了许久,说:“此画当真是唐伯虎的真迹,可值二十两银子;如果是后人临摹之作,最多值二两银子。”
吕留良:“你看是否真迹?”
古画商用放大镜细细观看,说:“此画是唐伯虎真迹,先生肯卖的话,我付二十两银子。”
吕留良:“家中入不敷出,日常开支大,正缺银两。只好忍痛割爱,此画就卖给你了。”
古画商从背包里取出白银二十两,交给吕留良,然后把画卷好放入包中,与吕留良告别。
王宇急匆匆进来,说:“老爷,桐乡朱家来人报,朱声始因病去世了。”
吕留良:“啊!又少了一位朋友,真是人生苦短,眨眼间又有一位友人作古,再也无法相聚交谈。王宇,把这二十两银子交给来人,让他先带去,我随后就去桐乡见朋友最后一面。”
王宇接过银子,走出书房。
吕留良仰天大笑,说道:“老天爷,你为啥如此不公平,好人多寿短。啊哈哈,朋友一个个都去世了,都走了。我一个人留在家里也没啥意思,还是上山去隐居算啦。一走了之,哈哈哈……
 
42。吴兴埭溪妙山  日   外景
吴兴妙山景色迷人,峭壁寒潭,小溪边翠竹丛丛,清泉丁咚作响。风景如画,幽雅清静胜似世外桃源。
吕留良在妙山上建造一间小屋,屋前挂一块牌子,上面写道“风雨庵”。 这时,吕留良正坐在小屋的一张木板桌子上写字。写毕,自己大声朗读:“《题风雨庵》,到此庵中,屏绝礼数,病不见客,隘不留卧,经过游观,自来自去,还送应对,一概求恕。久坐闲谈,尔我两误,可惜工夫,各有本务,知者无言,恕亦不顾,问我何言,木雕泥塑。”
过了一会,吕留良吃中饭,桌子上一碗青菜,一碗豆腐,一小碗米饭。
吕留良边吃饭,边说:“家贫无钱买酒肉,粗菜淡饭充饥肠。啊,我吕留良生不逢时,满腹经纶无法派用场,只好让它烂在肚中了。”
饭后,吕留良从书堆里寻出一首诗来朗读:“谁教失脚下渔矶,心迹年年处上违,雅集图中衣帽改,党人碑里姓名非,苟全姑信谈何易,饿死今知事最微,醒便行吟埋亦可,无渐尺子布裹头归。”
吕府仆人王宇到妙山来看望吕留良,带来一包衣裳,一篮食物。
王宇说:“老爷,这地方好难找呀。”
吕留良:“王宇,你来干啥事?让我一个人躲在这深山里,好清静几天,与人世隔绝,过着神仙一样的日子多好。”
王宇:“老爷,如今时局大变,原先和你一起反清的文人,现在一个个都去做官了。”
吕留良:“让他们做官享福去吧,我是不想这念头。看来我辈无回天之力,只好顺其自然了。”
王宇:“老爷,你这脸色不好,是否有不适之处,让我送你下山去检查一下,好吗?”
吕留良:“没啥关系,我只有一点小病小痛,不要紧的。”
王宇:“不,你一人在此无人照顾,一旦有个三长二短,事情就难办了。还是跟我一起回家去,过段时间再来吧。”
吕留良想了一想:“那倒也好,走吧。”
 
43。妙山脚下   日   外景
王宇挑一担行李,走在吕留良后面。
吕留良:“这世道真的变了,我想清静清静也不成,如今又得回家了。”
王宇:“世上万事皆空,只有保重自己的身体最要紧。”
吕留良:“不,不,身体要紧,国事更要紧呀!”
王宇:“老爷,前面有家酒店,我们不妨去坐一会再走吧。”
吕留良:“好,好。”
 
44。吕府一间卧室   日   内景
吕留良背靠床上,手里拿一本《朱子近思录》,在翻阅。床头还放有一本《知言录》。
吕留良连连咳嗽,艰难地想提笔写字。
吕留良儿子吕葆中:“爹,你病得如此严重,还是多休息一点为好,这字不要写了。”
吕留良:“我只要有一息尚存,不敢不勉。这书我是一定要补辑的,你们不要再劝我了。”
吕葆中感动得热泪盈眶:“爹,你多保重身体,想你早日康复健康。”
吕留良:“你们不要老是围着我,各自去做事吧。葆中,你过来,我的病要是好不了,这红绸要盖在我身上,千万别忘了。”
吕葆中接过红绸,读道:“重见天日”。
吕留良:“我死后,不用巾,只取皂帛裹头,作包袱状;帖子上称呼‘不孝子’,亲戚朋友祭奠者,要尽力辞退;有客来吊唁,只能子孙亲人哭,不必叫仆妇代哭;新亲远亲来吊,只用蔬菜,不用酒肉,但力作之人不在此例;子孙虽贵显,但不许在家中演戏。”
吕葆中:“爹,你不会死的。”众人哭泣。
吕留良:“自古人生谁无死,我吕留良也不例外。你们哭什么,我还活着哩。”
 
45。打出大字“四十六年后”
 
46。北京太和殿   日   内景
雍正皇帝高高在上坐着。
有一大臣手捧朝板奏本“查江南浙江石门县吕留良反诗‘清风虽细难吹我,明月何尝不照人’这是一首反我朝的诗句,罪大恶极,当处斩首。奴才奏请圣上明断。”
雍正接过奏本,粗粗一看,说:“准奏,将吕贼留良斩首示众。”
 
47。吕府大厅   日   内景
几十名清兵手持兵器,把吕府人全部押在大厅上。
一名清朝官员宣读《大义迷录》:“吕留良悍戾凶顽,好乱乐祸……于康熙六年,因考试劣等,愤弃青衿;忽追思明代,深怨本朝。……著邪书,立逆说,妄论夷夏之防,井田故吹之制,丧心病狂,肆无忌惮……”
“吕留良并其子吕葆中俱戮尸示众,吕毅中斩决,其孙辈曾辈发宁古塔披甲人为奴……雍正十年十二月十七日”。
读毕,吕全家人捆绑,吕毅中推出门外斩首。
吕家抄家,全部财产没收。
 
48。郊外大路上   日  外景
吕留良子孙嫡系,兄弟子侄远近二十三户,一百多人,哭哭啼啼被押送向北而去。
 
49。打出大字“公元二十一世纪初”
 
50。崇福镇吕园    日  外景
在崇福中山公园内建有“吕园”,里面有吕晚村纪念亭,纪念亭额分别为数学家苏步清、古建筑家陈从周所题。亭中有民国22年(1933)立的纪念碑,石碑正面刻有教育家蔡元培先生题写的“先贤吕晚村先生纪念碑”十个大字。另外还有鲍月景先生所绘的晚村披发像、马一浮的篆额、张宗祥的跋等名家书画以及吕留良手稿复印件。“吕晚村纪念亭”的石柱上刻有一幅楹联:“民族昔沧亡,惨受严刑碎白骨;河山今恢复,洗除奇辱见青天。”今人崇德乡史研究者蔡一和邹蔚文先生等本乡人士,为吕园题写序言及吕留良生平简介,大力颂扬吕留良的民族精神和学术成就。
在吕园纪念亭前有一块崇德四大名石之一的牡丹石,系明代吕氏友芳园的故物。牡丹石原来放在城南郡主的闺房前,是吕氏家中之遗物,因而此石十分珍贵。牡丹石仪态大方,俊秀英姿,石高2.2米,上下窄中间宽,全石有孔20多个,洞洞相通,俨然是一个大家闺秀的模样。晚清书画家沈伯云为牡丹石题诗曰:“历尽沧桑劫,繁华似
旧时,使君风雅客,慎莫费胭脂。”
在吕晚村纪念亭东面有古代文物石马和石兽,这是吕留良祖父城南郡马墓前之物。望物思故,不觉浮想联翩,思绪万千。
 
 
 
郑重声明:任何网站转载此剧本时一定要把文章里面的联系方式和网址一同转载,并注明来源:原创剧本网www.ju20.com 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代写小品
关于我们 | 代写小品 | 编剧招聘 | 投稿须知 | 付款方式 | 留言版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剧本创作 | 编剧群 |设为首页

本网所有发布的剧本均为本站或编剧会员原创作品,依法受法律保护,未经本网或编剧作者本人同意,严禁以任何形式转载或者改编,一但发现必追究法律责任。
原创剧本网(juben108.com)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UserData} {$Company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