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投稿  | 剧本征集  | 注册登录  | 编剧加盟  | 咨询建议  | 编剧群  | 招聘  | 代写小品  | 设为首页
总首页 |电影 |微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短视频剧 |广告剧 |小说 |歌词 |论文 |影讯 |节日 |公司 |年会 |搞笑 |小品 |话剧 |相声 |大全 |戏曲 |剧组 |编剧 |舞台剧 |经典 |剧情
全国原创小品剧本创作大赛
代写公司年会小品剧本
剧本名:列女传
【原创剧本网】作者:常武志
专业代写小品、相声、快板、三句半、音乐剧、情景剧、哑剧、二人转剧本。电话:13979226936 联系QQ:652117037
年会剧本
 
前  言
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壮丽的诗篇,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烈士,他们的名字如璀璨的明星,照亮了后人前行的道路;有的甚至连名字都没留下,无私奉献了他们的才智和生命。但是,他们的功绩会永远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史册,标榜千秋万代,人民不会忘记,共和国不会忘记!
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时代的先锋,祖国的骄傲,学习的楷模,是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
不可否认,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党员、干部或群众出现了信仰危机,认为马克思主义巳经过时,社会主义巳经失败,共产主义非常渺茫。失去了精神支柱,忘记了无数革命先烈为之奋斗的信仰,意志衰退,不思进取,贪图享乐,腐化堕落,最终沦为人民的罪人。
时值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2)周年之际,仅遴选具有代表性的15位帼国女英烈的事迹剪辑重放,借以激活我们的记忆,唤醒我们的迷茫,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结性,端正党员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拒腐防变,避免亡党亡国的危险。
 
烈女传
( 电影纪录片解说词)
 
谨以此纪念为新中国壮烈牺牲的女英雄_____
 
为国捐躯,
民族英魂;
缅怀先烈,
启迪后人。
 
 
注明:1.排名先后以年长和时间早晚为序。
               2.参考书目为《震撼中国的100位英雄模范人物》。
 
  第一集
 
向警予
—唱着《国际歌》上刑场的妇女领袖
 
简介
向警予(18951928),籍贯湖南省溆浦县,原名向俊贤,土家族,中共最早的女党员之一,曾任中共中央妇女部主任。
 
烈女人生
 
(一)不当将军夫人,而找“磨豆腐”的
 
1920年5月的一天,一场特殊的婚礼轰动法国小城蒙达尼。婚礼的女主角是向警予,男主角是蔡和森。两人堪称完美的结合,曾长期被传为佳话,其革命浪漫色彩令现代人仍歆羡不巳。
1916年春,向警予从周南女校毕业后,回到家乡担任溆浦女校校长,走上了妇女解放和教育救国的道路。为了打破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她要求学校女生放脚,亲自为学生解开裹脚布,并一个个地陪其回家动员父母,在当地掀起了女子解放之风气。
当时,一名驻地军长官对向警予的教育工作给予了不少支持。不承想,此人竟然要求向警予做他的二房夫人。向警予的继母也想借此高攀,极力促成这门亲事。早巳接受妇女解放新思想的向警予则坚决反对,鄙视军阀的权势。她只身冲进周家,发誓“终身不嫁,以身许国”。
为避免周的再次求婚纠缠,加上一心寻求革命真理,向警予干脆离开溆浦老家到了长沙,并加入毛泽东、蔡和森主持的“新民学会”。1919年秋,向警予与蔡和森在同赴法国勤工俭学的旅程中相爱了。两人经常一起讨论学习,由道合而志同,因此萌发情愫。在谈到个人婚姻问题时,他们都强烈地反对旧式婚姻,主张大胆追求新式爱情和理想的完美结合。
1920年6月,二人在法国蒙达尼正式结合,二人的结合被称为“向蔡同盟”。因蔡和森当时在法国的豆腐公司打工,向警予的继母得知此事,气愤地说:“现成的将军夫人不做,却找了个磨豆腐的!”
 
(二)优秀妇女领袖唱着《国际歌》上刑场
 
向警予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白天打工,晚上学习法文,经过短短几个月的刻苦学习,她就能读法文版的《共产党宣言》、《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筹著作。这有利于她了解法国革命思想,使她对美好的革命前途充满了幢憬。
向警予认为,只有抓紧一切时间学习知识,才能追赶形势。她给在国内的毛泽东写信说:“此后驾飞艇以追之,犹恐不及,而精力有限,更不足以餍予之所欲,奈何?计惟努力求之耳!”蔡和森曾开玩笑似的对朋友说:“警予呀,常常在深夜还研究问题,有时还要拉我讨论,闹得我睡眠不足,真苦!”
向警予回国后,全身心投入工作。她为党中央妇女部起草了《妇女运动决议案》等许多重要文件,并发表了《中国最近妇女运动》、《妇女运动的基础》等大量论述妇女运动的文章,培养了大批妇女干部。1924年,她还直接参加领导了上海闸北丝厂和南洋烟厂的大罢工,这两次罢工促进了工人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1928年春,国民党当局勾结法租界逮捕了向警予。在法庭审问中,向警予用流利的法语质问租界当局:“这里是中国的土地,你们有什么权利来审问中国革命者?你们把法国大革命的历史都忘记了吗?你们法国人不是鼓吹自由、平等、博爱吗?不是说信仰自由吗?”法国领事听后哑口无言,无奈之下将向警予交给国民党桂系军阀。
4月中旬,向警予被引渡到武汉卫戍区司令部军法处监狱,她虽受严刑拷打,但对党的秘密一字不供,看守们都对她肃然起敬。5月1日,向警予高唱着《国际歌》,无畏地走向了刑场。
 
幕后音:向警予唱着《国际歌》走向刑场的姿态,惊天地,泣鬼神。面对生死,她是如此坦然、坚定。这就是信念的力量,这就是共产党员的胆量。
 
(待续)
 
 
  第二集
 
 
杨开慧
—骄杨丽质,英烈忠魂
 
简介
 
杨开慧(19011930),籍贯湖南省长沙市,号霞,字云锦,著名学者杨昌济教授之女。
 
烈女人生
 
(一)无愧于骄杨之称
 
杨开慧是一位出身著名学者之家的闺秀,其父杨昌济留学日本、英国,辗转10年,后回到长沙任教授,闻名三湘,引来大批莘莘学子前来求教,毛泽东就是其中之一。杨开慧由此结识毛泽东。
1918年,杨昌济到北京大学任教,杨开慧随父到北京并再遇毛泽东,二人相爱。经受“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的杨开慧,深受科学与民主思想的影响。在婚姻问题上,杨开慧追求自由恋爱,甚至违背了父亲的意愿,坚决选择了可能“与坎坷磨难相伴终身”的毛泽东。不久,二人结婚。举行婚礼时,他们取消了坐轿嫁娶,以示“不作俗人之举”。
婚后,杨开慧追随毛泽东从事革命活动,在极为艰苦、险恶的条件下从事党的机要和交通联络工作,开展农民运动、工人运动、妇女运动和学生运动。她不仅要做一个好妻子、好母亲,而且坚决支持毛泽东、蔡和森等人改造中国的主张。她将自己与丈夫的事业融为一体,跟着丈夫东奔西走,帮助丈夫整理文件、办刊物等,不辞辛劳。
毛泽东要到上海、广州等地去搞革命工作,他因杨开慧带着孩子又有身孕,不想让她同去,于是写了元缜的诗《菟丝》相赠,杨开慧读了两句:“人生莫依倚,依倚事不成,君看菟丝蔓,依倚榛与荆……”立即气恼地说:“我是菟丝,我只能靠着依傍你活着吗?你在做事,我做的不是事呀?抄文稿、编杂志、办书社,我不是样样尽力去做吗?还要做主妇、做母亲,到头来成了菟丝啦?”这几句话便可表现出杨开慧的性格和追求。
 
(二)骄杨巳逝,忠魂永存
 
毛泽东诗词中“我失骄杨君失柳”的怀念亡妻之作,几乎为世人周知。当年推荐杨昌济去北京大学任教的章士钊曾问“骄杨”当作何解?毛泽东说:“女子为革命而丧其元(头),焉得不骄?”
1930年夏,军阀何键到处搜杀共产党及其家属。10月,杨开慧被捕,面对穷凶极恶的国民党长沙警备司令部“铲共队”的种种威逼利诱,严刑拷打,杨开慧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她几乎每天都被提去过堂,遭到皮鞭、木棍的毒打,还被压杠子。她回到牢房安慰年仅8岁的毛岸英,告诉他父亲一定会回来打“坏人”。
曾任湖南省委书记的叛徒任卓宣向何键献策称:杨开慧如能自首,胜过千万人自首。于是,审讯官提出,杨开慧只要宣布同毛泽东脱离关系即可自由。杨开慧毅然不从。敌人逼问她毛泽东的去向,要她公开宣布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杨开慧斩钉截铁地回答:“要我与毛泽东脱离关系,除非海枯石烂!”
这时,杨母找到蔡元培等人,请他们发电报保释。军阀何键接电报后,马上下令行刑,并回复蔡元培等人诡称接到电报前己经处决。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在长沙被杀害。此时在江西指挥红军反“围剿”的毛泽东得知杨开慧牺牲的消息,寄信给杨家说:“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幕后音:在20世纪20年代,杨开慧是社会上少有的蔑视封建习俗的思想解放的女性。她不顾世俗眼光,坚持自由恋爱,不举行婚礼就组成家庭。在狱中,她宁肯承受敌人的威逼利诱、严刑拷打,也不愿背叛爱情与信仰。她的牺牲不仅是忠于爱情,更体现了她对信仰的崇敬与坚定。
 
(待续)
 
 第三集
 
陈铁军
    —刑场上的婚礼
 
 简介
 
陈铁军(19041928),籍贯广东省佛山县。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
周文雍(19051928),籍贯广东省开平县。大革命时期广州地区青年运动和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者之一。
 
烈女人生
 
(一)一对志同道合的革命青年
 
陈铁军出生在一个华侨糖商家庭,童年时她便要求家里送她上学,像男孩子一样读书。可是那些子曰、诗云并不是她想要追求的知识。当1919年“五四运动”浪潮席卷全国时,许多青年学生从广州到佛山来宣传,十五岁的铁军在街头听演讲、看传单。一支由广东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学生组织的宣传队吸引了她。这些青年大声疾呼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提倡男女平等、提倡民主和科学,像春雷一样唤醒了铁军幼稚而热切的心。
陈铁军从佛山季华女子学校毕业后,父母把她许给当地一个富商的儿子,男家催她完婚为祖父冲喜治病。陈铁军坚决反对。不久,她便决定走出这个封建家庭,离开佛山到广州去寻找她的光明之路。
周文雍生于一个贫穷塾师的家庭。他升入高小那年,由于家庭生活困难,无力供他继续上学,他便在一家小杂货店做“伙头仔”,以弥补家庭收入的不足。后来,他向学校请求复学,学校同意他的要求,让他帮学校厨房做杂务,以便免收他的学费和解决他的吃饭、住宿问题。
高小毕业后,周文雍跟随父亲到宝兴村教村学。他除了搞好课堂教学外,还带领学生开展文体活动,带头和动员男学生剪掉辫子,使偏僻的村学气象焕然一新。他将零用钱全部用在订报刊、买新书上,并且教学生们唱反帝爱国歌曲。
“五四运动”后不久,周文雍离开家乡到广州考入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机械科读书,受到革命思想影响,积极参加学生群众的革命活动,由此,他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27年4月,陈铁军任重建的中共广州市委组织部长兼市委工委书记。10月,周文雍被选为中共广东省委候补委员,投入广州起义准备工作。陈铁军受党的派遣,装扮成周文雍的妻子,准备参与广州起义。后来二人在长期的配合工作中,萌发了爱情。
 
(二)一场刑场上的婚礼
 
广州起义失败后,周文雍化装成刚从南洋回来的华侨
商人,在党组织掩护下,与陈铁军仍扮成夫妻,重返处在白色恐怖中的广州,重建党的机关和组织。回到广州后,周文雍和陈铁军有时扮作富商,有时扮作苦力工人,寻找失去联系的党员,重建秘密联络点。
1928年1月27日,由于叛徒出卖,周文雍和陈铁军同时被捕。在狱中,敌人公安局长亲自出马严刑审讯周文雍和陈铁军,反动军警对他们施以灌辣椒水、坐老虎凳、竹签钉指心等各种惨无人道的酷刑。他们备受折磨,却始终坚贞不屈。
敌人见硬的不行,又用高官厚禄诱惑,但他们不为任何诱惑所动。敌人强迫周文雍写自首书。周文雍接过笔来,在监狱的墙壁上写下了共产党人“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的壮烈之词。
敌人无计可施,遂将周文雍和陈铁军押赴红花岗刑场。刑场上,陈铁军发表了最后的演说:“亲爱的同胞们,我和周文雍同志的血就要洒到这里了。为了革命,为了救国救民,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而牺牲,我们一点也没有感到遗憾!过去为了革命事业的需要,党派我和周文雍同志配合工作,我们合作得很好,感情也很深,但为了革命的利益,我们还没来得及谈及私人的爱情,因此,我们一直保持着纯洁的同志关系。今天,我要向大家宣布:我们就要举行婚礼了,让反动派的枪声来做我们结婚的礼炮吧!”
幕后音:陈铁军和周文雍因为一个共同的信仰而走到一起,哪怕是在敌人的屠刀下,他们仍然举行了悲壮的婚礼。“道不同,不相为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说的都是人各有志,意见或志趣不同则无法共事。志同道合的人们,不分男女、不论贫富、不讲强弱,大家怀着共同的理想,为了共同的事业,朝着一个目标携手并进,以期获得成功,有所成就。陈铁军和周文雍即是如此。
 
(待续)
 
(第四集)
 
赵一曼
      红枪白马女政委
 
 简介
 
赵一曼(19051936),籍贯四川省宜宾县。原名李坤泰,字淑宁,中共党员,抗日烈士。曾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县委特派员和妇女会负责人、铁北区委书记等职。
 
 
烈女人生
 
(一)一个坚决反抗封建习俗的少女
 
赵一曼生长于封闭的四川农村,当地的习俗是不让女孩子读书识字,而她却走了一条冲出封建家门、入校接受新思想、到国外学习、回国搞革命活动的道路。
赵一曼从小就有一种英雄情结,非带敬仰抗金的女英雄梁红玉和同盟会的女烈士秋瑾。赵一曼10岁那年,母亲按当地旧俗要给她裹脚、穿耳眼,但任凭母亲如何呵斥责打也不肯裹脚,并用菜刀剁烂了裹脚布和小尖鞋。
在宜宾女子中学读书期间,校长按照封建当局的要求,特别规定女校学生必须一律挽髻。赵一曼带领几个女同学去找到校长说:“我们梳不来头,挽不来髻,请你给梳、给挽吧!”以道学著称的校长一时尴尬不堪。随后,赵一曼和同学们拿出了准备好的剪刀,为自已剪了短发。后来,赵一曼还组织了“妇女解放同盟会”,会员很快达到180多人。她们在闹市街头贴标语,画漫画,把乡绅们画成了狐狗、魔鬼。
赵一曼等反抗封建习俗的活动在家乡闹得轰轰烈烈,当地封建势力对赵一曼等人恨之入骨,扬言要报复她们。母亲怕赵一曼闯出大祸,就把她关在家里做女红,以此来收敛赵一曼的心。母亲还让她学绣花,然而她9个月内没绣出一朵花,却读了很多革命的书籍。
父亲去世后,为了少惹是非,哥嫂将赵一曼收集的进步书刊付之一炬,并准备把她嫁出去了事。赵一曼赶走了前来提亲的媒婆后离家出走,并于1925年在《妇女周报》上用“一超”的名字发表了要求脱离家庭的宣言。
在大姐夫郑佑芝的介绍下,赵一曼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后转入共产党。赵一曼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二)人民永忆女先锋
赵一曼为了民族的独立离家别子,毅然奔赴抗日疆场。她成为一个日寇眼中红装白马的“女匪首”,一个被部沫若誉为“青春换得江山壮,碧血染将天地红”的女英雄。
1935年11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一师第二团被日伪军围困于一座山间。赵一曼协助团长指挥作战,与敌人激战数日。团长让赵一曼带领部队突围,赵一曼果断地说:“你是团长,有责任将部队带出去,我来掩护!”在赵一曼和战友们的努力下,大部队顺利突围。但赵一曼却在完成掩护任务后撤出时与敌人相遇,并在战斗中负伤,后在一个农民家中养伤时被俘。
赵一曼被押解到哈尔滨后,日伪军的警察头目立即对她进行审讯。此时,她伤口不断流出的鲜血浸透了棉衣,却依然滔滔不绝地痛斥日寇侵占中国东北的暴行。负责审讯的日本特务恼羞成怒,竟用竹签从她的指甲缝中钉进去,用鞭子狠戳赵一曼的伤口,使她几次昏死过去。日寇将她送到医院,伤势刚好一点又在病床前审问。赵一曼依然坚不吐实,日寇拳打脚蹋,她的伤口再度破裂昏死过去。医护人员和看守的警察无不对她产生敬佩之情。
日军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决定把她送回珠河县处死“示众”。1936年8月2日,赵一曼被押上去珠河的火车,她知道日军要将她枪毙了。此时,她想起了远在四川的儿子,她向警察要了纸笔,给儿子写了一封催人泪下的遗书:“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巳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幕后音:怎能忘?实难忘!在硝烟弥漫、血肉横飞的战场上,总有一些女性,用她们的鲜血与生命,展示着女性的坚强与勇敢。赵一曼以女人特有的坚强和对革命的无比忠贞,承受住了最大的侮辱与磨难,挫败了敌人,战胜了严峻的考验,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做出了无法估量的贡献。
 
(待续)
 
 
(第五集)
 
 
八女投江
——宁死不屈的东北抗日联军女官兵
 
简介
 
    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第五军的8名女官兵,分别是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及战士杨贵珍、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
 
冷云(19151938),原名郑志民,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政治指导员;
安顺福(19151938),中共党员,朝鲜族,黑龙江穆棱镇人;
李凤善,黑龙江省林口县龙爪乡人,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妇女团战士;
胡秀芝、杨贵珍、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妇女团战士,生卒不详。
 
烈女人生
 
(一)为逃婚而“私奔”的指导员
 
冷云家境较好,1931年入桦川县立女子师范学校读书,这一期间,她立志为国为民而改名郑志民。秘密参加抗联时,为避免牵连家人及掩护故乡党组织,她才从自己喜欢的唐诗中的句子取了“冷云”这个化名。
1934年,她秘密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共佳木斯市委领导下从事秘密工作。1935年,冷云从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南门里小学任教。此时,家中却急着催她完婚。原来她上小学时,巳由家中包办与同镇的孙汉奇订了婚,此时这个未婚夫巳经当上了伪满警察。
冷云隐瞒着自己的政治身份,曾几度试探着劝孙汉奇走抗日道路,孙汉奇却听不进去。冷云在难以摆脱周围压力的情况下,产生了逃婚上山的念头,她向组织要求参加东北抗日联军。
为防止日伪追查并暴露组织,地下党组织决定制造一个假“私奔”。这种事在比较保守的年代是很不光彩的,冷云考虑后表示:“为了抗日救国也只能如此。”1936年,冷云与具有爱国思想的同校老师吉乃臣加入东北抗联第五军,后经组织批准,两人结为革命伴侣,志同道合,共同进行抗日斗争。
冷云到抗联第五军中的一年多时间里,一直生活在原始密林中,多数时间住的是地窝子。开始,她担任文化教员,每天傍晚,指战员们在林间空地上集合起来,看着这位女教员用烧焦了的树枝在白色的桦树皮上写字,耐心地教大家学习。后来,组织上考虑到她政治上巳比较成熟,且有组织领导能力,便派她到五军妇女团担任指导员。
 
(二)手挽手高歌集体走向江中
 
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纠集伪蒙、伪满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四、第五军为摆脱困境,决定向西转移。冷云强忍丈夫英勇牺牲的巨大悲痛,告别刚刚出生两个月的婴儿,随第五军第一师部队西征。
这时,安顺福和其他女同志一同加入五军妇女团。在征途中,冷云、安顺福及妇女团的同志与男同志一样跋山涉水、翻山越岭,穿行在人迹罕见的深山老林里,一路风餐露宿,靠野菜野果充饥,生活极端困苦。
1938年7月12日,妇女团参加了攻打楼山镇的战斗。8、9月间,西征部队在苇河、五常境内与日伪军连续作战,遭受重大损失,遂决定返回牡丹江下游刁翎地区寻找军部。10月上旬的一天,抗联队伍经过几日的奔袭,战士们又饿又累,师长决定在岸边休息一夜,明天早晨过河。
十月的北方,天气已经非常寒冷,部队在河畔露营后,燃起了几堆篝火取暖。日伪特务葛海禄发现了江边有篝火闪动,便向日本守备队报告有抗联战士在江边休息。后半夜,日军熊本大佐集合了一千多日军与伪军,将抗联战士包围。
这时,师首长命令8名女同志先行渡河。当她们正要下河时,突然枪声大作,日伪军发起了进攻,大部队边打边撤。为掩护大部队突围,巳行至河边准备渡河的8名女战士,毅然放弃渡河,在冷云率领下,分成3个战斗小组,一齐向日伪军开火。
冷云果断地组织女战士殿后,从背后袭击敌人,吸引日军火力,掩护大部队突围。敌人一下子慌了神,以为中了埋伏,慌忙抽出一部分兵力向她们还击,大部队乘机突出了日伪军的包围圈。
八名女战士被敌人围困于河边,当大部队发现还有八名女战士没有冲出日伪军的包围圈后,多次组织抗联战士回来营救,但都因日军火力强大未能成功。
日军在得知她们只有八名女兵时,变得更加猖狂,边打边叫:“乖乖投降吧,皇军不会亏待妇女的!”在背水作战至弹尽的情况下,八名女战士面对日伪军的逼降,誓死不屈。冷云坚定地对大家说:“同志们,我们是共产党员、抗联战士,宁死不做俘虏。为祖国的解放而战死,是我们最大的光荣!”
她们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高唱着《国际歌》:“……满腔的热血巳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八名战士集体沉江,壮烈牺牲。她们年龄最大的冷云只有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
八女投江的英雄壮举,令敌人震撼,日军指挥官连声哀叹:“连女人都不怕死,中国灭亡不了!”东北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得知8名女战士集体投江的事迹后,当即题写了“乌斯河畔牡丹江岸,将来应有烈女标芳之词”。
 
幕后音:八女投江是中国女性抗战史上最悲壮的一幕。她们所体现的精神,不仅仅是我们的民族不甘受辱,还体现出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原本有生的希望,但她们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战友,全力掩护大部队突围。八位女战士虽然英勇牺牲了,但她们的崇高民族气节、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
 
(待续)
 
 
 (第六集)
 
 
李林
—不平倭寇誓不休
 
简介
 
李林(19161940),籍贯福建省尤溪县,中共党员。
 
烈女人生
 
(一)正义凛然的华侨女英雄
 
在山西朔州市平鲁区烈士陵园,矗立着一尊跃马提枪、飒爽英姿的塑像,她就是著名抗日女英雄、印度尼西亚归国华侨李林。她自海外归来,驰骋于长城内外,长眠于长城脚下,是一位传奇式的民族女英雄。
1933年冬,李林就读上海爱国女中。她积极参加学生抗日救亡运动,参加了共产党人领导的“抗日救亡青年团”,写下“甘愿征战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的誓言。为了来到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李林又考入北平民国大学政治经济系。
李林在学校如饥似渴阅读马列主义著作,积极参加各种抗日救亡活动,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外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1936年12月,北平学联为抗议国民党政府在上海逮捕救国会“七君子”事件,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示威游行。李林担任民国大学游行队伍的旗手。面对警察的暴力阻拦,她告诉护旗的男同学说:“如果我倒下了,你们要接过去,红旗绝不能倒!”
不久,李林响应中共北平市委的号召,奔赴太原,参加山西救国同盟会举办的国民师范学校军政训练班,接受军事训练,任特委宣传委员兼女子笫十一连党支部书记。
1939年3月,李林参加了阎锡山在陕西宜川秋林镇召开的晋绥军政民高级干部会议。在会上,她以亲身经历讲述八路军和山西新军深入敌后、出生入死、打击日伪军的英勇壮举,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阎锡山敬佩李林的凛然正气,曾亲自派人向她施以威逼利诱,都被李林严词拒绝。
 
(二)甘愿征战血染衣
 
1937年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李林坚决要求到前方杀敌。在组织的安排下,她随晋绥边区工作委员会到雁北抗日前线。
为了做党的宣传工作,李林编写军事、政治教材,开办训练班亲自授课,积极教育和武装青年,组织发功工人、农民、学生参加抗日武装。
11月,李林任雁北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支队长兼政治主任,她率部深入敌后与日伪军展开斗争,勇敢坚定,机智灵活,指挥得当,接连获胜。次年春,李林改任整编后的独立支队骑兵营教导员,率部驰骋雁北、绥南与日伪军作战,屡建战功。贺龙称赞她是“我们的女英雄”。
1940年4月,日伪军集中1.2万兵力,对晋绥边区进行第九次“扫荡”。晋西北边区行政公署委员李林所在的十一专署机关、群众团体及一部分干部500余人被日军包围,情况十分紧急。她不顾自己怀有3个月的身孕,一马当先冲在前面,率骑兵连勇猛冲杀。
为了掩护机关与群众突围,李林故意在马上站立,左右开弓向敌人射击,敌人的主力被她吸引过来,开始围追李林和她的战士们。机关和干训班的同志们利用这个机会,迅速沿着右沟南岔疾走,翻过南山突围而去。此时,李林带领骑兵连的战士也杀出了一条血路,冲出敌人的包围圈。
这时,李林的腿部和胸部多处负伤,她又带领骑兵再次冲进敌阵,跟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敌人的兵力越来越多,面对缩紧包围圈的敌人,李林依然强忍住痛苦,宁死不屈,手持双枪英勇抗击。
不久,李林的战马中弹倒地,身边的战士们也相继中弹牺牲。在敌人狂叫“抓活的”声浪中,李林抛掉驳壳枪,用小手枪剩下的最后一颗子弹,打进了自己的喉部,壮烈殉国。
 
幕后音:李林这样一个弱女子,为了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象男子汉一样在战场上英勇杀敌。为了战友们的安全突围,李林“甘愿征战血染衣”,兑现了她“不平倭寇誓不休”的誓言。“志存高远气冲霄汉,壮志凌云响彻九天”。只有胸怀大志才能成就大事,而志向的实践则更需要一种信仰、信念、精神、意志和一份执著。
 
(待续)
 
 
(第七集)
 
 
江竹筠
—意志坚强的“中国丹娘”
 
简介
 
江竹筠(19201949),籍贯四川省自贡市,原名江竹     君,被捕后化名江竹筠,中共党员。
 
烈女人生
 
(一)苦难生活,  自力自强
 
在革命斗争年代牺牲的先烈之中,有一位女性,不论老人还是孩子,都尊称她为“江姐”。这位牺牲于重庆“中美合作所”的女烈士就是江竹筠。
江竹筠8岁那年,性格刚强的母亲终于无法再忍受父亲的游手好闲与不务正业,带着江竹筠姐弟到重庆投奔兄弟。10岁的江竹筠就到重庆的织袜厂当了童工。由于年龄太小,个子还没有机器高,老板就为她特制了一个高脚凳。一年之后,她又进了重庆的一所教会办的孤儿院,边做工边读书。江竹筠非常用功,记忆力超群,后来在狱中竟然凭记忆默写出毛泽东的《新三民主义论》和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供难友们学习。
这些苦难的生活经历,不仅培养了江竹筠坚强的意志力,也使她心中充满对旧制度的憎恨。于是,她学习更加刻苦用心,立下了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1939年,江竹筠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重庆的中国公学,并秘密在校加入了共产党。后来,她又考入四川大学,秘密组织领导学生运动。
 
(二)狱中英雄—中国的丹娘
 
1948年1月,江竹筠的丈夫彭咏梧在武装暴动时牺牲。组织考虑到她容易暴露,她的孩子也需要照顾,再三劝她留在重庆工作。可是,江姐强忍悲痛,毅然接替丈夫的工作。她说:“这条线的关系只有我熟悉,我应该在老彭倒下的地方继续战斗。”
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当敌人从叛徒口中得知江竹筠是彭咏梧的妻子和助手,并掌握着川东云阳、奉节、巫溪、巫山等县党组织和游击队的情况时,妄图把她当做突破口,以破获重庆地下党组织。
江竹筠在敌人一个多月的酷刑审讯中,受尽了国民党军统特务的各种酷刑,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后来,特务们竟丧心病狂地在她的指尖上钉进一根根竹签,致使她一次次痛昏过去。每次受刑都是用担架抬出来,十个手指头指甲破裂,皮开肉绽,嘴唇被咬破,胸前留下斑斑血痕。无论承受多重的痛苦,江竹筠始终守口如瓶,保守党组织及一切党的机密。
在敌人的残苦折磨下,江竹筠始终坚贞不屈。她对敌人说:“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江姐英勇不屈的形象激励了狱中的难友,大家一致提出:向江竹筠同志学习!由于江竹筠给难友们讲过苏联女英雄“丹娘”的故事,因此狱中难友都把她称为“中国的丹娘”。
 
幕后音:“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江竹筠用实际行动向人们诠释了什么是坚强的意志,那就是对真理和共产主义远大目标的坚信和坚持。作为后来人,有什么理由而怀疑动摇呢?尤其是在世情、国情、党情和民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等考验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是摆在每个党员面前的严峻考验。只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守信仰,保持党的先进牲和纯洁性,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战胜各种考验,坚持科学发展,向着共产主义社会奋勇向前,才能告慰先烈们的在天之灵。
 
(待续)
 
(第八集)
 
 
刘胡兰
—怕死不当共产党员
 
简介
 
刘胡兰(19321947),籍贯山西省文水县,原名刘富兰,中共党员,曾任云周西村妇救会秘书。
 
烈女人生
 
(一)家庭与先烈影响下的英雄少女
 
刘胡兰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出生时父母给她起名刘富兰。由于长期的清贫与劳累,生母王变卿在生下其妹爱兰之后不久就撒手人寰。父亲续娶胡文秀为妻,勤劳善良的胡文秀与一家人和睦相处,特别是对刘富兰姐妹俩无微不至的关心、呵护,使幼小的刘富兰重新感受到了母爱的温暖和幸福。
继母胡文秀积极投身于妇救会工作,刘富兰从小就深受其影响。祖母也经常给刘富兰和妹妹讲苦难的家史和村史,父亲刘景谦经常和乡亲们一起去根据地给八路军送粮食、布区。他常对女儿说:“答应八路军的事,咱就是拼上命也要完成。”
9岁的刘富兰要上学了,母亲胡文秀在小本子上端端正正地写下了“刘胡兰”3个字,有意将她的名字“刘富兰”改成“刘胡兰”,这一字之差,透出了母亲对女儿的厚望。由于连年的战乱,学校不久就停办了,母亲胡文秀便在家教刘胡兰识字读书,讲述八路军抗战救国的道理。
10岁起,刘胡兰就参加了儿童团,后来还当上了儿童团团长,经常和小伙伴们为村里活动的共产党地下组织站岗、放哨,有时也随武工队员到敌人据点散传单、贴标语。在艰苦的斗争中,刘胡兰看到许多优秀党员和革命战士为革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些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事迹使刘胡兰深受教育。党的教育、先烈的影响,使刘胡兰更加无畏地在斗争中成长起来了。
 
(二)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1947年1月12日,敌人和地主武装忽然包围了云周西村,封锁了所有路口,严令禁止任何人出村。原本准备转移上山的刘胡兰无法脱身,加上叛徒的出卖,刘胡兰被国民党和地主武装抓捕了。
阎军军官大胡子连长张全宝妄想从刘胡兰口中得到他所需要的东西,于是,他沉着脸问道:“你给八路军干过什么事?”
“只要我能办到的什么都干过。”
“你们区上的八路军都到哪里去了?”
“不知道。”
张全宝一连碰了几个钉子,刚想发作,突然他贼眼一转,威胁着说:“现在有人供出你是共产党员。”
刘胡兰知道自己巳经被人出卖,把头一扬,坦然地说:“我就是共产党员,怎么样?”
“你为啥要参加共产党?”
“因为共产党为穷人办事。”
“以后你还会为共产党办事不?”
“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为人民干到底。”
张金宝万万没有想到,一个小女孩竟如此厉害。他见硬的不行,就换软的,他奸笑着哄骗说:“自白就等于自救,只要你自白,我就放你,还给你一份好士地……”
刘胡兰轻蔑地说:“给我一个金人也不自白。”
张全宝恼羞成怒,他收起阴险的笑脸,敲起桌子大叫:“你小小年纪,好嘴硬啊,难道你就不怕死吗?”
刘胡兰斩钉截铁地说:“怕死不当共产党!”
恼羞成怒的国民党拿刘胡兰没有办法,就残酷地将刘胡兰杀害了。
幕后音:为了捍卫心中的理想和信念,一个未满15岁的少女坦然走向敌人的铡刀。她以短暂的青春年华,谱写了永生的诗篇,以不朽的精神,唱响了生命的宣言。刘胡兰巳经成为一种精神和符号,在中华大地上播种、生长,激励着人们奋进,鼓舞着人们前行。
 
结束语
伟大的时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民族振兴,中华崛起,祖国富强,世界进步,需要更多的英雄模范,甚至鲜血和生命。让我们肩负起历史使命,踏着先烈的足迹,前仆后继,开拓进取,向着共产主义的宏伟目标奋勇向前!
说明:本剧本只上传一小部份,后面省略了很多内容,剧本长度大概十来分钟,是一个超级搞笑加感人并起到宣传教育的正能量剧本,适合各种活动演出。此剧本是收费的,如您有需要请联系,电话:13979226936 QQ:652117037 企业微信号:13979226936 微信公众号:剧本原创, 另外可根据您的要求专业为您量身定写各种剧本,如:专业代写小品、相声、快板、三句半、音乐剧、情景剧、哑剧、话剧、二人转、双簧、戏曲剧本等。
代写小品
关于我们 | 代写小品 | 编剧招聘 | 投稿须知 | 付款方式 | 留言版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剧本创作 | 编剧群 |设为首页
本网所有发布的剧本均为本站或编剧会员原创作品,依法受法律保护,未经本网或编剧作者本人同意,严禁以任何形式转载或者改编,一但发现必追究法律责任。
原创剧本网(juben108.com)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备案号粤ICP备14022528号     法律顾问:广东律师事务所
剧本投稿  | 剧本征集  | 注册登录  | 编剧加盟  | 咨询建议  | 编剧群  | 招聘  | 代写小品  | 设为首页
总首页 |电影 |微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短视频剧 |广告剧 |小说 |歌词 |论文 |影讯 |节日 |公司 |年会 |搞笑 |小品 |话剧 |相声 |大全 |戏曲 |剧组 |编剧 |舞台剧 |经典 |剧情
电视剧本创作室 | 招聘求职 | 上传剧本 | 投稿须知 | 留言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网站公告
站内搜索 关键词: 类别: 范围:
代写小品剧本电话:13979226936 QQ:652117037 原创剧本网www.juben108.com
重点推荐剧本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小品《红色
农业小品剧本《村官带货》
乡村振兴小品剧本《村官带货
戏曲音乐剧本《村长的心病》
农村真实夫妻生活感情纠纷小
农民丰收节小品剧本《村官带
专业代写小品剧本
代写小品剧本
重点推荐小品剧本
戏曲音乐剧本《村长的心病》
红色历史情景剧剧本《红色黔东
情感音乐剧剧本《庭前调解》
七一建党节小品剧本《最美党员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历史小品剧本
古装搞笑小品剧本《天南地北来
小学生红色教育题材小品《小小
感人故事小品剧《我爱你中国》
小学生表演红色历史题材小品《
乡村振兴小品剧本《村里那些事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宣传小品《老
电信诈骗和网贷小品《心急的陷
六一儿童节超感人小品《唯一的
512护士节正能量小品剧本(你健
五一劳动节晚会节目爆笑小品《
供电局员工感人小品剧本《照亮
拐卖农村妇女小品《买媳妇》
电视台融媒体小品剧本《融媒体
建设精神文明社会音乐剧剧本《
带领全村农民发展高效农业致富
职校老师学生小品剧本《校企合
工地项目部小品剧本《口碑重要
校园情景剧剧本《我的好爸爸》
预缴税款搞笑小品《欢喜冤家》
政府好政策鼓励回乡创业情景剧
大学生红色爱国思想教育小品剧
乡村振兴音乐剧剧本《最美乡村
市场监督管理局315晚会小品剧本
供电公司智能电表宣传快板剧本
乡村振兴村官小品《致富带头人
您当前位置:中国原创剧本网 > 电视剧本 > 历史电视剧本 > 列女传
 
授权级别:授权发表与使用   作品类别:电视剧本-历史电视剧本   会员:常武志   阅读: 次   编辑评分: 2
投稿时间:2013/3/4 10:55:04     最新修改:2013/3/5 9:24:23     来源:本站原创 
电视剧本名:《列女传》
【原创剧本网】作者:常武志
中国原创剧本网电视剧本创作室专业创作各种电视剧本、电视栏目短剧剧本。 QQ:719251535
代写小品
前  言
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壮丽的诗篇,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烈士,他们的名字如璀璨的明星,照亮了后人前行的道路;有的甚至连名字都没留下,无私奉献了他们的才智和生命。但是,他们的功绩会永远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史册,标榜千秋万代,人民不会忘记,共和国不会忘记!
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时代的先锋,祖国的骄傲,学习的楷模,是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
不可否认,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党员、干部或群众出现了信仰危机,认为马克思主义巳经过时,社会主义巳经失败,共产主义非常渺茫。失去了精神支柱,忘记了无数革命先烈为之奋斗的信仰,意志衰退,不思进取,贪图享乐,腐化堕落,最终沦为人民的罪人。
时值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2)周年之际,仅遴选具有代表性的15位帼国女英烈的事迹剪辑重放,借以激活我们的记忆,唤醒我们的迷茫,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结性,端正党员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拒腐防变,避免亡党亡国的危险。
 
烈女传
( 电影纪录片解说词)
 
谨以此纪念为新中国壮烈牺牲的女英雄_____
 
为国捐躯,
民族英魂;
缅怀先烈,
启迪后人。
 
 
注明:1.排名先后以年长和时间早晚为序。
               2.参考书目为《震撼中国的100位英雄模范人物》。
 
  第一集
 
向警予
—唱着《国际歌》上刑场的妇女领袖
 
简介
向警予(18951928),籍贯湖南省溆浦县,原名向俊贤,土家族,中共最早的女党员之一,曾任中共中央妇女部主任。
 
烈女人生
 
(一)不当将军夫人,而找“磨豆腐”的
 
1920年5月的一天,一场特殊的婚礼轰动法国小城蒙达尼。婚礼的女主角是向警予,男主角是蔡和森。两人堪称完美的结合,曾长期被传为佳话,其革命浪漫色彩令现代人仍歆羡不巳。
1916年春,向警予从周南女校毕业后,回到家乡担任溆浦女校校长,走上了妇女解放和教育救国的道路。为了打破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她要求学校女生放脚,亲自为学生解开裹脚布,并一个个地陪其回家动员父母,在当地掀起了女子解放之风气。
当时,一名驻地军长官对向警予的教育工作给予了不少支持。不承想,此人竟然要求向警予做他的二房夫人。向警予的继母也想借此高攀,极力促成这门亲事。早巳接受妇女解放新思想的向警予则坚决反对,鄙视军阀的权势。她只身冲进周家,发誓“终身不嫁,以身许国”。
为避免周的再次求婚纠缠,加上一心寻求革命真理,向警予干脆离开溆浦老家到了长沙,并加入毛泽东、蔡和森主持的“新民学会”。1919年秋,向警予与蔡和森在同赴法国勤工俭学的旅程中相爱了。两人经常一起讨论学习,由道合而志同,因此萌发情愫。在谈到个人婚姻问题时,他们都强烈地反对旧式婚姻,主张大胆追求新式爱情和理想的完美结合。
1920年6月,二人在法国蒙达尼正式结合,二人的结合被称为“向蔡同盟”。因蔡和森当时在法国的豆腐公司打工,向警予的继母得知此事,气愤地说:“现成的将军夫人不做,却找了个磨豆腐的!”
 
(二)优秀妇女领袖唱着《国际歌》上刑场
 
向警予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白天打工,晚上学习法文,经过短短几个月的刻苦学习,她就能读法文版的《共产党宣言》、《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筹著作。这有利于她了解法国革命思想,使她对美好的革命前途充满了幢憬。
向警予认为,只有抓紧一切时间学习知识,才能追赶形势。她给在国内的毛泽东写信说:“此后驾飞艇以追之,犹恐不及,而精力有限,更不足以餍予之所欲,奈何?计惟努力求之耳!”蔡和森曾开玩笑似的对朋友说:“警予呀,常常在深夜还研究问题,有时还要拉我讨论,闹得我睡眠不足,真苦!”
向警予回国后,全身心投入工作。她为党中央妇女部起草了《妇女运动决议案》等许多重要文件,并发表了《中国最近妇女运动》、《妇女运动的基础》等大量论述妇女运动的文章,培养了大批妇女干部。1924年,她还直接参加领导了上海闸北丝厂和南洋烟厂的大罢工,这两次罢工促进了工人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1928年春,国民党当局勾结法租界逮捕了向警予。在法庭审问中,向警予用流利的法语质问租界当局:“这里是中国的土地,你们有什么权利来审问中国革命者?你们把法国大革命的历史都忘记了吗?你们法国人不是鼓吹自由、平等、博爱吗?不是说信仰自由吗?”法国领事听后哑口无言,无奈之下将向警予交给国民党桂系军阀。
4月中旬,向警予被引渡到武汉卫戍区司令部军法处监狱,她虽受严刑拷打,但对党的秘密一字不供,看守们都对她肃然起敬。5月1日,向警予高唱着《国际歌》,无畏地走向了刑场。
 
幕后音:向警予唱着《国际歌》走向刑场的姿态,惊天地,泣鬼神。面对生死,她是如此坦然、坚定。这就是信念的力量,这就是共产党员的胆量。
 
(待续)
 
 
  第二集
 
 
杨开慧
—骄杨丽质,英烈忠魂
 
简介
 
杨开慧(19011930),籍贯湖南省长沙市,号霞,字云锦,著名学者杨昌济教授之女。
 
烈女人生
 
(一)无愧于骄杨之称
 
杨开慧是一位出身著名学者之家的闺秀,其父杨昌济留学日本、英国,辗转10年,后回到长沙任教授,闻名三湘,引来大批莘莘学子前来求教,毛泽东就是其中之一。杨开慧由此结识毛泽东。
1918年,杨昌济到北京大学任教,杨开慧随父到北京并再遇毛泽东,二人相爱。经受“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的杨开慧,深受科学与民主思想的影响。在婚姻问题上,杨开慧追求自由恋爱,甚至违背了父亲的意愿,坚决选择了可能“与坎坷磨难相伴终身”的毛泽东。不久,二人结婚。举行婚礼时,他们取消了坐轿嫁娶,以示“不作俗人之举”。
婚后,杨开慧追随毛泽东从事革命活动,在极为艰苦、险恶的条件下从事党的机要和交通联络工作,开展农民运动、工人运动、妇女运动和学生运动。她不仅要做一个好妻子、好母亲,而且坚决支持毛泽东、蔡和森等人改造中国的主张。她将自己与丈夫的事业融为一体,跟着丈夫东奔西走,帮助丈夫整理文件、办刊物等,不辞辛劳。
毛泽东要到上海、广州等地去搞革命工作,他因杨开慧带着孩子又有身孕,不想让她同去,于是写了元缜的诗《菟丝》相赠,杨开慧读了两句:“人生莫依倚,依倚事不成,君看菟丝蔓,依倚榛与荆……”立即气恼地说:“我是菟丝,我只能靠着依傍你活着吗?你在做事,我做的不是事呀?抄文稿、编杂志、办书社,我不是样样尽力去做吗?还要做主妇、做母亲,到头来成了菟丝啦?”这几句话便可表现出杨开慧的性格和追求。
 
(二)骄杨巳逝,忠魂永存
 
毛泽东诗词中“我失骄杨君失柳”的怀念亡妻之作,几乎为世人周知。当年推荐杨昌济去北京大学任教的章士钊曾问“骄杨”当作何解?毛泽东说:“女子为革命而丧其元(头),焉得不骄?”
1930年夏,军阀何键到处搜杀共产党及其家属。10月,杨开慧被捕,面对穷凶极恶的国民党长沙警备司令部“铲共队”的种种威逼利诱,严刑拷打,杨开慧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她几乎每天都被提去过堂,遭到皮鞭、木棍的毒打,还被压杠子。她回到牢房安慰年仅8岁的毛岸英,告诉他父亲一定会回来打“坏人”。
曾任湖南省委书记的叛徒任卓宣向何键献策称:杨开慧如能自首,胜过千万人自首。于是,审讯官提出,杨开慧只要宣布同毛泽东脱离关系即可自由。杨开慧毅然不从。敌人逼问她毛泽东的去向,要她公开宣布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杨开慧斩钉截铁地回答:“要我与毛泽东脱离关系,除非海枯石烂!”
这时,杨母找到蔡元培等人,请他们发电报保释。军阀何键接电报后,马上下令行刑,并回复蔡元培等人诡称接到电报前己经处决。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在长沙被杀害。此时在江西指挥红军反“围剿”的毛泽东得知杨开慧牺牲的消息,寄信给杨家说:“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幕后音:在20世纪20年代,杨开慧是社会上少有的蔑视封建习俗的思想解放的女性。她不顾世俗眼光,坚持自由恋爱,不举行婚礼就组成家庭。在狱中,她宁肯承受敌人的威逼利诱、严刑拷打,也不愿背叛爱情与信仰。她的牺牲不仅是忠于爱情,更体现了她对信仰的崇敬与坚定。
 
(待续)
 
 第三集
 
陈铁军
    —刑场上的婚礼
 
 简介
 
陈铁军(19041928),籍贯广东省佛山县。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
周文雍(19051928),籍贯广东省开平县。大革命时期广州地区青年运动和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者之一。
 
烈女人生
 
(一)一对志同道合的革命青年
 
陈铁军出生在一个华侨糖商家庭,童年时她便要求家里送她上学,像男孩子一样读书。可是那些子曰、诗云并不是她想要追求的知识。当1919年“五四运动”浪潮席卷全国时,许多青年学生从广州到佛山来宣传,十五岁的铁军在街头听演讲、看传单。一支由广东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学生组织的宣传队吸引了她。这些青年大声疾呼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提倡男女平等、提倡民主和科学,像春雷一样唤醒了铁军幼稚而热切的心。
陈铁军从佛山季华女子学校毕业后,父母把她许给当地一个富商的儿子,男家催她完婚为祖父冲喜治病。陈铁军坚决反对。不久,她便决定走出这个封建家庭,离开佛山到广州去寻找她的光明之路。
周文雍生于一个贫穷塾师的家庭。他升入高小那年,由于家庭生活困难,无力供他继续上学,他便在一家小杂货店做“伙头仔”,以弥补家庭收入的不足。后来,他向学校请求复学,学校同意他的要求,让他帮学校厨房做杂务,以便免收他的学费和解决他的吃饭、住宿问题。
高小毕业后,周文雍跟随父亲到宝兴村教村学。他除了搞好课堂教学外,还带领学生开展文体活动,带头和动员男学生剪掉辫子,使偏僻的村学气象焕然一新。他将零用钱全部用在订报刊、买新书上,并且教学生们唱反帝爱国歌曲。
“五四运动”后不久,周文雍离开家乡到广州考入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机械科读书,受到革命思想影响,积极参加学生群众的革命活动,由此,他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27年4月,陈铁军任重建的中共广州市委组织部长兼市委工委书记。10月,周文雍被选为中共广东省委候补委员,投入广州起义准备工作。陈铁军受党的派遣,装扮成周文雍的妻子,准备参与广州起义。后来二人在长期的配合工作中,萌发了爱情。
 
(二)一场刑场上的婚礼
 
广州起义失败后,周文雍化装成刚从南洋回来的华侨
商人,在党组织掩护下,与陈铁军仍扮成夫妻,重返处在白色恐怖中的广州,重建党的机关和组织。回到广州后,周文雍和陈铁军有时扮作富商,有时扮作苦力工人,寻找失去联系的党员,重建秘密联络点。
1928年1月27日,由于叛徒出卖,周文雍和陈铁军同时被捕。在狱中,敌人公安局长亲自出马严刑审讯周文雍和陈铁军,反动军警对他们施以灌辣椒水、坐老虎凳、竹签钉指心等各种惨无人道的酷刑。他们备受折磨,却始终坚贞不屈。
敌人见硬的不行,又用高官厚禄诱惑,但他们不为任何诱惑所动。敌人强迫周文雍写自首书。周文雍接过笔来,在监狱的墙壁上写下了共产党人“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的壮烈之词。
敌人无计可施,遂将周文雍和陈铁军押赴红花岗刑场。刑场上,陈铁军发表了最后的演说:“亲爱的同胞们,我和周文雍同志的血就要洒到这里了。为了革命,为了救国救民,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而牺牲,我们一点也没有感到遗憾!过去为了革命事业的需要,党派我和周文雍同志配合工作,我们合作得很好,感情也很深,但为了革命的利益,我们还没来得及谈及私人的爱情,因此,我们一直保持着纯洁的同志关系。今天,我要向大家宣布:我们就要举行婚礼了,让反动派的枪声来做我们结婚的礼炮吧!”
幕后音:陈铁军和周文雍因为一个共同的信仰而走到一起,哪怕是在敌人的屠刀下,他们仍然举行了悲壮的婚礼。“道不同,不相为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说的都是人各有志,意见或志趣不同则无法共事。志同道合的人们,不分男女、不论贫富、不讲强弱,大家怀着共同的理想,为了共同的事业,朝着一个目标携手并进,以期获得成功,有所成就。陈铁军和周文雍即是如此。
 
(待续)
 
(第四集)
 
赵一曼
      红枪白马女政委
 
 简介
 
赵一曼(19051936),籍贯四川省宜宾县。原名李坤泰,字淑宁,中共党员,抗日烈士。曾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县委特派员和妇女会负责人、铁北区委书记等职。
 
 
烈女人生
 
(一)一个坚决反抗封建习俗的少女
 
赵一曼生长于封闭的四川农村,当地的习俗是不让女孩子读书识字,而她却走了一条冲出封建家门、入校接受新思想、到国外学习、回国搞革命活动的道路。
赵一曼从小就有一种英雄情结,非带敬仰抗金的女英雄梁红玉和同盟会的女烈士秋瑾。赵一曼10岁那年,母亲按当地旧俗要给她裹脚、穿耳眼,但任凭母亲如何呵斥责打也不肯裹脚,并用菜刀剁烂了裹脚布和小尖鞋。
在宜宾女子中学读书期间,校长按照封建当局的要求,特别规定女校学生必须一律挽髻。赵一曼带领几个女同学去找到校长说:“我们梳不来头,挽不来髻,请你给梳、给挽吧!”以道学著称的校长一时尴尬不堪。随后,赵一曼和同学们拿出了准备好的剪刀,为自已剪了短发。后来,赵一曼还组织了“妇女解放同盟会”,会员很快达到180多人。她们在闹市街头贴标语,画漫画,把乡绅们画成了狐狗、魔鬼。
赵一曼等反抗封建习俗的活动在家乡闹得轰轰烈烈,当地封建势力对赵一曼等人恨之入骨,扬言要报复她们。母亲怕赵一曼闯出大祸,就把她关在家里做女红,以此来收敛赵一曼的心。母亲还让她学绣花,然而她9个月内没绣出一朵花,却读了很多革命的书籍。
父亲去世后,为了少惹是非,哥嫂将赵一曼收集的进步书刊付之一炬,并准备把她嫁出去了事。赵一曼赶走了前来提亲的媒婆后离家出走,并于1925年在《妇女周报》上用“一超”的名字发表了要求脱离家庭的宣言。
在大姐夫郑佑芝的介绍下,赵一曼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后转入共产党。赵一曼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二)人民永忆女先锋
赵一曼为了民族的独立离家别子,毅然奔赴抗日疆场。她成为一个日寇眼中红装白马的“女匪首”,一个被部沫若誉为“青春换得江山壮,碧血染将天地红”的女英雄。
1935年11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一师第二团被日伪军围困于一座山间。赵一曼协助团长指挥作战,与敌人激战数日。团长让赵一曼带领部队突围,赵一曼果断地说:“你是团长,有责任将部队带出去,我来掩护!”在赵一曼和战友们的努力下,大部队顺利突围。但赵一曼却在完成掩护任务后撤出时与敌人相遇,并在战斗中负伤,后在一个农民家中养伤时被俘。
赵一曼被押解到哈尔滨后,日伪军的警察头目立即对她进行审讯。此时,她伤口不断流出的鲜血浸透了棉衣,却依然滔滔不绝地痛斥日寇侵占中国东北的暴行。负责审讯的日本特务恼羞成怒,竟用竹签从她的指甲缝中钉进去,用鞭子狠戳赵一曼的伤口,使她几次昏死过去。日寇将她送到医院,伤势刚好一点又在病床前审问。赵一曼依然坚不吐实,日寇拳打脚蹋,她的伤口再度破裂昏死过去。医护人员和看守的警察无不对她产生敬佩之情。
日军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决定把她送回珠河县处死“示众”。1936年8月2日,赵一曼被押上去珠河的火车,她知道日军要将她枪毙了。此时,她想起了远在四川的儿子,她向警察要了纸笔,给儿子写了一封催人泪下的遗书:“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巳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幕后音:怎能忘?实难忘!在硝烟弥漫、血肉横飞的战场上,总有一些女性,用她们的鲜血与生命,展示着女性的坚强与勇敢。赵一曼以女人特有的坚强和对革命的无比忠贞,承受住了最大的侮辱与磨难,挫败了敌人,战胜了严峻的考验,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做出了无法估量的贡献。
 
(待续)
 
 
(第五集)
 
 
八女投江
——宁死不屈的东北抗日联军女官兵
 
简介
 
    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第五军的8名女官兵,分别是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及战士杨贵珍、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
 
冷云(19151938),原名郑志民,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政治指导员;
安顺福(19151938),中共党员,朝鲜族,黑龙江穆棱镇人;
李凤善,黑龙江省林口县龙爪乡人,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妇女团战士;
胡秀芝、杨贵珍、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妇女团战士,生卒不详。
 
烈女人生
 
(一)为逃婚而“私奔”的指导员
 
冷云家境较好,1931年入桦川县立女子师范学校读书,这一期间,她立志为国为民而改名郑志民。秘密参加抗联时,为避免牵连家人及掩护故乡党组织,她才从自己喜欢的唐诗中的句子取了“冷云”这个化名。
1934年,她秘密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共佳木斯市委领导下从事秘密工作。1935年,冷云从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南门里小学任教。此时,家中却急着催她完婚。原来她上小学时,巳由家中包办与同镇的孙汉奇订了婚,此时这个未婚夫巳经当上了伪满警察。
冷云隐瞒着自己的政治身份,曾几度试探着劝孙汉奇走抗日道路,孙汉奇却听不进去。冷云在难以摆脱周围压力的情况下,产生了逃婚上山的念头,她向组织要求参加东北抗日联军。
为防止日伪追查并暴露组织,地下党组织决定制造一个假“私奔”。这种事在比较保守的年代是很不光彩的,冷云考虑后表示:“为了抗日救国也只能如此。”1936年,冷云与具有爱国思想的同校老师吉乃臣加入东北抗联第五军,后经组织批准,两人结为革命伴侣,志同道合,共同进行抗日斗争。
冷云到抗联第五军中的一年多时间里,一直生活在原始密林中,多数时间住的是地窝子。开始,她担任文化教员,每天傍晚,指战员们在林间空地上集合起来,看着这位女教员用烧焦了的树枝在白色的桦树皮上写字,耐心地教大家学习。后来,组织上考虑到她政治上巳比较成熟,且有组织领导能力,便派她到五军妇女团担任指导员。
 
(二)手挽手高歌集体走向江中
 
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纠集伪蒙、伪满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四、第五军为摆脱困境,决定向西转移。冷云强忍丈夫英勇牺牲的巨大悲痛,告别刚刚出生两个月的婴儿,随第五军第一师部队西征。
这时,安顺福和其他女同志一同加入五军妇女团。在征途中,冷云、安顺福及妇女团的同志与男同志一样跋山涉水、翻山越岭,穿行在人迹罕见的深山老林里,一路风餐露宿,靠野菜野果充饥,生活极端困苦。
1938年7月12日,妇女团参加了攻打楼山镇的战斗。8、9月间,西征部队在苇河、五常境内与日伪军连续作战,遭受重大损失,遂决定返回牡丹江下游刁翎地区寻找军部。10月上旬的一天,抗联队伍经过几日的奔袭,战士们又饿又累,师长决定在岸边休息一夜,明天早晨过河。
十月的北方,天气已经非常寒冷,部队在河畔露营后,燃起了几堆篝火取暖。日伪特务葛海禄发现了江边有篝火闪动,便向日本守备队报告有抗联战士在江边休息。后半夜,日军熊本大佐集合了一千多日军与伪军,将抗联战士包围。
这时,师首长命令8名女同志先行渡河。当她们正要下河时,突然枪声大作,日伪军发起了进攻,大部队边打边撤。为掩护大部队突围,巳行至河边准备渡河的8名女战士,毅然放弃渡河,在冷云率领下,分成3个战斗小组,一齐向日伪军开火。
冷云果断地组织女战士殿后,从背后袭击敌人,吸引日军火力,掩护大部队突围。敌人一下子慌了神,以为中了埋伏,慌忙抽出一部分兵力向她们还击,大部队乘机突出了日伪军的包围圈。
八名女战士被敌人围困于河边,当大部队发现还有八名女战士没有冲出日伪军的包围圈后,多次组织抗联战士回来营救,但都因日军火力强大未能成功。
日军在得知她们只有八名女兵时,变得更加猖狂,边打边叫:“乖乖投降吧,皇军不会亏待妇女的!”在背水作战至弹尽的情况下,八名女战士面对日伪军的逼降,誓死不屈。冷云坚定地对大家说:“同志们,我们是共产党员、抗联战士,宁死不做俘虏。为祖国的解放而战死,是我们最大的光荣!”
她们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高唱着《国际歌》:“……满腔的热血巳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八名战士集体沉江,壮烈牺牲。她们年龄最大的冷云只有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
八女投江的英雄壮举,令敌人震撼,日军指挥官连声哀叹:“连女人都不怕死,中国灭亡不了!”东北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得知8名女战士集体投江的事迹后,当即题写了“乌斯河畔牡丹江岸,将来应有烈女标芳之词”。
 
幕后音:八女投江是中国女性抗战史上最悲壮的一幕。她们所体现的精神,不仅仅是我们的民族不甘受辱,还体现出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原本有生的希望,但她们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战友,全力掩护大部队突围。八位女战士虽然英勇牺牲了,但她们的崇高民族气节、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
 
(待续)
 
 
 (第六集)
 
 
李林
—不平倭寇誓不休
 
简介
 
李林(19161940),籍贯福建省尤溪县,中共党员。
 
烈女人生
 
(一)正义凛然的华侨女英雄
 
在山西朔州市平鲁区烈士陵园,矗立着一尊跃马提枪、飒爽英姿的塑像,她就是著名抗日女英雄、印度尼西亚归国华侨李林。她自海外归来,驰骋于长城内外,长眠于长城脚下,是一位传奇式的民族女英雄。
1933年冬,李林就读上海爱国女中。她积极参加学生抗日救亡运动,参加了共产党人领导的“抗日救亡青年团”,写下“甘愿征战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的誓言。为了来到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李林又考入北平民国大学政治经济系。
李林在学校如饥似渴阅读马列主义著作,积极参加各种抗日救亡活动,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外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1936年12月,北平学联为抗议国民党政府在上海逮捕救国会“七君子”事件,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示威游行。李林担任民国大学游行队伍的旗手。面对警察的暴力阻拦,她告诉护旗的男同学说:“如果我倒下了,你们要接过去,红旗绝不能倒!”
不久,李林响应中共北平市委的号召,奔赴太原,参加山西救国同盟会举办的国民师范学校军政训练班,接受军事训练,任特委宣传委员兼女子笫十一连党支部书记。
1939年3月,李林参加了阎锡山在陕西宜川秋林镇召开的晋绥军政民高级干部会议。在会上,她以亲身经历讲述八路军和山西新军深入敌后、出生入死、打击日伪军的英勇壮举,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阎锡山敬佩李林的凛然正气,曾亲自派人向她施以威逼利诱,都被李林严词拒绝。
 
(二)甘愿征战血染衣
 
1937年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李林坚决要求到前方杀敌。在组织的安排下,她随晋绥边区工作委员会到雁北抗日前线。
为了做党的宣传工作,李林编写军事、政治教材,开办训练班亲自授课,积极教育和武装青年,组织发功工人、农民、学生参加抗日武装。
11月,李林任雁北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支队长兼政治主任,她率部深入敌后与日伪军展开斗争,勇敢坚定,机智灵活,指挥得当,接连获胜。次年春,李林改任整编后的独立支队骑兵营教导员,率部驰骋雁北、绥南与日伪军作战,屡建战功。贺龙称赞她是“我们的女英雄”。
1940年4月,日伪军集中1.2万兵力,对晋绥边区进行第九次“扫荡”。晋西北边区行政公署委员李林所在的十一专署机关、群众团体及一部分干部500余人被日军包围,情况十分紧急。她不顾自己怀有3个月的身孕,一马当先冲在前面,率骑兵连勇猛冲杀。
为了掩护机关与群众突围,李林故意在马上站立,左右开弓向敌人射击,敌人的主力被她吸引过来,开始围追李林和她的战士们。机关和干训班的同志们利用这个机会,迅速沿着右沟南岔疾走,翻过南山突围而去。此时,李林带领骑兵连的战士也杀出了一条血路,冲出敌人的包围圈。
这时,李林的腿部和胸部多处负伤,她又带领骑兵再次冲进敌阵,跟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敌人的兵力越来越多,面对缩紧包围圈的敌人,李林依然强忍住痛苦,宁死不屈,手持双枪英勇抗击。
不久,李林的战马中弹倒地,身边的战士们也相继中弹牺牲。在敌人狂叫“抓活的”声浪中,李林抛掉驳壳枪,用小手枪剩下的最后一颗子弹,打进了自己的喉部,壮烈殉国。
 
幕后音:李林这样一个弱女子,为了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象男子汉一样在战场上英勇杀敌。为了战友们的安全突围,李林“甘愿征战血染衣”,兑现了她“不平倭寇誓不休”的誓言。“志存高远气冲霄汉,壮志凌云响彻九天”。只有胸怀大志才能成就大事,而志向的实践则更需要一种信仰、信念、精神、意志和一份执著。
 
(待续)
 
 
(第七集)
 
 
江竹筠
—意志坚强的“中国丹娘”
 
简介
 
江竹筠(19201949),籍贯四川省自贡市,原名江竹     君,被捕后化名江竹筠,中共党员。
 
烈女人生
 
(一)苦难生活,  自力自强
 
在革命斗争年代牺牲的先烈之中,有一位女性,不论老人还是孩子,都尊称她为“江姐”。这位牺牲于重庆“中美合作所”的女烈士就是江竹筠。
江竹筠8岁那年,性格刚强的母亲终于无法再忍受父亲的游手好闲与不务正业,带着江竹筠姐弟到重庆投奔兄弟。10岁的江竹筠就到重庆的织袜厂当了童工。由于年龄太小,个子还没有机器高,老板就为她特制了一个高脚凳。一年之后,她又进了重庆的一所教会办的孤儿院,边做工边读书。江竹筠非常用功,记忆力超群,后来在狱中竟然凭记忆默写出毛泽东的《新三民主义论》和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供难友们学习。
这些苦难的生活经历,不仅培养了江竹筠坚强的意志力,也使她心中充满对旧制度的憎恨。于是,她学习更加刻苦用心,立下了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1939年,江竹筠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重庆的中国公学,并秘密在校加入了共产党。后来,她又考入四川大学,秘密组织领导学生运动。
 
(二)狱中英雄—中国的丹娘
 
1948年1月,江竹筠的丈夫彭咏梧在武装暴动时牺牲。组织考虑到她容易暴露,她的孩子也需要照顾,再三劝她留在重庆工作。可是,江姐强忍悲痛,毅然接替丈夫的工作。她说:“这条线的关系只有我熟悉,我应该在老彭倒下的地方继续战斗。”
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当敌人从叛徒口中得知江竹筠是彭咏梧的妻子和助手,并掌握着川东云阳、奉节、巫溪、巫山等县党组织和游击队的情况时,妄图把她当做突破口,以破获重庆地下党组织。
江竹筠在敌人一个多月的酷刑审讯中,受尽了国民党军统特务的各种酷刑,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后来,特务们竟丧心病狂地在她的指尖上钉进一根根竹签,致使她一次次痛昏过去。每次受刑都是用担架抬出来,十个手指头指甲破裂,皮开肉绽,嘴唇被咬破,胸前留下斑斑血痕。无论承受多重的痛苦,江竹筠始终守口如瓶,保守党组织及一切党的机密。
在敌人的残苦折磨下,江竹筠始终坚贞不屈。她对敌人说:“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江姐英勇不屈的形象激励了狱中的难友,大家一致提出:向江竹筠同志学习!由于江竹筠给难友们讲过苏联女英雄“丹娘”的故事,因此狱中难友都把她称为“中国的丹娘”。
 
幕后音:“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江竹筠用实际行动向人们诠释了什么是坚强的意志,那就是对真理和共产主义远大目标的坚信和坚持。作为后来人,有什么理由而怀疑动摇呢?尤其是在世情、国情、党情和民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等考验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是摆在每个党员面前的严峻考验。只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守信仰,保持党的先进牲和纯洁性,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战胜各种考验,坚持科学发展,向着共产主义社会奋勇向前,才能告慰先烈们的在天之灵。
 
(待续)
 
(第八集)
 
 
刘胡兰
—怕死不当共产党员
 
简介
 
刘胡兰(19321947),籍贯山西省文水县,原名刘富兰,中共党员,曾任云周西村妇救会秘书。
 
烈女人生
 
(一)家庭与先烈影响下的英雄少女
 
刘胡兰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出生时父母给她起名刘富兰。由于长期的清贫与劳累,生母王变卿在生下其妹爱兰之后不久就撒手人寰。父亲续娶胡文秀为妻,勤劳善良的胡文秀与一家人和睦相处,特别是对刘富兰姐妹俩无微不至的关心、呵护,使幼小的刘富兰重新感受到了母爱的温暖和幸福。
继母胡文秀积极投身于妇救会工作,刘富兰从小就深受其影响。祖母也经常给刘富兰和妹妹讲苦难的家史和村史,父亲刘景谦经常和乡亲们一起去根据地给八路军送粮食、布区。他常对女儿说:“答应八路军的事,咱就是拼上命也要完成。”
9岁的刘富兰要上学了,母亲胡文秀在小本子上端端正正地写下了“刘胡兰”3个字,有意将她的名字“刘富兰”改成“刘胡兰”,这一字之差,透出了母亲对女儿的厚望。由于连年的战乱,学校不久就停办了,母亲胡文秀便在家教刘胡兰识字读书,讲述八路军抗战救国的道理。
10岁起,刘胡兰就参加了儿童团,后来还当上了儿童团团长,经常和小伙伴们为村里活动的共产党地下组织站岗、放哨,有时也随武工队员到敌人据点散传单、贴标语。在艰苦的斗争中,刘胡兰看到许多优秀党员和革命战士为革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些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事迹使刘胡兰深受教育。党的教育、先烈的影响,使刘胡兰更加无畏地在斗争中成长起来了。
 
(二)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1947年1月12日,敌人和地主武装忽然包围了云周西村,封锁了所有路口,严令禁止任何人出村。原本准备转移上山的刘胡兰无法脱身,加上叛徒的出卖,刘胡兰被国民党和地主武装抓捕了。
阎军军官大胡子连长张全宝妄想从刘胡兰口中得到他所需要的东西,于是,他沉着脸问道:“你给八路军干过什么事?”
“只要我能办到的什么都干过。”
“你们区上的八路军都到哪里去了?”
“不知道。”
张全宝一连碰了几个钉子,刚想发作,突然他贼眼一转,威胁着说:“现在有人供出你是共产党员。”
刘胡兰知道自己巳经被人出卖,把头一扬,坦然地说:“我就是共产党员,怎么样?”
“你为啥要参加共产党?”
“因为共产党为穷人办事。”
“以后你还会为共产党办事不?”
“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为人民干到底。”
张金宝万万没有想到,一个小女孩竟如此厉害。他见硬的不行,就换软的,他奸笑着哄骗说:“自白就等于自救,只要你自白,我就放你,还给你一份好士地……”
刘胡兰轻蔑地说:“给我一个金人也不自白。”
张全宝恼羞成怒,他收起阴险的笑脸,敲起桌子大叫:“你小小年纪,好嘴硬啊,难道你就不怕死吗?”
刘胡兰斩钉截铁地说:“怕死不当共产党!”
恼羞成怒的国民党拿刘胡兰没有办法,就残酷地将刘胡兰杀害了。
幕后音:为了捍卫心中的理想和信念,一个未满15岁的少女坦然走向敌人的铡刀。她以短暂的青春年华,谱写了永生的诗篇,以不朽的精神,唱响了生命的宣言。刘胡兰巳经成为一种精神和符号,在中华大地上播种、生长,激励着人们奋进,鼓舞着人们前行。
 
结束语
伟大的时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民族振兴,中华崛起,祖国富强,世界进步,需要更多的英雄模范,甚至鲜血和生命。让我们肩负起历史使命,踏着先烈的足迹,前仆后继,开拓进取,向着共产主义的宏伟目标奋勇向前!
郑重声明:任何网站转载此剧本时一定要把文章里面的联系方式和网址一同转载,并注明来源:原创剧本网www.ju20.com 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代写小品
关于我们 | 代写小品 | 编剧招聘 | 投稿须知 | 付款方式 | 留言版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剧本创作 | 编剧群 |设为首页

本网所有发布的剧本均为本站或编剧会员原创作品,依法受法律保护,未经本网或编剧作者本人同意,严禁以任何形式转载或者改编,一但发现必追究法律责任。
原创剧本网(juben108.com)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UserData} {$Company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