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投稿  | 剧本征集  | 发布信息  | 编剧加盟  | 咨询建议  | 编剧群  | 招聘  | 代写小品  | 设为首页
总首页 |电影 |微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短视频剧 |广告剧 |小说 |歌词 |论文 |影讯 |节日 |公司 |年会 |搞笑 |小品 |话剧 |相声 |大全 |戏曲 |剧组 |编剧 |舞台剧 |经典 |剧情
全国原创小品剧本创作大赛
小品创作室 | 编剧经纪 | 招聘求职| 上传剧本 | 投稿须知 | 付款方式 | 留言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网站公告
代写公司年会小品剧本
您当前位置:中国原创剧本网 > 论文 > 文化艺术论文 > 社会主义现代化: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
 
授权级别:独家授权与委托   作品类别:国际论文网-文化艺术论文   会员:fanhoulai   阅读: 次   编辑评分: 3
投稿时间:2013/6/17 15:09:31     最新修改:2013/6/17 15:09:31     来源:中国国际剧本网www.juben108.com 
论文名:《社会主义现代化: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
【原创剧本网】作者:文化论文
专业代写小品、相声、快板、三句半、音乐剧、情景剧、哑剧、二人转剧本。电话:13979226936 联系QQ:652117037
论文
 
    摘要:当代中国的社会主義现代化建设把一个半世纪以来先进中国人的理想变成了中华民族正在实现的跨世纪工程。社会主義现代化在中国的创造和前景,是对世界现代化进程的贡献,是关于当代社会主義历史命运的有力回答。深刻认识中国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与创造,在继续推进中国未来发展中具有重要意義。

    关键词:社会主義;现代化;中国;创造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发展进程显现出不同的现代化道路的竞争和比较。当下,“中国模式”、“中国经验”、中国道路成为世人关注和讨论的焦点,是一种理论思考的反映。当中国社会主義现代化事业在金融危机的考验中表现出强大优势时,我们对中国社会主義现代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对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步骤更加明确,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義道路上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充满必胜的信心。

    一、中国走向社会主義现代化

    建设的历史意義

    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梦寐以求的理想是把一个落后的中国引向现代化的中国。一百多年来中国发生的巨变所揭示的是中国走向现代化里程的一次次艰苦探索。其中,其他各个阶级的代表人物相继表达过他们的救国救民主张,但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他们都未能找到真正解决中国社会根本矛盾的出路。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人从新民主主義继而走向社会主義的路线才能够把中国引向现代化入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老一辈党的领导集体就提出了建设社会主義工业化国家的口号,并逐步建立起门类齐全的近代工业体系。但由于其后党在指导路线上的失误,“以阶级斗争为纲”占据了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导致中国现代化实践与理论的中断。

    在中国社会主義发展的紧要关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作出“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義现代化建设上来”的英明决策,由此不仅提出关于社会主義现代化的完整概念,而且引导中国走向新的发展方向,其深远的历史意義值得认真总结和记取。

    (一)向社会主義现代化建设的转移使中国走出了“贫穷社会主義”的历史误区

    中国社会主義建设在艰难曲折中探索。一段时间里,我们曾离开生产力的发展抽象地谈论社会主義,把社会主義仅看成一种对资本主義的道德批判和政治革命,而降低了它与资本主義相比更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更能够推动现代化的实质意義。这样一来,社会主義本与现代化共生的内在关系被隔断,或对立起来。这种忽视生产力发展和对社会主義与现代化认识的误区,曾严重束缚着人们的头脑,致使20世纪中期以来的中国社会主義建设与世界现代化潮流擦肩而过。

    完成社会革命之后,尽快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是马克思主義的重要思想。马克思主義始终注意到经济因素在社会变迁中的基础作用。辩证法的革命性在于它同经济发展的要求相一致时,才是现实的和合理的。马克思主義最讲发展生产力;在人民掌握国家命运的社会主義下,致力于发展生产力更是全社会的利益之所在。

    建设社会主義现代化目标的确立,正是对社会主義建设的经验教训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是在党的根本指导思想和实践上的拨乱反正;同时,也使我们在关于社会主義的根本认识上走出历史的沼泽。特别是在原有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中国,发展生产力所解决的历史课题,正包含在实现社会主義现代化的一系列任务中。这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義设想与实践找到了坚实可靠的基点。

    (二)向社会主義现代化建设转移是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开始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时代主题发生着变化;与此同时,科学技术革命推动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国际竞争变成一场没有枪炮的特殊“战争”。现代化问题日益受到不同国家、不同代表人物的关注,成为世界未来走势的轴心。不能不承认的是,中国在“文化大革命”后,拉大了同世界发展水平的差距。在这样的情况下,敢不敢提出现代化问题,能不能把党和人民的注意力引到社会主義现代化建设上,是对中国的严峻考验。确立社会主義现代化目标,正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把握当今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革命和现代化浪潮,对落后就要挨打的危险保持警醒的结果。

    在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下,社会主義中国面临极大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好的机遇。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加速经济发展和现代化步伐,是缩小同发达国家之间差距的关键。这样就可以经过20世纪末和21世纪的努力奋斗,在社会主義与资本主義的共存与竞争中赶上世界强国,走向复兴之路。

    向社会主義现代化建设的转移,是中国共产党人正视世界的新变化,正视由科学技术革命引发的国力竞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勇于迎接挑战的战略抉择,是迎接随之到来的全球化时代递出的第一份答卷。

    (三)社会主義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为中国人民树立起团结奋斗的政治目标

    在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義现代化宏伟目标使中国共产党形成统一的思想、统一的意志,形成坚强的战斗力,使拥有十多亿人口的大国内生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共同开创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这是党和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

    尽管起初我们对现代化的体会是肤浅的,但在社会主義现代化事业的进展中,我们从理论与实践上对现代化的认识都向前跨进和大大地丰富了。此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義现代化国家成为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成为全党和全国各项工作的一个纲。由此在围绕“什么是社会主義,怎样建设社会主義”问题的理论与实践上发生了一系列转折性变化,党和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義的构想下,走出了一条实现社会主義现代化的新路。从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上说,社会主義现代化建设是中国当前的最大政治。在社会主義初级阶段,实现社会主義现代化,始终是中华民族团结一致的行动归宿。

    概言之,中国共产党人立志为实现中国现代化而奋斗的理想,终于变成中华民族正在完成的跨世纪伟大工程。今天,中国社会主義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党成立90年来的历史经验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与建国道路,才能把中国引向民族解放和阶级解放,并且把社会主義现代化建设作为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历史任务,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奋斗。社会主義现代化把中国人民的现代化理想与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客观要求结合起来,是完成中国现代化的唯一途径,也是新的时代条件下对社会主義提出的历史性课题的回应。在这里,社会主義的复兴与中华民族的复兴统一在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

    二、中国社会主義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经验

    在当今世界,我们党所领导的中国现代化不是一般意義的“现代化”,而是如邓小平所说加了

    四个字“社会主義”,是社会主義现代化,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義道路上实现自己的现代化目标。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经验是中国共产党在现代化理论与实践上的划时代创造。

    第一,中国现代化不是“西化”、不是照搬资本主義走过的现代化道路,而是与社会主義相结合,是“社会主義现代化”。

    我们党一开始就旗帜鲜明地表明“只有社会主義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義才能发展中国”的立场和态度。邓小平曾严肃指出:“中国要解决十亿人的贫困问题,十亿人的发展问题。如果搞资本主義,可能有少数人富裕起来,但大量的人会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中国就会发生闹革命的问题。中国搞现代化,只能靠社会主義,不能靠资本主義”,“为了实现现代化,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義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義、毛泽东思想”;以此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前提,是理解中国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建设的起点。

    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寻找救国救民的出路时起,将中国引向现代化的探索就存在一个“中国现代化向何处去”的问题。如果说在辛亥革命和孙中山先生之前,关于中国现代化的“西化”主张(包括孙先生的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可以称作关于中国前途的一种探索的话,那么,在此之后(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后),关于在中国建立资本主義制度的主张,就是一种错误的主张了;到新中国成立之后,也有过倒退到资本主義的声音,一直到今天,关于中国是否离开社会主義而选择别的道路的议论也并未绝耳,那就更说明关于“西化”之争的实质与警示值得引起高度重视。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时间的艰苦奋斗,建立起新中国,走上了社会主義道路,并为走向现代化奠定了群众基础和物质基础。这是中国最大最根本的实际。中国的现代化不应该也不可能离开这个基点,否则,就会失去立国之本和广大的民众基础,就可能造成民族和社会的分裂,就可能陷入深重的社会危机,那就什么美好的事情也做不成了。

    今天,中国的现代化正表现出世所瞩目的伟大成就;在现代化建设中所表现出的社会主義本质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其价值取向的理解,由此把握中国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建设的内在根据,使我们在效率与公平上选准定位,坚持公平基础上的效率原则,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以克服“左”的和右的干扰,保持社会主義现代化发展的正确方向。

    发达资本主義国家虽然走在现代化前列,但在发展中仍不可能解决社会的分裂及其阶级矛盾,其现代化经验并不完全适用于发展中国家。而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现代化的选择开创了一条通过社会主義而不是通过资本主義来实现现代化的新路,打破了只能按西方现代化模式行事的神话。

    第二,以改革开放来释放现代化的伟大活力,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中加快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我们党在重新确立社会主義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时,就同时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任务,并且把这看作一场深刻的革命。二者在中国社会主義现代化实践中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中国现代化过程的又一大特色。中国正在进行的改革,是对原有体制的根本性变动,是一场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的全面改革和深刻革命,正如邓小平所说,“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事实说明,在僵化的体制上是建不成现代化的,一般意義上对旧体制的修补和小改小革,也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建设社会主義现代化,进一步提出了改革开放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建设中国现代化的要求又使我们进一步打开了思路和眼界,并在改革开放中加深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

    改革开放的深入大大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敢于在批判和创新中前进的勇气和胆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改革事业与现代化建设相结合,改革推动着经济加速发展,出现了农业和工业、农村和城市、改革和发展相互促进的生动局面。在改革开放的总方针下,我党按照现代化的要求和标准,重新设计和建设中国社会主義经济发展的格局,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方式发生转变。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积极寻找加快发展的途径,争取在现代化进程中赶上发达国家。

    为实现社会主義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中国共产党人必须进一步认识坚持改革的意義,开创改革、发展、稳定的新局面。在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社会主義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使改革在一些重大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并在优化经济结构、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同时,政治体制改革要继续深入,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要在改革中切实加强。把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在社会政治稳定的前提下推进改革与发展,使我国社会主義现代化建设表现出宏大气魄和较高起点,使中华民族在世界文明与进步的进程中表现出伟大创造力。

    第三,中国现代化不是关起门来搞建设,而是与世界的发展相同步、与全球化外部环境相关联,在与当代资本主義的竞争与共处中实现自己的现代化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義是开放的社会主義,我们的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进程的一部分。中国现代化必然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环境,中国共产党人要把握独立自主与向世界开放的关系,致力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为了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義的宏伟目标,我们的现代化必须注意学习和汲取先进技术、科学和文化知识以及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可以向西方学习,利用资本主義创造的有益经验和管理方式,为中国社会主義现代化服务。邓小平反复说明了建设社会主義现代化就应当打破闭关自守、故步自封的道理。他指出,“社会主義要赢得与资本主義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義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对外开放与中国改革事业的推进相呼应,是中国坚持走向世界的、开放式社会主義的体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对外开放也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利用资本主義,发展社会主義,在文化的和而不同中保持自身的安全和发展空间,成为中国现代化的正确观念。

    中国社会主義现代化道路是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中国现代化的影响力还表明,与其他大国崛起的方式不同,中国坚持和平发展既是中华文化的历史传统和灵活的政治韬略所致,也是中国人民有信心让世界分享中国发展成就的表现。

    第四,中国现代化必须克服资本主義工业化时代的发展弊端,使社会发展和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保持一致。

    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社会主義市场经济的活力,走出一条速度较快、效益较好、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经济协调发展路子,是我国现代化的当前战略。我国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要求我们从中国国情出发,推进社会主義民主政治,促进社会主義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形成社会和谐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人民群众在现代化意识上表现出很高的水平,对建设绿色现代化寄予极

    大希望。中国现代化坚持的是科学发展道路,创建社会的和谐和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解决现代化过程中的生态问题和人的全面发展问题,避免把现代化仅仅当做经济指标增长的倾向,绝不以牺牲环境的代价来发展经济,在构建社会和谐、社会与自然的和谐中,使社会主義现代化建设全面推向前进。资本主義工业化留下的最大灾难就是生态环境的破坏,中国现代化必须避免这种结果,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

    社会主義现代化是一项创造性事业。中国社会主義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经验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義事业的兴衰和成败,是认识现代化在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的基本点,并将在中国现代化未来实践中被反复提出和继续深化。

    三、中国现代化是对世界发展进程的贡献

    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大国实现现代化大业,是一项世界性的和世纪性的难题。在三十年锐意进取、励精图治中,中国社会主義现代化事业不断推向新的局面,并且从理论上大大丰富了马克思主義关于现代化问题的认识,使社会主義现代化成为一个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命题。

    中国现代化正如邓小平所说,是“中国式的”现代化。而中国式的现代化又应当是世界性的,它所达到的水平应当是世界认可的,与西方资本主義国家相比也是毫不逊色的。当然,我们是在一个原有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条件下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不可能在所有方面都达到和超过当代发达国家的水平,但中国的现代化不是重复过时的生产方式和技术水平,不是亦步亦趋地走别人走过的路,而是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根据自己的特点达到较高的水平,甚至是别人难以企及和未曾估计到的水平。在一个世界上人口众多的大国实现自己的现代化目标,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现代化进程的一大贡献。尽管不同国家所选择的现代化道路可能是不同的,但中国现代化实践却包含着现代化道路的一般性和普遍性。从其实践意義和世界性评价来看,中国现代化事业已成为21世纪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崭新篇章。

    社会主義现代化进入21世纪以来,一个全新的中国及其独特的体制和发展道路正为世界所瞩目。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发展战略和改革开放的政策,在创造经济高速增长奇迹的同时,保持了政治和社会的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与以“华盛顿共识”为主导的自由经济模式在实践中的失败形成明显对照,引起世界的深切关注和评论。

    “中国模式”提出的意義,在于寻找一种与“华盛顿共识”不同的经验、模式和道路,并且承认中国的成功已经表明了中国模式和中国道路的存在。实际上,“中国模式”应当是立足于中国国情,以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为目标而逐步形成的道路选择。它的形成是马克思主義中国化不断深入的过程,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发展道路上积累的成功经验的总结。从实质上看,“中国模式”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義道路上实现现代化,从中国实际出发寻找现代化建设的方式方法。在此次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机中,中国特色社会主義发展模式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随后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不能不使人们重新看待中西两种现代化道路的比较。中国现代化道路宣告了《历史的终结》之类的断言“美国模式优于任何发展模式”的破产。于是,在全球各个消息来源地都开始惊呼“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让一半的中国人摆脱了贫困”时,中国模式相对于西方模式更具魅力的评论比比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義发展模式在应对金融危机中所表现出来的优势正在引起世人的重视,其影响力在扩散。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开始暴露出一系列新的矛盾,其现代化经验并不全适用于发展中国家。而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现代化的选择,开创了一条通过社会主義而不是通过资本主義来实现现代化的新路,拓宽了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多样性。

    可以说,这场国际性金融危机的发生不仅证明西方现代化道路并非他们自己鼓吹的那么先进,而且证明我们选择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義发展道路的正确性。中国在积极实行对外开放的同时,又始终保持本国经济体系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坚持独立自主的“中国式”道路,而不是接受西方“现代化”模式,没有按照西方某些人的“教导”来搞私有化类型的改革以及经济“全面右转”,就能在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冲击面前保持主动。

    实现中国现代化是一项前所未有的伟大创造,是需要付出艰苦努力,甚至冒风险的。即使是在渡过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后,我们也不能武断地说中国的事情就万事大吉了。建设和探索中遇到的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要求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立足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对新的实践作出新的思考和总结,不断丰富关于社会主義现代化的认识,在实践中形成理论创新。

    经济全球化没有改变世界范围内资本主義与社会主義演进的格局和总趋势,我们的根本立足点还在于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做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義伟大旗帜,用马克思主義的宽广眼光看待形势,从世界大局和发展战略的高度审视未来,高屋建瓴,统筹大局,以新的精神面貌加快推进社会主義现代化事业。中国在社会主義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伟大成就,为社会主義在新时代下的发展带来希望。马克思主義者必须正视时代潮流,认清历史使命,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作出贡献。
郑重声明:任何网站转载此剧本时一定要把文章里面的联系方式和网址一同转载,并注明来源:中国国际剧本网(原创剧本网)www.juben108.com ,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代写小品
关于我们 | 代写小品 | 编剧招聘 | 投稿须知 | 付款方式 | 留言版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剧本创作 | 编剧群 |设为首页
本网所有发布的剧本均为本站或编剧会员原创作品,依法受法律保护,未经本网或编剧作者本人同意,严禁以任何形式转载或者改编,一但发现必追究法律责任。
原创剧本网(juben108.com)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备案号粤ICP备14022528号     法律顾问:广东律师事务所
剧本投稿  | 剧本征集  | 注册登录  | 编剧加盟  | 咨询建议  | 编剧群  | 招聘  | 代写小品  | 设为首页
总首页 |电影 |微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短视频剧 |广告剧 |小说 |歌词 |论文 |影讯 |节日 |公司 |年会 |搞笑 |小品 |话剧 |相声 |大全 |戏曲 |剧组 |编剧 |舞台剧 |经典 |剧情
代写代发论文 | 编剧经纪 | 招聘求职| 上传剧本 | 投稿须知 | 付款方式 | 留言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网站公告
站内搜索 关键词: 类别: 范围:
代写小品剧本电话:13979226936 QQ:652117037 原创剧本网www.juben108.com
代写年会小品剧本
重点推荐剧本
乡村振兴心理剧剧本《村官带
纪检委脱口秀《纪委那些事》
感情纠纷闹离婚心理剧剧本《
农产品销售致富搞笑小品《村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小品《红色
农业小品剧本《村官带货》
专业代写小品剧本
代写小品剧本
重点推荐小品剧本
纪检委脱口秀《纪委那些事》
戏曲音乐剧本《村长的心病》
红色历史情景剧剧本《红色黔东
情感音乐剧剧本《庭前调解》
七一建党节小品剧本《最美党员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历史小品剧本
古装搞笑小品剧本《天南地北来
小学生红色教育题材小品《小小
感人故事小品剧《我爱你中国》
小学生表演红色历史题材小品《
乡村振兴小品剧本《村里那些事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宣传小品《老
电信诈骗和网贷小品《心急的陷
六一儿童节超感人小品《唯一的
512护士节正能量小品剧本(你健
五一劳动节晚会节目爆笑小品《
供电局员工感人小品剧本《照亮
拐卖农村妇女小品《买媳妇》
电视台融媒体小品剧本《融媒体
建设精神文明社会音乐剧剧本《
带领全村农民发展高效农业致富
职校老师学生小品剧本《校企合
工地项目部小品剧本《口碑重要
校园情景剧剧本《我的好爸爸》
预缴税款搞笑小品《欢喜冤家》
政府好政策鼓励回乡创业情景剧
大学生红色爱国思想教育小品剧
乡村振兴音乐剧剧本《最美乡村
市场监督管理局315晚会小品剧本
供电公司智能电表宣传快板剧本
您当前位置:中国原创剧本网 > 论文 > 文化艺术论文 > 社会主义现代化: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
 
授权级别:独家授权与委托   作品类别:国际论文网-文化艺术论文   会员:fanhoulai   阅读: 次   编辑评分: 3
投稿时间:2013/6/17 15:09:31     最新修改:2013/6/17 15:09:31     来源:中国国际剧本网www.juben108.com 
论文名:《社会主义现代化: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
【原创剧本网】作者:文化论文
中国原创剧本网论文创作室专业代写各种论文,代发各类论文。 QQ:719251535

    摘要:当代中国的社会主義现代化建设把一个半世纪以来先进中国人的理想变成了中华民族正在实现的跨世纪工程。社会主義现代化在中国的创造和前景,是对世界现代化进程的贡献,是关于当代社会主義历史命运的有力回答。深刻认识中国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与创造,在继续推进中国未来发展中具有重要意義。

    关键词:社会主義;现代化;中国;创造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发展进程显现出不同的现代化道路的竞争和比较。当下,“中国模式”、“中国经验”、中国道路成为世人关注和讨论的焦点,是一种理论思考的反映。当中国社会主義现代化事业在金融危机的考验中表现出强大优势时,我们对中国社会主義现代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对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步骤更加明确,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義道路上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充满必胜的信心。

    一、中国走向社会主義现代化

    建设的历史意義

    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梦寐以求的理想是把一个落后的中国引向现代化的中国。一百多年来中国发生的巨变所揭示的是中国走向现代化里程的一次次艰苦探索。其中,其他各个阶级的代表人物相继表达过他们的救国救民主张,但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他们都未能找到真正解决中国社会根本矛盾的出路。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人从新民主主義继而走向社会主義的路线才能够把中国引向现代化入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老一辈党的领导集体就提出了建设社会主義工业化国家的口号,并逐步建立起门类齐全的近代工业体系。但由于其后党在指导路线上的失误,“以阶级斗争为纲”占据了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导致中国现代化实践与理论的中断。

    在中国社会主義发展的紧要关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作出“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義现代化建设上来”的英明决策,由此不仅提出关于社会主義现代化的完整概念,而且引导中国走向新的发展方向,其深远的历史意義值得认真总结和记取。

    (一)向社会主義现代化建设的转移使中国走出了“贫穷社会主義”的历史误区

    中国社会主義建设在艰难曲折中探索。一段时间里,我们曾离开生产力的发展抽象地谈论社会主義,把社会主義仅看成一种对资本主義的道德批判和政治革命,而降低了它与资本主義相比更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更能够推动现代化的实质意義。这样一来,社会主義本与现代化共生的内在关系被隔断,或对立起来。这种忽视生产力发展和对社会主義与现代化认识的误区,曾严重束缚着人们的头脑,致使20世纪中期以来的中国社会主義建设与世界现代化潮流擦肩而过。

    完成社会革命之后,尽快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是马克思主義的重要思想。马克思主義始终注意到经济因素在社会变迁中的基础作用。辩证法的革命性在于它同经济发展的要求相一致时,才是现实的和合理的。马克思主義最讲发展生产力;在人民掌握国家命运的社会主義下,致力于发展生产力更是全社会的利益之所在。

    建设社会主義现代化目标的确立,正是对社会主義建设的经验教训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是在党的根本指导思想和实践上的拨乱反正;同时,也使我们在关于社会主義的根本认识上走出历史的沼泽。特别是在原有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中国,发展生产力所解决的历史课题,正包含在实现社会主義现代化的一系列任务中。这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義设想与实践找到了坚实可靠的基点。

    (二)向社会主義现代化建设转移是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开始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时代主题发生着变化;与此同时,科学技术革命推动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国际竞争变成一场没有枪炮的特殊“战争”。现代化问题日益受到不同国家、不同代表人物的关注,成为世界未来走势的轴心。不能不承认的是,中国在“文化大革命”后,拉大了同世界发展水平的差距。在这样的情况下,敢不敢提出现代化问题,能不能把党和人民的注意力引到社会主義现代化建设上,是对中国的严峻考验。确立社会主義现代化目标,正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把握当今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革命和现代化浪潮,对落后就要挨打的危险保持警醒的结果。

    在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下,社会主義中国面临极大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好的机遇。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加速经济发展和现代化步伐,是缩小同发达国家之间差距的关键。这样就可以经过20世纪末和21世纪的努力奋斗,在社会主義与资本主義的共存与竞争中赶上世界强国,走向复兴之路。

    向社会主義现代化建设的转移,是中国共产党人正视世界的新变化,正视由科学技术革命引发的国力竞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勇于迎接挑战的战略抉择,是迎接随之到来的全球化时代递出的第一份答卷。

    (三)社会主義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为中国人民树立起团结奋斗的政治目标

    在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義现代化宏伟目标使中国共产党形成统一的思想、统一的意志,形成坚强的战斗力,使拥有十多亿人口的大国内生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共同开创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这是党和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

    尽管起初我们对现代化的体会是肤浅的,但在社会主義现代化事业的进展中,我们从理论与实践上对现代化的认识都向前跨进和大大地丰富了。此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義现代化国家成为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成为全党和全国各项工作的一个纲。由此在围绕“什么是社会主義,怎样建设社会主義”问题的理论与实践上发生了一系列转折性变化,党和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義的构想下,走出了一条实现社会主義现代化的新路。从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上说,社会主義现代化建设是中国当前的最大政治。在社会主義初级阶段,实现社会主義现代化,始终是中华民族团结一致的行动归宿。

    概言之,中国共产党人立志为实现中国现代化而奋斗的理想,终于变成中华民族正在完成的跨世纪伟大工程。今天,中国社会主義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党成立90年来的历史经验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与建国道路,才能把中国引向民族解放和阶级解放,并且把社会主義现代化建设作为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历史任务,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奋斗。社会主義现代化把中国人民的现代化理想与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客观要求结合起来,是完成中国现代化的唯一途径,也是新的时代条件下对社会主義提出的历史性课题的回应。在这里,社会主義的复兴与中华民族的复兴统一在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

    二、中国社会主義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经验

    在当今世界,我们党所领导的中国现代化不是一般意義的“现代化”,而是如邓小平所说加了

    四个字“社会主義”,是社会主義现代化,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義道路上实现自己的现代化目标。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经验是中国共产党在现代化理论与实践上的划时代创造。

    第一,中国现代化不是“西化”、不是照搬资本主義走过的现代化道路,而是与社会主義相结合,是“社会主義现代化”。

    我们党一开始就旗帜鲜明地表明“只有社会主義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義才能发展中国”的立场和态度。邓小平曾严肃指出:“中国要解决十亿人的贫困问题,十亿人的发展问题。如果搞资本主義,可能有少数人富裕起来,但大量的人会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中国就会发生闹革命的问题。中国搞现代化,只能靠社会主義,不能靠资本主義”,“为了实现现代化,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義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義、毛泽东思想”;以此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前提,是理解中国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建设的起点。

    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寻找救国救民的出路时起,将中国引向现代化的探索就存在一个“中国现代化向何处去”的问题。如果说在辛亥革命和孙中山先生之前,关于中国现代化的“西化”主张(包括孙先生的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可以称作关于中国前途的一种探索的话,那么,在此之后(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后),关于在中国建立资本主義制度的主张,就是一种错误的主张了;到新中国成立之后,也有过倒退到资本主義的声音,一直到今天,关于中国是否离开社会主義而选择别的道路的议论也并未绝耳,那就更说明关于“西化”之争的实质与警示值得引起高度重视。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时间的艰苦奋斗,建立起新中国,走上了社会主義道路,并为走向现代化奠定了群众基础和物质基础。这是中国最大最根本的实际。中国的现代化不应该也不可能离开这个基点,否则,就会失去立国之本和广大的民众基础,就可能造成民族和社会的分裂,就可能陷入深重的社会危机,那就什么美好的事情也做不成了。

    今天,中国的现代化正表现出世所瞩目的伟大成就;在现代化建设中所表现出的社会主義本质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其价值取向的理解,由此把握中国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建设的内在根据,使我们在效率与公平上选准定位,坚持公平基础上的效率原则,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以克服“左”的和右的干扰,保持社会主義现代化发展的正确方向。

    发达资本主義国家虽然走在现代化前列,但在发展中仍不可能解决社会的分裂及其阶级矛盾,其现代化经验并不完全适用于发展中国家。而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现代化的选择开创了一条通过社会主義而不是通过资本主義来实现现代化的新路,打破了只能按西方现代化模式行事的神话。

    第二,以改革开放来释放现代化的伟大活力,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中加快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我们党在重新确立社会主義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时,就同时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任务,并且把这看作一场深刻的革命。二者在中国社会主義现代化实践中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中国现代化过程的又一大特色。中国正在进行的改革,是对原有体制的根本性变动,是一场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的全面改革和深刻革命,正如邓小平所说,“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事实说明,在僵化的体制上是建不成现代化的,一般意義上对旧体制的修补和小改小革,也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建设社会主義现代化,进一步提出了改革开放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建设中国现代化的要求又使我们进一步打开了思路和眼界,并在改革开放中加深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

    改革开放的深入大大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敢于在批判和创新中前进的勇气和胆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改革事业与现代化建设相结合,改革推动着经济加速发展,出现了农业和工业、农村和城市、改革和发展相互促进的生动局面。在改革开放的总方针下,我党按照现代化的要求和标准,重新设计和建设中国社会主義经济发展的格局,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方式发生转变。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积极寻找加快发展的途径,争取在现代化进程中赶上发达国家。

    为实现社会主義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中国共产党人必须进一步认识坚持改革的意義,开创改革、发展、稳定的新局面。在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社会主義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使改革在一些重大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并在优化经济结构、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同时,政治体制改革要继续深入,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要在改革中切实加强。把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在社会政治稳定的前提下推进改革与发展,使我国社会主義现代化建设表现出宏大气魄和较高起点,使中华民族在世界文明与进步的进程中表现出伟大创造力。

    第三,中国现代化不是关起门来搞建设,而是与世界的发展相同步、与全球化外部环境相关联,在与当代资本主義的竞争与共处中实现自己的现代化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義是开放的社会主義,我们的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进程的一部分。中国现代化必然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环境,中国共产党人要把握独立自主与向世界开放的关系,致力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为了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義的宏伟目标,我们的现代化必须注意学习和汲取先进技术、科学和文化知识以及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可以向西方学习,利用资本主義创造的有益经验和管理方式,为中国社会主義现代化服务。邓小平反复说明了建设社会主義现代化就应当打破闭关自守、故步自封的道理。他指出,“社会主義要赢得与资本主義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義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对外开放与中国改革事业的推进相呼应,是中国坚持走向世界的、开放式社会主義的体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对外开放也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利用资本主義,发展社会主義,在文化的和而不同中保持自身的安全和发展空间,成为中国现代化的正确观念。

    中国社会主義现代化道路是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中国现代化的影响力还表明,与其他大国崛起的方式不同,中国坚持和平发展既是中华文化的历史传统和灵活的政治韬略所致,也是中国人民有信心让世界分享中国发展成就的表现。

    第四,中国现代化必须克服资本主義工业化时代的发展弊端,使社会发展和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保持一致。

    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社会主義市场经济的活力,走出一条速度较快、效益较好、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经济协调发展路子,是我国现代化的当前战略。我国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要求我们从中国国情出发,推进社会主義民主政治,促进社会主義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形成社会和谐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人民群众在现代化意识上表现出很高的水平,对建设绿色现代化寄予极

    大希望。中国现代化坚持的是科学发展道路,创建社会的和谐和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解决现代化过程中的生态问题和人的全面发展问题,避免把现代化仅仅当做经济指标增长的倾向,绝不以牺牲环境的代价来发展经济,在构建社会和谐、社会与自然的和谐中,使社会主義现代化建设全面推向前进。资本主義工业化留下的最大灾难就是生态环境的破坏,中国现代化必须避免这种结果,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

    社会主義现代化是一项创造性事业。中国社会主義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经验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義事业的兴衰和成败,是认识现代化在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的基本点,并将在中国现代化未来实践中被反复提出和继续深化。

    三、中国现代化是对世界发展进程的贡献

    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大国实现现代化大业,是一项世界性的和世纪性的难题。在三十年锐意进取、励精图治中,中国社会主義现代化事业不断推向新的局面,并且从理论上大大丰富了马克思主義关于现代化问题的认识,使社会主義现代化成为一个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命题。

    中国现代化正如邓小平所说,是“中国式的”现代化。而中国式的现代化又应当是世界性的,它所达到的水平应当是世界认可的,与西方资本主義国家相比也是毫不逊色的。当然,我们是在一个原有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条件下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不可能在所有方面都达到和超过当代发达国家的水平,但中国的现代化不是重复过时的生产方式和技术水平,不是亦步亦趋地走别人走过的路,而是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根据自己的特点达到较高的水平,甚至是别人难以企及和未曾估计到的水平。在一个世界上人口众多的大国实现自己的现代化目标,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现代化进程的一大贡献。尽管不同国家所选择的现代化道路可能是不同的,但中国现代化实践却包含着现代化道路的一般性和普遍性。从其实践意義和世界性评价来看,中国现代化事业已成为21世纪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崭新篇章。

    社会主義现代化进入21世纪以来,一个全新的中国及其独特的体制和发展道路正为世界所瞩目。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发展战略和改革开放的政策,在创造经济高速增长奇迹的同时,保持了政治和社会的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与以“华盛顿共识”为主导的自由经济模式在实践中的失败形成明显对照,引起世界的深切关注和评论。

    “中国模式”提出的意義,在于寻找一种与“华盛顿共识”不同的经验、模式和道路,并且承认中国的成功已经表明了中国模式和中国道路的存在。实际上,“中国模式”应当是立足于中国国情,以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为目标而逐步形成的道路选择。它的形成是马克思主義中国化不断深入的过程,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发展道路上积累的成功经验的总结。从实质上看,“中国模式”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義道路上实现现代化,从中国实际出发寻找现代化建设的方式方法。在此次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机中,中国特色社会主義发展模式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随后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不能不使人们重新看待中西两种现代化道路的比较。中国现代化道路宣告了《历史的终结》之类的断言“美国模式优于任何发展模式”的破产。于是,在全球各个消息来源地都开始惊呼“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让一半的中国人摆脱了贫困”时,中国模式相对于西方模式更具魅力的评论比比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義发展模式在应对金融危机中所表现出来的优势正在引起世人的重视,其影响力在扩散。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开始暴露出一系列新的矛盾,其现代化经验并不全适用于发展中国家。而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现代化的选择,开创了一条通过社会主義而不是通过资本主義来实现现代化的新路,拓宽了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多样性。

    可以说,这场国际性金融危机的发生不仅证明西方现代化道路并非他们自己鼓吹的那么先进,而且证明我们选择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義发展道路的正确性。中国在积极实行对外开放的同时,又始终保持本国经济体系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坚持独立自主的“中国式”道路,而不是接受西方“现代化”模式,没有按照西方某些人的“教导”来搞私有化类型的改革以及经济“全面右转”,就能在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冲击面前保持主动。

    实现中国现代化是一项前所未有的伟大创造,是需要付出艰苦努力,甚至冒风险的。即使是在渡过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后,我们也不能武断地说中国的事情就万事大吉了。建设和探索中遇到的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要求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立足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对新的实践作出新的思考和总结,不断丰富关于社会主義现代化的认识,在实践中形成理论创新。

    经济全球化没有改变世界范围内资本主義与社会主義演进的格局和总趋势,我们的根本立足点还在于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做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義伟大旗帜,用马克思主義的宽广眼光看待形势,从世界大局和发展战略的高度审视未来,高屋建瓴,统筹大局,以新的精神面貌加快推进社会主義现代化事业。中国在社会主義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伟大成就,为社会主義在新时代下的发展带来希望。马克思主義者必须正视时代潮流,认清历史使命,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作出贡献。
郑重声明:任何网站转载此论文时一定要把文章里面的联系方式和网址一同转载,并注明来源:原创剧本网www.ju20.com 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代写代发论文
关于我们 | 代写小品 | 编剧招聘 | 投稿须知 | 付款方式 | 留言版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剧本创作 | 编剧群 |设为首页

本网所有发布的剧本均为本站或编剧会员原创作品,依法受法律保护,未经本网或编剧作者本人同意,严禁以任何形式转载或者改编,一但发现必追究法律责任。
原创剧本网(juben108.com)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UserData} {$Company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