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投稿  | 剧本征集  | 发布信息  | 编剧加盟  | 咨询建议  | 编剧群  | 招聘  | 代写小品  | 设为首页
总首页 |电影 |微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短视频剧 |广告剧 |小说 |歌词 |论文 |影讯 |节日 |公司 |年会 |搞笑 |小品 |话剧 |相声 |大全 |戏曲 |剧组 |编剧 |舞台剧 |经典 |剧情
全国原创小品剧本创作大赛
小品创作室 | 编剧经纪 | 招聘求职| 上传剧本 | 投稿须知 | 付款方式 | 留言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网站公告
代写公司年会小品剧本
您当前位置:中国原创剧本网 > 论文 > 法学政治论文 > 对立统一的经济法与民法
 
授权级别:独家授权与委托   作品类别:国际论文网-法学政治论文   会员:suyu   阅读: 次   编辑评分: 3
投稿时间:2017/12/18 11:01:40     最新修改:2017/12/18 11:01:40     来源:小品剧本网www.xiaopinjuben.com/ 
论文名:《对立统一的经济法与民法》
【原创剧本网】作者:网载
专业代写小品、相声、快板、三句半、音乐剧、情景剧、哑剧、二人转剧本。电话:13979226936 联系QQ:652117037
论文
 
                对立统一的经济法与民法

    [摘 要]经济法和民法作为规制市场交易和经济运行的互补互动的重要法律部门,是市场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厘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各自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经济法与民法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对立统一,植根于二者价值取向之中,具体体现在二者的利益观、公平观之中。二者作为不同的法律部门统一于同一个法律体系之中,并共同发挥独特的作用,以不同而又相互补充的形式实现法的价值。

    [关键词]经济法;民法;对立统一;利益;公平

    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宏观调控经济活动中形成的经济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作为社会经济和法学共同发展的产物,经济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具有其特殊性,这决定了它所追求的价值理念以及建立于其上的正义观就不同于其他的部门法。民法是调整作为民事主题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非法人组织之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即自然人、法人、其他非法人组织只有以民事主体的面目参与社会活动而产生的社会关系,才由民法调整。经济法追求实质正义的实现,而形式正义是民法追求的目标。经济法和民法作为规制市场交易和经济运行的互补互动的重要法律部门,是市场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厘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各自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二者之间关系的考察存在多个视角,如产生基础、调整对象、功能作用等,得出的一般结论就是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且主要是区别。还有一些学者通过进一步分析研究得出二者之间是共存互动的关系,如西南政法大学李昌麒教授等。笔者认为,经济法与民法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对立统一,首先是一个哲学上的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其内涵是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发展。经济法与民法有互矛盾之处,但并不是水火不相容,相反,它们作为不同的法律部门统一于同一个法律体系之中,并共同发挥独特的作用,以不同而有相互补充的形式实现法的价值。具体来讲,经济法与民法的对立统一,体现在二者的利益观、公平观之中。

    一、经济法与民法利益观之差异

    观,就是人们对一事物的总体看法和根本态度;那么利益观就是指人们对利益的总体看法和根本态度。利益,通俗来讲就是指“好处”;从利益与法律的关系角度来讲,以利益为核心而形成的利益关系是法律为实现社会正义所需要调整的对象之一。

    经济法在产生之初就以社会整体利益为价值取向,以维护社会整体利益为主要目标。这与其产生的原因密不可分:19世纪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的高度集中,垄断出现。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矛盾愈加激烈,个人利益的实现甚至以牺牲社会利益为代价。此时,以个人利益为价值取向的民法已无法应对市场失灵,于是经济法作为一个新兴的法律部门登上舞台。民法作为典型的私法,以个人利益为价值取向,以维护个人利益为主要目标。学者王轶也指出:“民法就是通过对特定类型冲突的利益关系设置相应的协调规则,来维护社会秩序的和谐。所谓‘特定类型冲突的利益关系’,首先是指民事主体与民事主体之间冲突的利益关系。”

    经济法和民法虽说都有其对利益的根本态度,即以何种利益为其价值取向,但二者的利益观并不是绝对的、完全排他的。无论是经济法还是民法其实都有对其他利益的考量与总体把握。笼统地说是因为“法律具有利益平衡功能,对各种利益的重要性做出估价或衡量,以及为协调利益冲突提供标准”。具体来讲,经济法以社会整体利益为重,但并非把社会利益绝对化,并非像计划经济体制下以“社会利益或国家利益”为口号扼杀牺牲个体利益。相反,经济法通过规范调整,以期实现社会整体最大化,此目标的实现必然带来社会良好的经济秩序,为社会中的个体创造更有利的经济环境。此外,经济法注重对个体的保护,如对垄断的打击、对弱势群体(在整个社会中也算一种个体)的保护等,也因此经济法的体系内容包括社会保障法等。反观民法,虽然民法不承担积极推动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实现的职责和使命,但仍须发挥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功能,即要着力避免民事主体的利益安排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例如我国《合同法》就明确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无效。

    就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存在着这样几种不同的观点:一是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自由经济论,其观点是社会利益可完全经由个体自主追求自身利益而自然达到。二是不承认社会利益,即认为社会利益是个别干预者的个人利益。典型代表是哈耶克的秩序理论。三是以边沁为代表的功利主义学派,他们认为社会利益就是“组成社会的各个成员的利益之总和”,即个人利益的简单相加。四是强调社会整体利益优位于个人利益,持这一观点的如社群主义论者。笔者认为,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社会利益具有一般性、普遍性和共性特点;个人利益具有个别性、特殊性和个性特点;社会利益寓于个人利益之中,而个人利益则体现着社会利益的要求,是社会利益在各个个别人身上的利益表现,并且受到社会利益的制约。

    关于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是可以用来解释经济法社会本位和民法个人本位的。不论是侧重保护社会利益的经济法还是侧重保护个人利益的民法,二者都是统一于市场经济之中的法律调整手段,都统一于一个法律体系之中的法律规范,都是为市场经济的安全、持续发展服务。

    二、经济法与民法公平观之差异

    关于公平的概念,实质是很难界定的,因为其运用广泛、内涵丰富而又复杂。按照不同分类标准,公平可分为实质公平和形式公平、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等。“公平、正义,为法的最终目标,具有最高程度的抽象性及模糊性的特征。可以说,基本法和一切部门法,均以公平为指导思想。”因此,公平自然也是经济法和民法的最高价值取向。但是,具体而言经济法和民法对于公平的追求却有不同的理解和追求:经济法更加注重实质公平、结果平等,民法更加注重形式公平、起点平等。值得说明的是,无论是起点公平还是结果公平,都不应该绝对化理解,即本文所讲起点公平和结果公平都是相对公平,而非绝对的平均主义。经济法与民法公平观差异的原因具体来讲有如下几点:

    第一,从经济法与民法不同的前提条件来看。民法“以实现抽象的人格平等和个人自由为条件,将作为民事主体的人视为完全相同的理性人,而忽视客观存在的人所处的环境和其自身所具备的一切具体特征,给予民事主体同样的法律保护”。在起点公平与结果公平的之间,民法实际也追求结果公平,但这种结果公平的追求是有前提的,即基于起点公平在合理有效的法律规则框架内必然会导致结果公平的出现这样一个假设。因此民法的许多规定主要都是对起点公平的客观确认。因而民法是强调形式公平、起点公平的。经济法因其产生的历史原因和特殊使命,在其产生之初,就深切认识到,在以竞争为主导的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中,主体形式上的公平却产生着实质上的不公平。又因“实质公平是在承认经济主体的资源和个人禀赋等方面差异的前提下而追求的一种结果上的公平”,市场经济也必然产生结果上的不公平。

    第二,从经济法和民法的具体规定来看。我国《民法通则》第三条规定:“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虽然平等并不等于公平,但公平含有平等,并且从此条规定还是可以看出,民法之规定还是建立在民法主体起点公平的基础之上。此外,民法还认为只要在起点公平的条件下按照效益分配,即使分配差距再大,也是正常的。而经济法方面,尽管对经济法的体系,不同的经济法学者有不同的观点,但不论是两分法、三分法还是四分法,都可以体现经济法对结果公平的重视。经济法要求国家对不平等的收入和财产实行直接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结果公平。这强调的是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和对社会上处于相对不利地位的人予以一定补偿或救济。这主要体现在经济法中的反垄断法、税法和社会保障法等。以垄断为例,经济法认为垄断损害消费者和其他相对弱小企业的利益,阻碍科技进步和市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因而制定反垄断法,对垄断的行业进行调整,限制打击垄断企业、保护弱小企业,进而实现实质公平和结果公平。

    第三,从经济法和民法的现实作用来看。传统民法更加注重形式的、起点的公平,依靠市场这只“无形的手”调节,尽管保证了民事主体的意思自由不受干预,但最终导致的是垄断横行、两极分化、经济无法持续发展。而经济法更加注重实质的、结果的公平,强调政府干预经济,依靠政府这只“有形的手”进行宏观调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个体的自由,但最终可以预防经济危机、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笔者认为,起点公平和结果公平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形式公平和实质公平也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都统一于整个公平的概念之中,共同构成其内涵,拓展其外延。因此,经济法和民法的公平观是对立统一的。并且根据马克思的公平观,“当今我们消除两极分化的唯一出路就是……一方面清除影响‘形式上的公平’得以实现的各种因素,解决权贵‘垄断机会’的问题……;另一方面创造条件使‘形式上的公平’向‘事实上的公平’过渡,真正做到我们的公平不仅表现为‘过程的公平’,更体现于‘起点的公平’和‘结果的公平’”。

    实际上,无论是谈经济法与民法的利益观差异还是公平观差异,其基础都是二者的价值取向。经济法坚持社会本位,而民法坚持个人本位。无论二者的价值取向从表面看上去是多么对立的,深入分析便不难发现二者的统一之处。

    参考文献

    [1]董文军,曹盛.经济法的利益观[J].当代法学,2005年第1期.

    [2]王轶.民法价值判断问题的实体性论证规则——以中国民法学的学术实践为背景[J].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

    [3]莫俊.论现代经济法的价值取向[J].山东法学,1998年4月.

    [4][英]边沁.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M].时殷弘译,商务印书2000版.

    [5]公丕祥.马克思法哲学思想论述[J].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6]尹田.论民法基本原则之立法表达[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7]赖达清,李文军.论经济法的公平价值[J].南京社会科学,2002年第3期.

    [8]赵万一.民法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J].重庆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

    [9]李昌麒.经济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0]陈学明.马克思的公平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第1期.

    [作者简介]刘琪琳(1993-),湖北襄阳人,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2012级本科生。
郑重声明:任何网站转载此剧本时一定要把文章里面的联系方式和网址一同转载,并注明来源:中国国际剧本网(原创剧本网)www.juben108.com ,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代写小品
关于我们 | 代写小品 | 编剧招聘 | 投稿须知 | 付款方式 | 留言版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剧本创作 | 编剧群 |设为首页
本网所有发布的剧本均为本站或编剧会员原创作品,依法受法律保护,未经本网或编剧作者本人同意,严禁以任何形式转载或者改编,一但发现必追究法律责任。
原创剧本网(juben108.com)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备案号粤ICP备14022528号     法律顾问:广东律师事务所
剧本投稿  | 剧本征集  | 注册登录  | 编剧加盟  | 咨询建议  | 编剧群  | 招聘  | 代写小品  | 设为首页
总首页 |电影 |微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短视频剧 |广告剧 |小说 |歌词 |论文 |影讯 |节日 |公司 |年会 |搞笑 |小品 |话剧 |相声 |大全 |戏曲 |剧组 |编剧 |舞台剧 |经典 |剧情
代写代发论文 | 编剧经纪 | 招聘求职| 上传剧本 | 投稿须知 | 付款方式 | 留言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网站公告
站内搜索 关键词: 类别: 范围:
代写小品剧本电话:13979226936 QQ:652117037 原创剧本网www.juben108.com
代写年会小品剧本
重点推荐剧本
内科护士小品剧本《重见阳光
马上中考噪音扰民小品《文明
爱国教育演讲稿台词《老兵李
老人跳广场舞小品剧本《文明
志愿者小品剧本《文明中国》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宣传小品《
专业代写小品剧本
代写小品剧本
重点推荐小品剧本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宣传小品《老
电信诈骗和网贷小品《心急的陷
六一儿童节超感人小品《唯一的
512护士节正能量小品剧本(你健
五一劳动节晚会节目爆笑小品《
供电局员工感人小品剧本《照亮
拐卖农村妇女小品《买媳妇》
电视台融媒体小品剧本《融媒体
建设精神文明社会音乐剧剧本《
带领全村农民发展高效农业致富
职校老师学生小品剧本《校企合
工地项目部小品剧本《口碑重要
校园情景剧剧本《我的好爸爸》
预缴税款搞笑小品《欢喜冤家》
政府好政策鼓励回乡创业情景剧
大学生红色爱国思想教育小品剧
乡村振兴音乐剧剧本《最美乡村
市场监督管理局315晚会小品剧本
供电公司智能电表宣传快板剧本
乡村振兴村官小品《致富带头人
革命烈士情景剧剧本《刘惜芬》
服务行业超搞笑小品剧本《以礼
养老保险快板台词《城乡居保最
纪委小品剧本《巡察组的故事》
公司年会爆笑小品剧本《唐僧师
国家电网双人相声剧本《使命和
疾病防控科学就医温馨幽默感人
国家公园古城景区旅游小品《共
医院医生快板《医生这点事》
职业学校三句半台词《职校把名
您当前位置:中国原创剧本网 > 论文 > 法学政治论文 > 对立统一的经济法与民法
 
授权级别:独家授权与委托   作品类别:国际论文网-法学政治论文   会员:suyu   阅读: 次   编辑评分: 3
投稿时间:2017/12/18 11:01:40     最新修改:2017/12/18 11:01:40     来源:小品剧本网www.xiaopinjuben.com/ 
论文名:《对立统一的经济法与民法》
【原创剧本网】作者:网载
中国原创剧本网论文创作室专业代写各种论文,代发各类论文。 QQ:719251535

                对立统一的经济法与民法

    [摘 要]经济法和民法作为规制市场交易和经济运行的互补互动的重要法律部门,是市场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厘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各自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经济法与民法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对立统一,植根于二者价值取向之中,具体体现在二者的利益观、公平观之中。二者作为不同的法律部门统一于同一个法律体系之中,并共同发挥独特的作用,以不同而又相互补充的形式实现法的价值。

    [关键词]经济法;民法;对立统一;利益;公平

    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宏观调控经济活动中形成的经济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作为社会经济和法学共同发展的产物,经济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具有其特殊性,这决定了它所追求的价值理念以及建立于其上的正义观就不同于其他的部门法。民法是调整作为民事主题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非法人组织之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即自然人、法人、其他非法人组织只有以民事主体的面目参与社会活动而产生的社会关系,才由民法调整。经济法追求实质正义的实现,而形式正义是民法追求的目标。经济法和民法作为规制市场交易和经济运行的互补互动的重要法律部门,是市场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厘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各自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二者之间关系的考察存在多个视角,如产生基础、调整对象、功能作用等,得出的一般结论就是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且主要是区别。还有一些学者通过进一步分析研究得出二者之间是共存互动的关系,如西南政法大学李昌麒教授等。笔者认为,经济法与民法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对立统一,首先是一个哲学上的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其内涵是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发展。经济法与民法有互矛盾之处,但并不是水火不相容,相反,它们作为不同的法律部门统一于同一个法律体系之中,并共同发挥独特的作用,以不同而有相互补充的形式实现法的价值。具体来讲,经济法与民法的对立统一,体现在二者的利益观、公平观之中。

    一、经济法与民法利益观之差异

    观,就是人们对一事物的总体看法和根本态度;那么利益观就是指人们对利益的总体看法和根本态度。利益,通俗来讲就是指“好处”;从利益与法律的关系角度来讲,以利益为核心而形成的利益关系是法律为实现社会正义所需要调整的对象之一。

    经济法在产生之初就以社会整体利益为价值取向,以维护社会整体利益为主要目标。这与其产生的原因密不可分:19世纪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的高度集中,垄断出现。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矛盾愈加激烈,个人利益的实现甚至以牺牲社会利益为代价。此时,以个人利益为价值取向的民法已无法应对市场失灵,于是经济法作为一个新兴的法律部门登上舞台。民法作为典型的私法,以个人利益为价值取向,以维护个人利益为主要目标。学者王轶也指出:“民法就是通过对特定类型冲突的利益关系设置相应的协调规则,来维护社会秩序的和谐。所谓‘特定类型冲突的利益关系’,首先是指民事主体与民事主体之间冲突的利益关系。”

    经济法和民法虽说都有其对利益的根本态度,即以何种利益为其价值取向,但二者的利益观并不是绝对的、完全排他的。无论是经济法还是民法其实都有对其他利益的考量与总体把握。笼统地说是因为“法律具有利益平衡功能,对各种利益的重要性做出估价或衡量,以及为协调利益冲突提供标准”。具体来讲,经济法以社会整体利益为重,但并非把社会利益绝对化,并非像计划经济体制下以“社会利益或国家利益”为口号扼杀牺牲个体利益。相反,经济法通过规范调整,以期实现社会整体最大化,此目标的实现必然带来社会良好的经济秩序,为社会中的个体创造更有利的经济环境。此外,经济法注重对个体的保护,如对垄断的打击、对弱势群体(在整个社会中也算一种个体)的保护等,也因此经济法的体系内容包括社会保障法等。反观民法,虽然民法不承担积极推动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实现的职责和使命,但仍须发挥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功能,即要着力避免民事主体的利益安排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例如我国《合同法》就明确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无效。

    就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存在着这样几种不同的观点:一是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自由经济论,其观点是社会利益可完全经由个体自主追求自身利益而自然达到。二是不承认社会利益,即认为社会利益是个别干预者的个人利益。典型代表是哈耶克的秩序理论。三是以边沁为代表的功利主义学派,他们认为社会利益就是“组成社会的各个成员的利益之总和”,即个人利益的简单相加。四是强调社会整体利益优位于个人利益,持这一观点的如社群主义论者。笔者认为,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社会利益具有一般性、普遍性和共性特点;个人利益具有个别性、特殊性和个性特点;社会利益寓于个人利益之中,而个人利益则体现着社会利益的要求,是社会利益在各个个别人身上的利益表现,并且受到社会利益的制约。

    关于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是可以用来解释经济法社会本位和民法个人本位的。不论是侧重保护社会利益的经济法还是侧重保护个人利益的民法,二者都是统一于市场经济之中的法律调整手段,都统一于一个法律体系之中的法律规范,都是为市场经济的安全、持续发展服务。

    二、经济法与民法公平观之差异

    关于公平的概念,实质是很难界定的,因为其运用广泛、内涵丰富而又复杂。按照不同分类标准,公平可分为实质公平和形式公平、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等。“公平、正义,为法的最终目标,具有最高程度的抽象性及模糊性的特征。可以说,基本法和一切部门法,均以公平为指导思想。”因此,公平自然也是经济法和民法的最高价值取向。但是,具体而言经济法和民法对于公平的追求却有不同的理解和追求:经济法更加注重实质公平、结果平等,民法更加注重形式公平、起点平等。值得说明的是,无论是起点公平还是结果公平,都不应该绝对化理解,即本文所讲起点公平和结果公平都是相对公平,而非绝对的平均主义。经济法与民法公平观差异的原因具体来讲有如下几点:

    第一,从经济法与民法不同的前提条件来看。民法“以实现抽象的人格平等和个人自由为条件,将作为民事主体的人视为完全相同的理性人,而忽视客观存在的人所处的环境和其自身所具备的一切具体特征,给予民事主体同样的法律保护”。在起点公平与结果公平的之间,民法实际也追求结果公平,但这种结果公平的追求是有前提的,即基于起点公平在合理有效的法律规则框架内必然会导致结果公平的出现这样一个假设。因此民法的许多规定主要都是对起点公平的客观确认。因而民法是强调形式公平、起点公平的。经济法因其产生的历史原因和特殊使命,在其产生之初,就深切认识到,在以竞争为主导的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中,主体形式上的公平却产生着实质上的不公平。又因“实质公平是在承认经济主体的资源和个人禀赋等方面差异的前提下而追求的一种结果上的公平”,市场经济也必然产生结果上的不公平。

    第二,从经济法和民法的具体规定来看。我国《民法通则》第三条规定:“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虽然平等并不等于公平,但公平含有平等,并且从此条规定还是可以看出,民法之规定还是建立在民法主体起点公平的基础之上。此外,民法还认为只要在起点公平的条件下按照效益分配,即使分配差距再大,也是正常的。而经济法方面,尽管对经济法的体系,不同的经济法学者有不同的观点,但不论是两分法、三分法还是四分法,都可以体现经济法对结果公平的重视。经济法要求国家对不平等的收入和财产实行直接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结果公平。这强调的是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和对社会上处于相对不利地位的人予以一定补偿或救济。这主要体现在经济法中的反垄断法、税法和社会保障法等。以垄断为例,经济法认为垄断损害消费者和其他相对弱小企业的利益,阻碍科技进步和市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因而制定反垄断法,对垄断的行业进行调整,限制打击垄断企业、保护弱小企业,进而实现实质公平和结果公平。

    第三,从经济法和民法的现实作用来看。传统民法更加注重形式的、起点的公平,依靠市场这只“无形的手”调节,尽管保证了民事主体的意思自由不受干预,但最终导致的是垄断横行、两极分化、经济无法持续发展。而经济法更加注重实质的、结果的公平,强调政府干预经济,依靠政府这只“有形的手”进行宏观调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个体的自由,但最终可以预防经济危机、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笔者认为,起点公平和结果公平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形式公平和实质公平也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都统一于整个公平的概念之中,共同构成其内涵,拓展其外延。因此,经济法和民法的公平观是对立统一的。并且根据马克思的公平观,“当今我们消除两极分化的唯一出路就是……一方面清除影响‘形式上的公平’得以实现的各种因素,解决权贵‘垄断机会’的问题……;另一方面创造条件使‘形式上的公平’向‘事实上的公平’过渡,真正做到我们的公平不仅表现为‘过程的公平’,更体现于‘起点的公平’和‘结果的公平’”。

    实际上,无论是谈经济法与民法的利益观差异还是公平观差异,其基础都是二者的价值取向。经济法坚持社会本位,而民法坚持个人本位。无论二者的价值取向从表面看上去是多么对立的,深入分析便不难发现二者的统一之处。

    参考文献

    [1]董文军,曹盛.经济法的利益观[J].当代法学,2005年第1期.

    [2]王轶.民法价值判断问题的实体性论证规则——以中国民法学的学术实践为背景[J].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

    [3]莫俊.论现代经济法的价值取向[J].山东法学,1998年4月.

    [4][英]边沁.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M].时殷弘译,商务印书2000版.

    [5]公丕祥.马克思法哲学思想论述[J].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6]尹田.论民法基本原则之立法表达[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7]赖达清,李文军.论经济法的公平价值[J].南京社会科学,2002年第3期.

    [8]赵万一.民法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J].重庆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

    [9]李昌麒.经济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0]陈学明.马克思的公平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第1期.

    [作者简介]刘琪琳(1993-),湖北襄阳人,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2012级本科生。
郑重声明:任何网站转载此论文时一定要把文章里面的联系方式和网址一同转载,并注明来源:原创剧本网www.ju20.com 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代写代发论文
关于我们 | 代写小品 | 编剧招聘 | 投稿须知 | 付款方式 | 留言版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剧本创作 | 编剧群 |设为首页

本网所有发布的剧本均为本站或编剧会员原创作品,依法受法律保护,未经本网或编剧作者本人同意,严禁以任何形式转载或者改编,一但发现必追究法律责任。
原创剧本网(juben108.com)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UserData} {$Company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