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投稿  | 剧本征集  | 发布信息  | 编剧加盟  | 咨询建议  | 编剧群  | 招聘  | 代写小品  | 设为首页
总首页 |电影 |微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短视频剧 |广告剧 |小说 |歌词 |论文 |影讯 |节日 |公司 |年会 |搞笑 |小品 |话剧 |相声 |大全 |戏曲 |剧组 |编剧 |舞台剧 |经典 |剧情
全国原创小品剧本创作大赛
小品创作室 | 编剧经纪 | 招聘求职| 上传剧本 | 投稿须知 | 付款方式 | 留言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网站公告
代写公司年会小品剧本
您当前位置:中国原创剧本网 > 论文 > 文化艺术论文 > 赵本山小品的艺术根基——辽北农耕文化
 
授权级别:独家授权与委托   作品类别:国际论文网-文化艺术论文   会员:铁岭郭洗风   阅读: 次   编辑评分: 3
投稿时间:2022/5/25 14:48:26     最新修改:2022/5/25 15:16:09     来源:中国国际剧本网www.juben108.com 
论文名:《赵本山小品的艺术根基——辽北农耕文化》
【原创剧本网】作者:郭洗风
专业代写小品、相声、快板、三句半、音乐剧、情景剧、哑剧、二人转剧本。电话:13979226936 联系QQ:652117037
论文
 
           
             赵本山小品的艺术根基——辽北农耕文化
 
                                     郭洗风
 
【摘要】辽北农耕文化对植根这块黑土地的赵本山小品来说,其影响无疑是重大的,具有着根基的作用。辽北农耕文化里的朴素思想烛照着赵本山小品的主题、人物,形成赵本山表演人物的“大善良,小狡猾”;辽北农耕文化里的俏皮嗑对赵本山小品语言产生重大作用,形成赵本山表演中的“蔫哏”;农耕文化的结晶二人转对赵本山小品有着关键性的影响。
 
【关键词】赵本山小品; 辽北农耕文化 ;二人转
 
【正文】
    从1990年的小品《相亲》到2011年的小品《同桌的你》,赵本山共参加了21届央视春晚。他出演的小品曾被誉为央视春晚奉献给全国亿万观众的“快乐大餐”。他也一度成为中国文艺界的天花板。
        辩证唯物论告诉我们:事物的发生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和其它事物有着紧密联系。“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笔者从赵本山小品成功的外因着眼,把赵本山小品置于改革开放的辽北人文环境下,透析赵本山小品发展的外部条件,探索出其成功奥秘所在:赵本山小品的艺术根基乃辽北的农耕文化。
       这里涉及到两个名词,既辽北和农耕文化。辽北的地理概念,是指位于辽宁省北部隶属铁岭市管辖的县(市)区及相邻的康平、法库等区域。辽北地处东北大平原,雨水调和,四季分明。这里的大多地区是二百年前闯关东的汉子开荒占草开发起来的。历史上这里少有大旱大涝。在正常的年景下,人们过着自给自足或给大户人家扛活打工的日子。1949年解放后,这里的农业产量大幅度提高,素有粮仓之称,是典型的农耕地区。
       追溯农耕文化起源有一句“男耕女织”之说,它不仅是指早期的劳动分工,也是农耕文化形成的基础。早在河姆渡时期,出土的谷物化石,则说明“农耕”由此(或更早)产生。以此,人们的活动便以“男耕女织”为中心,而随时间推移,长期沉淀形成的文化内涵及外延、各种表现形式如语言,戏剧,民歌,风俗及各类祭祀活动等与农业生产有关的文化类型。
        农耕文化也就是使用弯把犁劳作的农民在生产生活中创作的民间文化。当然这种文化受低下的生产力局限不可能是高雅的,只能是土的、俗的。但是,它是农民自己的,是来自土地的。农耕文化包括民间流传的传说、故事、寓言、笑话、民谣、谚语、地方戏曲。不要小视这些在经书子集找不到的,散落在民间口头的、不系统、不规范的农耕文化。它像草地下不枯竭的潜流,滋润着农耕者的心灵,梳理着农耕者的品格,规范着当地的风土人情、为人处事,分野着善恶的边界,把握着爱憎的情感。
      人们在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中创造出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色彩的精神产品。一方水土一方人,同时汉民族民间文化,但因地域不同而呈现出繁杂的差异。粗犷、豪爽的关东汉子在开发辽北这片蛮荒之地的同时,也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辽北农耕文化。辽北农耕文化具有着达观、重情、苦中有乐、事中有理等特点。常常是在幽默中褒贬了善恶,于诙谐中道出了人生感悟。辽北的农耕文化与辽北人的生产、生活方式相适应,成为辽北人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赵本山小品的成功固然有赵本山的艺术天赋、生活实践、艺术实践,但辽北农耕文化对植根这块黑土地的小品来说,其影响无疑是重大的,具有着根基的作用。
        一、辽北农耕文化的朴素思想烛照着赵本山小品的主题、人物,形成赵本山表演人物的“大善良,小狡猾”。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潮遍涌中国大地。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各领域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种新的时代气息,即工业文明的气息拂面而来。农业文明快速向工业文明过度转型。时代节奏急剧加快,新与旧纠缠交织。惊喜、迷茫、转身、追求,脱变,社会呈现五彩缤纷的景象,人们的思维活跃多元。春雨滋润的土地再也不需要沉闷;快节奏的新生活需要轻松和敞快。赵本山的小品应运而生,顺应时代的潮流和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带着北方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幽默,走进全国亿万观众的视野。赵本山及他的创作班底没有辜负观众“高期望值”的等待,一年又一年,让神州大地笑浪迭起。
        大家都知晓,喜剧小品是从及时反映社会现象、人情世态入手,把少量人物之间的矛盾冲浓缩在一个特定的有限的时空,在短暂的人生片断中,幽默地完成对人物性格的刻画,进而给欣赏者带来愉悦和启迪。赵本山小品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紧跟时代脉搏。二是贴近生活。如果把赵本山表演的小品连接起来欣赏,可以发现它展现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到本世纪初,中国农民在从农耕文明走向工业文明的心理变化历程。《摔三弦》《一加一等于几》《相亲》《老蔫完婚》《儿子大了》《牛大叔提干》《三鞭子》《红高粱模特队》《昨天今天明天》等小品向大家展示了:中国北方农民在经济改革大潮中告别残留在头脑中封建和愚昧,渴望和追求新生活,带着黑土地火辣辣的情感走出了封闭的心理,走向时代大潮。觉醒后的农民对社会现象,对自己的生活,作出了理性思考,并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小品中伸手可触的现实生活积极地昭示了主题。正如评论所说:九十年代初,赵本山登上梦寐以求的春晚舞台,一夜之间成为全国知名的笑星。在最初几届春晚上,赵本山和黄小娟合作的作品,如《相亲》、《老拜年》等,明显带有辽沈大地浓厚的民间艺术气息和地方特色,朴素且真实。从1995年开始,赵本山与“新”人范伟、高秀敏合作,当年的《牛大叔提干》,1996年的《三鞭子》和1998年的《拜年》,使赵本山达到更高的艺术成就。网友评论:如果说《大话西游》是周星驰的代表作,那么《三鞭子》就是赵本山艺术的巅峰。
    赵本山根据剧本调动了自己深厚的生活经验与艺术灵感,在他的全部演出中成功地塑造出一个二十世纪末中国北方黑土地上农民形象——老蔫(后期小品中人物叫黑土)。我们看到幽默达观的老蔫与时俱进,敢于争取,敢于挑战的一方面,还看到了老蔫身上浓厚的与生俱来的农耕文化意识。也许大家对后者没有引起注意。为了说明这个观点,有必要说一下赵本山的一点生活经历。
        赵本山出生在开原莲花乡莲花村。这里有很多古文化遗址和动人的民间传说。赵本山的乳名叫小三儿。他有位双目失明,但心灵手巧、幽默风趣、多才多艺,智慧过人的二叔赵德明。二叔非常喜欢这个聪明的堂侄小三儿。与赵本山长时期合作的作者张超在《民间笑星赵本山》一书写道:“二叔常常把小三儿揽怀里,给他唱戏,拉弦,吹锁钠、讲故事、逗笑话。至今,赵本山还记得二叔给他讲的从老一辈口里流传了几辈子的关于莲花的传说。”
       本书的另一处写道:“二叔还会唱,西厢啊,蓝桥啊,曲调好听、故事有趣,小三儿被迷住了,整天跟着二叔吹呀、拉呀,说呀,唱啊……是那些民间传说里含蕴的传统文化填充了小三儿的好奇心?是二叔所喜好的民间艺术的种子在小三儿的头脑里扎下了根?他们叔侄俩谁也没想到,这一切会对小三儿产生那么大的影响,会对他将来的生活道路、艺术生涯奠定了那么深厚的基础,以至将影响到赵本山的一生。”
        辽北农耕文化里的各种故事浩如烟海,下面只说一下史料比较完整的二人转故事。二人转艺术有着三百年的历史。二人转故事非常丰富。可大体分为如下类型。
(1)讲古类:讲的是中国历史上重要朝代及重要的传闻轶事、英雄豪杰传奇等。
(2)爱情类:描写妇女的英雄品格,歌颂自由纯真的爱情,支持为此而进行的顽强斗争。
(3)悲苦类:描写大灾年景,骨肉分离的母子情、夫妻情。
(4)善恶类:以惩罚邪恶、劝人行善为内容。
(5)公案类:以包公为民做主,为民除害的戏居多。。
(6)喜笑类:讲古说今、天文地理、对诗猜谜、实话、玄话、瞎话。
        可以肯定二人转等农耕文化影响着赵本山的思想、艺术。另外,与赵本山合作的作者、导演也都生长在辽北,他们有着相近的生活经历和创作实践。在共同感受辽北现实生活和创作中,他们逐渐形成比较一致的艺术观点,艺术见解,艺术情趣。辽北幽默诙谐文化熏陶和诱惑着他们。正是对辽北农耕文化的酷爱,他们之间的合作才有了契机。
        下面几例,我们可看出赵本山小品思想倾向与辽北农耕文化的源流关系。《相亲》中徐老蔫和马丫替儿女相亲后倾诉衷肠,心中燃起爱的火花,表现的是当代老年婚姻问题,实际是中国农民反封建礼教,争取婚姻自由思想的延续。《三鞭子》中的老赵头以为两个坐车的“官”是来乡下大吃大喝的,出于对腐败现象的反感,他不但不想办法帮助把陷在泥路上的车推出来,而且说风凉话进行讽刺。当听说是新来的石县长要给村里修路,他激动得代表老少爷们要给石县长下跪。老赵头先后截然不同的做法,反映了中国农民千百年来憎恨贪官污吏,拥戴清官的心理。《红高粱模特队》中当城里范教练制止领队兼裁缝匠说“劳动”时,裁缝匠动情地对范教练说:“我以为劳动是最美的。没有劳动,吃啥?没有劳动,穿啥?吃穿都没有了,你还臭美啥?”这里,他道出了中国农民最朴实的唯物论和审美观。《拜年》说的是老蔫两口子求乡长让他们继续包鱼塘的事。开始,两口子一味夸官,忽悠范乡长,表现出老百姓对当官的惧怕心理。而当误以为范乡长“腐败了,下来了”时,两口子批评讽刺范乡长以后,并没有“墙倒众人推”,“落井下石”,而是同范乡长一起喝酒,主动教范乡长下台后如何养鱼,这里又表现出农民善良朴实的感情。
      如前所说,赵本山小品是改革开放中北方农民心路的展示。那么老蔫作为新旧递变时代的农民代表,必定留下这个时代的印痕:农民的善良与狡诘。勤劳、正义、重情、宽容、敢于斗争等这是善的一面。而大胆里有一点谨慎,宽容里有一丝小心,勇敢里又掺杂着懦弱,文明里还残留着流气,奉献里还有点小小的回扣…部分这是大农民的狡诘。赵本山把他演成“大善良,小狡猾”是极为准确的。这个准确可以用两点解释:一、这种特殊性格的形成是受辽北农耕文化的熏陶,带有普遍性。二,受农耕文化影响的赵本山对这种性格熟烂于心。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辽北农耕文化既有特殊性,又带有普遍性。当赵本山的小品表现在舞台上,当老蔫出现在荧屏里,赵本山和老蔫很快取得了广大观众的认同。可以说:农耕文化是赵本山的小品与观众的审美交汇点。
       二、 辽北农耕文化里的俏皮嗑对赵本山小品语言产生重大作
用,形成赵本山表演中的“蔫哏”(当地人管辽北的俏皮嗑叫屁嗑,因为此词不雅,文中全称之为俏皮嗑。)
        在辽北广袤的大地上犹如生长茂盛的庄稼和野蒿野草一样,疯长的民间口头艺术——俏皮嗑。俏皮嗑可分为娱乐型的“闲扯”,斗口型的“对哨”,劝解型的“笑骂”。
    (1)辽北最丰富的俏皮嗑要数娱乐型的“闲扯”。这些嗑里往往因有“粉”有“荤腥”,而搬不到大面上来。比如流传了上百年的“四大类”就是他们说不完,道不尽的“荤腥嗑”,试举两例。如四大缺德 :挖绝户坟,踹寡妇门 ,吃月子奶,打残疾人 。四大工程 :给长城贴瓷砖儿,给赤道镶金边儿 ,给飞机安倒挡 ,给太阳装开关儿 。而“嘞大玄”的闲扯则往往以吹牛皮的形式把事物极大地夸张,为大伙取乐。如:“有个大姐本姓白,七尺青布让她裁,连缝带裁半个月,做成一个布口袋……”
      在“闲扯”类的俏皮嗑中除了诸多民谣以外,更多则是歇后语。如:“屎蚵螂掉进车辙——顾不过命来还顾蛋哪!”“外国人撇标枪——发洋贱(箭)”等等,在赵本山的小品里大家可以听到很多经过改造的歇后语。如:“照相馆里的药水——泡人儿哪!”“产房传喜讯——人家升(生)了。”“耗子给猫当三陪——你挣钱不要命了?”
这种幽默诙谐文化实是为辽北人的内心营造了一个相对充实的快乐境界。正因为如此,它才能在辽北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并有其旺盛的生命力。
     (2)“对哨”是两个人斗口斗智。这种热烈、火爆、逗人的场面不知道从何年开始。现在,辽北农村的村头地脑仍然经常看到两三个人在打特殊的嘴架,当地人叫作“哨”。哨得好的人可以达到笑话连篇,妙语连珠。“哨”胜者,常常被人称做“哨匠”。匠是一种职业,称“哨“者为匠,可见人们对能“哨”者能力的折服。
斗口式的对哨往往是在“亲家”、“叔侄”、“嫂子与小叔子”、“姐夫与小姨子”的关系中进行。如赵本山和黄晓娟演出的《麻将豆腐》中,姐夫、小姨子便有如此的对哨。赵本山的艺术表演在这里找到了源头。
     (3)“笑骂”有着情感交流、调教规劝、待人处事等功能。比如夫妻吵架,劝架人用一句类似“两口子打架不记仇,晚上共睡一个枕头”的笑骂式语言便巧妙地化解了矛盾。
        小品《三鞭子》里,农民老赵头对来乡下大吃大喝、不干正事的当官的非常反感,讽刺的话语在他嘴里变成了笑骂:“从这体型谁能看出是个人来!”、“你一天没吃了,我那毛驴子也一天没进餐了”、“你长得就违章了”化骂为笑,以笑代骂,把机智、狡诘揉和在一起,使直接的鞭挞变为拐弯的形象巧骂。
        三 、农耕文化的产物二人转是辽北小品的艺术母体。二人转表演形式对赵本山小品有着关键性的影响。
      二人转是农耕文化的产物。它的表演形式对赵本山小品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千军万马,就靠咱俩。”一个剧目不论有多少人物,只须上装、下装两人表演完成。在实践中,赵本山小品的创导者学习借鉴二人转表演艺术,改“戏为一人而设”为“戏为二人而设”,并把二人转中一个丑角变为性格截然不同的两个丑角。如《相亲》中有一个蔫了八叽的老蔫,就有一个吵吵巴火的马丫。《一加一等于几》中,有一个说啥也不敢要回钱的蔫巴丈夫,就有一个非要回鸡钱不可的泼辣媳妇。《卖拐》中有一个瞪着眼睛穷“白唬”的大忽悠,就有一个憨头憨脑,情愿上当的范大兄弟。由于性格冲突的使然,丑角的身上都有戏,极大的增强了演出效果。全剧不会出现“塌腰”和“凉”的状态。
        东北二人转要求演员要具备:说、唱、扮、舞、绝的演技。其中的“说”就是“说口”。为了增强喜剧效果,说口在二人转演唱里占重要位置。说口又分“套子口”“专口”“零口”“杂口”等。有的是讲一段笑话,有的是有韵味的论理说事。赵本山等把大量的说口运用到小品当中。例如《相亲》里徐老蔫有这样一段说口:“这些儿女都是大逆不孝,兴他们年轻人亲亲热热,又搂又抱,老年人就得一个人干靠。他们要是真对爹妈好,用不着给钱给物,煎汤熬药,痛痛快快地给老人找个伴儿,这比啥都靠。”
        实践证明:赵本山小品艺术就植根于辽北这样的农耕文化土壤中。中国最底层的生活是孕育他们喜剧艺术的温床。当他们把自己熟悉的生活经过筛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搬到舞台和荧屏时,这些喜闻乐见的土和俗的艺术满足了中国大众的欣赏情趣。
         无庸质疑:人民大众火热的生活是赵本山小品的创作源泉,辽北农耕文化是赵本山小品的艺术根基。可以肯定:赵本山小品与观众的审美交汇点就是辽北农耕文化。辽北农耕文化的底蕴是他表演的小品深受大众喜欢的根本所在。
        探索赵本山小品成功的环境因素,意在分析农耕文化如何对赵本山的小品产生重大影响。如今,农耕文明已经被工业文明所取代,但,汲取农耕文化中朴实和美好的养分,对我们继续推进喜剧小品艺术的发展,进而繁荣社会主义的舞台及荧屏仍有着深刻的意义。
 
【参考文献】
《民间笑星赵本山》 张超著  春风文艺出版社  1990年出版
 
【此论文发表于辽宁大学学报2007年5月 哲学社会科学版。本次发表,作者略有改动。】
               2022/5/24  于铁岭驻跸山庄
 
郑重声明:任何网站转载此剧本时一定要把文章里面的联系方式和网址一同转载,并注明来源:中国国际剧本网(原创剧本网)www.juben108.com ,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代写小品
关于我们 | 代写小品 | 编剧招聘 | 投稿须知 | 付款方式 | 留言版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剧本创作 | 编剧群 |设为首页
本网所有发布的剧本均为本站或编剧会员原创作品,依法受法律保护,未经本网或编剧作者本人同意,严禁以任何形式转载或者改编,一但发现必追究法律责任。
原创剧本网(juben108.com)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备案号粤ICP备14022528号     法律顾问:广东律师事务所
剧本投稿  | 剧本征集  | 注册登录  | 编剧加盟  | 咨询建议  | 编剧群  | 招聘  | 代写小品  | 设为首页
总首页 |电影 |微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短视频剧 |广告剧 |小说 |歌词 |论文 |影讯 |节日 |公司 |年会 |搞笑 |小品 |话剧 |相声 |大全 |戏曲 |剧组 |编剧 |舞台剧 |经典 |剧情
代写代发论文 | 编剧经纪 | 招聘求职| 上传剧本 | 投稿须知 | 付款方式 | 留言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网站公告
站内搜索 关键词: 类别: 范围:
代写小品剧本电话:13979226936 QQ:652117037 原创剧本网www.juben108.com
代写年会小品剧本
重点推荐剧本
重阳节关心老人小品《好好生
拐卖农村妇女小品《买媳妇》
社区医院健康立档题材感人小
爱国主义宣传演讲稿《老兵李
家族家风教育心理剧本《我的
勤劳致富宣传相关搞笑小品《
专业代写小品剧本
代写小品剧本
重点推荐小品剧本
拐卖农村妇女小品《买媳妇》
电视台融媒体小品剧本《融媒体
建设精神文明社会音乐剧剧本《
带领全村农民发展高效农业致富
职校老师学生小品剧本《校企合
工地项目部小品剧本《口碑重要
校园情景剧剧本《我的好爸爸》
预缴税款搞笑小品《欢喜冤家》
政府好政策鼓励回乡创业情景剧
大学生红色爱国思想教育小品剧
乡村振兴音乐剧剧本《最美乡村
市场监督管理局315晚会小品剧本
供电公司智能电表宣传快板剧本
乡村振兴村官小品《致富带头人
革命烈士情景剧剧本《刘惜芬》
服务行业超搞笑小品剧本《以礼
养老保险快板台词《城乡居保最
纪委小品剧本《巡察组的故事》
公司年会爆笑小品剧本《唐僧师
国家电网双人相声剧本《使命和
疾病防控科学就医温馨幽默感人
国家公园古城景区旅游小品《共
医院医生快板《医生这点事》
职业学校三句半台词《职校把名
适合元宵节表演爆笑古装小品(穿
保护妇女权益小品剧本(职工权益
情人节爱情故事小品剧本(最美的
幽默搞笑喜庆过年小品剧本《欢
警察节搞笑正能量小品剧本《警
节日期间保障物价稳定社会小品
您当前位置:中国原创剧本网 > 论文 > 文化艺术论文 > 赵本山小品的艺术根基——辽北农耕文化
 
授权级别:独家授权与委托   作品类别:国际论文网-文化艺术论文   会员:铁岭郭洗风   阅读: 次   编辑评分: 3
投稿时间:2022/5/25 14:48:26     最新修改:2022/5/25 15:16:09     来源:中国国际剧本网www.juben108.com 
论文名:《赵本山小品的艺术根基——辽北农耕文化》
【原创剧本网】作者:郭洗风
中国原创剧本网论文创作室专业代写各种论文,代发各类论文。 QQ:719251535

           
             赵本山小品的艺术根基——辽北农耕文化
 
                                     郭洗风
 
【摘要】辽北农耕文化对植根这块黑土地的赵本山小品来说,其影响无疑是重大的,具有着根基的作用。辽北农耕文化里的朴素思想烛照着赵本山小品的主题、人物,形成赵本山表演人物的“大善良,小狡猾”;辽北农耕文化里的俏皮嗑对赵本山小品语言产生重大作用,形成赵本山表演中的“蔫哏”;农耕文化的结晶二人转对赵本山小品有着关键性的影响。
 
【关键词】赵本山小品; 辽北农耕文化 ;二人转
 
【正文】
    从1990年的小品《相亲》到2011年的小品《同桌的你》,赵本山共参加了21届央视春晚。他出演的小品曾被誉为央视春晚奉献给全国亿万观众的“快乐大餐”。他也一度成为中国文艺界的天花板。
        辩证唯物论告诉我们:事物的发生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和其它事物有着紧密联系。“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笔者从赵本山小品成功的外因着眼,把赵本山小品置于改革开放的辽北人文环境下,透析赵本山小品发展的外部条件,探索出其成功奥秘所在:赵本山小品的艺术根基乃辽北的农耕文化。
       这里涉及到两个名词,既辽北和农耕文化。辽北的地理概念,是指位于辽宁省北部隶属铁岭市管辖的县(市)区及相邻的康平、法库等区域。辽北地处东北大平原,雨水调和,四季分明。这里的大多地区是二百年前闯关东的汉子开荒占草开发起来的。历史上这里少有大旱大涝。在正常的年景下,人们过着自给自足或给大户人家扛活打工的日子。1949年解放后,这里的农业产量大幅度提高,素有粮仓之称,是典型的农耕地区。
       追溯农耕文化起源有一句“男耕女织”之说,它不仅是指早期的劳动分工,也是农耕文化形成的基础。早在河姆渡时期,出土的谷物化石,则说明“农耕”由此(或更早)产生。以此,人们的活动便以“男耕女织”为中心,而随时间推移,长期沉淀形成的文化内涵及外延、各种表现形式如语言,戏剧,民歌,风俗及各类祭祀活动等与农业生产有关的文化类型。
        农耕文化也就是使用弯把犁劳作的农民在生产生活中创作的民间文化。当然这种文化受低下的生产力局限不可能是高雅的,只能是土的、俗的。但是,它是农民自己的,是来自土地的。农耕文化包括民间流传的传说、故事、寓言、笑话、民谣、谚语、地方戏曲。不要小视这些在经书子集找不到的,散落在民间口头的、不系统、不规范的农耕文化。它像草地下不枯竭的潜流,滋润着农耕者的心灵,梳理着农耕者的品格,规范着当地的风土人情、为人处事,分野着善恶的边界,把握着爱憎的情感。
      人们在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中创造出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色彩的精神产品。一方水土一方人,同时汉民族民间文化,但因地域不同而呈现出繁杂的差异。粗犷、豪爽的关东汉子在开发辽北这片蛮荒之地的同时,也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辽北农耕文化。辽北农耕文化具有着达观、重情、苦中有乐、事中有理等特点。常常是在幽默中褒贬了善恶,于诙谐中道出了人生感悟。辽北的农耕文化与辽北人的生产、生活方式相适应,成为辽北人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赵本山小品的成功固然有赵本山的艺术天赋、生活实践、艺术实践,但辽北农耕文化对植根这块黑土地的小品来说,其影响无疑是重大的,具有着根基的作用。
        一、辽北农耕文化的朴素思想烛照着赵本山小品的主题、人物,形成赵本山表演人物的“大善良,小狡猾”。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潮遍涌中国大地。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各领域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种新的时代气息,即工业文明的气息拂面而来。农业文明快速向工业文明过度转型。时代节奏急剧加快,新与旧纠缠交织。惊喜、迷茫、转身、追求,脱变,社会呈现五彩缤纷的景象,人们的思维活跃多元。春雨滋润的土地再也不需要沉闷;快节奏的新生活需要轻松和敞快。赵本山的小品应运而生,顺应时代的潮流和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带着北方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幽默,走进全国亿万观众的视野。赵本山及他的创作班底没有辜负观众“高期望值”的等待,一年又一年,让神州大地笑浪迭起。
        大家都知晓,喜剧小品是从及时反映社会现象、人情世态入手,把少量人物之间的矛盾冲浓缩在一个特定的有限的时空,在短暂的人生片断中,幽默地完成对人物性格的刻画,进而给欣赏者带来愉悦和启迪。赵本山小品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紧跟时代脉搏。二是贴近生活。如果把赵本山表演的小品连接起来欣赏,可以发现它展现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到本世纪初,中国农民在从农耕文明走向工业文明的心理变化历程。《摔三弦》《一加一等于几》《相亲》《老蔫完婚》《儿子大了》《牛大叔提干》《三鞭子》《红高粱模特队》《昨天今天明天》等小品向大家展示了:中国北方农民在经济改革大潮中告别残留在头脑中封建和愚昧,渴望和追求新生活,带着黑土地火辣辣的情感走出了封闭的心理,走向时代大潮。觉醒后的农民对社会现象,对自己的生活,作出了理性思考,并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小品中伸手可触的现实生活积极地昭示了主题。正如评论所说:九十年代初,赵本山登上梦寐以求的春晚舞台,一夜之间成为全国知名的笑星。在最初几届春晚上,赵本山和黄小娟合作的作品,如《相亲》、《老拜年》等,明显带有辽沈大地浓厚的民间艺术气息和地方特色,朴素且真实。从1995年开始,赵本山与“新”人范伟、高秀敏合作,当年的《牛大叔提干》,1996年的《三鞭子》和1998年的《拜年》,使赵本山达到更高的艺术成就。网友评论:如果说《大话西游》是周星驰的代表作,那么《三鞭子》就是赵本山艺术的巅峰。
    赵本山根据剧本调动了自己深厚的生活经验与艺术灵感,在他的全部演出中成功地塑造出一个二十世纪末中国北方黑土地上农民形象——老蔫(后期小品中人物叫黑土)。我们看到幽默达观的老蔫与时俱进,敢于争取,敢于挑战的一方面,还看到了老蔫身上浓厚的与生俱来的农耕文化意识。也许大家对后者没有引起注意。为了说明这个观点,有必要说一下赵本山的一点生活经历。
        赵本山出生在开原莲花乡莲花村。这里有很多古文化遗址和动人的民间传说。赵本山的乳名叫小三儿。他有位双目失明,但心灵手巧、幽默风趣、多才多艺,智慧过人的二叔赵德明。二叔非常喜欢这个聪明的堂侄小三儿。与赵本山长时期合作的作者张超在《民间笑星赵本山》一书写道:“二叔常常把小三儿揽怀里,给他唱戏,拉弦,吹锁钠、讲故事、逗笑话。至今,赵本山还记得二叔给他讲的从老一辈口里流传了几辈子的关于莲花的传说。”
       本书的另一处写道:“二叔还会唱,西厢啊,蓝桥啊,曲调好听、故事有趣,小三儿被迷住了,整天跟着二叔吹呀、拉呀,说呀,唱啊……是那些民间传说里含蕴的传统文化填充了小三儿的好奇心?是二叔所喜好的民间艺术的种子在小三儿的头脑里扎下了根?他们叔侄俩谁也没想到,这一切会对小三儿产生那么大的影响,会对他将来的生活道路、艺术生涯奠定了那么深厚的基础,以至将影响到赵本山的一生。”
        辽北农耕文化里的各种故事浩如烟海,下面只说一下史料比较完整的二人转故事。二人转艺术有着三百年的历史。二人转故事非常丰富。可大体分为如下类型。
(1)讲古类:讲的是中国历史上重要朝代及重要的传闻轶事、英雄豪杰传奇等。
(2)爱情类:描写妇女的英雄品格,歌颂自由纯真的爱情,支持为此而进行的顽强斗争。
(3)悲苦类:描写大灾年景,骨肉分离的母子情、夫妻情。
(4)善恶类:以惩罚邪恶、劝人行善为内容。
(5)公案类:以包公为民做主,为民除害的戏居多。。
(6)喜笑类:讲古说今、天文地理、对诗猜谜、实话、玄话、瞎话。
        可以肯定二人转等农耕文化影响着赵本山的思想、艺术。另外,与赵本山合作的作者、导演也都生长在辽北,他们有着相近的生活经历和创作实践。在共同感受辽北现实生活和创作中,他们逐渐形成比较一致的艺术观点,艺术见解,艺术情趣。辽北幽默诙谐文化熏陶和诱惑着他们。正是对辽北农耕文化的酷爱,他们之间的合作才有了契机。
        下面几例,我们可看出赵本山小品思想倾向与辽北农耕文化的源流关系。《相亲》中徐老蔫和马丫替儿女相亲后倾诉衷肠,心中燃起爱的火花,表现的是当代老年婚姻问题,实际是中国农民反封建礼教,争取婚姻自由思想的延续。《三鞭子》中的老赵头以为两个坐车的“官”是来乡下大吃大喝的,出于对腐败现象的反感,他不但不想办法帮助把陷在泥路上的车推出来,而且说风凉话进行讽刺。当听说是新来的石县长要给村里修路,他激动得代表老少爷们要给石县长下跪。老赵头先后截然不同的做法,反映了中国农民千百年来憎恨贪官污吏,拥戴清官的心理。《红高粱模特队》中当城里范教练制止领队兼裁缝匠说“劳动”时,裁缝匠动情地对范教练说:“我以为劳动是最美的。没有劳动,吃啥?没有劳动,穿啥?吃穿都没有了,你还臭美啥?”这里,他道出了中国农民最朴实的唯物论和审美观。《拜年》说的是老蔫两口子求乡长让他们继续包鱼塘的事。开始,两口子一味夸官,忽悠范乡长,表现出老百姓对当官的惧怕心理。而当误以为范乡长“腐败了,下来了”时,两口子批评讽刺范乡长以后,并没有“墙倒众人推”,“落井下石”,而是同范乡长一起喝酒,主动教范乡长下台后如何养鱼,这里又表现出农民善良朴实的感情。
      如前所说,赵本山小品是改革开放中北方农民心路的展示。那么老蔫作为新旧递变时代的农民代表,必定留下这个时代的印痕:农民的善良与狡诘。勤劳、正义、重情、宽容、敢于斗争等这是善的一面。而大胆里有一点谨慎,宽容里有一丝小心,勇敢里又掺杂着懦弱,文明里还残留着流气,奉献里还有点小小的回扣…部分这是大农民的狡诘。赵本山把他演成“大善良,小狡猾”是极为准确的。这个准确可以用两点解释:一、这种特殊性格的形成是受辽北农耕文化的熏陶,带有普遍性。二,受农耕文化影响的赵本山对这种性格熟烂于心。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辽北农耕文化既有特殊性,又带有普遍性。当赵本山的小品表现在舞台上,当老蔫出现在荧屏里,赵本山和老蔫很快取得了广大观众的认同。可以说:农耕文化是赵本山的小品与观众的审美交汇点。
       二、 辽北农耕文化里的俏皮嗑对赵本山小品语言产生重大作
用,形成赵本山表演中的“蔫哏”(当地人管辽北的俏皮嗑叫屁嗑,因为此词不雅,文中全称之为俏皮嗑。)
        在辽北广袤的大地上犹如生长茂盛的庄稼和野蒿野草一样,疯长的民间口头艺术——俏皮嗑。俏皮嗑可分为娱乐型的“闲扯”,斗口型的“对哨”,劝解型的“笑骂”。
    (1)辽北最丰富的俏皮嗑要数娱乐型的“闲扯”。这些嗑里往往因有“粉”有“荤腥”,而搬不到大面上来。比如流传了上百年的“四大类”就是他们说不完,道不尽的“荤腥嗑”,试举两例。如四大缺德 :挖绝户坟,踹寡妇门 ,吃月子奶,打残疾人 。四大工程 :给长城贴瓷砖儿,给赤道镶金边儿 ,给飞机安倒挡 ,给太阳装开关儿 。而“嘞大玄”的闲扯则往往以吹牛皮的形式把事物极大地夸张,为大伙取乐。如:“有个大姐本姓白,七尺青布让她裁,连缝带裁半个月,做成一个布口袋……”
      在“闲扯”类的俏皮嗑中除了诸多民谣以外,更多则是歇后语。如:“屎蚵螂掉进车辙——顾不过命来还顾蛋哪!”“外国人撇标枪——发洋贱(箭)”等等,在赵本山的小品里大家可以听到很多经过改造的歇后语。如:“照相馆里的药水——泡人儿哪!”“产房传喜讯——人家升(生)了。”“耗子给猫当三陪——你挣钱不要命了?”
这种幽默诙谐文化实是为辽北人的内心营造了一个相对充实的快乐境界。正因为如此,它才能在辽北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并有其旺盛的生命力。
     (2)“对哨”是两个人斗口斗智。这种热烈、火爆、逗人的场面不知道从何年开始。现在,辽北农村的村头地脑仍然经常看到两三个人在打特殊的嘴架,当地人叫作“哨”。哨得好的人可以达到笑话连篇,妙语连珠。“哨”胜者,常常被人称做“哨匠”。匠是一种职业,称“哨“者为匠,可见人们对能“哨”者能力的折服。
斗口式的对哨往往是在“亲家”、“叔侄”、“嫂子与小叔子”、“姐夫与小姨子”的关系中进行。如赵本山和黄晓娟演出的《麻将豆腐》中,姐夫、小姨子便有如此的对哨。赵本山的艺术表演在这里找到了源头。
     (3)“笑骂”有着情感交流、调教规劝、待人处事等功能。比如夫妻吵架,劝架人用一句类似“两口子打架不记仇,晚上共睡一个枕头”的笑骂式语言便巧妙地化解了矛盾。
        小品《三鞭子》里,农民老赵头对来乡下大吃大喝、不干正事的当官的非常反感,讽刺的话语在他嘴里变成了笑骂:“从这体型谁能看出是个人来!”、“你一天没吃了,我那毛驴子也一天没进餐了”、“你长得就违章了”化骂为笑,以笑代骂,把机智、狡诘揉和在一起,使直接的鞭挞变为拐弯的形象巧骂。
        三 、农耕文化的产物二人转是辽北小品的艺术母体。二人转表演形式对赵本山小品有着关键性的影响。
      二人转是农耕文化的产物。它的表演形式对赵本山小品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千军万马,就靠咱俩。”一个剧目不论有多少人物,只须上装、下装两人表演完成。在实践中,赵本山小品的创导者学习借鉴二人转表演艺术,改“戏为一人而设”为“戏为二人而设”,并把二人转中一个丑角变为性格截然不同的两个丑角。如《相亲》中有一个蔫了八叽的老蔫,就有一个吵吵巴火的马丫。《一加一等于几》中,有一个说啥也不敢要回钱的蔫巴丈夫,就有一个非要回鸡钱不可的泼辣媳妇。《卖拐》中有一个瞪着眼睛穷“白唬”的大忽悠,就有一个憨头憨脑,情愿上当的范大兄弟。由于性格冲突的使然,丑角的身上都有戏,极大的增强了演出效果。全剧不会出现“塌腰”和“凉”的状态。
        东北二人转要求演员要具备:说、唱、扮、舞、绝的演技。其中的“说”就是“说口”。为了增强喜剧效果,说口在二人转演唱里占重要位置。说口又分“套子口”“专口”“零口”“杂口”等。有的是讲一段笑话,有的是有韵味的论理说事。赵本山等把大量的说口运用到小品当中。例如《相亲》里徐老蔫有这样一段说口:“这些儿女都是大逆不孝,兴他们年轻人亲亲热热,又搂又抱,老年人就得一个人干靠。他们要是真对爹妈好,用不着给钱给物,煎汤熬药,痛痛快快地给老人找个伴儿,这比啥都靠。”
        实践证明:赵本山小品艺术就植根于辽北这样的农耕文化土壤中。中国最底层的生活是孕育他们喜剧艺术的温床。当他们把自己熟悉的生活经过筛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搬到舞台和荧屏时,这些喜闻乐见的土和俗的艺术满足了中国大众的欣赏情趣。
         无庸质疑:人民大众火热的生活是赵本山小品的创作源泉,辽北农耕文化是赵本山小品的艺术根基。可以肯定:赵本山小品与观众的审美交汇点就是辽北农耕文化。辽北农耕文化的底蕴是他表演的小品深受大众喜欢的根本所在。
        探索赵本山小品成功的环境因素,意在分析农耕文化如何对赵本山的小品产生重大影响。如今,农耕文明已经被工业文明所取代,但,汲取农耕文化中朴实和美好的养分,对我们继续推进喜剧小品艺术的发展,进而繁荣社会主义的舞台及荧屏仍有着深刻的意义。
 
【参考文献】
《民间笑星赵本山》 张超著  春风文艺出版社  1990年出版
 
【此论文发表于辽宁大学学报2007年5月 哲学社会科学版。本次发表,作者略有改动。】
               2022/5/24  于铁岭驻跸山庄
 
郑重声明:任何网站转载此论文时一定要把文章里面的联系方式和网址一同转载,并注明来源:原创剧本网www.ju20.com 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代写代发论文
关于我们 | 代写小品 | 编剧招聘 | 投稿须知 | 付款方式 | 留言版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剧本创作 | 编剧群 |设为首页

本网所有发布的剧本均为本站或编剧会员原创作品,依法受法律保护,未经本网或编剧作者本人同意,严禁以任何形式转载或者改编,一但发现必追究法律责任。
原创剧本网(juben108.com)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UserData} {$Company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