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投稿  | 剧本征集  | 发布信息  | 编剧加盟  | 咨询建议  | 编剧群  | 招聘  | 代写小品  | 设为首页
总首页 |电影 |微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短视频剧 |广告剧 |小说 |歌词 |论文 |影讯 |节日 |公司 |年会 |搞笑 |小品 |话剧 |相声 |大全 |戏曲 |剧组 |编剧 |舞台剧 |经典 |剧情
全国原创小品剧本创作大赛
小品创作室 | 编剧经纪 | 招聘求职| 上传剧本 | 投稿须知 | 付款方式 | 留言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网站公告
代写公司年会小品剧本
您当前位置:中国原创剧本网 > 论文 > 农业理工论文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
 
授权级别:独家授权与委托   作品类别:国际论文网-农业理工论文   会员:suyu   阅读: 次   编辑评分: 3
投稿时间:2017/11/13 11:07:35     最新修改:2017/11/13 11:07:35     来源:小品剧本网www.xiaopinjuben.com/ 
论文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
【原创剧本网】作者:网载
专业代写小品、相声、快板、三句半、音乐剧、情景剧、哑剧、二人转剧本。电话:13979226936 联系QQ:652117037
论文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



    一、 精准扶贫思想的理论渊源

    精准扶贫思想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理论渊源、 实践基础。

    (一) 社会主义本质思想

    1992年, 邓小平在南巡讲话时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 “社会主义的本质, 是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 消灭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 。 ” 在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日益拉大, 贫富两极分化日益严重的今天, 为消灭两极分化, 实现共同富裕, 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 “消灭贫困, 改善民生” 势在必行。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不能在我国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步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初级阶段后, 仍有一部分人忍穷受困。正如习近平同志说: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 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 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那就不是社会主义[2] 。 ” 消除基本贫困是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优势、 制度优越性的一项重要举措。基于此, 习近平进一步深化了“社会主义本质” , 提出了 “消除贫困、 改善民生、 实现共同富裕, 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3]” 的论断。

    (二) 科学发展观

    胡锦涛书记2003年首次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它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的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的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作为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 指导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精准扶贫思想就是在把握科学发展观精髓的基础上提出的: 1、 消除贫困能进一步刺激投资和消费, 扶贫开发将有望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下一个 “风口” ;2、 扶贫开发体现了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 的核心, 扶贫开发工作的对象是贫困者, 目的是为了提高贫困人群的生活能力和水平, 改善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3、 精准扶贫以 “全面协调可持续性” 作为指导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强调生态与扶贫相结合, 强调协调可持续, 精准扶贫是一种全面协调可持续性的扶贫; 4、 精准扶贫把统筹兼顾作为指导工作的根本方法, 把精准扶贫作为进一步推进 “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的国家战略举措, 有望进一步全面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 党的群众观点

    党的群众观点, 是马克思主义者政党对待群众的态度、 立场。毛泽东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同时, 结合中国实际继承、 发展了马克思的群众观点, 提出 “向人民群众学习, 当人民群众的小学生” 、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等群众观点。毛泽东指出 “人民, 只有人民, 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并提出了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的论断。邓小平也深刻的认识到群众的重要性, 他指出: “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 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4] 。 ” 江泽民也与时俱进地发展了群众观, 他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的态度、 立场作为测量工作质量的一个根本的衡量尺度[5] 。 ” 胡锦涛同志也极其重视群众的力量, 他指出 “把实现好、 维护好、 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6] 。 ” 习近平在新形势下也发展了群众观, 他认为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并强调扶贫要重视群众力量, 深入群众, 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 向群众学习, 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习近平给党的群众观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当前扶贫已进入新的攻坚期, 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 创新机制、 完善政策,增强贫困地区 “造血” 功能和发展后劲, 实行更科学更有效的扶贫。

    二、 精准扶贫思想的基本内涵

    精准扶贫蕴含丰富的基本内涵。习近平同志指出, 扶贫 “要因地制宜、 科学规划、 分类指导、 因势利导。 ” 这实际上是科学扶贫的思想, 科学扶贫是精准扶贫的应有之义。同时, 他还指出 “要改革创新扶贫开发体制机制, 创新思路方法。 ” 这实际是提出了创新扶贫的思想, 创新扶贫是精准扶贫的必然要求。他还认为 “做好扶贫开发工作, 基层是基础。 ” 基层建设是精准扶贫的关键一环。精准扶贫思想蕴含的这3点基本内涵, 进一步精准指导了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

    (一) 科学扶贫是精准扶贫的应有之义

    科学扶贫是精准扶贫的应有之义。科学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有机组合部分, 必须贯穿精准扶贫工作的始终。

    不同地区的贫困原因各不相同。就全国而言, 贫困原因从区域经济发展不足、 地理位置偏远、 自然环境恶劣结构性问题转变为贫困人口脆弱性强、 生计不稳定等个体性因素, 因病致贫、 因灾返贫是目前我国贫困人口贫困的主要原因。但就不同地区而言, 可能是结构性贫困和个体性因素的叠加。有时, 贫困地区的贫困与自然、 气候、 地理、宗教、 民族、 边境等诸多问题交织一起, 既敏感又复杂, 同时脱贫难度大、 成本又高。因此, 扶贫开发不仅是经济问题, 更是社会问题、 民族问题、 政治问题。为更好地落实扶贫工作, 必须要有科学的扶贫思路和方法, 不断用最新科学思想指导扶贫实践, 同时, 实施科学的扶贫战略、 扶贫政策。此外, 扶贫战略、 措施要做到科学实施, 通过对贫困各地区发展环境的精准有效的分析研判, 因地制宜地突出地区特色, 培养起地区竞争优势, 坚持科学的管理。同时始终坚持问题导向, 对扶贫开发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做到精准发现, 精准建言, 从而推动精准纠正、 及时纠错机制的完善健全, 真正做到科学评估, 不断改进和提高扶贫工作效率, 减少扶贫资源的浪费。

    所以, 没有科学扶贫就很难做到精准扶贫。因此, 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大胆创新, 坚持对扶贫开发工作做科学思考、 科学论证。从本地实际出发, 制定科学的扶贫策略, 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兼顾, 做到近期效益与长远发展的兼顾。

    (二) 创新扶贫是精准扶贫的必然要求

    创新扶贫是精准扶贫的必然要求。新阶段的减贫道路的调整和政策模式的创新, 是保证新阶段减贫工作顺利完成的关键。要做到精准扶贫必须增强创新改革精神, 创立扶贫开发工作新体制和新机制, 努力提升扶贫开发工作的效率效果。

    改革贫困地区扶贫攻坚体制。现行扶贫体制的局限性越来越突出, 比如, 机构重叠、 缺少整合力量、 扶贫投入不足、 扶贫政策效率低下、 益贫性不足等。因而, 在新扶贫战略实施的背景下, 传统的扶贫开发体制必须随之进行创新和变革。因此, 必须不断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户籍制度改革、 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等, 真正落实“中央统筹, 省负总责, 县抓落实” 的管理体制, 为扶贫开发工作建立坚实的体制保障。

    改革贫困地区扶贫攻坚机制。原有扶贫开发机制已经不能适应如今扶贫开发工作的需要, 存在资源整合难度大、 合作机制缺乏、 大扶贫格局有待完善等几方面缺点。因此, 必须创新扶贫工作机制的内容: (1) 通过不断改进组织协调机制, 明确政府责任, 建立跨省的协调机制。不断落实行业部门的分工合作, 加强基层的组织保障, 健全干部驻村帮扶机制, 同时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2) 不断改进区域间的合作机制, 探索对外开放的合作机制, 探索扶贫攻坚与跨省合作的协同机制, 探索区域内的合作机制。 (3) 改进大扶贫工作机制, 以规划为平台, 各尽其责, 同时整合资源, 集中投入, 建立 “政府主导、 部门分工、 各方参与、 合力攻坚” 的工作机制, 创新社会各方参与机制, 建立扶贫激励机制, 努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扶贫事业。 (4) 改进扶贫投入增长机制, 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金融扶贫风险的分散、 补偿机制, 大力构建多元化的扶贫投入增长机制。 (5) 改进扶贫攻坚的瞄准机制, 实行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 “两项制度” 的衔接, 加强贫困对象的识别工作, 创新扶贫到户机制, 建立健全产业扶贫项目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利益联动机制等。

    要使贫困地区是扶贫工作达到预期目标, 不仅要有统筹全局发展的战略、 明确的规划, 还需要从现有体制、 机制、 政策体系的创新来获取保障, 这对推进扶贫工作很重要。此外, 也要注重创新扶贫开发的方式, 注重调动基层主动性、 创造性, 重视扶贫的探索工作, 尊重基层群众的首创精神, 因地制宜地推动扶贫工作的创新实践。

    (三) 基层建设是精准扶贫的关键一环

    习近平同志一直强调 “农村要发展, 农民要致富, 关键靠支部” , 基层建设是精准扶贫的关键一环。扶贫工作的对象全部在最基层、 在乡村, 扶贫对象在哪, 扶贫工作的机构、 队伍和力量也就要延伸到哪。没有坚强过硬的农村党组织的领导, 就不能真正把群众真正团结起来, 不能带领群众赢得反贫困的最终胜利。农村党支部要发挥在扶贫工作中的关键作用, 使党组织在农村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真正居于 “第一线” 位置。因此在贫困村要建设好驻村工作队和选派好 “第一书记” , 健全驻村帮扶机制, 配合村两委落实帮扶措施和帮扶责任人, 保证每户贫困户有人帮、 有人扶。

    三、 精准扶贫思想的基本内容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 重在精准, 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精准扶贫是习近平对扶贫开发体系的重大理论创新, 是其多年实践工作经验的理论升华。精准扶贫, 可能将成为撬起贫困大山的强有力支点。

    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 长期存在贫困人口底数不清、具体情况不明、 措施针对性不强、 扶贫资金项目指向不精准等问题, 同时扶贫方式粗放、 方法漫灌, 相关扶贫政策在落实时变形走样、 到位打折, 扶贫资源的使用过程相当模糊, 甚至存在层层截留、 挪用扶贫资源等 “跑冒滴漏” 的恶劣现象。而精准扶贫就是针对以往扶贫工作存在的针对性不强、 效率不高等问题, 运用科学有效的程序、 方法和相应的资源, 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的识别、 精确的帮扶、 精确的管理的一种新型治贫方式。与以往 “大水漫灌式” 的粗放扶贫不同, 精准扶贫以 “精准识别、 精准帮扶、 精准管理”为重心, 以 “精准滴灌” 的方法解贫困户之渴之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六个精准, 即扶贫对象精准、 措施到户精准、项目安排精准、 资金使用精准、 因村派人精准、 脱贫成效精准。力求在 “扶谁的贫、 如何扶贫、 谁去扶贫、 效果如何” 四个方面逐一实现精准。

    (一) 扶贫对象精准

    扶贫对象精准是关于 “扶谁的贫” 的问题。扶贫必先识贫, 识贫是扶贫的基础。精准扶贫的先决条件就是调研, 摸清情况。 “情况搞清楚了, 才能把工作做到家, 做到位。帮助困难乡亲脱贫致富要有针对性, 要一家一户摸情况, 张家长、 李家短都要做到心中有数[7] 。 ” 把家底摸清、 把情况搞准, 然后根据贫困户家庭人口、 气候条件、 产业特点、 环境因素等具体情况, 把致贫原因分析清楚, 从而制定好分类施策的帮扶计划。同时对贫困村、 贫困户、 贫困人口进行建档立卡, 找准扶贫对象, 把过去该纳入而未纳入的和新返贫的纳进来, 把过去不该纳入的和已经脱贫的退出去, 解决好 “扶持谁” 的问题。精准扶贫, 就是紧抓关键贫困少数, 避免地区平均数取代大多数, 使政策、 项目、 资金等方面的投入向最需要帮扶的贫困人群倾斜, 真正做到扶真贫、 真扶贫。

    (二) 措施到户精准、 项目安排精准、 资金使用精准

    措施到户精准、 项目安排精准、 资金使用精准是关于“如何扶贫” 的问题。通过如下措施政策: 给政策。我国一直坚持普惠政策和特惠政策相结合的中国特色减贫道路。我国新阶段下的扶贫开发工作一直在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扶贫资金投入与管理、 金融服务、 产业扶持、 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重点人群扶贫开发等政策; 而且针对连片特困地区重点实施 “五个一批” 政策: 即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 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 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 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 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8] 。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政策更加突出了政策协调、 政策间的配合协调, 更讲求政策的总和效应、 更注重完善政策评估体系。此外, 中国政府还承诺: 中国将大幅度增加对扶贫的投入, 出台更多惠及贫困地区、 贫困人群的政策措施。给资金。中央以连片特困地区为扶贫资金主要投入区域, 不断加大资金项目向贫困地区的倾斜。而且扶贫开发资金更加多元, 除整合中央、 省市县财政资金外, 彩票公益金、 税收减免、 企业捐赠也被纳入扶贫资源整合范围。并且建立了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平台, 设立扶贫开发融资主体, 建立整合资金的新体制、 机制, 政府在加大扶贫资金投入的同时, 也注重吸引社会各种资金参与扶贫开发, 认真落实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度, 并引入了第三方评估。给项目。国家提出了 “四个一批” 的项目建设目标: 即一批技改提升项目; 一批开工建设项目; 一批竣工投产项目; 一批对接引进项目。因地制宜, 针对当地情况不断做好项目的精准安排工作。给技术。通过不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科学技术成果的输入, 培养高水平的科研、 技术创新带头人, 不断深入挖掘贫困地区科技资源, 提升科技创新整体效能,还不断建立健全的科技队伍、 科技平台建设, 不断加强贫困地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和技术。此外, 把注重提升贫困地区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等提上了日程。

    (三) 因村派人精准

    因村派人精准是关于 “谁来扶贫” 的问题。我国扶贫思路的转变, 从以往的 “扶贫到县” 到现今的 “扶贫到村” 、“脱贫到户” , 努力建设一支能打硬仗、 能攻坚的扶贫突击队, 是做到精准选派、 精准发力的重要保障, 也是加快贫困村生产发展、 增收脱贫的重要保障。为此, 调派扶贫驻村工作队要在 “选、 派、 配、 管、 用” 等重要环节上下功夫。 (1)因村因地因人选派, 打牢精准扶贫队伍建设基础; (2) 因地精准选派, 根据贫困村所处地理位置、 地区规划蓝图等实际情况, 针对性地选派扶贫干部; (3) 因人精准选派, 在充分考虑驻村干部个人特点基础上, 同时全盘考虑面上干部结构, 全力选配好乡镇扶贫领导班子; (4) 创新一线干部培养机制, 建立对要提拔干部的 “逢提必下” 制度, 营造人往基层走的干事氛围。同时加强管理考核监督, 激发扶贫干部干事创业活力, 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和体系, 引导党政领导干部把工作重点放在完成扶贫开发减贫增收任务上来。真正做到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扶贫队, 每家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

    (四) 脱贫对象精准

    脱贫对象精准是关于 “效果如何” 的问题。首先, 创新贫困线考核机制, 对贫困县由以往主要考核地区GDP向主要考核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转变, 引导党政领导干部把工作重点放在完成扶贫开发减贫增收任务上来。其次, 对精准扶贫的过程做精确管理、 考核, 对帮扶成效等进行科学的考核评价, 同时实施动态监测, 使已经稳定脱贫的村户及时退出。再次, 通过一定的激励机制鼓励提高扶贫政策精准度, 对不能精确扶贫、 滥用扶贫资源的行为制定惩戒机制。最后, 通过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形成倒逼机制, 解决贫困地区单纯地 “等靠要” 等的行为, 形成有奖有罚的新机制新模式, 鼓励和支持主动脱贫。

    四、 精准扶贫思想的理论要求

    扶贫开发是上下联动的系统工程, 扶贫开发不仅是经济问题, 也是政治与社会问题, 因此要做好协调统筹工作,把扶贫开发与以下几个方面相结合。

    (一) 必须把扶贫开发同生态保护相结合

    要把扶贫工作和生态环境建设结合起来, 在我国将生态文明纳入整个社会发展战略与文明化追求体系中的今天, 贫困评价和脱贫要求也必须包括生态环境的内容。经济贫困往往和环境恶化相互交织、 互为因果, 因此扶贫开发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不能为了发展进行掠夺式开采, 要始终牢固树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理念, 坚持节约优先、 保护优先、 自然恢复的基本方针, 同时不断发展环境友好型特色优势产业和循环经济,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内涵可以生动概括为: 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 生态良好。因此, 没有生态良好的社会, 就称不上是高质量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

    (二) 把扶贫开发与 “三农” 工作相结合

    习近平同志强调: “ ‘三农’ 工作是重中之重, 革命老区、 民族地区、 边疆地区、 贫困地区在 ‘三农’ 工作中要把扶贫开发作为重中之重, 这样才有重点[9] 。 ”“三农” 问题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和谐, 所谓农民富则天下富, 农村稳则天下稳, 农业强则天下强。通过不断地深化农村体制改革, 把提高农业生产力放在首位, 大力发展科技农业, 加快农村的信息建设,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农村的公共服务质量, 不断推进农村的现代化建设进程。必须牢固树立两个 “重中之重” 思想, 切实把扶贫开发作为 “三农” 工作的重点、 难点真正落实到位。

    (三) 把扶贫开发与基础设施、 公共服务建设相结合

    首先, 基础设施建设是减贫与发展的硬件, 基础设施最直接地制约着区域与外部世界的联系、 地方特色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能力。因此, 必须要做好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其次, 加快社会事业的发展, 重点发展教育、 医疗卫生等事业,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对贫困居民的全面覆盖。特别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教育是根本的扶贫之策。

    (四) 把扶贫开发工作与协调政府、 市场、 社会大扶贫格局相结合

    扶贫开发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扶贫目标的实现, 必须最大限度整合各项资源, 充分发挥专项扶贫、 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的作用。扶贫是全社会的责任, 必须创造让政府、 企业、 贫困户三方共赢的机制, 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格局, 构建政府、 市场、 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开发格局, 将扶贫工作社会化、 可持续化。完善扶贫工作体制机制, 政府要简政放权、 转变职能, 市场要创造良好环境, 吸引各类社会资源要素向贫困地区配置。通过不断探索大扶贫格局, 逐渐形成 “政府主导、 部门协作、 社会参与、 国际支持”的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机制。

    五、 精准扶贫思想的时代意义

    精准扶贫思想不仅有其深刻的理论渊源, 还有其深刻的时代意义。

    (一) 丰富发展了扶贫开发思想

    习近平的精准扶贫思想, 丰富了原有的扶贫思想体系, 是对原有扶贫开发体系的重大理论创新。扶贫工作是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历史任务。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一直陆续实施扶贫开发工作。中国关于扶贫的思考和对反贫困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邓小平同志认为,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改变贫困落后面貌是国家当务之急。在我国,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 因此, 中国扶贫的关键就是要使农民富裕起来, 而扶贫的战略目标就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江泽民同志的扶贫思想主要为 “三论” :农村扶贫对象论、 农村扶贫主体论、 农村扶贫路径论。农村扶贫对象论: 明确扶贫对象, 变传统的 “输血式” 扶贫为“造血式” 扶贫; 农村扶贫主体论: 坚持 “他扶” 与 “自扶” 的有机统一; 农村扶贫路径论: 坚持开发式扶贫, 坚持科技先行。胡锦涛同志认为扶贫开发必须坚持开发式扶贫, 坚持可持续发展, 坚持全方位帮扶, 坚持外部帮扶和自力更生相结合, 坚持专项扶贫、 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相结合。

    总结以往的扶贫开发思想会发现, 这些思想都是不全面的、 不系统的理论体系, 对中国扶贫开发工作的指导也不足够有成效。而精准扶贫就是基于对以往扶贫工作的反思、 对扶贫工作规律性认识的深化, 提出的新举措新思想, 符合现今的中国国情。推进精准扶贫, 是扶贫进入到关键阶段所进行的深层次改革, 是对传统扶贫的重大突破,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于国家建设理论的新发展。

    (二) 推进了扶贫开发工作

    精准扶贫思想是针对我国贫困人口底数不清、 扶贫对象不明确等现象提出的, 是与粗略扶贫、 粗犷扶贫相对立,强调扶贫对象的针对性。以往的扶贫工作成效往往效率不高, 扶贫项目和措施常搁浅、 失败, 而精准扶贫思想则进一步打开了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新格局, 进一步大力推动了我国扶贫开发工作。该扶贫思想的顺利推进不仅对中国减贫进程起关键作用, 而且将为发展中国家提供重要借鉴, 在国际减贫领域里都将具有重要意义, 将会推进全球减贫进程。

    推进扶贫开发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一步。贫穷作为 “短板中的短板” ,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目标道路上的 “绊脚石” 。只有全面解决基本贫困问题,才有可能全面建成高质量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推进实施习近平的扶贫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手段,能着力补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加快推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习近平深情地指出: “没有农村的小康, 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 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0]。 ” 这一阐述深刻阐明了推进扶贫工作对实现中国梦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

    推进扶贫工作有利于促进民族的团结和繁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 民族关系至关重要, 而扶贫开发关系着中华民族间的团结与繁荣。由于各种条件限制, 现阶段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14个贫困范围广、 程度深、 特殊复杂和减贫工作难度大的连片特困地区, 这些地区多是民族地区、 边疆地区, 扶贫开发不仅是经济问题、 社会问题, 还是民族问题、 政治问题, 因此推进扶贫开发关系着我国的民族团结和繁荣。推进民族地区脱贫致富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必要手段, 正如习近平所说: “民族问题更多集中地反映在少数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经济文化建设的问题上。加速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 使他们赶上或接近汉族的发展水平, 才能够解除事实上的不平等, 使各民族得到共同繁荣。只有少数民族地区的贫穷状况得以改善, 很多民族问题才能最大程度上得到自然解决。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上的不平衡, 是影响民族团结繁荣的重要因素, 因此要着力保障各民族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王涛.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民生价值——纪念邓小平南巡讲话二十周年 [J]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2,(3) :64

    [2] 韦凤琴.新形势下兵团少数民族聚居团场扶贫开发战略研究 [J] .新疆农垦经济, 2014, (8) :65

    [3] 王三运.深入贯彻习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 [J] .中国扶贫, 2014, (22) : 14

    [4] 申小红.论中国共产党的人本精神 [D] .西华大学,2010

    [5] 刘祥松.从党的重大会议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D] .复旦大学, 2004

    [6] 谭琪红.胡锦涛群众观研究 [D] .湖南大学, 2008

    [7] 林晖、 王宇未来 5 年 7000 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习近平主席讲话传递中国减贫新信号 [N] .人民日报, 2015, 10-17 (4)

    [8] 刘永富.打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扶贫攻坚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讲话精神[J] .农产品加工·综合刊, 2014, (5) : 26

    [9] 中共云南省委.让贫困地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战略思想 [J] .求是, 2015, (07) : 8

    [10] 新华社评论员.没有农村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N] .环球时报, 2015, 03-04 (2)

郑重声明:任何网站转载此剧本时一定要把文章里面的联系方式和网址一同转载,并注明来源:中国国际剧本网(原创剧本网)www.juben108.com ,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代写小品
关于我们 | 代写小品 | 编剧招聘 | 投稿须知 | 付款方式 | 留言版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剧本创作 | 编剧群 |设为首页
本网所有发布的剧本均为本站或编剧会员原创作品,依法受法律保护,未经本网或编剧作者本人同意,严禁以任何形式转载或者改编,一但发现必追究法律责任。
原创剧本网(juben108.com)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备案号粤ICP备14022528号     法律顾问:广东律师事务所
剧本投稿  | 剧本征集  | 注册登录  | 编剧加盟  | 咨询建议  | 编剧群  | 招聘  | 代写小品  | 设为首页
总首页 |电影 |微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短视频剧 |广告剧 |小说 |歌词 |论文 |影讯 |节日 |公司 |年会 |搞笑 |小品 |话剧 |相声 |大全 |戏曲 |剧组 |编剧 |舞台剧 |经典 |剧情
代写代发论文 | 编剧经纪 | 招聘求职| 上传剧本 | 投稿须知 | 付款方式 | 留言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网站公告
站内搜索 关键词: 类别: 范围:
代写小品剧本电话:13979226936 QQ:652117037 原创剧本网www.juben108.com
代写年会小品剧本
重点推荐剧本
关于母爱的小品《重见阳光》
感人故事小品剧《我爱你中国
文明时代讲文明歌舞剧剧本《
吉林大学歌舞情景剧剧本《我
劳动致富题材搞笑小品《双喜
中医院妇妇幼医院演舞台剧《
专业代写小品剧本
代写小品剧本
重点推荐小品剧本
感人故事小品剧《我爱你中国》
小学生表演红色历史题材小品《
乡村振兴小品剧本《村里那些事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宣传小品《老
电信诈骗和网贷小品《心急的陷
六一儿童节超感人小品《唯一的
512护士节正能量小品剧本(你健
五一劳动节晚会节目爆笑小品《
供电局员工感人小品剧本《照亮
拐卖农村妇女小品《买媳妇》
电视台融媒体小品剧本《融媒体
建设精神文明社会音乐剧剧本《
带领全村农民发展高效农业致富
职校老师学生小品剧本《校企合
工地项目部小品剧本《口碑重要
校园情景剧剧本《我的好爸爸》
预缴税款搞笑小品《欢喜冤家》
政府好政策鼓励回乡创业情景剧
大学生红色爱国思想教育小品剧
乡村振兴音乐剧剧本《最美乡村
市场监督管理局315晚会小品剧本
供电公司智能电表宣传快板剧本
乡村振兴村官小品《致富带头人
革命烈士情景剧剧本《刘惜芬》
服务行业超搞笑小品剧本《以礼
养老保险快板台词《城乡居保最
纪委小品剧本《巡察组的故事》
公司年会爆笑小品剧本《唐僧师
国家电网双人相声剧本《使命和
疾病防控科学就医温馨幽默感人
您当前位置:中国原创剧本网 > 论文 > 农业理工论文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
 
授权级别:独家授权与委托   作品类别:国际论文网-农业理工论文   会员:suyu   阅读: 次   编辑评分: 3
投稿时间:2017/11/13 11:07:35     最新修改:2017/11/13 11:07:35     来源:小品剧本网www.xiaopinjuben.com/ 
论文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
【原创剧本网】作者:网载
中国原创剧本网论文创作室专业代写各种论文,代发各类论文。 QQ:719251535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



    一、 精准扶贫思想的理论渊源

    精准扶贫思想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理论渊源、 实践基础。

    (一) 社会主义本质思想

    1992年, 邓小平在南巡讲话时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 “社会主义的本质, 是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 消灭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 。 ” 在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日益拉大, 贫富两极分化日益严重的今天, 为消灭两极分化, 实现共同富裕, 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 “消灭贫困, 改善民生” 势在必行。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不能在我国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步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初级阶段后, 仍有一部分人忍穷受困。正如习近平同志说: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 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 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那就不是社会主义[2] 。 ” 消除基本贫困是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优势、 制度优越性的一项重要举措。基于此, 习近平进一步深化了“社会主义本质” , 提出了 “消除贫困、 改善民生、 实现共同富裕, 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3]” 的论断。

    (二) 科学发展观

    胡锦涛书记2003年首次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它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的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的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作为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 指导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精准扶贫思想就是在把握科学发展观精髓的基础上提出的: 1、 消除贫困能进一步刺激投资和消费, 扶贫开发将有望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下一个 “风口” ;2、 扶贫开发体现了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 的核心, 扶贫开发工作的对象是贫困者, 目的是为了提高贫困人群的生活能力和水平, 改善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3、 精准扶贫以 “全面协调可持续性” 作为指导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强调生态与扶贫相结合, 强调协调可持续, 精准扶贫是一种全面协调可持续性的扶贫; 4、 精准扶贫把统筹兼顾作为指导工作的根本方法, 把精准扶贫作为进一步推进 “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的国家战略举措, 有望进一步全面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 党的群众观点

    党的群众观点, 是马克思主义者政党对待群众的态度、 立场。毛泽东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同时, 结合中国实际继承、 发展了马克思的群众观点, 提出 “向人民群众学习, 当人民群众的小学生” 、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等群众观点。毛泽东指出 “人民, 只有人民, 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并提出了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的论断。邓小平也深刻的认识到群众的重要性, 他指出: “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 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4] 。 ” 江泽民也与时俱进地发展了群众观, 他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的态度、 立场作为测量工作质量的一个根本的衡量尺度[5] 。 ” 胡锦涛同志也极其重视群众的力量, 他指出 “把实现好、 维护好、 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6] 。 ” 习近平在新形势下也发展了群众观, 他认为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并强调扶贫要重视群众力量, 深入群众, 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 向群众学习, 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习近平给党的群众观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当前扶贫已进入新的攻坚期, 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 创新机制、 完善政策,增强贫困地区 “造血” 功能和发展后劲, 实行更科学更有效的扶贫。

    二、 精准扶贫思想的基本内涵

    精准扶贫蕴含丰富的基本内涵。习近平同志指出, 扶贫 “要因地制宜、 科学规划、 分类指导、 因势利导。 ” 这实际上是科学扶贫的思想, 科学扶贫是精准扶贫的应有之义。同时, 他还指出 “要改革创新扶贫开发体制机制, 创新思路方法。 ” 这实际是提出了创新扶贫的思想, 创新扶贫是精准扶贫的必然要求。他还认为 “做好扶贫开发工作, 基层是基础。 ” 基层建设是精准扶贫的关键一环。精准扶贫思想蕴含的这3点基本内涵, 进一步精准指导了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

    (一) 科学扶贫是精准扶贫的应有之义

    科学扶贫是精准扶贫的应有之义。科学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有机组合部分, 必须贯穿精准扶贫工作的始终。

    不同地区的贫困原因各不相同。就全国而言, 贫困原因从区域经济发展不足、 地理位置偏远、 自然环境恶劣结构性问题转变为贫困人口脆弱性强、 生计不稳定等个体性因素, 因病致贫、 因灾返贫是目前我国贫困人口贫困的主要原因。但就不同地区而言, 可能是结构性贫困和个体性因素的叠加。有时, 贫困地区的贫困与自然、 气候、 地理、宗教、 民族、 边境等诸多问题交织一起, 既敏感又复杂, 同时脱贫难度大、 成本又高。因此, 扶贫开发不仅是经济问题, 更是社会问题、 民族问题、 政治问题。为更好地落实扶贫工作, 必须要有科学的扶贫思路和方法, 不断用最新科学思想指导扶贫实践, 同时, 实施科学的扶贫战略、 扶贫政策。此外, 扶贫战略、 措施要做到科学实施, 通过对贫困各地区发展环境的精准有效的分析研判, 因地制宜地突出地区特色, 培养起地区竞争优势, 坚持科学的管理。同时始终坚持问题导向, 对扶贫开发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做到精准发现, 精准建言, 从而推动精准纠正、 及时纠错机制的完善健全, 真正做到科学评估, 不断改进和提高扶贫工作效率, 减少扶贫资源的浪费。

    所以, 没有科学扶贫就很难做到精准扶贫。因此, 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大胆创新, 坚持对扶贫开发工作做科学思考、 科学论证。从本地实际出发, 制定科学的扶贫策略, 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兼顾, 做到近期效益与长远发展的兼顾。

    (二) 创新扶贫是精准扶贫的必然要求

    创新扶贫是精准扶贫的必然要求。新阶段的减贫道路的调整和政策模式的创新, 是保证新阶段减贫工作顺利完成的关键。要做到精准扶贫必须增强创新改革精神, 创立扶贫开发工作新体制和新机制, 努力提升扶贫开发工作的效率效果。

    改革贫困地区扶贫攻坚体制。现行扶贫体制的局限性越来越突出, 比如, 机构重叠、 缺少整合力量、 扶贫投入不足、 扶贫政策效率低下、 益贫性不足等。因而, 在新扶贫战略实施的背景下, 传统的扶贫开发体制必须随之进行创新和变革。因此, 必须不断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户籍制度改革、 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等, 真正落实“中央统筹, 省负总责, 县抓落实” 的管理体制, 为扶贫开发工作建立坚实的体制保障。

    改革贫困地区扶贫攻坚机制。原有扶贫开发机制已经不能适应如今扶贫开发工作的需要, 存在资源整合难度大、 合作机制缺乏、 大扶贫格局有待完善等几方面缺点。因此, 必须创新扶贫工作机制的内容: (1) 通过不断改进组织协调机制, 明确政府责任, 建立跨省的协调机制。不断落实行业部门的分工合作, 加强基层的组织保障, 健全干部驻村帮扶机制, 同时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2) 不断改进区域间的合作机制, 探索对外开放的合作机制, 探索扶贫攻坚与跨省合作的协同机制, 探索区域内的合作机制。 (3) 改进大扶贫工作机制, 以规划为平台, 各尽其责, 同时整合资源, 集中投入, 建立 “政府主导、 部门分工、 各方参与、 合力攻坚” 的工作机制, 创新社会各方参与机制, 建立扶贫激励机制, 努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扶贫事业。 (4) 改进扶贫投入增长机制, 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金融扶贫风险的分散、 补偿机制, 大力构建多元化的扶贫投入增长机制。 (5) 改进扶贫攻坚的瞄准机制, 实行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 “两项制度” 的衔接, 加强贫困对象的识别工作, 创新扶贫到户机制, 建立健全产业扶贫项目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利益联动机制等。

    要使贫困地区是扶贫工作达到预期目标, 不仅要有统筹全局发展的战略、 明确的规划, 还需要从现有体制、 机制、 政策体系的创新来获取保障, 这对推进扶贫工作很重要。此外, 也要注重创新扶贫开发的方式, 注重调动基层主动性、 创造性, 重视扶贫的探索工作, 尊重基层群众的首创精神, 因地制宜地推动扶贫工作的创新实践。

    (三) 基层建设是精准扶贫的关键一环

    习近平同志一直强调 “农村要发展, 农民要致富, 关键靠支部” , 基层建设是精准扶贫的关键一环。扶贫工作的对象全部在最基层、 在乡村, 扶贫对象在哪, 扶贫工作的机构、 队伍和力量也就要延伸到哪。没有坚强过硬的农村党组织的领导, 就不能真正把群众真正团结起来, 不能带领群众赢得反贫困的最终胜利。农村党支部要发挥在扶贫工作中的关键作用, 使党组织在农村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真正居于 “第一线” 位置。因此在贫困村要建设好驻村工作队和选派好 “第一书记” , 健全驻村帮扶机制, 配合村两委落实帮扶措施和帮扶责任人, 保证每户贫困户有人帮、 有人扶。

    三、 精准扶贫思想的基本内容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 重在精准, 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精准扶贫是习近平对扶贫开发体系的重大理论创新, 是其多年实践工作经验的理论升华。精准扶贫, 可能将成为撬起贫困大山的强有力支点。

    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 长期存在贫困人口底数不清、具体情况不明、 措施针对性不强、 扶贫资金项目指向不精准等问题, 同时扶贫方式粗放、 方法漫灌, 相关扶贫政策在落实时变形走样、 到位打折, 扶贫资源的使用过程相当模糊, 甚至存在层层截留、 挪用扶贫资源等 “跑冒滴漏” 的恶劣现象。而精准扶贫就是针对以往扶贫工作存在的针对性不强、 效率不高等问题, 运用科学有效的程序、 方法和相应的资源, 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的识别、 精确的帮扶、 精确的管理的一种新型治贫方式。与以往 “大水漫灌式” 的粗放扶贫不同, 精准扶贫以 “精准识别、 精准帮扶、 精准管理”为重心, 以 “精准滴灌” 的方法解贫困户之渴之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六个精准, 即扶贫对象精准、 措施到户精准、项目安排精准、 资金使用精准、 因村派人精准、 脱贫成效精准。力求在 “扶谁的贫、 如何扶贫、 谁去扶贫、 效果如何” 四个方面逐一实现精准。

    (一) 扶贫对象精准

    扶贫对象精准是关于 “扶谁的贫” 的问题。扶贫必先识贫, 识贫是扶贫的基础。精准扶贫的先决条件就是调研, 摸清情况。 “情况搞清楚了, 才能把工作做到家, 做到位。帮助困难乡亲脱贫致富要有针对性, 要一家一户摸情况, 张家长、 李家短都要做到心中有数[7] 。 ” 把家底摸清、 把情况搞准, 然后根据贫困户家庭人口、 气候条件、 产业特点、 环境因素等具体情况, 把致贫原因分析清楚, 从而制定好分类施策的帮扶计划。同时对贫困村、 贫困户、 贫困人口进行建档立卡, 找准扶贫对象, 把过去该纳入而未纳入的和新返贫的纳进来, 把过去不该纳入的和已经脱贫的退出去, 解决好 “扶持谁” 的问题。精准扶贫, 就是紧抓关键贫困少数, 避免地区平均数取代大多数, 使政策、 项目、 资金等方面的投入向最需要帮扶的贫困人群倾斜, 真正做到扶真贫、 真扶贫。

    (二) 措施到户精准、 项目安排精准、 资金使用精准

    措施到户精准、 项目安排精准、 资金使用精准是关于“如何扶贫” 的问题。通过如下措施政策: 给政策。我国一直坚持普惠政策和特惠政策相结合的中国特色减贫道路。我国新阶段下的扶贫开发工作一直在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扶贫资金投入与管理、 金融服务、 产业扶持、 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重点人群扶贫开发等政策; 而且针对连片特困地区重点实施 “五个一批” 政策: 即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 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 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 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 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8] 。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政策更加突出了政策协调、 政策间的配合协调, 更讲求政策的总和效应、 更注重完善政策评估体系。此外, 中国政府还承诺: 中国将大幅度增加对扶贫的投入, 出台更多惠及贫困地区、 贫困人群的政策措施。给资金。中央以连片特困地区为扶贫资金主要投入区域, 不断加大资金项目向贫困地区的倾斜。而且扶贫开发资金更加多元, 除整合中央、 省市县财政资金外, 彩票公益金、 税收减免、 企业捐赠也被纳入扶贫资源整合范围。并且建立了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平台, 设立扶贫开发融资主体, 建立整合资金的新体制、 机制, 政府在加大扶贫资金投入的同时, 也注重吸引社会各种资金参与扶贫开发, 认真落实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度, 并引入了第三方评估。给项目。国家提出了 “四个一批” 的项目建设目标: 即一批技改提升项目; 一批开工建设项目; 一批竣工投产项目; 一批对接引进项目。因地制宜, 针对当地情况不断做好项目的精准安排工作。给技术。通过不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科学技术成果的输入, 培养高水平的科研、 技术创新带头人, 不断深入挖掘贫困地区科技资源, 提升科技创新整体效能,还不断建立健全的科技队伍、 科技平台建设, 不断加强贫困地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和技术。此外, 把注重提升贫困地区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等提上了日程。

    (三) 因村派人精准

    因村派人精准是关于 “谁来扶贫” 的问题。我国扶贫思路的转变, 从以往的 “扶贫到县” 到现今的 “扶贫到村” 、“脱贫到户” , 努力建设一支能打硬仗、 能攻坚的扶贫突击队, 是做到精准选派、 精准发力的重要保障, 也是加快贫困村生产发展、 增收脱贫的重要保障。为此, 调派扶贫驻村工作队要在 “选、 派、 配、 管、 用” 等重要环节上下功夫。 (1)因村因地因人选派, 打牢精准扶贫队伍建设基础; (2) 因地精准选派, 根据贫困村所处地理位置、 地区规划蓝图等实际情况, 针对性地选派扶贫干部; (3) 因人精准选派, 在充分考虑驻村干部个人特点基础上, 同时全盘考虑面上干部结构, 全力选配好乡镇扶贫领导班子; (4) 创新一线干部培养机制, 建立对要提拔干部的 “逢提必下” 制度, 营造人往基层走的干事氛围。同时加强管理考核监督, 激发扶贫干部干事创业活力, 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和体系, 引导党政领导干部把工作重点放在完成扶贫开发减贫增收任务上来。真正做到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扶贫队, 每家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

    (四) 脱贫对象精准

    脱贫对象精准是关于 “效果如何” 的问题。首先, 创新贫困线考核机制, 对贫困县由以往主要考核地区GDP向主要考核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转变, 引导党政领导干部把工作重点放在完成扶贫开发减贫增收任务上来。其次, 对精准扶贫的过程做精确管理、 考核, 对帮扶成效等进行科学的考核评价, 同时实施动态监测, 使已经稳定脱贫的村户及时退出。再次, 通过一定的激励机制鼓励提高扶贫政策精准度, 对不能精确扶贫、 滥用扶贫资源的行为制定惩戒机制。最后, 通过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形成倒逼机制, 解决贫困地区单纯地 “等靠要” 等的行为, 形成有奖有罚的新机制新模式, 鼓励和支持主动脱贫。

    四、 精准扶贫思想的理论要求

    扶贫开发是上下联动的系统工程, 扶贫开发不仅是经济问题, 也是政治与社会问题, 因此要做好协调统筹工作,把扶贫开发与以下几个方面相结合。

    (一) 必须把扶贫开发同生态保护相结合

    要把扶贫工作和生态环境建设结合起来, 在我国将生态文明纳入整个社会发展战略与文明化追求体系中的今天, 贫困评价和脱贫要求也必须包括生态环境的内容。经济贫困往往和环境恶化相互交织、 互为因果, 因此扶贫开发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不能为了发展进行掠夺式开采, 要始终牢固树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理念, 坚持节约优先、 保护优先、 自然恢复的基本方针, 同时不断发展环境友好型特色优势产业和循环经济,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内涵可以生动概括为: 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 生态良好。因此, 没有生态良好的社会, 就称不上是高质量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

    (二) 把扶贫开发与 “三农” 工作相结合

    习近平同志强调: “ ‘三农’ 工作是重中之重, 革命老区、 民族地区、 边疆地区、 贫困地区在 ‘三农’ 工作中要把扶贫开发作为重中之重, 这样才有重点[9] 。 ”“三农” 问题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和谐, 所谓农民富则天下富, 农村稳则天下稳, 农业强则天下强。通过不断地深化农村体制改革, 把提高农业生产力放在首位, 大力发展科技农业, 加快农村的信息建设,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农村的公共服务质量, 不断推进农村的现代化建设进程。必须牢固树立两个 “重中之重” 思想, 切实把扶贫开发作为 “三农” 工作的重点、 难点真正落实到位。

    (三) 把扶贫开发与基础设施、 公共服务建设相结合

    首先, 基础设施建设是减贫与发展的硬件, 基础设施最直接地制约着区域与外部世界的联系、 地方特色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能力。因此, 必须要做好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其次, 加快社会事业的发展, 重点发展教育、 医疗卫生等事业,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对贫困居民的全面覆盖。特别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教育是根本的扶贫之策。

    (四) 把扶贫开发工作与协调政府、 市场、 社会大扶贫格局相结合

    扶贫开发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扶贫目标的实现, 必须最大限度整合各项资源, 充分发挥专项扶贫、 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的作用。扶贫是全社会的责任, 必须创造让政府、 企业、 贫困户三方共赢的机制, 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格局, 构建政府、 市场、 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开发格局, 将扶贫工作社会化、 可持续化。完善扶贫工作体制机制, 政府要简政放权、 转变职能, 市场要创造良好环境, 吸引各类社会资源要素向贫困地区配置。通过不断探索大扶贫格局, 逐渐形成 “政府主导、 部门协作、 社会参与、 国际支持”的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机制。

    五、 精准扶贫思想的时代意义

    精准扶贫思想不仅有其深刻的理论渊源, 还有其深刻的时代意义。

    (一) 丰富发展了扶贫开发思想

    习近平的精准扶贫思想, 丰富了原有的扶贫思想体系, 是对原有扶贫开发体系的重大理论创新。扶贫工作是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历史任务。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一直陆续实施扶贫开发工作。中国关于扶贫的思考和对反贫困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邓小平同志认为,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改变贫困落后面貌是国家当务之急。在我国,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 因此, 中国扶贫的关键就是要使农民富裕起来, 而扶贫的战略目标就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江泽民同志的扶贫思想主要为 “三论” :农村扶贫对象论、 农村扶贫主体论、 农村扶贫路径论。农村扶贫对象论: 明确扶贫对象, 变传统的 “输血式” 扶贫为“造血式” 扶贫; 农村扶贫主体论: 坚持 “他扶” 与 “自扶” 的有机统一; 农村扶贫路径论: 坚持开发式扶贫, 坚持科技先行。胡锦涛同志认为扶贫开发必须坚持开发式扶贫, 坚持可持续发展, 坚持全方位帮扶, 坚持外部帮扶和自力更生相结合, 坚持专项扶贫、 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相结合。

    总结以往的扶贫开发思想会发现, 这些思想都是不全面的、 不系统的理论体系, 对中国扶贫开发工作的指导也不足够有成效。而精准扶贫就是基于对以往扶贫工作的反思、 对扶贫工作规律性认识的深化, 提出的新举措新思想, 符合现今的中国国情。推进精准扶贫, 是扶贫进入到关键阶段所进行的深层次改革, 是对传统扶贫的重大突破,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于国家建设理论的新发展。

    (二) 推进了扶贫开发工作

    精准扶贫思想是针对我国贫困人口底数不清、 扶贫对象不明确等现象提出的, 是与粗略扶贫、 粗犷扶贫相对立,强调扶贫对象的针对性。以往的扶贫工作成效往往效率不高, 扶贫项目和措施常搁浅、 失败, 而精准扶贫思想则进一步打开了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新格局, 进一步大力推动了我国扶贫开发工作。该扶贫思想的顺利推进不仅对中国减贫进程起关键作用, 而且将为发展中国家提供重要借鉴, 在国际减贫领域里都将具有重要意义, 将会推进全球减贫进程。

    推进扶贫开发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一步。贫穷作为 “短板中的短板” ,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目标道路上的 “绊脚石” 。只有全面解决基本贫困问题,才有可能全面建成高质量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推进实施习近平的扶贫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手段,能着力补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加快推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习近平深情地指出: “没有农村的小康, 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 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0]。 ” 这一阐述深刻阐明了推进扶贫工作对实现中国梦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

    推进扶贫工作有利于促进民族的团结和繁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 民族关系至关重要, 而扶贫开发关系着中华民族间的团结与繁荣。由于各种条件限制, 现阶段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14个贫困范围广、 程度深、 特殊复杂和减贫工作难度大的连片特困地区, 这些地区多是民族地区、 边疆地区, 扶贫开发不仅是经济问题、 社会问题, 还是民族问题、 政治问题, 因此推进扶贫开发关系着我国的民族团结和繁荣。推进民族地区脱贫致富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必要手段, 正如习近平所说: “民族问题更多集中地反映在少数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经济文化建设的问题上。加速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 使他们赶上或接近汉族的发展水平, 才能够解除事实上的不平等, 使各民族得到共同繁荣。只有少数民族地区的贫穷状况得以改善, 很多民族问题才能最大程度上得到自然解决。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上的不平衡, 是影响民族团结繁荣的重要因素, 因此要着力保障各民族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王涛.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民生价值——纪念邓小平南巡讲话二十周年 [J]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2,(3) :64

    [2] 韦凤琴.新形势下兵团少数民族聚居团场扶贫开发战略研究 [J] .新疆农垦经济, 2014, (8) :65

    [3] 王三运.深入贯彻习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 [J] .中国扶贫, 2014, (22) : 14

    [4] 申小红.论中国共产党的人本精神 [D] .西华大学,2010

    [5] 刘祥松.从党的重大会议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D] .复旦大学, 2004

    [6] 谭琪红.胡锦涛群众观研究 [D] .湖南大学, 2008

    [7] 林晖、 王宇未来 5 年 7000 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习近平主席讲话传递中国减贫新信号 [N] .人民日报, 2015, 10-17 (4)

    [8] 刘永富.打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扶贫攻坚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讲话精神[J] .农产品加工·综合刊, 2014, (5) : 26

    [9] 中共云南省委.让贫困地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战略思想 [J] .求是, 2015, (07) : 8

    [10] 新华社评论员.没有农村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N] .环球时报, 2015, 03-04 (2)

郑重声明:任何网站转载此论文时一定要把文章里面的联系方式和网址一同转载,并注明来源:原创剧本网www.ju20.com 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代写代发论文
关于我们 | 代写小品 | 编剧招聘 | 投稿须知 | 付款方式 | 留言版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剧本创作 | 编剧群 |设为首页

本网所有发布的剧本均为本站或编剧会员原创作品,依法受法律保护,未经本网或编剧作者本人同意,严禁以任何形式转载或者改编,一但发现必追究法律责任。
原创剧本网(juben108.com)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UserData} {$Company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