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投稿  | 剧本征集  | 注册登录  | 编剧加盟  | 咨询建议  | 编剧群  | 招聘  | 代写小品  | 设为首页
总首页 |电影 |微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短视频剧 |广告剧 |小说 |歌词 |论文 |影讯 |节日 |公司 |年会 |搞笑 |小品 |话剧 |相声 |大全 |戏曲 |剧组 |编剧 |舞台剧 |经典 |剧情
全国原创小品剧本创作大赛
代写公司年会小品剧本
剧本名:《他们正年轻》
【原创剧本网】作者:王兴茹 笔名 默吟
专业代写小品、相声、快板、三句半、音乐剧、情景剧、哑剧、二人转剧本。电话:13979226936 联系QQ:652117037
年会剧本
 

上部    第一集
       1、时间:一九八一年七月中旬的一天,上午九点左右。
          地点:平安县城(北京城南一百多里的一座县城)。

      县城中心十字路口,街道两边是百货商店,新华书店、生产资料门市部、工农兵饭店、文具店、太和堂药店。等一些门店。墙上写有打字标语“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大包干、生产大发展”。
      街道上车来人往。
      从西大街西面走过来一个青年,二十三、四岁,个头一米七四,平头,身穿白短袖衫,蓝条长裤,脚穿黄胶鞋。推着一辆红旗牌加重自行车,车两边驮着两筐甜瓜,百八十斤左右。
      十字路口西大街十多米路南,有一个五间门脸,门上挂着“城关镇供销社利群饭店”的牌子。青年把车靠在门旁的墙上,卸下两筐瓜,在地上铺上两个编织袋,把筐里的一些甜瓜麻利的码在编织袋上,摆好瓜,拿出盘子秤,一双有神的明亮的凤目注视着过往的行人,嘴里随意地吆喝:“大甜瓜,三毛一斤,倍甜倍甜,买来吧!”
      一个三十左右的中年妇女,走过来蹲在摊前,挑剔地把瓜弹来弹去:“掌柜的,你这瓜熟的不好。”
      卖瓜青年应到:“大姐!你是外行,这瓜可熟透喽!这是新品种、金沙密,蜜甜蜜甜的,您来点吧!”
      中年妇女:“你这瓜三毛一斤,也太贵了。那边有个老头,大甜瓜才两毛一斤。”
      卖瓜青年:“那是老品种,铁把儿黑,窝儿老,肉古耐的不好吃,现在谁还吃那种瓜呀!”
      中年妇女笑着说:“卖瓜的,谁也不说他的瓜苦。你就侃吧。”
      卖瓜青年抄起一个瓜,又转身从车兜里拿出一个塑料瓶子,拧开瓶盖,用瓶里的水把瓜洗了洗,又把瓜掰成了两瓣,把其中的一瓣递给中年妇女:“大姐!你也别光听我侃,这瓜好吃不好吃,你尝尝。”
      中年妇女接过瓜,咬了一口嚼着。
      卖瓜青年又把手里的半个瓜,递给旁边的一个老汉说:“老师傅,你也尝尝。”
      老汉练练摆手:“不尝、不尝。”
      卖瓜青年:“尝尝不要钱。”
      老汉不好意思的说:“我不想买,只是看看。”
      卖瓜青年:“即在江边站,就有望水心。买不买没关系,尝尝我的瓜,就是赏我的脸了。”
      老汉接过瓜,吃着。
      卖瓜青年又转向中年妇女问道:“大姐!这瓜甜不甜?”
      中年妇女一边吃瓜,一边随口答道:“还行!”
      卖瓜青年又问道:“脆不脆?”
      中年妇女:“还行!”
      卖瓜青年又问道:“沙不沙?”
      中年妇女:“还行!”
      卖瓜青年笑着说:“你这大姐真有意思,一口一个还行,到底怎么个行法,你也说的细致点呀!”
      中年妇女也笑了:“掌柜的,你真叫死理,这瓜是又甜、又脆、又沙,这回行了吧!”
      老汉也一边吃瓜一边说:“是不错,这瓜真是好吃。”
      听了两个的回答,一个路过的中年男子和一个老年妇女,也停在瓜摊前。
      卖瓜青年:“唉!这就对了,买不买的的没关系,我横是听句公道话呀!”
      中年妇女:“公道话你是听到了,我买瓜也得便宜点!”
      卖瓜青年:“三毛一斤,在不能便宜了。”
      中年男子也跟着讨价还价:“便宜点,一块钱五斤,我来两块钱的。”
      卖瓜青年笑着说:“两块钱只能给你七斤。”
      中年妇女:“你这掌柜的,买卖得做的活泛点,不能商店的买卖,一口价。”
      卖瓜青年:“大姐!你们城里的人里不知道,庄稼主儿种瓜可不容啊!今年的电费涨了,种子涨了,农药、化肥都涨了,哪一样也离不开钱,弄不好弄个本吃本,白忙活。”
      中年妇女:“这我知道。可你也不能要一个是一个吧!这样吧,两块钱九斤你买不卖?”中年妇女站起身来,要走的样子。
      中年男子蹲下来挑瓜:“行了掌柜的,两块钱九斤,卖吧!”
      卖瓜青年:“这样吧!两块钱八斤,开个张,头一份买卖图个吉利。”
      中年妇女又蹲下来说:“行!八斤就八斤,我来两块钱的。”说罢,挑瓜。
      卖瓜青年抄起盘子秤,中年妇女往秤盘子上放瓜。
      卖瓜青年秤瓜:“够喽!够喽!八斤高高的。”卖瓜青年把瓜装进塑料袋里,递给中年妇女:“拿好大姐,您回去吃吧,一咬顺嘴流甜水。”
     “你真会说话。”中年妇女微笑着接过瓜,又把两块钱递给卖瓜青年:“给你钱.”
      卖瓜青年接钱,照应下一份买卖。
      中年男子往盘子秤上放瓜,说:“我也来两块钱的。”
      旁边的那个老年妇女说:“掌柜的,我买一块的,给四斤吧!”
      卖瓜青年:“一块钱只能给你三斤。”
      老年妇女:“你这可不合理。”
      卖瓜青年笑着说:“一块钱三斤是零售价,两块钱七斤是批发价。”
      老年妇女:“那我也买两块钱的,弄个批发价吧!”
      卖瓜青年和那个买瓜的中年男子都笑了。
      卖瓜青年熟练的照应顾客,秤瓜、收钱。


       2、时间、地点:接上文。

      一个二十出头的小青年,边唱边从西面走来。他穿一条牛仔裤,上身是一件黄色的文化衫,文化衫的前胸上印着一个大鼻子!叼着小烟袋的外国人,醒目的英文字母OK。小青年一头乱蓬蓬的长发,戴着墨镜,手腕上刺着一个青色的大蝎子,调皮的娃娃脸脸上流露出一股什么都不在乎的神情。
      卖瓜青年的瓜摊前,有两个人正在挑瓜。
      小青年走到摊前,弯腰抄起一个甜瓜问到:“这瓜甜不甜?”
      卖瓜青年应道:“新品种,金沙蜜,咬一口甜掉牙。”
      小青年从口袋里掏出手帕,擦了擦手里的瓜,咬了一大口嚼着:“嗯!这瓜甜是甜,可没甜掉我的牙呀!”
      卖瓜青年:“我这是打个比方。”
      小青年:“打比方?你这是说大话糊弄人。”
      卖瓜青年白了小青年一眼说:“你这师傅真没规矩,拿起瓜就吃不说,还狡理。”
      小青年:“什么规矩?这瓜不是人吃的吗?”
      卖瓜青年:“瓜是让人吃的,可不能白吃,得先花钱买了再吃啊!”
      小青年阴阳怪气:“哦!得花钱买了在吃。”
      卖瓜青年:“对呀!得花钱买。”
      小青年:“我买,你这瓜怎么卖啊?”
      卖瓜青年冷笑着说:“三毛钱一斤。”
      小青年右手握着吃剩下的半个瓜,边吃边打岔:“什么?三毛钱七斤!那我买一块钱的。”
      卖瓜青年:“你听错了,三毛钱一斤,不是七斤。”
      这时,蹲在地上挑瓜的两个顾客,不挑了,站在一旁听俩人口角。
      小青年吃着瓜,右手从口袋里掏出一块钱扔在瓜摊上:“刚才你明明说三毛钱七斤,转眼又变卦,拉出来的屎又坐回去啊!”
      卖瓜青年:“你要买呢,三毛钱一斤,不买拉到。”
      小青年:“我今天是买定了,三毛钱七斤。”
      卖瓜青年:“我若是不卖呢?”
      小青年:“那我就不客气了,说不定给你捡了摊子。”
      卖瓜青年:“你若是买,一块钱给你约三斤,再找你一毛钱。”
      小青年:“是你说的,三毛钱七斤,我给你一块钱,三七二十一斤。”说罢,小青年随手把半个瓜扔掉,说:“一斤免了,算我吃了一个瓜,你再给我约二十斤。”
      卖瓜青年:“二十斤约不了,只能约三斤。”
      小青年:“你约不约二十斤?”
      卖瓜青年对旁边几个瞧热闹的说:“大伙给评评理,这平安县卖瓜的,有一块钱二十斤的吗?”
      旁边的十几个人,有的笑着,有的瞧热闹不言语。只有一个不怕事的愣头青小伙子说道:“一块钱二十斤,也忒便宜了。”
      小青年:“我不管别人卖多少斤,反正你得卖给我,一块钱二十斤。”
      卖瓜青年:“真没见过这么不讲理的。”
      小青年:“今儿个,就让你见识见识我镇关西。”说罢用手来掰秤杆子。
      卖瓜青年:“我鲁智深,倒想见识一下你这镇关西。”说着,顺手攥住了小青年的手腕子,用力往外一掀,小青年一个踉跄,往后蹬蹬地退的几步,站立不稳,一屁股坐在地上。
      围观的人有的笑了,有的小声交头接耳。
      “嘿!鲁智深拳打镇关西。”
      “瞧着吧,这镇关西可不是好惹的。”
      小青年好一会儿才站起来,划拉了几下屁股上的土,指了指卖瓜青年:“你等着,咱一会儿见,常赶集还碰不上亲家。”说罢扬长而去。
      卖瓜青年捡起瓜摊上的一块钱,冲着小青年的背影喊:“镇关西、关西老弟,拿着你这一块钱!”见镇关西不理,又喊:“我鲁智深改日奉还。”
      围观的一个中年人,热心的劝卖瓜青年:“小伙子,收摊快走吧,镇关西在县城这一带,没人惹得起,一会儿准来找你的麻烦。”
      卖瓜青年:“听拉拉咕叫,就别种庄稼了。咱不怕。”
      中年人随口说道:“嘿!加点儿小心吧。”
      几个瞧热闹的人走了。
      卖瓜青年整理瓜摊,吆喝:“大甜瓜,又沙又甜,三毛钱一斤,两块钱八斤,买来吧!”
      刚才那两个买瓜的,又蹲下挑瓜。
      一个买瓜的往盘子秤里挑瓜,说道:“我来两块钱的。”
      一个买瓜的说道:“我来一块钱的。”
      卖瓜青年约瓜,说道:“一块钱三斤半,两块钱八斤,随便挑。”
      卖瓜青年接着卖瓜。

       3、时间:中午十二点多。
          地点:平安县城西大街利群饭店。

      卖瓜青年瓜卖完了,有铺在地上的编制袋,裹好盘子秤,装进车旁挎着柳条筐里。
锁好车子,转身进了身后的利群饭店。
      利群饭店餐厅,有玻璃柜台,柜台里放着几盘油炸花生米,豆腐丝、灌肠、猪头肉之类的凉菜。一张三屉桌是收银员,桌后有一个货架,货架上摆着几瓶白酒、啤酒,几种香烟。货架旁贴着一张饭菜价目表。
      餐厅里放着几张圆桌、几张方桌、还有几张条桌。顾客有的吃饭,有的喝酒。服务员照应着。
      一个男服务员,对走进门来的卖瓜青年说:“瓜卖完了?”
      卖瓜青年应道:“卖完了,吃点东西。”说罢,坐在靠玻璃窗前的一个座位上把随身带的挎包放在桌上。
      卖瓜青年走到玻璃柜台前,对你服务员说:“来一瓶啤酒,一碟花生米,八两焖饼,一碗鸡蛋汤。”
      不大功夫,饭菜上来了。卖瓜青年坐在桌旁,边吃边喝,眼睛不时的望着窗外。一来照看着靠在窗外墙上的自行车,二来有意无意的等着镇关西。
      男服务员放好饭菜,搭话道:“哥们!哪个村的?”
      我是城西十里铺的。”卖瓜青年喝着啤酒,问道:“哥们!那个和我捣乱的镇关西,是哪的?”
      男服务员道:“西关村的!怎么,这平安县城的镇关西你都不知道!”
      卖瓜青年说:“还真没听说过,这人可真蛮横,不讲理。”
      男服务员:“是个打架不要命的混楞小子,要不外号叫镇关西呢!”
      卖瓜青年笑到:“听着外号,就知道不是个善茬子。”
      男服务员:“可不是,在平安县城这一块,没人敢惹,你可得注意。”
      卖瓜青年:“咱正经的做买卖,没事不找事,有事咱也不怕事。”
      卖瓜青年喝酒、吃饭。

       4、时间:下午一点多,早秋的阳光燥热。
          地点:平安县城西去的柏油路上,行人车辆不太多。路两边是庄稼地。

      卖瓜青年骑着自行车,车上带着两个空筐,在路上往家赶。嘴里哼唱着关贵敏的歌“青春啊青春,美丽的时光,比那彩霞、还要鲜艳,比那玫瑰、还要芳香,若问那青春,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它带着爱情,也带着理想,更带着智慧,在你的心上,你的心上......”。
      从后面飞快地追上来两辆摩托车,车上有人大喊:“卖瓜的,给我站住!”“站住!”随着喊声,两辆摩托车驰到卖瓜青年的自行车前面,“吱——吱——”刹住了车。俩人驾车,俩人坐车,四人下了车,拦住了卖瓜青年。其中领头的一个正是镇关西。
      狭路相逢,卖瓜青年只好下了车,手扶车把问道:“镇关西,你要干什么?”
     “干什么?”镇关西双手掐腰,气势汹汹:“今儿个让你知道知道锅是铁打的.”
      卖瓜青年笑到:“这你可说错了锅是生铁铸的,不是熟铁打的。”
      镇关西:“甭管锅是铸的,还是打的,反正是铁的.”
      卖瓜青年:“这回说对了,锅是铁的我也知道。”
      镇关西:“知道就好,今儿个得教训教训你。”
      卖瓜青年:“咱们往日无怨、近日无愁的、犯不着动手打架吧!”
      镇关西:“少废话,你卖瓜时那股威风劲呢!”
      卖瓜青年:“若是真动起手来,谁有个三长两短的,可不好交待。”
      镇关西:“怎么?尿了吧!”
      卖瓜青年:“不是我胆小,咱犯不着。哥们!高抬贵手,放我过去。”
      镇关西:“想走!也行,跪在地上给我磕三个响头,我就饶了你。”
      其他三个小青年,年龄都是十七八九,二十来岁,跟着起哄架秧子,乱喊乱叫。
      “想走!没那么容易。”
      “今儿个,非修理修理你不可。”
      “跑我们哥们地盘上撒野,真他妈的狗胆包天了.”
      这时,马路上过往的十几个行人,也停下来瞧热闹。
      卖瓜青年不慌不忙地说:“好吧!几位哥们想比划比划,咱找个地方。”
      有个小青年道:“别他妈找借口,咱就在这试试。”
      卖瓜青年:“这大马路上影响交通。”
      镇关西:“随你的变,你自个儿找个趴下的地方。”
      卖瓜青年:“咱找个僻静的地方。”说罢,推车往前走。
      另一个小青年道:“跟着他,非打出他大肠头来不可。”
      卖瓜青年推车往前走,拐进了马路北边的一条土路。镇关西和另外三个小青年,推着摩托车,骂骂咧咧地尾随着卖瓜青年。
      “跟着他,不怕他跑啦!”
      “奶奶的,耗子啃猫屁股,找死呢!”
      “兔崽子,非把他打拉了稀不可。”
      后面,跟着十多个瞧热闹的,多半是些年轻人。

       5、时间:接上文
          地点:一条土路,路左边是庄稼地,右边是一片果木树,路旁有一棵歪脖大柳树。硕大的树荫,又凉快又宽敞。


      卖瓜青年把车靠在柳树上。两个推摩托车的小青年,也把车支在路旁。
      卖瓜青年活动了几下胳膊、腿,说:“镇老弟,咱们还是和为贵,就此罢手的好。”
      镇关西扶了扶墨镜,冷笑道:“什么?你说的到轻巧.”
      卖瓜青年:“要不,明天我请哥几位吃瓜,怎么样?”
      镇关西:“谁吃你的臭瓜!”
      卖瓜青年:“那么我请哥几位搓一顿,行不行?”
      一个矮个小青年搭话道:“没这功夫儿,先收拾收拾你在说。”
      另外两个小青年喊道:“揍他!”“给他点厉害尝尝.”
      卖瓜青年做好迎战的架势:“好吧!想比划比划是不是?你们是一块上呢?还是单挑?”
      “废什么话!”镇关西冲上来一拳捣过,卖瓜青年闪过一边。
      镇关西接着又踢过一脚,卖瓜青年又闪到一边。
      “嗖、嗖。嗖”,镇关西一连几拳,卖瓜青年都麻利的躲过了。
      镇关西虽然手脚利索,可卖瓜青年毫不在意,沉着应对。
      远处观战的十几个人议论纷纷。
      “嘿!真打起来了。”
      “那个是镇关西,不是好惹的。”
      “瞧!那小伙子手脚也挺利落。”
      “瞧着吧!今儿个有好戏看了。”
       观战的三个小青年呐喊助威。
      “大哥!来电厉害的。”
      “撂倒了这兔崽子。”
      “大哥!使绝招。”
      镇关西几拳几脚落空,心里未免有点胆虚,站在一旁问道:“是好汉的,你就还手。”
      卖瓜青年应道:“一还手,你就输了。”
      “别吹牛了。”镇关西冲上来一脚踢过。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卖瓜青年一弯腰,伸出右手猛地一兜镇关西踢起的脚后跟,镇关西仰面朝天摔倒在地。
      “哥们!实在对不起了。”卖瓜青年笑嘻嘻的伸出手,想去搀扶镇关西。
      “滚开!”镇关西一个鲤鱼打挺站起来,朝着卖瓜青年又是一拳打来。只见卖瓜青年往旁边一闪,顺势攥住了镇关西打来的手腕子,借力用力往前一拽,镇关西扑哧趴下了,和大地接吻。
      看热闹的有人哈哈大笑。还有人叫好。
      一个小青年去扶镇关西,镇关西爬起来大吼一声:“都他妈给我上。”
      三个小青年一起扑上来。
      卖瓜青年山展腾挪,指东打西。一个扫堂腿,扫倒了一个;接着来个力推华山,推到了一个;另一个被卖瓜青年伸腿一绊,也“咕咚”倒下了。
      镇关西见三人全不是对手,大吼一声:“亮家伙!”
      倒在地上的三个小青年爬起来,各自从屁股后头摸出弹簧刀,“咯噔”、“咯噔”弹出刀片,围着卖瓜青年,用刀比划着。卖瓜青年摆出架势,前后左右虎视眈眈注视着三个小青年。三个小青年慢慢的转圈,谁也不肯轻易下手。
      镇关西双手掐腰,站在一旁吼道:“给我上,别他妈干比划,扎死了老子偿命!”
      旁边一个三十多岁瞧热闹的说:“哎呦!要动真家伙,怎么没人拉架啊!”
      一个青年人说:“拉架!找死呢!镇关西谁惹得起啊!”
      另一个青年人哼了一声说:“没个三脚猫四门斗的,管不了这事,咱们没这能耐,旁边瞧着吧。”
      三个小青年手握弹簧刀,围着卖瓜青年慢慢往上凑。卖瓜青年站在中央,环视四周,双手摆了迎战的架势,双眼炯炯有神,毫无惧色。
     “住手!”随着话音,猛地从树上跳下一个人来所有的人都吃了一惊。这个人二十出头,瘦高个,两只大眼倍亮,身穿一件脏兮兮的半袖港衫,旧牛仔裤,三接头皮鞋多日未曾打油,已分不出是什么颜色。他凑近一个小青年,猛地夺过小青年手中的弹簧刀,“咯噔”一声把刀片弹回,顺势把刀抛向空中,又伸手接着,然后又递给了那个小青年。
      从树上跳下的青年双手抱拳,对几个人说道:“哥们!有话好说,犯不着动手哇!大热天的弄身汗,图个啥!”说罢,又转向卖瓜青年问道:“这位大哥,介绍一下,尊姓大名!”
      卖瓜青年应道:“在下免贵姓李,李金路,城西十里铺村人。”
      从树上跳下的青年向李金路伸出手,二人握手。
     “您好!”
     “您好!”
      接着从树上跳下来的青年又转向镇关西问道:“这位兄弟是?”
      镇关西应道:“我叫刘杰!”
      从树上跳下的青年又问:“是西关村人?”
      镇关西:“正是!”
      从树上跳下来的青年:“哎呦!家住西关,姓刘名杰,镇关西的大名,我是早有耳闻。真是闻名不如见面,见面胜似闻名啊!”
      刘杰:“这位大哥过奖了,您贵姓?”
      从树上跳下的青年,紧握刘杰手说:“我叫姜山,就是前面姜家屯村人。”
      刘杰:“那么两个村,紧挨着。”
      姜山:“就是嘛,都是十里八村的,本县的朋友,和为贵嘛。来!哥几位赏个脸,到我的果园里坐坐,好好聊聊。”
      李金路:“就不麻烦你了。”
      姜山:“哎!俗话说的好,多个朋友多条路,我这人最爱交朋友!来吧。”说罢,去拉李金路。
      姜山前面带路,李金路推着车子、刘杰和另外三个小青年,推着摩托车,一起朝路旁的果园走去。
      姜山又转身朝瞧热闹的十多人说:“众位乡亲,节目到此结束,大家也到果园坐坐?”
      有个小青年笑着说:“不麻烦了。”
      姜山:“那就忙去吧。”
      瞧热闹的观众仨仨俩俩的走了。

       6、时间:接上文。
          地点:姜山的果园。


      果园里是一行行的梨树。有三间砖房,房前是一个用苇席和塑料薄膜搭成的凉棚,大木板床上铺着凉席。
      姜山招呼大家:“哥们!随便坐。”
      有的人坐在床上,有的坐在铺旁的小凳子上。
      姜山提过一壶凉水:“来!谁渴了谁喝。”
      姜山又从铺盖卷旁拿过一盒“碧鸡”牌香烟,分别给每人递上一支:“来!抽根烟。”又从口袋里摸出个锃亮的打火机,给李金路、刘杰等点烟。
      李金路坐在铺上,吸了一口烟说:“这片梨树真不少啊!”
      姜山:“有二百多棵吧!是我二叔承包的!”
      刘杰:“我说呢!看哥们的架势,也不像个看果园的。”
      姜山:“我吗,在咱县前进鞋厂上班,今个歇星期日,我替二叔看园子。”
      李金路:“哎哟!工人阶级呀!觉悟就是高。”
      姜山微笑着说:“高什么!是个小临时工,每月工资三十大票。锅台上的蝇子,混饭吃。”“哎!李哥是哪行发财呀!”
      李金路:“捋锄杆的,修理地球。”
      姜山:“那今儿个这场精彩的龙虎斗,是怎么回事?”
      李金路:“小孩没娘,提起来话长。兄弟我种了二亩甜瓜,到县城来卖瓜,今儿个头一天,冲撞了这位镇老弟,要给我捡摊子。看来,这瓜在县城是没法卖了!”
     “噢!是这么回事。”姜山的手拍在刘杰的后背上说:“兄弟!高抬贵手,看在我的面上,多包涵、多原谅。”
      刘杰红了脸:“羞死人了!都怪我,没事找事。”
      姜山:“这常言说得好,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谁都有出门的时候,都是本县的娃娃,来!拉拉手,交个朋友。”
      李金路向刘杰伸出手:“刚才是我一时莽撞,还请兄弟多多原谅。”
      刘杰和李金路握手道:“李哥伸手不凡,让我佩服,若不是姜哥出来解围,我这台阶是没法下了!”
      姜山:“英雄不打不相识,兄弟们豪言快语真痛快,以后大家就是朋友了。有机会咱哥们真该聚一聚。”
      李金路:“好,兄弟们若是瞧得起我,明天中午,咱上工农兵大饭店,我请哥几位喝酒。”
      刘杰:“这事是我引起来的,还是我来请客。”
      姜山:“争着不足,让着有余,我就不争了。”
      刘杰:“认识两位大哥,我很高兴,明天中午十二点,咱上聚英楼大酒店,我请两位大哥。”
      姜山:“恭敬不如从命,就这样定了,明天中午十二点,聚英楼酒店,不见不散。”
     “好!不见不散。”李金路微笑着说:“我家的瓜都熟透了,得抓紧回去摘瓜,各位兄弟,我得先告退了。”
      刘杰:“李哥,我们几个去帮你摘。”
      李金路:“不用。有老弟这句话,我就知情不过了。明天上午我去卖瓜,刘老弟可别再给我捡摊子喽!”
      刘杰笑着说:“明天上午,我老地方等着,帮你卖瓜,十二点,咱俩聚英楼酒店,和姜哥见面。”
      姜山拍了一下刘杰的肩膀:“老弟!够意思。”
      李金路双手抱拳,说道:“兄弟们多谢了,家里事忙,恕我先走一步。”说罢,去推自行车。
      另外三个小青年去帮李金路推车。
      李金路问:“这三位兄弟是?”
      刘杰:“哎哟!忘了给二位大哥介绍了,这三位都是咱的朋友。”
      刘杰用手指了指一个瘦高个说:“他叫猴三,东街为民铁业社的。”
      刘杰用手拍了一下一个矮胖子的后背说:“这是赖四,北关千里耳无线电修理部的。”
      刘杰又指着另外一个小青年:“这是马五,家住鼓楼大大街,和我一样,无业游民。”
      刘杰接着又说:“你们仨也见过两位大哥。”
      猴三点头哈腰,怪声怪调地应道:“嗻!”
      三人向李金路、姜山二人握手打招呼:“李哥好!”“姜哥好!”
      李金路、姜山应道:“弟兄们好!”“哥们好!”
      刘杰挥了挥手说:“李哥! 别客气了,上车吧!”
      李金路一手扶车把,一手向众人挥着:“我先走一步了,弟兄们明天见。”
      几个人向李金路挥手告别:“明天见!”
      李金路飞身上车,骑车走了。

        7.时间:上午九点以后。
          地点:聚英楼大酒店。


      平安县城,一条宽阔的柏油路上,路旁是门店、工厂、机关、学校。聚英楼酒店是五层楼、七间门面。店门前伸出一个抱厦门,门是黑底金字的店牌,上写六个隶书打字“聚英楼大酒店,”玻璃大门,门旁是两个大红宫灯,门旁是一副红底金字隶熟楹联“聚五洲贵客,迎四海宾朋”。
      刘杰骑着自行车过来,车支在门口,推门进了大厅。
      大厅的迎面是一个硕大的屏风,屏风上画着一幅大工笔画《蟠桃会》,王母娘娘端坐上方,各路神仙有的吃桃,有的开怀痛饮,千姿百态,惟妙惟肖。转过屏风是大厅,大厅的墙上挂着几幅本县名人字画,有草书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有草书王维的“渭城朝雨浥轻尘,......”,还有其它几幅有关酒的诗。
      大厅的一角是金碧辉煌的收银台,台旁是锃亮的玻璃柜台,里面摆着几十样凉菜,台后的货架上是琳琅满目的各式酒、香烟。
      刘杰向坐在收银台钱的老板娘打招呼:“芳姐!忙着呢.”
      老板娘二十三、四岁,长得柳眉凤目十分俊俏,烫着时髦的翻翘式头型,打扮得华丽呼哨,喜溜溜的大眼睛看着几个女服务员掸扫大厅。她看了刘杰一眼说:“有些日子没见了,从哪个山头来呀?”
      刘杰站在老板娘面前说:“芳姐!中午给安排个雅座,请两位朋友。”
      老板娘的凤目上下打量着刘杰:“就咱这身份,咱这派头,别是刚下飞机从美国回来吧!请哪国的朋友,我这小店容得下你们这些大阔佬吗?”
      刘杰:“别损人了芳姐,这回可是两个正经朋友。”
      鲇鱼找鲇鱼,嘎鱼找嘎鱼,反正都是些狐朋狗友。”老板娘瞥了撇嘴。
      刘杰:“307房间吧!我就喜欢那地方明亮,清静。”
      老板娘:“对不起,307定出去了。”
      刘杰:“你看,放屁吹灯,怎么这么寸。得了,那就402吧!”
      老板娘:“你是净挑好地方,大厅里凑合着吃点得了。“
      刘杰:”我花钱图个讲究,干嘛凑合。”
      老板娘:“不凑合,行!可你的帐也该结了,都过千了。”
      刘杰:“我说芳姐,你怎么买卖越做越红火,人越来越小气了!我坑不了你!”
      老板娘:“这可没把握,保不准你那天进了局子,蹲大牢住了姥姥家,欠我的钱就打了水瓢了。”
      刘杰:“我的好姐,你别老咒我,到时候准还你,人不死帐不赖吗!”
      老板娘:“还是常给你提个醒好。”
      刘杰:“中午当朋友,你可别提这事,让我栽面子。”
      老板娘:“你那面子,一分钱买个猪尾巴,不值钱。”
      刘杰:“照老规矩,六菜一汤,外加螃蟹、鸽子。”
      老板娘:“这大热天的还吃螃蟹?”
      刘杰:“吃螃蟹图个新鲜,鸽子要熏的不要蒸的,你们店蒸的不够味.”
      老板娘:“呦!口味还蛮高。”
      刘杰:“芳姐!就这样定了。”
      老板娘拧了刘杰的脸蛋说:“知道了,快滚吧!”
      刘杰转身要走,又翻了回来道:“烟没了,来两盒!”
      老板娘拿出两盒“碧鸡”烟,扔在柜台上说:“我的倒霉蛋,吃着湿的,拿着干的。”
      刘杰推了一下柜台上的两盒烟,说:“你大发要饭的呢!来希尔顿。”
      老板娘只得又换了两盒“希尔顿”说:“捡盘子底的穿西服,还打领带,真会讲究。”
      刘杰拿过烟,挥了挥手:“芳姐再见!”
      老板娘:“还是不见的好。”

       8、时间:上午十点左右。
          地点:利群饭店门口。


      李金路和刘杰卖瓜。
      刘杰扯着嗓子使劲吆喝:”刚摘来的大甜瓜,蜜甜蜜甜蜜蜜甜,比蜜还甜,买来吧,三毛钱一斤,两块钱八斤。”
      李金路在给顾客约瓜。
      饭店的两个服务员,站在门口交头接耳,嘀嘀咕咕。
      其中一个说道:“那个吆喝卖瓜的,是镇关西吧!”
      另一个道:“是呀!那个约瓜的,是鲁智深吧!”
      一个道:“昨天鲁智深和镇关西打架,今儿个俩人合伙做起了买卖。”
      另一个道:“这年头,什么新鲜事都有。”
      一个道:“什么人找什么人,柳条串王八,一类货。”
      另一个道:“喂!小声点,别让他们听见,惹麻烦。”
      俩人悄悄的进了屋。
      刘杰在一旁使劲地吆喝,李金路约完了两份瓜,见没了顾客,从瓜堆上拿起三个甜瓜,此起彼伏地向空中抛着,双手倒花球,象个高超的杂技演员,引来过路人,瞧热闹,有几个小青年还吹起口哨,嗷嗷叫好。
      刘杰说道:“喂!各位,别光看呢,买几个大甜瓜,一边看一边吃,更过瘾。”
      李金路停下来,抄起秤杆子说:“来!谁买甜瓜。”
      刘杰:“大甜瓜又沙、又脆、又甜,金儿个豁出去了,赔本赚吆喝,三毛钱一斤,两块钱七斤。谁买?”
      有几个人弯腰挑瓜。
      一个姑娘问道:“这瓜甜吗?”
      刘杰:“这是新品种,金沙蜜,又甜又沙。”
      姑娘笑着说:“瞎吹吹!”
      刘杰:“吹!不信你尝尝。”说罢,掰开一个瓜,递给了姑娘半个。
      姑娘连连摆手:“我不尝。”
      刘杰:“别害羞,尝尝不要钱。”
      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男子说:“我尝尝。”说罢,接过刘杰的半个甜瓜,咬了一口吃着。
      刘杰问:“甜不甜?”
      中年男子一边吃瓜一边说:“甜!”
      刘杰又问:“好吃不好吃?”
      中年男子:“好吃!”
      刘杰:“该怎么着了?”
      中年男子:“该买瓜了。”
      围观的人哈哈大笑。
      刘杰:“那就快买吧。”
      中年男子:“买,来两块的。”
      李金路约瓜。
      刘杰连吆喝在比划,拉拢顾客,买瓜的顾客络绎不绝。

        9.时间:中午十二点。
          地点:聚英楼酒店402房间


      房间小巧玲珑,中间一张八仙桌,四周几把中式椅子。墙上挂着一副水墨丹青,“宴桃园豪杰三结义”,刘关张三人坐在桃园里,开怀痛饮。
      李金路、姜山、刘杰三人坐着吸烟,喝茶水,闲聊。
      姜山:“我在咱县的前进鞋厂干了两年多,厂长提拔我,当上了销售科副科长。”
      刘杰一拍大腿:“凭姜哥这能耐,当个工业局长,也富富有余!”
      姜山:“我当上了副科长,本想大干一场,不料上任才十几天,局里清查鞋厂的问题,厂长犯下了大错误,产品大批积压卖不出去,欠下了百万元的外债。厂子关门停产,我成了下岗待业青年,真他娘的倒霉。”
      李金路笑着说:“你这大才,给闷回去了,英雄没了用武之地。”
      刘杰:“这年头,上他妈哪儿说理去!”
      刘杰看了看表:“哎哟!十二点多了。”又门外喊道:“小张!小张!”
      门外进来一个女服务员:“来了,刘哥有什么吩咐的。”
      刘杰:“上菜。”
      小张问道:“菜单呢?”
      刘杰:“早定好了,402的单子在收银台。”
      小张应了一声:“好嘞!”转身刚要走,刘杰又喊住了她:“你先等会儿。”
      刘杰问:“二位大哥,咱喝什么酒?”
      李金路:“我喝总厂二锅头。”
      刘杰:“就这酒,喝着过瘾。”
      姜山:“咱哥仨,真对路,我也最爱喝这二锅头。”
      刘杰对服务员说:“上三瓶红星二锅头,六瓶燕京啤酒。”
      小张应了一声:“好嘞!”转身走了。
      李金路:“咱都点的什么菜?”
      刘杰:“不用大哥费心,我早安排好了,六菜一汤,外加螃蟹、鸽子。”
      姜山:“刘弟对这里挺熟的。”
      刘杰:“还可以,这儿是咱平安最高级的饭店了,请二位大哥,总得选个像回事的地方吧!”
      李金路:“客随主便,听从老弟的安排。”
      姜山看着墙上的《宴桃园豪杰三结义》画,说:“我看咱哥仨,也学刘关张,来个三结义,怎么样?”
      刘杰兴奋的一拍大腿:“太棒了,就这么办。”
      姜山问李金路:“大哥愿不愿意?”
      李金路:“我同意。”
      姜山:“那就报个岁数,我二十二了,大哥呢?”
      李金路:“二十四岁!”
      刘杰:“我二十。”
      姜山对李金路说:“你是大哥刘备,我是二个关羽。”又转身对刘杰说:“你是老三张飞。”
      姜山对刘杰说:“来!老三,咱俩拜一拜大哥。”
      李金路:“不行!不行!免。”
      姜山:“总得举行个仪式吧。”
      李金路:“咱哥仨共同拜一拜刘关张三位英雄,怎么样?”
      刘杰:“太棒了。等酒来了,拜完后歃血为盟。”
      服务员小张推门进来:“酒来了!”
      刘杰:“天助我也。”说罢,从小张送酒的小筐里拿出一瓶二锅头,“咯吧”一声用牙咬去瓶盖,从桌上的托盘里拿过三个酒杯,倒满了酒,又咬破中指,往三个杯里分别滴上三滴血。
      刘杰接着说:“二位大哥,你们来。”
      姜山学着刘杰的样子,咬破中指,分别往三个杯里滴上血。
      李金路微笑着,也咬破中指,往三个杯里滴上血。
      姜山:“来!咱哥仨跪拜。”
      刘杰:“大哥,你说个誓词。”
      姜山居中,李金路在上,刘杰在下,三人单腿跪在《宴桃园豪杰三结义》画前。
      李金路道:“我三人愿学刘关张,”
      姜山、刘杰二人接着说:“我三人愿学刘关张,”
      李金路接着说:“结拜为异姓兄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姜山、刘杰接着说:“结拜为异姓兄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李金路:“英雄在上,天地共鉴。”
      姜山、刘杰:“英雄在上,天地共鉴。”
      拜罢,三人站起。刘杰抄起酒杯道:“大哥、二哥,请!”
      李金路、姜山抄起酒杯,三个杯子“当、当”碰在一起,各自仰脖喝光了杯里的血酒。
      刘杰:“大哥上坐,我和二哥左右相陪。”
      三人入座。刘杰拿过二锅头酒瓶,分别往三个杯里倒上酒。桌上已上了三盘凉菜,五香花生米,香菜拌豆腐丝,辣黄瓜拌杏仁。
      刘杰举起酒杯说:“为了咱哥仨的友情长久,来!干了这杯。”
      李金路、姜山二人也抄起酒杯,三个杯子碰了一下,又喝光了一杯。
      刘杰:“大哥、二哥,来!先尝尝这凉菜。”三人吃菜。刘杰又分别给三个杯子倒上酒。
      李金路:“我呢!是个农民,老三是个无业游民,你那工人阶级还有没有戏?”
      姜山:“没什么戏了。鞋厂倒闭,那是早晚的事。你们想想,厂长是靠拍马屁上去的,就会请客送礼乱搞女人。厂里人浮于事,工人大都是靠走后门、拉关系进的厂,提意见一人顶仨,干活仨顶不了一个。百十号人的小厂,副厂长有九个,什么保卫科、劳资科、供应科、销售科,门卫、食堂饮食员、厂长秘书、办公室主任,杂七杂八的去了多一半人。生产的鞋样子旧成本高,积压了两仓库卖不出去,这样的厂子,驴年马月也甭想搞好了。”
      刘杰:“不他妈干了,什么玩意,咱自个儿闯荡。”
      姜山喝了一口酒,接着说:“我好不容易混了个销售科副科长,想大干一场露一手,把积压的鞋卖出去,给厂里出把子力,谁知道上头换了领导,清查鞋厂的问题,厂长被撸,厂子破产,关门倒闭。”
      李金路:“这算不了什么,重打鼓另开张,咱们正年轻,又赶上国家改革开放,路子有的是。”
      姜山:“大哥说的对,我也算看透了,当个受人管制的小工人没啥意思。我现在就佩服邓小平,真有能力,改革开放,把个大中国玩的团团转。这两天工业局开会,好几个厂子都要承包,我打算承包鞋厂,咱也弄个厂长当当,我就不信,玩不转个鞋厂。如果真能包下来,二位兄弟得多帮忙、捧场喽!”
      刘杰来了精神,一拍大腿:“对!我看姜哥是个当厂长的料,承包鞋厂,干他个痛快。”
      服务员小张端上来三盘炒菜,还有一盘螃蟹,一盘鸽子,放在桌上。
      小张放好菜,问道:“你们的主食吃什么?”
      刘杰:“主食和汤一会再上,听我的吩咐。”
      小张应道:“好嘞!”说罢,退出去了。
      刘杰分别给李金路、姜山夹了一只螃蟹,放在二人面前的盘子里,说道:“大哥、二哥,尝尝这螃蟹,味道不错。”
      李金路喝了一大口酒,吃着螃蟹,说道:“鲁迅说过,第一次螃蟹的人,一定是个勇士。咱们也吃螃蟹,当个小勇士,干他一番事业。”
      姜山给李金路倒上酒,说:“大哥真是文武双全,说的恰当,这承包鞋厂的事,给我拿个主意。”
      李金路:“承包鞋厂,我觉得风险太大。干事情,做买卖,还是由小到大比较稳妥。船小好掉头,等积累了一些资金,再去下大网,逮大鱼。”
      姜山歪着头,听着。过了一会,喝了一口酒,吃着螃蟹说道:“大哥说的有理。”
      李金路接着说:“前几天我去了趟北京,看到练摊卖服装,这生意不错,投资不大,赚的不少。我考察了咱平安县,个体服装大有干头。二位若是有意,咱就先从练摊卖服装干起。”
      姜山伸出大拇指说:“大哥高见!我先练摊买鞋,从鞋厂弄它十几箱鞋,先卖着。鞋厂欠了我半年的工资,以鞋折工资不用现钱,这多实惠。”
      刘杰也来了兴趣,喝了一大口酒说:“这事准能赚钱,我也和大哥、二哥一块练摊,反正现在我也没什么事。”说罢,用手撕过一只鸽子腿,接着说:“我卖什么呢?”
      李金路:“你先准备点钱,等一半天,我卖完了瓜,咱俩去北京进点货。”
      刘杰:“进什么货?”
      李金路:“到了北京,市场上转转再说。”
      刘杰:“得多少钱呢?”
      李金路:“用不了多少,有个千八百的,就行。咱先摸索着干,蹚蹚路子。”
      姜山:“还准备什么钱!我从鞋厂多搬几十箱鞋,咱哥仨卖鞋,多痛快。”
      李金路:“不行,咱哥仨挨着,还是一人卖一样货,这样好些。”
      姜山抄起酒杯说:“大哥说的是。来!祝咱哥仨练摊成功,先干了这杯。”
      刘杰脸红脖子粗,姜山春风满面,李金路格外高兴,三个杯子“当”地碰了一下,各自仰脖喝光了杯里的酒。


      10、时间:接上文。
          地点:聚英楼酒店一楼,大厅收银台。


      李金路站在柜台前结账。
      老板娘坐在柜台里,看着菜单,手里按计算器,嘴里报数:“炸花生米五元,拌豆腐丝五元,辣黄瓜四元,鱼香肉丝十元,宫爆鸡丁十元,炸黄花鱼十二元,熏乳鸽五只五十元,螃蟹四只四十元,二锅头白酒两瓶六元,燕京啤酒五瓶十五元,共计一百五十七元,七元免了,收一百五。”
      刘杰赶过来,拦住正在交钱的李金路,说:“李哥!咱们说好了,今天我请客,哪能让大哥破费。”又转向老板娘说:“芳姐!李哥的钱不能收。”
      李金路硬是把一百五十元钱放在柜台上。说道:“哪有这道理,头一次和二位兄弟相聚,应当我付款。”
      老板娘笑着收下钱,说道:“二位别争了,既然坐到了一块,一个瓶里喝酒,谁花钱还不一样。”
      刘杰顶了一句:“还不知道你,见钱眼开。”
      老板娘:“这位大哥反正比你有钱,看得出也很仗义。”
      刘杰:“那我就给你介绍一下,这是我新结拜的大哥——李金路,文武双全的高手。”又对李金路介绍道:“大哥!这是我的大姐——王丽芳,聚英楼酒店经理,女企业家。”
      王丽芳走出收银台,好看的凤目瞧着李金路,热情的伸出手:“请以后多光临。”
      李金路和王丽芳握手:“请以后多关照。”
      姜山从楼上走下来,三人走出店门。
      王丽芳送出门外,招招手道:“几位走好。”
      李金路挥挥手:“谢谢关照。”
      刘杰挥了挥手:“芳姐!再见。”
      王丽芳回屋。
      刘杰悄悄的对李金路说:“大哥!怎么样?”
      李金路问:“什么怎么样?”
      刘杰:“我问你老板娘长的怎么样?”
      李金路:“挺帅的。”
      刘杰:“给你撮合撮合,愿意吧!”
      李金路:“你别胡诌了。”
      姜山、刘杰二人大笑。

      11、时间:秋天,农历八月中旬。
          地点:平安县通往北京的柏油路上,一辆大客车奔驰着。


      李金路靠车窗坐在一个双人座上,刘杰坐在他的身旁。窗外路旁,是一棵棵成排的杨树,偶尔,一两片叶子飘落下来,掠过车窗。
      柏油路上,公共汽车、卡车、大货车、小轿车、拖车、摩托车、自行车奔驰着。
      一大片一大片的麦田,一个一个的工厂,村庄,不时地闪过车后。
      李金路、刘杰二人闲聊。
      李金路:“我头一次做买卖,是十二岁那年。学校放寒假,和我二叔卖花生米。”
      刘杰:“是花生仁吧!生的还是熟的?”
      李金路:“是炒熟的,五香花生米。头天傍晚,一口大七刃锅里放上细沙子,二叔用一把小铁锨来回翻炒。锅底下的灶膛里,棒子秸烧的火,越来越旺,沙子滚烫,咕嘟咕嘟冒泡,二叔炒,我管烧火。”
      刘杰问:“那!你爸呢?”
      李金路道:“我还不记事的时候,爸爸就去世了。妈妈拉扯着我过生活,还多亏了二叔照顾。可二叔家也不富裕,全家七口人,全靠土里刨食吃,在生产队干活,挣工分,瓜菜半斤粮,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
      刘杰:“做买卖能多赚点钱吧?”
      李金路:“也赚不了多少,比挣工分强点,弄点现钱。那时一个整劳力,在生产队干一天活,挣十个工分,合两毛多钱,还得等年终生产队结算时兑现。”
      刘杰:“那就做买卖,反正比挣工分强。”
      李金路:“生产队有定额出勤,那时的政策,也不允许个人做买卖。二叔只能完成生产队的出勤定额后,在空余时间,偷着倒腾个小买卖,赚点零花钱贴补生活。”
      刘杰:“这穷日子也真不好过。”
      李金路:“我家穷的没法,只好在星期日,或学校放假时,和二叔学着宰羊卖肉,卖豆腐丝、卖卤虾酱、臭豆腐、贩卖瓜果梨桃。可这都得偷着干,被工商所的工作人逮着,不是没收,就得派卖。”
      刘杰睁大眼睛,好奇地问:“什么叫派卖?”
      李金路:“派卖!这么说吧,那时豆腐丝是四毛钱一斤,工商所逮着你,把你的豆腐丝卖五分钱一斤。要么没收你的货,没收你的车子、秤杆子。”
      刘杰:“这可真够损的。”
      李金路:“没办法,那时,就是这个政策,形式所迫。要穷大伙一块受穷,吃大锅饭吗。尽管你有天大的能耐,也施展不开,只能随大流,小偷小摸做个小买卖,赚俩钱过穷日子。”
      刘杰:“可真不容易。”
      李金路:“还说卖花生米吧!等锅里的花生米炒熟练,赶紧用铁锨把锅里劈啪乱爆的花生米铲出来,放在铁丝筛子里。我和我妈,俩人筛去沙子,把花生米倒进大笸箩里,用花椒、大料、盐、蒜等一些调料熬好的汤汁,喷洒在滚烫的花生米上,在用棉被捂上,过了几个小时后,嘿!你尝尝吧,那花生仁崩焦酥脆,真有股五香味。“
      刘杰:“花生米炒熟了,该去卖了吧!”
      李金路:“卖花生米,更是个苦差事。二叔推着一辆独轮车,我在前面拉襻,车上装着一百多斤花生米,半夜出发,走上路,去四十多里的新卓县城里去卖。”
      刘杰:“干么不骑自行车?”
      李金路:“那时家里穷,买不起自行车。我们全村那会儿只有两辆自行车,都是旧的,有一辆还缺个脚蹬板。”
      刘杰:“你们要上咱平安县城来卖,道有多近呢!”
      李金路:“咱县不行,咱们县属天津地位,离北京又近,管的太严了。新卓县属保定地位,管的送,活泛的多,那里厂子多,工人多,下货快。”
      刘杰:“原来是这么回事。”
      李金路:“到了新卓县城,天也大亮了,走了多半夜,肚子饿的咕咕叫,从布包里拿出几个棒子面的贴饼子,冻的硬梆梆的,花两毛钱,从一个小饭铺,买了两碗盐水豆腐,泡着饼子吃,嘿!那才叫香呢!”
      前座后座的几位旅客入神地听着,一个中年人插嘴道:“这叫饿了吃糠甜如蜜,饱了吃蜜却不甜。”
      李金路:“谁说不是呢!现在就是吃炖肉,也不如那个味道。填饱了肚子,我们爷俩,把小车推进一个小胡同里,我看车,二叔提着一小袋花生米,有二十多斤,拿着盘子秤先找地方去卖,卖完再回来取。”
      刘杰:“推着小车去卖,那多得劲呀!这一趟一趟的来回取,多麻烦。”
      李金路:“那哪行呀!你想,要是让工商逮住了,一下子就连本上仓全包圆了。一小袋也就是二十多斤,就是被逮住,也不至于全被没收了。“
      刘杰:“嘿!二叔还真有一手。”
      李金路:“要说我二叔,那可真是个能人。农活吧!耕锄刨样样行,搂犁盖耙门门精,瓦匠、木匠、石匠、铁匠、电工都抄的起来。做买卖、耍手艺什么都行。打把式卖艺、耍飞叉、单刀、花枪、少林拳、变戏法什么都干过。”
      旁边一个乘客问道:“你二叔的日子,准过的好。”
      李金路:“什么都行,就是日子过的不行,穷的叮当响。”
      一个乘客道:“这也没办法,你再能行,不让你干呢!想富起来,门儿也没有。”
      另一个乘客道:“现在好喽!改革开放,有能耐的,甩开膀子干吧!”
      刘杰:“二叔这回,可有了用武之地了。”
      李金路:“可不是,前些日子,有两个市的杂技团,邀请他去当演员,每月工资八百多块,他都不去。自己办了个注塑厂,二十多个工人,非常红火。”
      刘杰:“你怎么不和二叔一块办厂呢?”
      李金路:“二叔也愿意我去,他好有个帮手。可我想自己创条路,总不能一辈子,依靠二叔吧!”

      12、时间:接上文。
          地点:永定门西滨河路,一块红底黄字的大标牌“北京市宣武区秋季物资交流大会”。


      路旁,一拉溜长约两三千米,搭满了形式各异的售货大棚,彩旗、招牌、宣传画装扮的五彩斑斓。“北京市京货贸易公司”、“大栅栏服装布匹批发站”、“信诚贸易货栈”、“华达商行”、“昌盛针织品批发部”、“北京羊毛衫二厂”、“蓝天服装厂”、“昌邑纺织品批发部”、、、、、、。各个单位、厂家的招牌令人眼花缭乱。服装、布匹、鞋帽、百货、针、纺织应有尽有。真是千商云集,万货充栋,,展示出改革开放后物资交流大会的气派。
      在物交会的入口处,三个打扮时髦的小青年在练摊,其中一个女青年,手握电池扬声筒叫喊着:“喂!看一看、瞧一瞧,来晚了摸不着。苹果牌的牛仔裤,AS牌的长袖港衫。”两张钢丝床,上面成堆的牛仔裤、港衫。人们拥挤着、挑选着。两个男青年收钱、卖货,忙得不亦乐乎。
      李金路:“这回咱来得正是时候,赶上了物资交流大会。”
      刘杰指着三个练牛仔裤的青年说道:“大哥你看,人家北京的个体户多气派。”
      李金路道:“人家走在了咱的前头。”
      刘杰挤上去,翻着牛仔裤,说道:“大哥!你也来条牛仔裤穿。”
      李金路:“不忙,先转转再说。”
      李金路在前,刘杰在后,浏览于各售货棚前,布匹、针织品、小百货,询问价钱,看货。
      天过晌午了。
      刘杰说:“大哥!咱该吃点东西了,肚子饿了。”
      李金路:“走,上掯去。”
      刘杰:“什么叫上掯呢。”
      李金路:“上掯就是吃饭,买卖人的行语。”
      李金路、刘杰来到一个饮食摊,一个中年妇女卖馅包子。支着太阳伞,伞下几张条桌,几个人坐着吃包子。
      李金路问道:“大姐!您这馅包子怎么卖?”
      中年妇女头戴白帽,身穿白大褂,干净利落。说道:“五块钱一斤。”
      李金路:“什么馅?”
      中年妇女:“有猪肉茴香馅的,还有鸡蛋韭菜馅的。”
      李金路:“一斤约几个?”
      中年妇女:“一斤十个。”
      李金路:“老三,吃什么馅的?”
      刘杰:“猪肉茴香馅的,先来它二斤。”又问道:“大姐!那鸡蛋汤多少钱一碗?”
      中年妇女:“一块钱一碗。”
      李金路:“来二斤猪肉茴香馅的包子,两碗鸡蛋汤。”
      中年妇女:“好嘞!二位请坐。”
      二人坐在一张条桌旁。
      中年妇女端包子,盛鸡蛋汤。
      二人吃包子,喝鸡蛋汤。
      买包子、吃包子的人接连不断。
      刘杰环视左右,说道:“吃包子的人还真不少。”
      李金路:“这里离车站近,旁边又是物交会,吃饭的还少的了。”
      刘杰:“大哥!你说这卖包子,有多大利润?”
      李金路:“对半赚还多。”
      刘杰说:“一斤包子一碗汤,六块钱。一个人赚三块钱,十个人赚三十块钱,五十个人就是一百五十块。大哥,咱也回去卖包子。”
      李金路笑着说:“行了,老三也琢磨买卖了。”刘杰:“干什么说什么,卖什么吆喝什么,咱要做买卖,不琢磨还行。”
      李金路:“这卖包子是勤食行,有一定的技术含量,一时半会儿的赚不到钱,再说,也不是你我能干的。”
      刘杰笑着说:“咱卖不了包子,吃的了包子。”说罢,继续吃包子。
      李金路:“吃着包子,还是琢磨咱的清馈吧!”
      刘杰:“你又是勤食行、又是清馈,把我搞糊涂了。”
      李金路:“告诉你吧!勤食行是卖吃食、开饭馆,这种行业要勤,叫勤食行。清馈呢!就是把趸进来的货卖出去。”
      刘杰边吃边说:“那咱快点吃,吃完好去趸货。”
      李金路:“不能说趸货,得说上货,要不就说进货。”
      刘杰:“嘿!这行话还真不少呢!”
      李金路:“是呗!要么说活到老、学到老呢!旧社会三教九流,都有行话,有些话还是有用。”
      刘杰:“大哥!你说咱进点什么货?”
      李金路:“进货不忙,吃完了饭,咱去买三个钢丝弹簧床,买个手提扬声器。”
      刘杰:“对!钢丝床一支,扬声器一喊,练起摊来多带劲,就这么办。”
      刘杰上下打量一下李金路,说道:“大哥!你这蓝条长裤子、解放牌的黄胶鞋,也得换一换,你看人家北京练摊的个体户,穿得真他妈的帅。”
      李金路:“行!依着你,吃完了饭,咱去买衣服,买床,这一耽误,今儿个就回不去了。”
      刘杰:“那就住一宿,明天再回去。”
      李金路:“只能这样了,下午治行套,买设备,明天上午进货,下午往回返。”
  13、时间:当天下午。
      地点:北京市前门大街。
      李金路、刘杰走在人行道的人流中。
      二人在一家“万里皮鞋店”门前停下来。
      李金路:“老三,进去看看。”二人推门进店。
      二人在玻璃柜台前看皮鞋。
      李金路指着柜台里的猪皮坡跟皮鞋,对刘杰说:“老三,你看这鞋怎么样?”
      刘杰望了望说:“谁要这破鞋。”
      柜台里的一个年轻女售货员笑了:“小师傅,破鞋这词可不雅,我门卖的都是新鞋。”
      李金路楞了一下,笑着说:“对不起,这个小师傅说走了嘴,请原谅。”
      刘杰嘟囔了一句:“鞋里摸袜子,挑毛病。”又拉了一下李金路:“来!大哥,你看这鞋,牛皮三接头,这才是最时髦的。”
      李金路看着柜台里的三接头,说道:“三十八一双,这价钱也够时髦的,得两筐甜瓜钱。”
      刘杰:“大哥!你这小农经济的头脑,得改一改了,跟不上形式。”
      李金路哈哈笑着说:“是得换换脑子了。”
      刘杰对年轻女服务员说:“给我们拿两双牛面三接头。”
      女服务员过来说:“还是这位小师傅有眼力,这是皮鞋二厂的新产品,最时兴的三接头。你要多大号的?”
      刘杰:“大哥,你穿多大号的?”
      李金路:“四十二号。”
      刘杰:“来一双四十二的,一双四十三的。”
      女服务员从货架上,拿了两双鞋放在柜台上说:“你们试试吧。”说着,指了指柜台旁的小凳子说:“那边有套脚用的塑料袋。”
      刘杰过去拿了两个塑料袋,递给李金路一个说:“试试鞋吧!”
      李金路接过塑料袋说:“要这个干嘛?”
      刘杰:“脱了鞋,套在脚上,怕的是把新鞋弄脏了。”
      李金路:“噢!明白了。”
      李金路、刘杰二人试鞋。
      刘杰试了试鞋,说道:“嗯!挺合适。”
      李金路试鞋:“这鞋好像大点。”
      服务员又拿出一双鞋说:“你试试这双。”
      李金路接过鞋:“这双多大号?”
      服务员:“这双四十一号半。”
      李金路试了试,说:“这双合适。”
      刘杰:“那就来这两双吧。”
      服务员把鞋装进盒子里,说:“到那边收银台开票吧!”
      刘杰到收银台开了票,把票递给售货员。二人拿着鞋出了店门。
      刘杰道:“抱着个鞋盒子,多麻烦。”说罢,拿出鞋盒子里的新鞋,脱掉旧鞋,穿上新鞋,把旧鞋和鞋盒子随手扔进路边的垃圾桶里。
      刘杰又对李金路说:“大哥!换上新鞋。”
      李金路:“回家再换吧!”
      刘杰夺过李金路手里的鞋盒子,拿出新鞋,说道:“来吧!新的不来,旧的不去。”
      李金路笑了:“你这家伙,喜新厌旧。”说罢,脱掉黄胶鞋,换上了新皮鞋。
      刘杰把李金路的旧鞋和鞋盒子,扔进了垃圾桶里。
      李金路:“咳!别扔啊,带回去,我还留着穿呢!”
      刘杰拉着李金路往前走,说:“那臭胶鞋,谁还穿呢!你看这大街上,有穿那鞋的吗?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李金路笑着和刘杰往前走:“你这家伙,真不虑后。”
      刘杰:“大哥!咱俩一人再买条牛仔裤,买个大皮包,买个太阳镜,买件牛仔上衣,到理发店理个板寸......”。
      李金路笑着说:“口袋里这俩钱,让你糟光了拉倒。”
      刘杰:“钱是王八蛋,花光了再赚;钱是冤种,越花越湧。”
      李金路:“要是有钱不花呢?”
      刘杰:“死了白搭呗!”
      二人说笑着往前走。

      14、时间:上午九点左右。
          地点:平安县前进制鞋厂大门口。


      姜山骑着一辆半新的自行车,驶进了厂子。在院子里支上车,进了办公室。
      办公室里屋的床铺上,一个五十多岁的胖子,躺在床上打盹。
      姜山用手拍着胖子,喊道:“丁头!丁头。”
      胖子睁开眼,从床上坐起来,伸了个懒腰说:“哎哟!我当是谁呢?原来是姜科长驾到,请坐!请坐!”
      姜山:“别逗了,我说丁头,厂子怎样了,包出去没有哇?”
      丁胖子:“哪能这么快,上头正合计这事呢。王会计去局里两天了,正在清查账目。听说,最近要召开全厂职工大会,招标承包。”
      姜山:“盼着快点把厂子承包出去。纪厂长怎么样了,问题查清了没有?”
      丁胖子:“老纪还在工业局反省呢!你猜怎么着,这老色鬼搞了多少女人?”
      姜山:“有八九个吧!”
      丁胖子:“八九个!整整一打,十二个。你再猜猜贪污多少?”
      姜山:“还超的过去十万?”
      丁胖子:“十万!有二十多万,还不包括请客送礼。”
      姜山:“这回可够纪头受的。”
      丁胖子:“真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哇!”
      姜山:“纪头倒后,你这丁大厂长还不承包扶了正。”
      丁胖子:“你吓死我了,我可没这胆量。等承包的新厂长一到任,爱用咱就用,不用呢,咱回家享清福、抱孙子去喽!”
      丁胖子说罢,打了两个哈欠,接着说:“这两天让咱看老堆,先混他两天工资再说。姜子,来根烟提提神。”
      姜山把半盒云烟扔给丁胖子。
      丁胖子抽出一根,吸了一口说:“还是你自在,没了工资,好烟照样不离口。”
      姜山:“丁头,库里的货怎么样了?卖了点没有?”
      丁胖子:“卖!谁要哇!这两天,天天有人找上门来要拖欠的工资,厂里没钱,坐镇的史副局长都急了,扬言要降价处理鞋。”
      姜山从椅子上站起来说:“不打搅了丁头,我去找史局商量点事。”
      丁胖子看着墙上的挂钟:“九点半了,不用去找,史局马上就到。”
      正说着,院里响起汽车喇叭声,史局长下车,走进办公室。
      史局长一米八的个头,一身藏兰色的干部服,锃亮的皮鞋,真是一表人才。
      姜山迎上去握手:“史局。”
      史局长和姜山握手道:“呦!姜子,最近忙什么呢?”说罢,坐在办公桌旁的椅子上。
      姜山递给史局长一根烟,用打火机给点上。说道:“史局,我打算干个体户,练摊卖百货。”
      史局抽着烟说:“好!好!年轻有为,给下岗职工做个榜样。厂里的下岗职工,要都向你就好喽!”史局长向后一仰,靠在椅背上。
      姜山:“那就求局长多照应喽!”
      史局长:“那是自然,有事尽管说话,凡是我能办到的。”
      姜山:“我就是资金短缺,想从厂里赊点鞋。”
      史局长离开椅后背,坐正了说:“那可不行,现在正盘点清帐,鞋谁也不能赊,若是一开了头,就乱了套,没法收拾了。买鞋,只能现钱交易。”
      姜山:“那我就不赊了。可厂里拖欠我的工资,都半年多没给了,今儿个得给我,我得用本钱,去赚钱吃饭呢!”
      史局长:“工资吗!别着急,局里正开会,等把厂子包出去,马上发工资。”
      姜山:“你糊弄小孩呢!等工资发下来,我就饿死了。”
      史局长:“姜子,别急吗!局里的指标,马上就要定下来了,肯定有人承包,承包费一到位,工资马上发给你。”
      姜山:“我说史局,你是坐着说话不腰疼,当官的不知我这小工人儿的苦,感情你大汽车坐着,每月上发薪,一号领大票,每天仨饱一个倒,我得天天张罗饭吃。今儿个你说出大天来,也得给我工资。”
      史局:“姜子!说话可有点过头了。”
      姜山:“过头!我也不和你啰嗦了。你吃饭,我也得吃饭,你们当官的,不能不管工人的死活吧。我今儿个就跟着你,你上哪儿我就跟到哪儿,你回家吃饭,我就跟你吃饭。你先忙你的,我上你汽车等着你,反正我是跟定你了。”说罢,把半盒烟装进口袋里,出了办公室,钻进史局长的汽车里。
      史局长给丁胖子施了眼色,朝着丁胖子努努嘴,丁胖子屁颠屁颠地追出去,喊:“姜子!姜子!回来,这孩子,有话好说吗!”
      姜山座在史局长的汽车里,“嘭”地关上了车门。
      丁胖子过去,开了车门,对姜山说:“姜子!有话好说,下来。”
      姜山坐在车座上,说:“我下的来吗?”
      丁胖子:“到屋里和史局商量商量,总得有个解决的办法吧!”
      姜山点着一根烟,悠闲地靠在座背上:“今儿个不发我工资,我是不下去了。”
      丁胖子去拉姜山的胳膊,说:“姜子,听我的,别耍小孩子脾气。”
      姜山:“丁头,你要是再拉我下车,可别怪我不客气。”
      丁胖子:“你还要干嘛?”
      姜山:“你再拉我,我就跟着你,下了班上你家吃饭去啊!”
      丁胖子松了手:“我不管了。”
      姜山:“你不管正好,这事你管不了。”
      丁胖子回了办公室。
      史局长问:“怎么样了?”
      丁胖子两手一摊,摇摇头说:“没办法,这小子戗顺不吃,刺猬的脑袋,没法儿剃。”
      史局长从口袋里掏一盒“大前门”牌香烟,掏出一根,抽着,在屋里来回踱步,陷入了沉思。
      丁胖子伸出手说:“史局,给我也来根烟。”
      史局长:“你就别再给我添乱了,姜山这小子够烦人的啦!”
      丁胖子:“说实在的史局,这半年多没发工资,我连个烟钱都没有了。”
      史局长把多半盒烟,从口袋里掏出来,递给丁胖子。丁胖子抽出一根,又把那盒烟装进史局长的口袋里,说:“局长!我还得使使你的火。”
      史局长把打火机递给丁胖子:“一帮穷神恶鬼,都让我碰上了。”
      丁胖子点上烟说道:“厂子不发工资,没办法,这穷日子凑合着过呗!”
      这时,又从门外进来一高一矮两个工人,矮个女工操着浓重的天津口音大大咧咧地喊道:“这叫么事,半年多没发工资,谁受得了哇!”
      高个女工:“哟!史局到了,欠我们的工资也该发了吧?”
      史局长:“你们俩放心,工资一半天就发。”
      矮个女工:“史局长,你这话我可听了好几次了,可别老拿我们打叉。”
      高个女工:“史局长,你别老之乎者也地搪塞人,说句痛快的,工资什么时候发?”
      丁胖子:“快了,到时候通知你们。车上躺着姜山,再加上你们俩这小刀子嘴,别再烦史局长了!”
      矮个女工:“哎哟!我说丁大厂长,您可真是吃红粮抱红柱,拍马屁捧臭脚,厂里不欠你的工资,这风凉话说得真好听。”
      高个女工:“人家丁头就会来事,纪头的粗腿抱不上了,又抱史局的粗腿。工资照常挣,又不拖欠,多美呀!”
      丁胖子:“你们俩真能瞎嘞儿嘞儿,找王会计查查帐,我也是半年多没领过一分钱的工资。”
      矮个子女工撇了撇嘴:“鬼才信呢!”
      高个子女工:“你领多少工资,我们管不着,反正今儿个不给我们发工资,谁也别想走。”
      丁局长坐在椅子上抽烟,一言不发,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史局长有了主意,一拍桌子说:“老丁!去把姜山叫过来。”
      丁胖子:“他若是不来呢?”
      史局长:“你告诉,给他发工资。”
      丁胖子:“好嘞!”说罢,走出办公室,拉开史局长的车门,对侧身躺在车座上的姜山说:“姜子!你到办公室来一趟。”
      姜山闭只眼,打着呼噜,假装没听见。
      丁胖子使劲地拍了下姜山的屁股说:“姜子!别装蒜了,快起来。”
      姜山坐起来,揉揉眼,伸了个懒腰:“我这儿刚睡着,正做着好梦,娶了个俊媳妇,才要入洞房,让你给搅了。”
      丁胖子:“快起来,到办公室去。”
      姜山:“干什么?给我发工资?”
      丁胖子:“差不多。”
      姜山:“可丑化说在前头,你若是骗我,我中午上你家吃饭去。”
      丁胖子:”快走吧!别啰嗦了。“
      姜山:”走,溜达一趟。我也不怕,反正我认识你家。”
      姜山跟着丁胖子,进了办公室,问道:“史局长!找我有什么事?”说罢,朝两个女工点点头。
      史局长:“你先坐下,听我对你门说。”
      姜山坐在椅子上,两个女工坐在椅子上,丁胖子坐在床铺上。
      史局长咳了咳嗓子说:“厂子的承包指标,快定下来了。定了之后马上承包出去,承包费一到位,马上发工资。”
      姜山站起来说:“就这事呀?”
      史局长:“你先坐下,听我把话说完。现在,你们仨急着要工资,又等不你急了,咱们这么办,厂子里库存的鞋,折价顶工资发给你们,你看怎么样?”
      两个女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眼瞪小眼,象泄了气的气球似的,高个女工说道:“我以为局长有什么高招呢!就鞋顶工资呀!我不要鞋。”
      矮个女工说:“就咱厂这些破鞋,还是留着,给纪头的姘头们穿吧!”
      姜山、丁胖子、高个女工三人哈哈大笑。
      史局长:“你们若是不要鞋,工资只能往后等了。”
      姜山:“说实在的史局,就咱厂这些破鞋,价钱不露出便宜来,没人要。”
      史局长:“你要不要?”
      姜山:“真没办法,不要吧!我口袋里崩子没有,吃谁。要吧!这鞋就得贱卖,仨瓜俩枣的赔大发了。这么着史局,你把价钱给我往下落落。”
      史局长:“可以优惠一点。”
      姜山:“多喈提鞋?”
      史局长:“下午,我叫王会计给你办?”
      姜山:“下午两点,我来提鞋。咱可别红口白牙说了不算。”
      史局长:“你这姜子,还不相信我。”
      姜山:“相信。那我走了。”
      丁胖子拦住了姜山:“姜子,你的事办妥了,得请请我。”
      姜山:“怎么请?”
      丁胖子:“最起码得先抽根烟吧!”
      姜山掏出那半盒“云烟”,扔在丁胖子的床铺上,然后转身走了。
      矮个女工:“丁头!你真能揩油。”
      丁胖子:“你们不知道,姜山那小子神通广大,这鞋一倒手,赚个大个的。”
      高个女工:“赚个屁!转头眩。”

      15、时间:上午九点左右。
          地点:永定门滨河路,宣武区秋季物资交流大会。


      李金路、刘杰二人,身穿一身新牛仔服,半板寸头,带着特大号的太阳镜,锃亮的三接头黑皮鞋,“咯噔”、“咯噔”地走在水泥花砖路上。挎着硕大的新皮包,趾高气昂,显得十分气派。
      练牛仔裤的三个小青年,站在摊前,正扯着嗓子,对过往的行人使劲喊:“牛仔裤便宜了”,“快来买,快来瞧,新出厂的,苹果牌牌的牛仔裤。”
      刘杰:“大哥!咱上点牛仔裤怎么样?”
      李金路:“牛仔裤价格太贵,咱的资金有限,再说咱初学乍练,外衣的号码不好掌握,吃不准,等以后有了经验再上牛仔裤。”
      刘杰:“那上点什么?”
      李金路:“赚了这两趟,我看上了晴纶秋裤,昌盛针织品批发商行,才三块三一条。咱县的百货公司,卖八块五一条,多大的利润。”
      刘杰:“质量肯定不一样!”
      李金路:“我看了,一个厂子产的,质量一模一样。”
      刘杰:“依着你大哥!赚了这半天,弄得我眼花撩,真没个准主意。”
      李金路:“还有,龙潭贸易货栈的拉毛围脖,批假五块五,样式、颜色,美观漂亮,回去卖七八块一条,准时抢手货。”
      刘杰:“那咱就下家伙。”
      李金路:“现在已快入冬了,这两样东西,正是下货的时候。”
      刘杰:“对!就这么办。我上秋裤,你上围脖。”
      李金路:“行!前面就是龙潭,咱先上围脖。”
      李金路和刘杰,来到了龙潭贸易货栈的大棚前,翻看着挂在柜台上面的拉毛围脖。
      一个五十上下,身穿米黄色条长工作服的老售货员问道:“小伙子!买围脖?”
      李金路拿腔捏调,用地道的北京话问道:“请问老师傅,这拉毛围脖什么价?”
      老售货员:“六块八一条!”
      李金路:“批价多少?”
      老售货员:“每条五块五。”
      李金路:“多少条批呢?”
      老售货员:“一箱以上。”
      李金路:“那一箱装多少?”
      老售货员:“一箱四十条。”
      李金路:“老师傅!咱们头一次打交道,您的价钱还得优惠点。”
      老售货员:“您打算批多少箱呢?”
      李金路:“先来三百箱,您报个最低价吧!”
      老售货员:“痛快!批三百箱,每条五块。”
      李金路摸着围脖,自言自语:“这价钱吗!还可以,可这花色品种不太对路,怕不好买。”
      老售货员:“您放心,这花色品种是北京最流行的。您是那个单位的?”老售货员打量着二人。
      李金路:“我们是京南百货批发站的,以批发为主。”
      老售货员:“你们在哪儿销货?”
      李金路:“在咱北京市最南面,和河北省的交界处。”
      老售货员:“这地市多棒!花色品种正对路。”
      李金路:“这样吧老师傅,先来四箱,带回去试试,顺利的话下次再多批。”
      老售货员伸出大拇指,说:“小伙子真精细,会做买卖。”
      李金路:“不过,这四箱你得按最低价给我,每条五块。”
      老售货员:“我们是一百箱以上每条五块,一百箱以下呢,每条五块五。小伙子,您要四箱,没办法,只能每条五块五。”
      李金路:“那、那就算了!我们再到别的店看看。”说罢,抄起柜台上的大挎包,做出要走的样子。
      老售货员:“你等等小伙子,我和经理请示一下。”说罢,拿起电话拨号。
      老售货员对着话筒讲话:“喂!张总吗?”“我是大棚,有这么个事,来了俩顾客,要几箱拉毛围脖,每条按五块收款,你看行吗?”
      听筒里传来张总的回话:“不行,按五块五。”
      老售货员:“张总,你听我说,他们也以批发为主,先要四箱试试,能行的话,下次多要,我看咱不能放走这个大客户。”
      张总:“嗯!那就看着办吧!”
      老售货员放下话筒:“每条五块,小伙子!付款吧!”
      李金路:“老师傅,您真有眼力,会做买卖,咱这就成了关系户了!店里这些货,还愁我们给你销不出去!”说罢,“嗞”地拉开大新挎包的拉链,从里面又取出一个漂亮的手包,拿出一沓子人民币,数了八百元,拍在柜台上。
      老售货员点钱、开票。
      另一个年轻售货员整理货。
      李金路:“师傅,四箱货先放一边,一会儿再拉走。”
      老售货员满脸诧异,说道:“怎么?你们没车呀?”
      李金路:“咳!别提了,我们的两辆东风货车,都去天津百批拉货去了。我们今天来北京,是办别的事,不是进货来的。”
      老售货员笑着说:“你们这是打堤挖河,一举两得呗!”
      李金路:“正是正是!赶上这宣武区物交会,顺便稍几箱货回去试试。”
      老售货员:“年轻人真会精打细算,年轻有为。好,祝你们买卖兴隆,财源广进。”
      李金路:“多谢老师傅的吉言。”
      李金路和刘杰离开了龙潭贸易货栈。
      刘杰:“大哥!真有你的,云山雾罩连蒙带盖,把老头给糊弄住了。”
      李金路:“这做买卖和交朋友可不一样,交朋友要实打实,朋友之间真心相待,互相帮忙,不能算经济账。做买卖呢!要虚,自古道,奸商奸商,无奸不商,得算经济账,怎么赚钱怎么办。”
      刘杰:“小弟是真服你了,一箱围脖少二十,二四得八,这四箱省下了八十块,够咱这两天的挑费了。”
      李金路:“买卖争分毫,一条围脖差五毛,多了就有钱喽!”
      刘杰:“是这么个理,这里面真有学问。”
      李金路:“这也是我十几年鼓捣小买卖磨练出来的。买方和卖方,在讨价还价的过程中,是进行着一场心理上的较量,就像打仗。买方越着急,卖方的价格越咬的死;买方若是不想要,卖方反而乐意把价格降一降,留住顾客。所以,在进货时,千万不要让对方猜透你的心思。”
      刘杰:“刚才进货的时候,你说到别的店转转,他要还不降价怎么办?”
      李金路:“那就真走呗!大不了一会儿又翻回来,五块五进货。”
      刘杰:“京南百货批站,把老头给镇住了。”
      李金路:“客大欺店、店大欺客,我若是说咱是平安县的个体户,他瞧得起咱们吗?他会相信下次买三百箱吗?他能五块钱一条批给咱!”
      刘杰:“这倒也是。”
      李金路:“咱俩身穿新牛仔,戴上太阳镜,时髦的板寸头,手提大皮包,这打扮也帮了咱大忙。”
      刘杰:“人活着图个啥?穿得时髦些,打扮前卫点,挺些腰板才能自信心强起来。”
      李金路:“从你身上,我也学到了不少东西。这人,大都是势利眼,狗眼看人低。”
      刘杰:“太对了大哥,我干吗把你那双黄胶鞋给扔了,穿着它给咱挂损,影响咱哥俩的形象。”
      李金路用手拍了一下牛仔上衣,说道:“没这身行套,龙潭货栈的老头,要了命也不会相信咱是京南万货批发站的,也不会对咱这么客气。”
      刘杰:“一点不错,咱昨天刚下车时,向那些油头粉面的售货员问价,那些人对咱都是带搭不理的,还不是看不起咱俩的破衣短衫。”
      李金路:“三年学会一门手艺,十年学不会一个合格的买卖人。活到老,学到老,慢慢地练吧!”

      16、时间:下午两点。
          地点:平安县前进制鞋厂。


      姜山蹬着一辆三轮车,进了前进厂的大门。他把三轮车停在办公室门前,朝里面喊道:“丁头!丁头!”
      丁胖子在屋里应道:“你瞎咋呼什么!有事进来说。”
      姜山进了办公室。
      丁胖子坐在办公桌旁的椅子上。王会计,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坐在另一张办公桌旁,正在算账。
      姜山:“丁头!王姐!你们早到了。”
      王会计:“早到了。”
      丁胖子笑着说:“为你这点事,我中午都没回去。”
      姜山:“你可真是一个好厂长。史局没来呀?”
      丁胖子:“史局到局里开会去了。”
      姜山:“我的事,史局交待了吗?”
      王会计:“交待过了,我正在给你查对工资。”
      丁胖子:“人家史局,说话是算数的!”
      姜山扔给丁胖子一根烟,说:“也多亏了你丁头从中帮忙喽!”说罢,用打火机给丁胖子点烟:“我得好好谢你了。”
      丁胖子抽着烟,呲了呲牙说道:“不用谢!应该的。”
      王会计噼里啪啦地拨弄了一阵算盘,对姜山说:“姜子,你过来。”
      姜山走过去,站在王会计身旁。
      王会计说:“从八一年一月一日,到八一年六月二十九日咱厂停产,你共出勤,差两天不到六个月,工资按六个月算。每月三十五块,六个月工资是二百一十。”
      姜山:“对!”
      王会计:“另外,你加班二十三次,每次三元,合计六十九块,对吧!”
      姜山:“对呀!”
      王会计:“你六月初去的销售科,外出八天,补助二十四块,对吧!”
      姜山:“对!”
      王会计:“你外出联系业务,住宿费、车费、差旅费是九十八块,对吧!”
      姜山:“这也差不多。”
      王会计:“四项加在一起,共计是四百零一块。你在核对一下。”说罢,把表递给姜山。
      姜山拿着工资表,看了一会儿说:“没错,就是这个数。”
      王会计:“你在这儿,按个手印吧!”说罢,从提包里拿出印油。
      姜山按手印。
      王会计:“你都要什么鞋,鞋款和你的工资得相平。”
      姜山:“王姐!把鞋的价格表,给我看看。”
      王会计把价格表递给姜山,说道:“你和算一下,四百块工资,折合多少鞋?”
      姜山笑着说:“是四百零一块,王姐!你怎么给我抹了一块。”
      王会计笑着说:“你是真不落空,是四百零一块,行了吧!”
      姜山:“这是我的血汗钱,寸土必争吗?”
      王会计:“你核对好了数目,我开个提货单,丁厂长负责给你提货。”
      姜山看着价格表,说道:“王姐!给我张白纸。”
      王会计把纸笔递给姜山。
      姜山边念边写:“男松紧口两箱,女一带两箱,男青年式一箱,女青年式一箱,女坡跟一箱,男大盖一箱。”说罢,把写好的纸递给王会计,说道:“王姐!你算算,这几箱鞋多少钱?”
      王会计打着算盘,嘴里念道:“男松紧口鞋,两箱一百元;女一带鞋,两箱一百元;男式青年鞋,一箱七十四元;女式青年鞋,一箱七十四元;女坡跟鞋,一箱六十元;男式大盖鞋,一箱六十八元;合计是四百七十六元。”
      姜山:“嘿!放屁吹灯,瞧这寸劲,这鞋款顶工资,正好。”
      王会计:“工资是四百零一块,鞋款是四百七十六块,多七十五块。去掉一箱男式青年鞋,七十四块,正好,你多占一块钱的便宜。”
      姜山:“王姐,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鞋顶工资,鞋款得降价百分之十。你算算,鞋款降价百分之十是多少?”
      王会计:“降价百分之十?这是谁说的?我可不知道.”
      姜山:“那还错的了,这是史局说的,不信,你问问丁头。”
      丁胖子:“史局是有这个意思,可没正式通知我们。”
      姜山:“王姐!有这么回事吧!咱们照着领导的意思办事,没错。”
      王会计:“要不,咱给史局挂个电话,请示一下。”
      姜山:“拿着鸡毛当令箭,十块八块的,屁点的小事,史局开会在办大事,就别给领导添麻烦了。”说罢,点上一棵烟说:“王姐!你先算算,降价百分之十是多少?”
      王会计:“好算,四百七十六块减四十七块六,还剩二十八块四。”
      姜山:“这就对了,闫家的闺女聘给何家,严合适吗!”
      丁胖子:“你合适了,厂子吃亏了。”
      姜山:“老丁头,咱们的厂子搞不好,都是你们这道号的给弄坏的。纪头贪污二十多万,你连个屁都不敢放,我这十块八块的,下岗工人的这俩小钱,你咬着个驴鸡巴不松口。”
      丁胖子急了,站起来蹬着眼,指着姜山喊道:“小姜子,你怎么说话呢,找他妈揍呢!”
      姜山陪着笑脸:“哎呦!我说走了嘴,丁头,千万别着急,别生气,原谅我着年幼无知。”
      丁胖子:“我比你爸爸岁数都大,怎么说也是个长辈,你胡唚叼毛,说的是人话吗?”
      姜山过去,用手划拉丁胖子的胸口道:“丁头,丁大伯,您消消气,千万别和我一般见识,您大人不记小人过,宰相肚里能撑船,就当我刚才放了个屁,臭气熏着您了。”
      丁胖子被逗得“扑哧”笑了:“你他妈就是个小花丽棒槌,没点正格的。”
      姜山拿出一根烟,朝着丁胖子的嘴里递去:“来!丁大伯,您抽根烟,消消气。”
      丁胖子堆开姜山的手,说:“别来这一套,我不抽。”
      姜山:“你看是不是,怎么着也得赏我个脸呀!来,我给您点上,孝敬您一个烟,还不应该。”说着,硬是把烟捅到丁胖子的嘴里。
      丁胖子从嘴里拿下烟,掉了头说:“你小子,这是哪头呀!”
      姜山打着了打火机:“哎呦!对不起丁大伯,一着急给递倒了。来!我给您老点上。”说罢给丁胖子点烟。
      丁胖子吸着烟,说道:“姜子,不是我办事发死,史局把这事交个我了,出了格不好交待。”
      姜山:“丁大伯,您老想想,我用鞋顶工资,就是给厂里做了贡献,把库存鞋卖出去,换回来现钱。这鞋破鞋,谁要哇!放在库里虫蛀鼠咬,早晚发了霉烂掉了,对我这有功之臣,优惠点也是应该的。”
      王会计:“你说的随然在理,但我们是丫鬟带钥匙,主不了事。”
      姜山:“王姐!你想,这鞋拿出去不贱卖没人要,有赔钱又耽误功夫,若不是等着用钱,谁也不干这傻事。”
      王会计:“也是。”
      姜山:“王姐!就这些鞋,就我这工资,两顶了。我给你打个条子,史局怪罪下了我顶着。再说,我也是咱厂的销售科副科长吧,也颠不了,也跑不了。”说罢,拿过笔:“来!我给你写个条子,白纸黑字,在按上手印,有啥说的。”
      王会计:“老丁!你说呢?”
      丁胖子:“手续上的事你做主,我只管出库提鞋。”
      姜山:“你看你们,树叶掉了怕砸着脑袋,推三阻四的,不就差个十块八块的嘛,什么大不了的事。”
      丁胖子:“史局那儿不好交待!”
      姜山:“你就是胆小怕事,不敢做主。不当我说你丁头,都五十多了,革命工作也干了三十多年吧,连个正头都没当上。换了别人,早当上局长、县长了。”
      丁胖子:“咱没着能耐,认了。”
      姜山:“就这么办吧!王姐。来,我写个条子。”说罢,拿过纸笔,说道:“王姐!你说,我写。”
      王会计说道:“你写上,姜山,提取鞋,折款四百七十六元,鞋降价百分之十,折款四百二十八元四角,顶工资四百零一元。签字人:姜山。一九八一年九月二十五日。”
      姜山写罢,把条递给王会计。王会计小声地读了一遍说:“行,你按个手印。”
      姜山在条上按了手印。
      王会计收起条子,说:“手续办完了,给你开个出库单。”说罢,写单子。
      王会计写好了提货单,递给姜山说:“提鞋就是丁厂长的事了。”
      姜山接过提货单:“那是!多谢王姐。”
      姜山把出库单递给了丁胖子道:“走吧!丁头。”
      丁胖子并不接单,躺在床上问道:“干嘛去?”
      姜山:“提鞋去呀!你怎么揣着明白装糊涂哇!”
      丁胖子:“是我糊涂,还是你糊涂,我白给你提鞋呀!今儿个累了,明天吧!”
      姜山从提包里拿出一盒“云烟”,扔给了丁胖子,又拿出一袋糖果,扔给王会计。
      王会计说:“谢谢!”
      丁胖子把烟揣进口袋里:“嗯!这还差不多.”
      姜山:“走吧!丁头。”
      丁胖子从床上起来,伸了个懒腰说:“走,提鞋去。”
      丁胖子前头走,姜山在后面跟着。
      姜山说道:“丁头!你就是个贪官污吏,雁过拔毛,要不当不了局长。”
      丁胖子:“你提了鞋,拿出去赚大票,你吃饺子,我也得喝口汤吧!”
      姜山:“赚大票?赚头眩吧!我是穷的揭不开锅了,再有点法儿,也不干这眼子事。”
      丁胖子:“你小子别跟我哭穷了,变戏法瞒不了打锣的,云烟抽着,能揭不开锅。”
      姜山在办公室上了三轮车,蹬着,尾随着丁胖子去库房。
      丁胖子从裤带上取下钥匙,拧开了库房的铁锁,打开大门。对姜山说:“姜子,进去搬吧。”
      姜山:“我不去,你得给我搬出来。”
      丁胖子:“都是本厂的工人,鞋你也认识,照着提货单搬呗!这几箱鞋还差的了。”
      姜山:“你吃着厂子的俸禄,是干这个的,你得给我搬出来。”
      丁胖子:“好吧!等会儿我给你搬。我累了,先抽袋烟歇会儿行吧!”说罢,坐在库房墙根下的一块水泥墩上,抽烟。
      姜山:“你这坑国害民的大懒虫,我是真服了,咱厂子不倒闭才怪呢。”说罢下了三轮车,“我自己搬.”
      姜山进了库房,一垛一垛的翻找鞋。
      姜山嘴里小声念叨:“我让你懒,老家伙,我偷你两箱鞋。”说罢,打开一箱鞋把里面的井字隔断纸板抻出来,把鞋重新挤着放,又把另一箱鞋倒在里面,勉强装好,用胶带封好。又把另外的两箱鞋并作 一箱,装好,封上。
      姜山在库房里故意喊:“老丁头,你这鞋怎么放的,真不好找,你进来帮帮忙。”
      丁胖子在外面应道:“慢慢找,着哪门子急呀!”
      姜山把鞋一箱一箱的搬到库房外的三轮车上,用绳子拴着,“丁头,你核对一下。”
      丁胖子拿着提货单,查看着三轮车上的几箱鞋,嘴里念叨着:“男松紧口,两个;女一带两个;男青年一个,女青年一个,女坡跟一个,男大盖一个,共八箱,正好。”
      姜山刹好三轮车,说道:“丁头,拜拜吧!”说罢,蹬着三轮车走了。
      丁胖子:“你小子挣了大票,得请我喝酒。”
      姜山:“请你喝马尿。”说罢,蹬着三轮飞快地走了。
      丁胖子去锁大门,往库房里一看,发现库房里的两个空箱子,几片井字隔断纸板,拿起来看着,自言自语:“妈的,这小子偷了两箱鞋。”丁胖子赶紧出了库房,大喊:“姜子!你他妈给我站住。”一溜小跑追出厂门外,左右观看,姜山早已没影了。
      丁胖子转身回厂,自言自语:“常打雁,这回让雁扦瞎了眼。上了这小子的当喽!”

      17、时间:上午十点多。
          地点:永定门滨河路,宣武区秋季物资交流大会。


      李金路、刘杰,两人在物交会的一溜大棚前走着。
      李金路:“前面就是大华针织厂,该上秋裤了。”
      刘杰:“大哥!你的意思是我上秋裤。”
      李金路:“和厂子打交道,比贸易货栈的老油条好对付。你进秋裤,尽量往下压价,必要时我帮忙。”
      刘杰:“好吧!大哥,瞧我的。”
      二人来到大华针织厂的大棚前。
      柜台里,三个女销售员正在打扑克。
      刘杰趴在柜台上问:“喂!同志,你们的晴纶秋裤,多少钱一条?”
      一个三十上下,细高挑的售货员,头也不抬,漫不经心地应道:“三块八!掉主。”
      刘杰:“这标签上,写着三块钱一条哇!”说罢,用手摸着柜台上挂着的秋裤。
      细高挑售货员转过身来,打量二人:“我们是厂家销售,批发三块,零售三块八。”
      刘杰把大皮包墩在柜台上:“我们就是来批发的。”
      细高挑女售货员放下手里的牌,走过来问道:“要多少条?”
      刘杰:“先来四百条。”
      细高挑售货员:“把营业执照拿来看看。”
      “执照?”刘杰愣了一下,马上缓过神来,“有,有执照.”说罢,装模作样地打开大皮包,在里面翻找着,说:“执照哪儿去啦!”又接着翻找,问李金路:“大哥!执照在你那吧!”
      李金路故意绷着脸道:“小刘哇!咱这是在工作,你大哥长大哥短的,你当是在饭店喝酒呢!”
      刘杰马上改口说:“对!我忘了。李经理,执照是不是在你那里呢?”
      李金路:“小刘,我得批评你了,老这么丢三拉四的,多耽误事。昨天就告诉你,带上咱店的营业执照,你怎么忘了!”
      刘杰拍了一下脑门:“哎呦!瞧我这记性,想起来了,今儿个临来的时候,我放在办公桌上了。”
      细高挑售货员:“那只好按零售价,每条三块八喽!”
      刘杰:“别嗟!大嫂子,咱初次打交道,头回生二回熟,以后咱就是关系户了!”
      细高挑售货员笑着说:“你真能拉近乎,谁是你大嫂子,我还没结婚呢!”
      刘杰:“哎呦!怪我不会说话,失礼了,多多担待。”
      细高挑售货员:“不要客气,谈不上担待。”
      刘杰:“大姐!怎么说,也得给个批发价呀!”
      细高挑售货员:“没营业执照,不能享受批发价。”
      李金路:“我们是京南针纺织品批发栈的,有营业执照,忘记带来了。”说罢,把龙潭贸易货栈的围脖发票拿出来:“大姐!您看,这是我们在龙潭贸易货栈进货的发票,我们是他们的老客户了!从来不看我们的执照.”
      细高挑售货员,接过发票仔细地看着,然后对另一位胖售货员说:“他们确实有执照,只是忘记带了。你看,是不是批给他们?”
      胖售货员扔掉手里的一大把牌,大大咧咧地说:“那就批给他们呗!”
      刘杰:“多谢二位大姐,能不能把价钱再落点。”
      细高挑售货员笑了:“你真是得寸进尺,每条三块,这是出厂最低价了。”
      李金路:“好!那就搭货吧!共四百条,男二百条,女二百条,颜色适当搭配一下。”
      细高挑售货员:“女式的四个号,九十、九十五、一百、一百零五;男式的五个号,九十五、一百、一百零五、一百一十、一百一十五,你们要多大号的。”
      李金路:“女式的每个号五十条,男式的每个号四十条,共四百条。”
      两个售货员装箱码货。
      细高挑售货员开票。

 

 

第二集
       1、时间:一九八一年十月中旬,上午十点左右。
          地点:平安县城,集日。


      平安县城最繁华的一段街道。街道两旁是商业局百货商场,城关镇百货商店,二轻局副食店,供销社百货大楼等一些门店。
      卖水果的、卖小百货的、修理钟表眼睛的、卖小吃的个体摊点布满街道两旁。
      街道上赶集的人流熙熙攘攘。
      在街道旁的一侧,刘金路、姜山、刘杰三人的摊位格外引人注目。三张弹簧钢钢丝床一拉溜摆开,一张摆放着李金路的拉毛围脖,一张陈列着姜山的布鞋,另一张摆放着刘杰的晴纶秋裤。
      三人站在床后,一式的新牛仔裤、新牛仔上衣,新三接头黑皮鞋锃亮,戴着蛤蟆镜,理的板寸头,穿着打扮在平安县城的集市上显得十分前卫、时髦。 
      背后的树上,拉着一道长绳,上面挂着拉毛围脖,有红、白、黑三道杠的,深红色带黄花的、葱心绿带黑花的、玫瑰色带波纹的,五彩缤纷。另一边悬挂着刘杰的晴纶秋裤,男式的、女式的,五颜六色。
      三人轮换着,用手提扬声器此起彼伏地吆喝着。
      “快来买、快来瞧,来晚了摸不着。”
      “走一走、转一转,来到摊儿前看得见。”
      “新出厂的拉毛围脖,颜色漂亮款式新又舒适又暖和,每条八块五喽!”
      “上海产的晴纶秋裤,又解释又舒适,每条五块八。”
      “前进鞋厂倒闭,停产大甩卖、大放血喽!女式一带鞋、男式大盖鞋、物美价廉、经久耐用。”
      摊位前,几个姑娘翻着拉毛围脖,叽叽喳喳地议论着。
      一个扎小辫的姑娘,看着一条黑、白、红、三道杠的围脖:“嘿!这条好看,掌柜的,多少钱一条?”
      李金路:“八块五。”
      扎小辫姑娘:“给我来一条,这样的。”
      “好的!”李金路从箱里拿出一条红、白、黑三道杠的、用塑料薄膜包装好的围脖,递给姑娘。
      小辫姑娘打开包装,取出围脖看了看,试着围在脖子上。
      另一位齐耳短发大眼睛的姑娘说:“嘿!真漂亮,我也来一条。”
      李金路从钢丝床上拿起一条围脖说:“你这身材,这身衣服,围这种葱心绿的才好看。”
      大眼睛姑娘接过围脖,搭在脖子上比划着。
      李金路:“围脖有多种围法,天冷的时候,围这种包头式。”说罢,跨出钢丝床外,拿过围脖,先抱住姑娘的头,把两头系在姑娘的脖后,把头上的短穗整理好,引得年轻的姑娘、媳妇们驻足观看。
      李金路:“天不冷时,象今天这个暖和天,可以围这种下垂式。”说罢,又把围脖取下来,又在姑娘脖子上单片围了一圈,胸前垂下半截,后面垂下半截,整理了一下。
      有个姑娘说:“嘿!真好看,样式真好。”
      李金路:“还可以这样围。”又从姑娘的脖子上取下围脖,然后两头对折,围在姑娘脖子上,又把双头从另一端的套中穿过,整理好。
      “真是样。”
      “真会围,多好看呢!”
      几个姑娘笑着称赞道。
      李金路向围观的几个姑娘和年轻妇女说道:“这围脖可以挡风御寒,也是一种装饰品,有多种围法。只要围得是样,能把你打扮得美丽漂亮。
      李金路从摊上拿起一条粉红色的围脖,连比划带介绍:“这拉毛围脖,是一种新织物,这种线,是晴纶线经过膨化处理、拉毛刀毛,拢共十二道工序处理,才织成这拉毛围脖。”
      一个戴眼镜,文邹邹的姑娘插话道:“你还真能侃。”
      李金路:“这可不是侃,这种拉毛线,是中国纺织研究所,和美国纽约纺织协会的科研人员,多年精心研制的成果,今年秋季才正式投放市场。它比羊绒还柔软,比棉线还舒适,比鲜花的颜色还要漂亮,围在脖子上,既暖和舒适、又美观漂亮,价钱还便宜。”
      一个胖姑娘插话道:“听你这一说,这拉毛围脖真是好东西。”
      李金路:“可不,这物美价廉的商品一投放市场,立刻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在中国的北京、美国的纽约成了抢手货,供不应求,我们是托关系、走后门、才从北京批来这点货,要买赶紧买,这几箱货一会就卖完了。”
      一个漂亮姑娘说道:“你就吹吧!”
      李金路:“吹!告诉你一会你就摸不着了,哭都哭不上声来。”
      漂亮姑娘:“我才不哭呢!卖一条就得了。”
      李金路:“这就对了。”
      李金路的话音刚落,围观的十几个大姑娘、小媳妇们纷纷挑选围脖。
      李金路收钱、拿货。
      旁边,刘杰手里挥舞着一条秋裤,另一只手握着扬声器,喊道:“快来买、快来瞧,晴纶秋裤五块八一条。谁买赶紧买,来晚了摸不着。”
      有几个人翻看着放在床上的秋裤。
      一个四十多岁,精明的中年妇女翻看这秋裤,问:“小伙子!五块钱一条卖不卖?”
      刘杰:“五块八一条,还价不卖喽!”
      中年妇女:“你这秋裤,质量可不怎么样!”
      刘杰:“什么?质量不好?你看面料有多厚实,颜色多鲜艳,真正大上海生产的。”
      中年妇女微笑着,看着秋裤上的“北京大华针织厂”的商标说:“这秋裤不上上海产的。”
      刘杰:“没错,绝对是上海产的。”
      中年妇女:“这秋裤比上海产的质量好。”
      刘杰:“质量是不错。”
      中年妇女:“不是上海产的。”
      刘杰:“是呢!”
      中年妇女:“这秋裤是从美国进口的吧!”
      旁边的几个人笑了。
      刘杰:“大姐!你是内行,说的不错。”
      中年妇女:“大经理!我买三条,男式的一条,女式的两条,给你十六块,行不行?”
      刘杰:“不行,少一分不卖。”
      中年妇女:“你这买卖做的死巴,哪能一口价啊!”
      刘杰:“秋裤质量好吗!人心换人心,四两换半斤。”
      中年妇女笑弯了腰:“四两怎么能换半斤?人家换给你吗?”
      旁边的几个顾客哈哈大笑。
      刘杰不知所措。
      姜山过来,指着刘杰说:“我这兄弟,喝酒喝蒙了,正醉着呢?”
      刘杰没明白过来,摸着头笑着。
      中年妇女:“得了,不管你四两换不换半斤,不管你这秋裤是上海产的,还是美国进口的,我来三条。”
      姜山:“这就对了,秋裤的质量好,管它是哪国产的。”
      中年妇女挑好了秋裤,递给刘杰说:“我要这三条。”
      刘杰包好三条秋裤,算账收钱:“三五一十五,三八两块四,三条十七块四,四删了去,给十七块。”
      中年妇女交钱,拿走了秋裤。
      摊前没顾客的时候,李金路问二人道:“你们俩卖的怎样?”
      姜山:“我卖了二十多双吧!”
      刘杰:“秋裤买了有三十多条。”
      李金路:“老三,对顾客,不怕你胡侃乱侃,千万别侃出破绽。五两换半斤,八两换半斤都说的通,你那四两换半斤,是哪一国的秤?”
      姜山:“美国进口的秋裤,得用美国的秤喽!”
      刘杰、李金路笑了。
      李金路从摊上抄起一条秋裤,指着上面的商标说:“老三,这秋裤上的商标,是北京大华针织厂出品,你硬说是上海产的,这驴唇不对马嘴呀!”
      刘杰:“哎哟!把这事给忘了,怨不得老太太儿,说这秋裤是美国进口的,感情这是阴阳我呢!”
      三人大笑。

       2、时间:接上文。
          地点:同上。


      李金路、姜山、刘杰三人的摊位前,来了两个市场协管员。
      其中一个瘦高个儿协管员问道:“你们有没有营业执照呢?”
      刘杰:“你们是干什么的?问这干吗?”
      瘦高个儿指了指胳膊上的红袖章:“我们是城关镇工商所的,检查营业执照,收管理费。”
      李金路:“我们的买卖刚开张,营业执照正在办着呢!还没发下来。”
      瘦高个儿:“那你们交点管理费。”
      李金路:“交多少?”
      瘦高个儿:“每个摊位五角,三个摊位交一块五。”
      刘杰:“交什么钱?”
      瘦高个儿:“市场管理费。”
      刘杰:“管理费?你们管理什么了?”
      瘦高个儿:“这是工商局的规定。”
      刘杰:“什么规定?就知道要钱,没有,有也不给。”
      另一个矮胖协管员,是个结巴,说道:“唉!这、这位同、同志,你、你怎么这、这么说话?”
      刘杰:“我说话怎么了?”
      矮胖子:“你、你、你说话不好听、听呗!”
      刘杰:“不好听?什么好听,给你说个媳妇好听,办得到吗!”
      矮胖子:“说、说别的没、没、没用,交、交管理费、费是真。”
      刘杰:“再告诉你一遍,没钱,有钱也不交。”
      瘦高个儿:“不交是吧!那你收摊儿,跟我到工商所走一趟。”
      刘杰:“没那闲工夫,你该干嘛干嘛去,别在这儿瞎咧咧,影响我们做买卖。”
      瘦高个儿:“那你收摊儿,别卖了。”
      矮胖子动手要搬刘杰的床铺。
      刘杰攥住了矮胖子的手腕子,双手用力向外一推矮胖子,矮胖子站不稳,弄了个屁墩。
      李金路过去拦着刘杰,跨出摊外,扶起矮胖子说:“这位师傅,何必呢!我们交,交管理费就是了!”说罢,从口袋里掏出两块钱。
      刘杰上前推开李金路:“不交!有什么事我顶着。”
      矮胖子脸红脖子粗指着刘杰,喊道:“有、有你顶、顶住就行,就怕你、你顶、顶不住。”
      刘杰:“你尿不出一丈两尺尿去。”
      瘦高个儿气哼哼地说:“你也忒大胆了,不交管理、动手打人,你们的买卖别想做了,这事儿完不了。”
      旁边围上了一群瞧热闹的,乱哄哄的议论着。
      姜山走上前去对两个协管员阴阳怪气地说:“二位领导,别生气啦!我这兄弟,喝了几杯闷酒,多啦!包涵着点。这事好商量,我们交管理费不就结了!”说罢,把两块钱塞进瘦高个儿的提包里。
      瘦高个儿问道:“你们是哪的?”
      姜山:“反正,咱们都是一个县城住的,低头不见抬头见,别伤了和气,我替这位兄弟道歉了。”
      刘杰:“二哥!交什么管理费,你真是,有什么事我顶着,看他能把我抓到哪儿求雨去!”
      李金路对刘杰说道:“老三,你少说两句吧!”
      矮胖子指着刘杰问道:“那打我、我的叫、叫什么?”
      姜山:“别说打呀!他推了你一下,你没站稳闹了个屁股墩。这点小事算不了什么?再说,我们交了管理费,这就结了。”
      瘦高个儿从提包里,拿出一本收据,撕下三张小票递给姜山说:“看在这位兄弟的面上,今儿就算了,给你收据。”
      姜山把瘦高个儿的手推回去说:“我要这玩意儿干吗?厂里又不给报销,擦屁股都不行,太小,你还是留着给别人吧!”
      瘦高个儿把三张小票扔到钢丝床上,又从提包里拿出一张五毛的零票,扔到钢丝床上说:“这是找给你们的钱。”
      姜山:“今儿个交了管理费,明儿个你们可别再来了。”
      瘦高个儿:“没营业执照,只要天天出摊,管理费就得天天收。”
      姜山:“天天收?那哪成啊!明天我们就不交了。”
      矮胖子:“下回再、再、再捣乱,就、就、就对你们不、不客气了。”
      姜山:“吓死你也不敢,连县长都到我们厂,号召全厂下岗职工自谋生路,说工商管理费、税费全免。”
      矮胖子:“你们是哪、哪、哪个厂?”
      姜山:“前进制鞋厂。工厂倒闭,厂长被撸,工人下岗,自谋生路。你们还来要管理费?”
      瘦高个儿:“我们没接到上级指示,不知道。”
      姜山:“你不信是吧!要不你去找县长问问?”
      瘦高个儿:“去问县长?你哪跟叫我去问邓小平呢!”
      姜山:“你敢不敢去找县长,我就不管了,反正今儿个是给了你们面子,交了管理费,下次再来要,可别怪我们不客气。”
      矮胖子:“那就骑毛、毛驴儿,看戏、戏本、走、走、走着瞧、瞧呗!”
      高个子拉了一把矮胖子,二人扭头走了。
      姜山拿起手提扬声器,对着扬声器,朝二人的背影喊道:“二位领导,拜——拜。”
      刘杰凑过来对着扬声器“咝——咝”地吹了两声口哨。
      围观的人们笑着,议论着散去了。
      刘杰埋怨姜山:“二哥!干嘛交管理费,别惯他们那毛病。有什么事我顶着。”
      李金路:“常言说。和气生财,为了一块五毛钱的管理费,和他们吵架,影响咱的买卖。有这功夫,早赚出来了。”
      姜山:“依着你呀!老三,天天干仗,别做买卖了。”
      三人一边谈话,一边整理货,继续练摊。

       3、时间:接上文。
          地点:同上。


      三人的摊前,来了两个人。其中一个是猴三,另一长的五大三粗,一米八七的大个子。
      刘杰说道:“是邓哥呀!你和三儿从那来?”
      大个子答道:“我和三在那边理发,刚才这块乱吵吵的围了一群人,怎么回事?”
      刘杰:“两个工商的,收管理费,我和他们吵了几句。”
      大个子:“那两个人呢?”
      刘杰:“打发走了,大哥别操心了,没什么大不了的事。”
      刘杰掏出“希尔顿”,没人发了一支,对大个子说:“介绍一下,这是我新结识的朋友,李金路,这位是姜山。”又对李金路、姜山说道:“这是咱的朋友邓大哥,南关一刀烩小吃店的,外号人称镇南关——邓大块。这位猴三,都互相识。”
      邓大块分别和李金路、姜山握手。
      “您好!”“您好!”
      邓大块:“杰子,几天不见,几天不见,练上摊儿啦!怎么样?买卖可以吧?”
      刘杰:“我这是浪子回头,金不换呢!瞧吧邓哥,咱今后跟着李哥,干个漂亮的。”
      邓大块对李金路说:“有什么事需要帮忙,说话。”
      李金路:“以后有事,免不了给邓哥添麻烦。”
      邓大块:“有事说一声,在咱这地皮上,有我和杰子,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猴三:“敢欺负咱,他有几个脑袋。”
      李金路:“多谢哥们捧场。”
      邓大块:“没什么事,我得回去,快晌午了,今儿个大集,店里人多,要不你嫂子又得磨叨。”
      李金路:“大哥有事,忙去吧!有时间一块待着。”
      刘杰:“邓哥!一会儿收了摊儿,我们过去,咱哥几个喝几杯。”
      邓大块:“好!哥几位一定要赏脸,我先走了。”说罢,像个螃蟹似得走了。
      刘杰对猴三说道:“三儿,你还有什么事?”
      猴三:“今儿个和老爸请了假,出来理发,正好碰上了邓哥。”
      刘杰:“别走了,一会帮着收摊。”
      猴三点头哈腰:“嗻!”
      几个人接着练摊卖货。

       4、时间:接上文。
          地点:同上。


      天过晌午,街道上,赶集的人流越来约少。
      李金路看了看表:“哟!一点多了,该收摊儿了。”
      刘杰:“收摊儿!收摊儿!喝酒去。”
      几个人叠货。
      李金路一边叠围脖儿,说道:“咱收了摊,还是回家吧!这酒就免了吧!”
      刘杰:“那还行,和邓哥都约好了,不去,显得咱不够意思。”
      姜山:“得喝点儿,今儿个初战告捷,得庆祝庆祝。”
      刘杰:“那是。大哥二哥,你们俩卖的怎样?”
      李金路把叠好的围脖装进箱子里:“还行,下去了将近一箱。秋裤卖了怎样?”
      刘杰数完了秋裤,说道:“卖了四十多条,赚了有一百多块吧!”说罢,竖起中指。
      姜山正往纸箱子装鞋,说道:“我卖了五十多双鞋,赚的和老三差不多。”
      刘杰:“比你上班怎么样?”
      姜山:“强多了,这一天顶我两个月的工资。”
      猴三帮刘杰收完了秋裤,又帮姜山收拾鞋。
      刘杰:“今儿个是个大集,人多,明天就差了。”
      李金路:“明天是曲口镇大集,热闹着呢!”
      刘杰:“曲口镇离县城有多远?”
      李金路收拾着钢丝窗,说道:“一直往南,二十多里,一划子柏油路。”
      姜山:“那咱明天,赶曲口镇大集。”
      刘杰一边刹车子,一边说:“对呀!咱可以赶大集呀!哎!大哥,咱都能赶哪的集呀?”
      李金路:“咱平安县,过去是三大五中八小镇,如今改革开放,这些镇都恢复了传统集日。”
      姜山:“这三大五中八小镇都是哪儿呢?”
      李金路:“三大镇是平安、曲口、马家坨,这三个镇集市最大,也最热闹。五中镇是张营、西村、赵庄、北宋村、新务庄,也是五个集市,规模占中。另外八个小镇,集市规模最小了。”
      刘杰:“哎呀!这集市还真不少哇!”
      姜山:“给咱造成了赚钱的机会。”
      李金路:“集市的日期按农历计算。平安集是逢五开十,曲口镇一六,马家坨是二七,赵庄是三八,北宋村是四九,张营也是五十。再加上周边的县,集市、庙会,反正天天都有大集。”
      刘杰:“太棒了!咱每天的作战计划,由大哥安排。”
      李金路:“今天是初十,明天十一,咱赶曲口大集。咱哥仨不是一条道,分路出发,七点在曲口镇粮库门口集合。”
      刘杰:“对!就这么办,七点准时到,不见不散。”
      几个人收拾床,刹车子。

       5、时间:下午两点。
          地点:南关大街一刀烩小吃店。


      平安县南关大街,三间门脸,门上是一刀烩小吃店的牌子。三间门脸是餐厅,餐厅后面是两间厨房。
      邓大块的媳妇小凤仙,长的小巧玲珑,白工作服,白帽,正在端汤上菜,照应顾客。餐厅放着七八张桌子,十来个顾客正在用餐。
      刘杰、猴三在前,李金路、姜山在后,四人进了小吃店。
      猴三和小凤仙打招呼:“仙人嫂,几天不见,你是更俊喽!”
      小凤仙:“耍贫嘴,又来灌搡啊!”
      刘杰:“今儿个,可是大块哥请我们来的。”
      邓大块腰里系着围裙,从厨房走出来:“弟兄们都到了!”
      李金路、姜山:“到了,大哥忙着那。”
      邓大块:“仙儿,现让弟兄们洗洗脸,安排张桌子,沏壶茶,一会儿忙完了和弟兄们踏踏实实的喝点。”
      小凤仙:“不用你吩咐,忙你的去吧!”
      邓大块:“三儿,杰子,照应好弟兄们,到家了,都别见外,我一会儿就得。”
      李金路:“大哥忙吧,照应好别的顾客,咱自家弟兄,不必客气。”
      小凤仙张罗洗脸水,手脚麻利的收拾桌子,沏茶。
      李金路、姜山、刘杰、猴三,几人洗罢了手脸,坐在桌旁喝茶、聊天。
      小凤仙一边照应别的顾客,一边往四人的桌子上上菜,五香花生米、猪头肉、豆腐丝之类。
      墙上的挂钟两点多了,屋里的顾客也走的差不多了。
      小凤仙问刘杰:“杰子!你们喝什么酒?”
      刘杰:“照老规矩,红星二锅头,先上三瓶。”
      小凤仙:“要不要来啤酒?”
      刘杰:“燕京啤酒来一箱,桌底下放着,按空瓶子算账。”
      小凤仙拍了一下猴三的后背说道:“去,搬一箱啤酒。”
      猴三:“嗻!”说罢,搬了一箱啤酒,放在桌下。
      刘杰:“嫂子!今儿个不白喝,我请客,咱有钱喽!”说罢,拍了拍上衣口袋。
      小凤仙:“看有俩钱把你烧的。”说罢,把三瓶二锅头放在桌上,又放上几个酒杯:“你们倒着喝。”
      “先等会!”刘杰说罢,又朝里屋喊道:“大哥,完事了没有,该过来了。”
       邓大块手里端着热气腾腾的菜说道:“来喽!”走过来放在桌上。一盘红烧鱼、一盘红焖羊肉。对李金路和姜山说道:“两位兄弟,还是头一次光临我这小店,做几个家常菜,手艺不好,凑合着吃。”
      李金路:“邓哥客气了。”
      邓大块拉过一把椅子,扶着李金路坐下,看了看二锅头,说:“别喝这酒哇,仙儿!把那两瓶杏花村拿来。”
      猴三:“邓哥真有硬头货呢!”
      邓大块:“是一个朋友从山西捎来的,没舍得喝,今儿个咱哥几个喝个痛快。”
      小凤仙从屋里拿出两瓶杏花村,放在桌上。
      邓大块打开纸盒子,从盒里取出一个白瓷瓶,拧开瓶盖,分别倒满了五个杯子。
      刘杰闻了闻杯里的酒,“嘿!好香啊!真是好酒。”
      李金路拿起白瓷瓶,上面画着一幅国画,一个老学究,向一个骑在牛背上的牧童问路,牧童右手遥指远处杏花深处。画边有诗,是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李金路边看边念诗,说道:“诗配画,真是美酒美器。”
      刘杰端着酒杯站起来道:“咱哥几个走一个,祝咱的买卖兴旺发达。”
      邓大块、李金路、姜山、猴三,都端着酒杯站起来。
      “来!干一个。”“干!”
      “当、当、当”。几个杯子碰了一下,各自仰脖喝光了杯里的酒。
      李金路:“真是好酒。”
      邓大块说道:“来!弟兄们吃菜。”几个人分别夹菜吃。
      猴三抄起瓶子,又分别给每人的杯里注满了酒。李金路:“邓哥在这勤食行干了几年啦?”
      邓大块:“说来话长,自打十八岁,进了咱县的工农兵饭店,一年择菜、两年坎墩、三年学掌勺、一晃跟师傅学了七八年。”
      李金路:“邓哥在这勤食行,真是行家里手啦!”
      邓大块:“手艺学得还算过得去,可只能挣那点工资,日子过的很紧巴。”
      李金路:“工农兵大饭店掌勺,这工作不错吗!”
      邓大块:“怎么看吧!过去咱县流行一句顺口溜,是阔银行、富邮电,饿不死的穷饭店。过去上班,给共产党干事,银行和邮电局他娘的油水大,待遇好、工资高、外快也多、奖金高。这饭店,属饮食服务公司管,自损盈亏,当时人们生活水平低,口袋里没钱,饭店不景气,我们的工资低、待遇差,只能图个嘴上香,弄挂好下水。我每月工资才三十块,上了七八年班,崩子没落下,还背了一身饥荒。”
      小凤仙送走了店里最后一位顾客,拉了把椅子,扶着邓大块坐下。
      刘杰拿过一个杯子,给小凤仙倒了一杯酒,然后对姜山和李金路说:“大哥、二哥,我介绍一下,这是咱嫂子小凤仙,女中豪杰。”又用手拍着小凤仙的肩膀说:“仙儿嫂!这是我大哥李金路、二哥姜山。”
      李金路端着酒杯站起来说:“嫂子,咱初次认识,我敬你一杯。”
      小凤仙:“来!咱姐俩干一个。”
      二人的杯子“当”地碰了一下,各自喝光了杯里的酒。
      猴三抄起酒瓶子,说:“来!我给嫂子满上。”说罢,给小凤仙满上酒。
      姜山也端着酒杯站起来,说:“嫂子!我也敬你一杯。”
      小凤仙:“连着喝,可架不住。”
      姜山:“好事成双,嫂子得赏我个脸呀!”
      小凤仙:“好!再干一杯!”
      二人站起来,两个杯子“当”地碰了一下,各自喝光了杯里的酒。
      猴三:“嫂子好酒量,不让梁山好汉孙二娘。”说罢,抄起瓶子,说:“来!满上。”给李金路、姜山、小凤仙三人满上酒。
      李金路:“邓哥自己开店,那工农兵饭店的工作,也不干啦?”
      邓大块:“我没说吗,干了七八年,欠了一屁股债。”说罢,用手捏了一下小凤仙的脸蛋:“这不,连他妈娶媳妇的钱都是借的。”
      小凤仙斜了一眼邓大块,说:“德相,还有脸说呢!”
      邓大块:“改革开放后,上头政策允许,去年冬天,开了这小饭店,我掌勺,媳妇打下手,是个夫妻店吧。这一年来,还清了外债,有生以来,头一次有了存款。”
      李金路:“今天初到贵店,受到大哥大嫂的热情招待。来!咱哥几个敬大哥和嫂子一杯。”
      姜山端起酒杯:“祝大哥大嫂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猴三端起酒杯:“祝大哥、大嫂发财大大的。”
      刘杰:“祝大哥身体健康,仙儿嫂越长越俊!”
      小凤仙笑道:“你们俩这是什么词,一个日本话,一个没正经。”
      邓大块:“托改革开放的福,咱哥们才过上了好日子。来!弟兄们干了这杯。”
      大家站起来,举着杯子“当、当、当”地碰了几下,各自喝光了杯里的酒。
      邓大块举着筷子:“弟兄们请吃菜,手艺不好,将就着吃。”
      大家吃菜。
      刘杰说:“这么干喝着没意思,大哥会不会划拳?”
      李金路:“凑合着能来两下。”
      刘杰:“二哥怎么样?”
      姜山:“我不会划。”
      刘杰:“我也不会。邓哥是划拳的高手你和李哥划两拳。”
      邓大块来了兴致,“好!好!划拳喝酒最来劲了,来,金路,划两拳。”
      李金路:“来吧!我给大哥助助兴。”
      二人举起手。
      邓大块:“我先行令。”说罢,和李金路捏了捏手,说道:“一个楞打,打楞堆,丢了楞堆罚三杯。八匹马呀一个楞堆,哥俩好哇一个楞堆,全来到哇一个楞堆。”
      两个人划拳,邓大块输了。
      李金路笑着说:“邓哥!喝酒。”
      邓大块:“好!我喝。”说完,仰脖喝了一杯。
      猴三:“邓哥出师不利。”说罢,抄起瓶子,倒上酒。
      邓大块举起手说:“来,接着来。”
      小凤仙:“让李哥行令吧!你那楞堆楞打的,什么玩意,和你那傻乎乎的楞劲挺般配。李哥,来点高雅的。”
      李金路:“嫂子!我比邓哥的年龄小,还是叫我小弟,李哥这称呼,可担待不起。”
      小凤仙:“叫李哥不行,那就叫李弟,来点文雅的、有意思的吧!”
      李金路捏了捏手道:“一根扁担颤悠悠哇,挑着担小米上苏州哇,苏州爱我的金小米,我爱苏州的花妞妞。哥俩好哇花妞妞......。”
      小凤仙拍手叫好:“好词!好词!真有才。”
      李金路和邓大块,两人有理划着,嘴里念叨着:“......六六顺呢花妞妞,五奎手哇花妞妞,七个巧哇花妞妞。”
      李金路笑了,说道:“邓哥输了,喝酒!”
      邓大块“嗨!”了一声,抄起杯子,喝光了杯里的酒,夹了两块猪头肉,扔进嘴里嚼着。满脸兴奋地通红,索性站起来,把袖子挽了挽,说道:“兄弟好拳法,再来再来!”
      小凤仙:“李弟,再来个好听的。”
      李金路:“好嘞!坚决满足嫂子的要求。”说罢,点上一根烟,吸了两口。
      小凤仙:“横是快点啊!急死人了。”
      李金路:“听着,一刀烩小吃店顶呱呱呀,凤仙嫂子像朵花呀,鲜花虽美谁来摘呀,邓哥双手来摘她呀!”
      刘杰拍手鼓掌:“嘿!这词绝了!”
      猴三也鼓掌叫好:“好!好词。”
      小凤仙:“真棒!这词说得我心里美滋滋的。”说罢,抄起面前的酒杯说:“来,杰子,为了李弟这好词,咱姐俩走一个。”
      刘杰抄起酒,说:“来!咱姐俩干一个。”
      俩人的杯子“当”地碰了一下,各自喝光了杯里的酒。
      小凤仙对姜山、刘杰、猴三三人说道:“要说我像一朵花,真是那么回事。不是吹,我年轻做姑娘的时候,走在平安县城里的大街上,谁见了谁都说我俊。”
      猴三:“嫂子是俊。”
      小凤仙吃了几粒花生豆,接着说:“有好几个高干子弟,托媒人来说,我连眼皮都不夹。”
      姜山:“你是怎么看上邓大哥的?”
      刘杰:“我知道。有一回在平安县城里的大街上。”
      小凤仙插嘴:“不是大街,是文化馆前的广场。”
      刘杰:“对!对!在广场上,有几个小流氓对仙儿嫂耍流氓,邓哥看见了,一顿拳脚,打跑那几个小流氓,仙儿嫂认识了邓哥,俩人越来越粘手,凤仙嫂就、就投进了邓哥的怀抱。”说罢,用手轻轻地抱了小凤仙一下。
      小凤仙捶了两下刘杰的后背:“去你的,没正经。”
      姜山笑道:“英雄救美呀!真是郎才女貌。”
      小凤仙:“也是,我一不图他钱,他也没钱;二不图他势,他也没势;只图他人品好,讲义气。”
      邓大块和李金路划拳,划了一阵,邓大块又输了,喝了一杯。
      邓大块脸红脖子粗,说道:“我就不信,今儿个赢不了,来!再来。”
      小凤仙:“天天吹,你划遍天下无敌手,怎么样?今儿个狗吃屎,栽了吧。”
      邓大块:“胜败乃兵家常事。金路,再来。”
      李金路:“高高山上一筒杯,哥们喝酒要守规矩,千金散去还能赚呀,义气丢了无处寻。八匹马呀无处寻,全来到哇无处寻,五奎手哇无处寻......。”
      十几拳下来,邓大块又输了。大家哈哈大笑。
      小凤仙去拿邓大块的酒杯:“来吧!我替你喝。”
      邓大块头上冒汗,推开小凤仙的手说:“一边去,用不着你。没听金路说吗!哥们喝酒要守规矩。”说罢,仰脖喝光杯里的酒,抓了一把花生豆嚼着:“来!再来。”
      李金路:“这一拳下来,咱大家共饮一杯。”说罢,捏了捏手指,说道:“改革开放春风来,哥几个喝酒情满怀呀,酒逢知己千杯少哇,一醉方休谁也跑不了哇,二进宫呀跑不了,八匹马呀跑不了。”
      几拳下来,邓大块又输了。
      邓大块像泄了气的皮球,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压得椅子吱吱当:“划了几年拳,今儿个算是真服了,山外有山、天外有天,遇上高手啦!”
      小凤仙:“关老爷面前耍大刀,以后别再吹你那神拳了。”
      李金路:“小手段,让大哥大嫂见笑了。来!咱们大家共同喝一杯。”
      邓大块站起来,举着酒杯说:“来!咱们共同走一个。”
      大家都站起来,杯子“叮叮当当”地碰了几下,各自喝光了杯里的酒。”
      邓大块:“来!弟兄们吃菜。”举着筷子招呼大家。大家吃菜。
      李金路:“常言说得好,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今儿个这酒,真是喝出了水平。凤仙嫂子,给弄点吃的吧。”
      邓大块:“不行,这酒刚喝到兴头上,咱还得接着喝。”
      小凤仙推他说:“逞什么能耐,快烩饼去。”
      李金路指着桌下的几个空瓶子说:“两瓶杏花村,两瓶二锅头,五瓶啤酒,咱喝的不少了,再喝,非放倒了俩不可。”
      刘杰:“邓哥!给李哥、姜哥,亮亮你那烩饼的手艺。”
      姜山:“邓哥喝的不少了,别下厨了。有什么现成的,对付着吃点算了。”
      小凤仙:“没事!你们不知道,就是再喝一水缸,他也醉不了。”说罢又催邓大块:“烩饼去!”
      邓大块对小凤仙翻了翻白眼,无奈地说:“这不花钱娶来的媳妇,就是横。我和弟兄们聊聊,你去烩。”
      刘杰:“嫂子烩的不好吃,还是大哥烩吧!”
      邓大块去厨房烩饼。
      刘杰给每人发了一支烟,又递给小凤仙一支,说:“仙儿嫂,开个洋荤,吸支洋烟。”说罢,又用打火机给点上。
      小凤仙吸了一口,吐出几个烟圈,看着烟的牌子说:“有钱和没钱真是不一样,希尔顿吸上啦!”
      刘杰笑着说:“仙儿嫂,咱是鸟枪换炮喽!”说罢用手一指口袋:“有大票喽!”
      猴三眼馋地说:“刘哥今天赚了多少?”
      刘杰:“没赚多少,才赚了四百多块。”
      姜山:“恐怕得数四遍吧。”
      几个人都笑了。
      邓大块从厨房里喊道:“仙儿!端烩饼。”
      猴三应道:“我来。”
      猴三、小凤仙、邓大块从厨房里端出几碗烩饼,放在桌上。
      邓大块:“弟兄们凑合着吃点。”
      刘杰:“这是老邓家祖传的特色小吃,平安县南关一刀烩烩饼,大哥、二哥,吃。”
      李金路吃着烩饼,称赞道:“真是色、香、味俱佳,好手艺,真绝了。”
      姜山吃着烩饼:“名不虚传,真好吃。”
      邓大块嘴里叼着烟,用围裙擦着手:“兄弟们以后多多光临小店,这烩饼我管够。”
      大家吃完了饭,刘杰用餐巾纸擦着嘴说:“仙儿嫂,算账,今天我请客。”
      邓大块:“杰子,寒碜我呢!这饭我管不起怎的?”
      李金路:“邓哥!话不能这么说,以后是让我们来呢!还是不让我们来呢?”
      邓大块:“当然是愿意弟兄们常来喽!”
      李金路:“那就得收钱,做买卖忌讳白吃白拿,不收钱,以后我们没法来喽”
      刘杰从口袋里掏出一沓子大团结,大约有两百块,啪地拍在桌上,“仙儿嫂,多少就是它了。”
      邓大块拿起钱又递给刘杰,说道:“杰子,下次再收,今儿个我请客。”
      姜山:“别下次了,今儿个说什么也得收。”
      刘杰接过钱,又拍在桌上:“邓哥!你就别推辞了,咱哥们没虚的。”
      邓大块:“得了,仙儿,你看着收。”
      小凤嫂拿过那沓子钱,数了八十块,把剩下的又递给刘杰说:“留八十块钱,不少了。”
      刘杰:“别再给我了。”
      小凤仙把剩下的钱,塞进刘杰的口袋里:“留够了得了呗”
      李金路:“这八十块,也是我们哥仨均摊,以后就是这规矩,有酒同喝,有钱同花,高高山上一筒杯,哥们喝酒守规矩吗。”
      几个人哈哈大笑。

       6、时间:十月上旬的某天,天蒙蒙亮。
          地点:平安县城西十里铺村,李金路家。


      三间旧房,院子四周是土墙头,篱笆院门。院里,猪圈、厕所、鸡窝,一只大公鸡伸长颈子打鸣。
      李金路担水、灌缸,扫院子。
      李金路的母亲,五十多岁,身体极硬朗,抱柴火,烧火做饭。
      李金路在院里打拳。
      娘在屋里喊:“金路,吃饭了。”
      李金路进屋,娘俩放炕桌、端菜、放筷子。炕桌上,两碗白薯粥,馒头、咸菜、一盘炒鸡蛋。
      金路娘上炕,坐在炕头上。
      金路坐在娘的对面。
      金路娘注视着李金路,李金路吃饭。
      金路娘:“金路,今天你去哪?”
      李金路:“妈!昨天晚上,不是对你说了吗,今儿个去曲口赶集。”
      娘:“哎呀!真是,娘的记性越来越不好喽!”
      李金路:“妈,现在咱的日子好过了,钱也够花,你想吃啥就买啥,千万别省着。”
      娘微笑着说:“顿顿吃白面,隔三差五的买肉吃,鸡蛋鲜菜不断,这吃的还有挑吗?”说罢,夹起一块炒鸡蛋,送到李金路嘴里。
      李金路边吃边说:“妈,我都这么大了,还用你喂呀!你也吃鸡蛋。”
      娘:“你二叔昨天来了,他一个人,忙里忙外的,厂子缺个帮手,想叫你过去给他帮忙。”
      李金路:“我不想跟二叔干,想自个闯荡闯荡。”
      娘:“你爸去世得早,你二叔没少帮咱。按说,你长大了,棒棒二叔也应该。”
      李金路:“妈,这事你甭管了,我去和二叔交涉。”
      娘:“你昨天的买卖行吗?”
      李金路:“卖了四十多条围脖,赚了有一百块钱吧!”
      娘:“真行!等咱攒够了钱,把这房子翻盖一下。你都三十四了,该娶媳妇了。”
      李金路:“妈,不着急。你别操心了。”
      吃完了饭,李金路从东面的小棚子里,推出昨天晚上就栓好的自行车,旁边挎着两箱围脖,后衣架上拖着钢丝床,搬开篱笆门,走了出去。

       7、时间:早晨。
          地点:柏油路上。


      清晨,太阳升出地平线,阳光透过一排排高大的杨树,照射在柏油路上。
      李金路骑着自行车,在路上急驰。
      路两边是大片大片的麦田,一垛垛的棒子桔。田野里,有干活的农民。偶尔,闪过一个村庄,一派秋天的光景。
      歌起:身披灿烂的朝霞,乘改革开放的东风,展开金色的翅膀,飞翔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空。去探索一条致富路,因为我们正年轻。
      姜山带着笑,骑车急驰。
      歌继续。
      刘杰骑车急驰。

       8、时间:十月上旬一天的早晨。
          地点:曲口镇大集。


      李金路骑车来到曲口镇粮库大门口外。门口外面是柏油路。
      李金路下车,看着表说:“差十分七点半。”
      刘杰:“大哥!”
      李金路:“你们早到啦?”
      姜山:“我也刚到,刘杰到的早点。”
      李金路:“你们吃早饭了吗?”
      刘杰:“还没吃呢!”
      李金路:“老三看着车,我和老二去转转,先找个出摊儿的地方。”
      刘杰看车,李金路和姜山,在曲口镇的街道上走着,寻找地方。街道上,各行各业的买卖人,摆摊儿的。找地盘的,车来人往。
      姜山指着十字路口的一块空地,说:“这儿四通八达,是个好地方,肯定下货。”
      李金路:“这地方是不错,准是当地人占的长摊,能轮得到咱们吗?”
      姜山:“那咱在哪儿?”
      李金路:“溜达了这一趟,我也有了数。咱还是在粮库大门口吧!”
      姜山:“那地方太溜梢子。”
      李金路:“是落下了一点,可那是曲口镇大集的进口,必经之路,咱哥仨的扬声器一练,顾客不会少。”
      姜山:“还是大哥有经验。”
      李金路:“走!咱们回去,我卸货,你们俩吃饭去。”
      姜山:“吃饱了,喝足了,练它娘的。”

       9、时间:接上文。
          地点:曲口镇粮库大门口旁边。


      曲口镇两块大门口旁,李金路、姜山、刘杰三人,在弹簧床上摆货。身后的几棵杨树上,横系着绳子,上面挂着围脖、秋裤。
      摊儿前的柏油路上,走着赶集的人们。有几个人停下脚步,站在摊前瞧热闹。
      有个年轻姑娘:“你们是哪的?”
      刘杰:“我们是前进制鞋厂的!”
      年轻姑娘:“前进制鞋厂?怎么还卖东西呀!”
      刘杰:“厂长被撸,工厂倒闭,车间停产,全厂职工货顶工资,自谋出路喽!”
      年轻姑娘:“你们的货肯定便宜。”
      刘杰:“便宜的爸打便宜的妈,便宜急喽!”
      年轻姑娘:“你们的货怎么卖?”
      刘杰:“晴纶秋裤,五块八一条;女式一带鞋,原价三块五,现价两块五;拉毛围脖,八块五一条。”
      另一个年轻姑娘问:“你们制鞋厂,怎么卖围脖、秋裤哇?”
      刘杰:“我们、我们厂、我们是制鞋来着,后来、后来改成了综合厂,什么都生产。”
      围观的几个人哈哈大笑。
      一个男青年:“这这样鞋多少钱一双?”说罢从摊上抄起一只男式青年鞋问道。
      姜山:“这叫青年鞋,三块六一双。”
      男青年:“我来两双,六块钱。”
      姜山:“两双七块二,少了不卖。”
      男青年:“两双,给个批发价呀!”
      姜山:“三块六一双,这是出厂价,比批发价还便宜。”
      男青年:“三块六,也不便宜呀!什么出厂价。”
      姜山:“厂价销售,你不懂,这可是打着灯笼都不好找的机会。”
      男青年:“我来两双。”说罢,挑鞋,试鞋。
      一个年轻姑娘,拿着一双一带鞋问:“这鞋多少钱?”
      姜山:“两块五一双。”
      年轻姑娘:“我来一双。”
      姜山:“你要多大号的?”
      姑娘:“三十六的。”
      姜山从身后的纸箱里,拿出一双鞋递给姑娘。
      姑娘接鞋、试鞋。
      男青年试好鞋,掏出十块钱,递给姜山:“掌柜的,交钱。”
      姜山:“两双七块二,你给了十块,再找你两块八。”姜山收钱 、找零。
      旁边有两个顾客翻看秋裤,看着围脖。
      摊儿前,来了两个身穿制服的女税务员。
      一个二十多岁的女税务员问:“你们是哪的?”
      姜山:“誉满全球,大名鼎鼎的前进制鞋厂,下岗的工人阶级。”
      另一个三十多岁的税收员,翻看着鞋。
      姜山:“二位,你们买鞋呀?”
      三十多岁的税收员说:“我没不买!”
      姜山:“不买鞋请靠边站喽!”
      二十多岁的税收员:“你们有没有执照?”
      姜山:“你买不买鞋,我怎么知道。”
      女税收员:“你真会打岔,我问你有没有营业执照?”
      姜山:“营业执照哇!有、有的。”
      女税收员:“拿出来看看。”
      姜山装模作样的摸了摸口袋,又在一个挎包里翻了翻,说:“哎哟!忘记带了,丢家里了。”
      二十多岁的女税收员:“那你们得钱。”
      姜山:“钱、什么钱?”
      二十多岁女税收员:“税钱!”
      姜山:“睡钱?我还没睡就要钱呢?”
      李金路、刘杰,还有几个顾客,被逗得哈哈大笑。
      二十多的女税收员急红了脸:“你、你真能胡搅蛮缠。”
      姜山:“我还真馋了,馋得溜哈拉子啦!”
      税收员:“你、你收摊儿,别卖了。”
      姜山:“收摊儿?这么早不收,等散了集才收摊呢!”
      三十多岁的税收员:“你们不讲理,别卖了到税务所走一趟。”
      姜山:“一会儿,等我们有了闲工夫。”
      两个税收员气急了,扭头走了。
      姜山扯着嗓子唱:“妹妹你大胆地向前走哇!莫回头!通天的大路,九千、九百、九千九百九十九哇!......。”
      刘杰和几个顾客哈哈大笑。
      李金路:“老二,这可是税务所的两个真家伙,咱没有税务照,你耍贫嘴,非找了麻烦不可。”
      刘杰:“那个年轻的,长得可真帅。二哥,你是不是看上人家了?”
      姜山:“我看上人家,人家能看上我吗?”
      刘杰、姜山二人大笑。
      三人继续练摊儿。

       9、时间:接上文
          地点:同上。


      李金路、姜山、刘杰的摊儿前,来了两个身穿制服的男税务员。
      其中一个男税务员说:“你们是前进制鞋厂的?”
      姜山:“是的。二位有什么事?”
      税务员:“别卖了,收摊儿,跟我到税务所走一趟。”
      姜山:“好的好的,跟你们溜一趟。”
      李金路:“你别去,我去吧!”
      姜山:“大哥!杀鸡不用宰牛刀,有我去就放心吧!”
      李金路:“不行!你们俩照顾摊子,我先去。”
      税务员:“你们收摊,别卖了。一块到所里走一趟。”
      李金路:“这位大哥,这摊子一时半会儿收不起来。我先去,有什么事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这还不行吗?”
      税务员:“也行,那咱们走。”

      10、时间:接上文。
          地点:曲口镇税务所。


      一个临街的大门口,门旁挂着平安县曲口镇税务所的牌子。院子里,有几十间房子,房子的门口挂着办公室、会计室、所长室等小标牌,院里停放着几十辆自行车、还有几辆摩托车。
      两个税务员,把李金路带进了办公室。
      办公室里,有几张办公桌,十几把椅子。所长正坐在一张办公桌旁吸烟,五十上下,有些秃顶 ,农民出身,性格豪爽。
      一个税务员介绍:“这是我们的所长!”
      李金路伸出手,想和所长握手:“您好所长,我是卖百货的个体户,叫李金路。”
      另一个税收员说:“他就是在粮库门口摆摊儿,自称是前进制鞋厂的。”
      所长的脸上铁青:“你们是前进制鞋厂的!”
      李金路:“我们是下岗职工,这不厂子倒闭,半年没法工资吗!”
      厂子:“厂子发不发工资我管不着,可你们来曲口镇赶紧撒野,扰乱税收,可触犯了法律。”
      李金路:“这部,厂子发了点货,哥几个来做个小买卖,得赚俩钱吃饭呢!”
      所长:“我们税务工作人员,有权检查你们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你们为什么故意捣乱?”
      李金路:“所长,您误会了。我们的营业执照正在申请办理,还有税务证,马上就会发下来。”
      所长:“做买卖,得依法纳税,你知道不知道?”
      李金路:“知道,养儿当兵、种地发粮、经商纳税,这是天经地义的。”
      所长:“你们没有税务登记证,是非法经营,得加倍交税,懂吗?”
      李金路:“那我们得交多少税呀!”
      所长:“你们几个人?”
      李金路:“三个!”
      所长:“三人交三十。”
      李金路:“好的,我马上交。”
      所长:“还有,你们侮辱女税务员,扰乱国家税收,得加重处以罚款。”
      李金路:“所长,这可冤枉了,我们都是安分守己的良民呢!”
      所长:“良民?里良民里挑出来的刁民。”说罢用手拍了一下桌子:“我问你,你唱没唱妹妹大胆地往前走来着?”
      李金路:“这个呀!是有一个兄弟唱来着,他也没什么恶意,只是见了漂亮的税务大姐心里高兴,和她俩来客观玩笑。”
      所长:“开玩笑?这纯粹是耍流氓。凭这条罚款三千。”
      李金路:“所长!你吓死我了,把我们的货、车子和人都卖了,也值不了三千呢!”
      所长:“年你们是初犯,又是下岗青年,给你们减点、免点,交一千块吧。”
      李金路:“别、别喈!所长,您是我们买卖人的领导,政策水平比我们高,您得对我们多多帮助,多多批评指导。”
      所长:“我领导了你们吗?你们根本没把税务人员放在眼里。”
      李金路:“哪能呢!还得靠您带领我们奔四化呢!罚款的事,就免了吧!”
      所长:“这么着,你把那个唱妹妹的小子,给我叫来。”
      李金路:“行,我去叫他,向所长承认错误。”
      所长:“快去,今儿个得好好端正一下你们的态度。”

      11、时间:接上文。
          地点:粮库门旁,三人摊儿前。


      李金路回到摊前。
      姜山:”大哥!怎么样了?“
      李金路:“惹麻烦了,你得去一趟,向所长承认错误。”
      刘杰:“别去,咱们收摊,走他娘的。”
      李金路:“不行,这曲口集挺下货,一会咱们还得来呢!”
      刘杰:“以后再说,今儿个别跟他们啰嗦了,耽误功夫儿!”
      李金路:“这事你别掺合了,你看摊,我和老二去办。”
      刘杰:“那就依着你。”
      李金路:“老二,我先去,你去买条烟,拿到所里,向所长认个错,千万别来硬的。”
      姜山:“有这个必要吗?”
      李金路:“咱理亏,一没执照、二没税证,你又唱妹妹,又说睡钱,歪上咱就麻烦了。”
      刘杰:“怕它个屁,咱局里有人,回去一个电话就办了。”
      李金路:“老三,这事你别管。老二快去买烟,拿着烟过去,记着,说软话,别来硬的。”
      姜山:“放心吧大哥,你先走,我一会儿到。”

      12、时间:接上文。
          地点:曲口镇税务所。


      李金路走进税务所办公室,对所长说:“所长,唱妹妹的来了,让他向两位税务大姐认个错。”
      所长:“他叫什么?”
      李金路:“叫姜山。”
      正说着,姜山到了。
      李金路介绍:“老二,这是所长,咱们的领导。”
      姜山给所长一躬到底:“所长您好,原谅我年幼无知,多有得罪,多有得罪。”
      所长:“你叫姜山?”
      姜山:“是的是的,小民姜山。”
      所长:“你小子,就是刚才唱妹妹来着?”
      姜山:“就是就是。”说着,把一条碧鸡牌烟,放在所长的办公桌上。
      所长:“别他妈给我来这一套,把烟拿走,罚款三千。”
      姜山笑嘻嘻的说:“所长!您千万别生气,我只是和两位税收大姐开了个玩笑,别真罚款呢!”
      所长:“不交罚款,今儿个非送你去派出所不可。”
      姜山:“所长,您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别和我们晚辈的一般见识。”说罢,从口袋里摸出一盒烟,抽出一支递给所长说:“来!抽根烟消消气。”
      所长推开姜山递过来的烟:“你小子鬼头蛤蟆眼的,一看就不是个省油的灯。”
      姜山:“哎哟!所长真有眼力,连县长都夸将我,说我卖鞋做买卖,给下岗工人做出了榜样。还要发展我入党呢!”
      所长:“你入他妈的流氓党吧!我问你,以后还唱不唱妹妹?”
      姜山:“打死我也不唱了。”
      两个女税收员走进来,姜山对他俩深鞠一躬,说道:“两位漂亮的税收大姐,请原谅小弟年幼无知,多有冒犯,又有冒犯。”
      女税收员:“你那股威风劲呢!”
      姜山阴阳怪气的说道:“小弟我胆小地向后退呀!不敢回头——。”说罢,又鞠了一躬,退出了办公室。
      两个女税收员被逗笑了。
      所长:“小兔崽子,还他妈耍贫嘴。”
      李金路:“不打扰了所长,下集再见!”说罢,向所长挥了挥手,尾随着姜山走了出去。
      所长:“哎!谁让你们走了,回来回来。”
      李金路在室外喊道:“所长,您工作忙,咱下集再见。”
      所长:“烟拿走,款不罚了,您们横是得交点税钱呀!”
      李金路:“多谢所长,下集补交吧!”
      李金路、姜山二人一路小票,走了。

      13、时间:下午两点多
          地点:曲口镇粮库门口。


      三人的摊前,一个顾客买秋裤,刘杰照应顾客。
      马路上,走着三三两两赶集回家的人们。
      李金路、姜山二人往回走。
      姜山边走边唱:“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哇!向前走——。”
      李金路:“还长妹妹呀!唱出去一条烟,还不过瘾呢!”
      姜山:“饱吹饿唱,和税务所磨了半天嘴皮子,真饿了。”
      李金路看了看表说:“也是,都两点多了,马上收摊,吃饭。”二人边走边说。二人来到摊前。
      李金路:“咱的营业执照,还有税务登记证,该办了。”
      姜山:“没有证照,工商、税务,老找咱的麻烦。”
      刘杰:“拐子的屁眼,斜了门了。这工商、税务,顶上咱了,敛钱真他妈的跟的紧。”
      李金路:“那是呗!人家税务部门,是干这个的,国家用钱,还不都指着这税收吗!”
      刘杰一边收拾床上的秋裤,一边说:“就咱仨这个小买卖,赚不了了个仨瓜俩枣的,交它妈的什么税,就不交,看他们有什么辙。”
      李金路:“你这么说,可就不对了,你想,当兵的给咱保卫着国防,各级领导犒劳着国计民生,没有税收,让他们喝西北风呀!”李金路边说,边收拾着摊上的围脖:“养儿当兵,种地交粮,经商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咱拿点管理费,交点管理费,也是应该的。”
      刘杰:“我不时说不交,横是等咱有了执照,赚了钱,再交呗!”
      李金路:“都象你这么认为,执照和税证就没人办喽!”
      刘杰挠挠头皮:“也是这么个理。”
      李金路:“若是没营执照的不交税,那谁还办执照哇!”
      刘杰收拾货,低头不语。
      李金路,这税得纳,执照也得办。晚办不如早办,早晚得办。下午,回了家,咱哥仨分头办执照,各办个的。
      姜山:“马上收摊儿,收完了吃饭。”
      三人收摊,装货。

      14、时间:接上文。
          地点:利民小吃店。


      马路旁,一个三间门面的小吃店里。
      屋里放着六七张桌子,只有三四个顾客在吃饭。李金路、姜山、刘杰三个人,已吃完了饭,正围坐在一张圆桌旁,桌上,是刚用过的杯、碗、碟子、筷子之类。
      李金路对刘杰说:“老三,去算账交钱。”
      刘杰:“这还用大哥吩咐!”说罢走到服务员面前说:“给我吗算算帐。”
      服务员:“好嘞!”说罢,拿过一个计算器,看着菜单,坐在桌后算着:“饺子二斤半,七块五,啤酒三瓶三块六,花生米两块,拍黄瓜两块,猪头肉五块,合计二十块零一毛,给二十。”
      刘杰把二十块钱递给服务员。
      三人坐在桌旁,抽烟,喝水。
      李金路:“老三,划了多少钱?”
      刘杰:“二十块。”
      李金路:“昨天,在邓哥店里划了多少?”
      刘杰:“八十块。”
      李金路:“你一个划了一百。老二今天买了一条烟,四块八,昨天拿了两块钱管理费,一个是六块八。一百零六块八,除以三,得三十五块六。李金路按着计算器算账。”
      姜山:“大哥什么意思?”
      李金路从口袋里掏出一沓子钱,数了三十六块,放在刘杰面前说:“咱们哥仨,均摊,我拿三十六块,老二,你给老三三十,咱哥仨的帐,平了。”
      刘杰把放在面前桌上的钱,有推给李金路说:“怎么了大哥,咱哥仨吃饭,我花俩钱还不应该。这钱我不要。”
      李金路说:“老三,这是咱哥仨今后的规矩。合伙花钱,平均摊分。”
      姜山把三十块钱递给刘杰:“亲兄弟,明算帐,这样,咱哥仨才能相处得长久。”
      李金路:“老三,把钱收起来,别推辞了。这才体现了公平和理。”
      刘杰:“那么,我听大哥、二哥的。”说罢,把钱装起来。”
      姜山:“大哥!咱县的庙会也块到了。”
      李金路:“庙会的日子,是哪天?”
      刘杰:“过去,咱平安的庙会,是农历二十九,八成还是这个日子。”
      姜山:“这不块到了吗?”
      李金路:“庙会停了有些年头了,今年重新恢复,肯定热闹,咱得早点做准备。”
      刘杰:“我的秋裤,没多少了,还得多进点。”
      刘金路:“我的围脖,也剩的不多了,等办完了执照,明天或是后头,去北京进货。”
      姜山:“是得早做准备。”

      15、时间:下午两点多钟。
          地点:刘杰家。


      县城一个家属院,三间正方两家西厢房,两间东厢房。院里,放着三辆自行车,自行车上,是钢丝床和货。
      客厅里,李金路、姜山、刘杰三人,坐在沙发上,茶几上,是几杯茶水,烟。电视柜上,一台14寸的黑白电视机,北墙上,贴着一张大山水画。
      姜山靠在沙发上:“大哥,后头就是庙会了,你们俩还没进货。”
      李金路:“明天得去进货了,在不能拖了。”
      刘杰:“这两天办执照和税证,要这个手续那个证明,把人都忙晕了。”
      李金路还好,这证照算办下来啦。明天我和老三去北京进货,城关工商要分地盘,老二,你盯着这事吧!”
      姜山:“行!我盯着占地方。”
      刘杰:“咱占哪好呢?”
      李金路:“服装布匹小百货的摊位,主要安排在县城中街,当然是街中心最好了。”
      姜山踌躇了一下说:“街中心,那个地段是寸土寸金,不定有多少人盯上了,占那儿我可办不到。”
      刘杰:“大哥、二哥,这事交给我吧。”
      姜山:“你有把握?”
      刘杰:“嘿!别的事我不敢说,要说庙会占个地方,你们俩指哪儿,咱就占哪儿。”
      姜山笑着说:“牛皮你可别吹爆喽。”
      刘杰:“ 县百货商场南边,那地方你们看怎么样?”
      李金路:“那太好了,我连想都没敢想。若是占上这个地段,咱就阿弥托福了!”
      刘杰站起来,用手网地下一指说:“好就这儿吧!占不到这个地方,我镇西关的外号免了。”
      姜山:“明天,你占地方儿,我去北京给你进货。”
      刘杰:“行,就这么办。你说呢大哥?”
      李金路:“就这么定了,明天老二和我去北京进货,老三在家占地方。”

说明:本剧本只上传一小部份,后面省略了很多内容,剧本长度大概十来分钟,是一个超级搞笑加感人并起到宣传教育的正能量剧本,适合各种活动演出。此剧本是收费的,如您有需要请联系,电话:13979226936 QQ:652117037 企业微信号:13979226936 微信公众号:剧本原创, 另外可根据您的要求专业为您量身定写各种剧本,如:专业代写小品、相声、快板、三句半、音乐剧、情景剧、哑剧、话剧、二人转、双簧、戏曲剧本等。
代写小品
关于我们 | 代写小品 | 编剧招聘 | 投稿须知 | 付款方式 | 留言版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剧本创作 | 编剧群 |设为首页
本网所有发布的剧本均为本站或编剧会员原创作品,依法受法律保护,未经本网或编剧作者本人同意,严禁以任何形式转载或者改编,一但发现必追究法律责任。
原创剧本网(juben108.com)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备案号粤ICP备14022528号     法律顾问:广东律师事务所
剧本投稿  | 剧本征集  | 注册登录  | 编剧加盟  | 咨询建议  | 编剧群  | 招聘  | 代写小品  | 设为首页
总首页 |电影 |微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短视频剧 |广告剧 |小说 |歌词 |论文 |影讯 |节日 |公司 |年会 |搞笑 |小品 |话剧 |相声 |大全 |戏曲 |剧组 |编剧 |舞台剧 |经典 |剧情
电视剧本创作室 | 招聘求职 | 上传剧本 | 投稿须知 | 留言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网站公告
站内搜索 关键词: 类别: 范围:
代写小品剧本电话:13979226936 QQ:652117037 原创剧本网www.juben108.com
重点推荐剧本
感情纠纷闹离婚心理剧剧本《
农产品销售致富搞笑小品《村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小品《红色
农业小品剧本《村官带货》
乡村振兴小品剧本《村官带货
戏曲音乐剧本《村长的心病》
专业代写小品剧本
代写小品剧本
重点推荐小品剧本
戏曲音乐剧本《村长的心病》
红色历史情景剧剧本《红色黔东
情感音乐剧剧本《庭前调解》
七一建党节小品剧本《最美党员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历史小品剧本
古装搞笑小品剧本《天南地北来
小学生红色教育题材小品《小小
感人故事小品剧《我爱你中国》
小学生表演红色历史题材小品《
乡村振兴小品剧本《村里那些事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宣传小品《老
电信诈骗和网贷小品《心急的陷
六一儿童节超感人小品《唯一的
512护士节正能量小品剧本(你健
五一劳动节晚会节目爆笑小品《
供电局员工感人小品剧本《照亮
拐卖农村妇女小品《买媳妇》
电视台融媒体小品剧本《融媒体
建设精神文明社会音乐剧剧本《
带领全村农民发展高效农业致富
职校老师学生小品剧本《校企合
工地项目部小品剧本《口碑重要
校园情景剧剧本《我的好爸爸》
预缴税款搞笑小品《欢喜冤家》
政府好政策鼓励回乡创业情景剧
大学生红色爱国思想教育小品剧
乡村振兴音乐剧剧本《最美乡村
市场监督管理局315晚会小品剧本
供电公司智能电表宣传快板剧本
乡村振兴村官小品《致富带头人
您当前位置:中国原创剧本网 > 电视剧本 > 农村电视剧本 > 《他们正年轻》
 
授权级别:普通授权与委托   作品类别:电视剧本-农村电视剧本   会员:qq6185306   阅读: 次   编辑评分: 3
投稿时间:2014/1/31 19:25:30     最新修改:2014/1/31 19:25:30     来源:本站原创 
电视剧本名:《《他们正年轻》》
【原创剧本网】作者:王兴茹 笔名 默吟
中国原创剧本网电视剧本创作室专业创作各种电视剧本、电视栏目短剧剧本。 QQ:719251535
代写小品

上部    第一集
       1、时间:一九八一年七月中旬的一天,上午九点左右。
          地点:平安县城(北京城南一百多里的一座县城)。

      县城中心十字路口,街道两边是百货商店,新华书店、生产资料门市部、工农兵饭店、文具店、太和堂药店。等一些门店。墙上写有打字标语“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大包干、生产大发展”。
      街道上车来人往。
      从西大街西面走过来一个青年,二十三、四岁,个头一米七四,平头,身穿白短袖衫,蓝条长裤,脚穿黄胶鞋。推着一辆红旗牌加重自行车,车两边驮着两筐甜瓜,百八十斤左右。
      十字路口西大街十多米路南,有一个五间门脸,门上挂着“城关镇供销社利群饭店”的牌子。青年把车靠在门旁的墙上,卸下两筐瓜,在地上铺上两个编织袋,把筐里的一些甜瓜麻利的码在编织袋上,摆好瓜,拿出盘子秤,一双有神的明亮的凤目注视着过往的行人,嘴里随意地吆喝:“大甜瓜,三毛一斤,倍甜倍甜,买来吧!”
      一个三十左右的中年妇女,走过来蹲在摊前,挑剔地把瓜弹来弹去:“掌柜的,你这瓜熟的不好。”
      卖瓜青年应到:“大姐!你是外行,这瓜可熟透喽!这是新品种、金沙密,蜜甜蜜甜的,您来点吧!”
      中年妇女:“你这瓜三毛一斤,也太贵了。那边有个老头,大甜瓜才两毛一斤。”
      卖瓜青年:“那是老品种,铁把儿黑,窝儿老,肉古耐的不好吃,现在谁还吃那种瓜呀!”
      中年妇女笑着说:“卖瓜的,谁也不说他的瓜苦。你就侃吧。”
      卖瓜青年抄起一个瓜,又转身从车兜里拿出一个塑料瓶子,拧开瓶盖,用瓶里的水把瓜洗了洗,又把瓜掰成了两瓣,把其中的一瓣递给中年妇女:“大姐!你也别光听我侃,这瓜好吃不好吃,你尝尝。”
      中年妇女接过瓜,咬了一口嚼着。
      卖瓜青年又把手里的半个瓜,递给旁边的一个老汉说:“老师傅,你也尝尝。”
      老汉练练摆手:“不尝、不尝。”
      卖瓜青年:“尝尝不要钱。”
      老汉不好意思的说:“我不想买,只是看看。”
      卖瓜青年:“即在江边站,就有望水心。买不买没关系,尝尝我的瓜,就是赏我的脸了。”
      老汉接过瓜,吃着。
      卖瓜青年又转向中年妇女问道:“大姐!这瓜甜不甜?”
      中年妇女一边吃瓜,一边随口答道:“还行!”
      卖瓜青年又问道:“脆不脆?”
      中年妇女:“还行!”
      卖瓜青年又问道:“沙不沙?”
      中年妇女:“还行!”
      卖瓜青年笑着说:“你这大姐真有意思,一口一个还行,到底怎么个行法,你也说的细致点呀!”
      中年妇女也笑了:“掌柜的,你真叫死理,这瓜是又甜、又脆、又沙,这回行了吧!”
      老汉也一边吃瓜一边说:“是不错,这瓜真是好吃。”
      听了两个的回答,一个路过的中年男子和一个老年妇女,也停在瓜摊前。
      卖瓜青年:“唉!这就对了,买不买的的没关系,我横是听句公道话呀!”
      中年妇女:“公道话你是听到了,我买瓜也得便宜点!”
      卖瓜青年:“三毛一斤,在不能便宜了。”
      中年男子也跟着讨价还价:“便宜点,一块钱五斤,我来两块钱的。”
      卖瓜青年笑着说:“两块钱只能给你七斤。”
      中年妇女:“你这掌柜的,买卖得做的活泛点,不能商店的买卖,一口价。”
      卖瓜青年:“大姐!你们城里的人里不知道,庄稼主儿种瓜可不容啊!今年的电费涨了,种子涨了,农药、化肥都涨了,哪一样也离不开钱,弄不好弄个本吃本,白忙活。”
      中年妇女:“这我知道。可你也不能要一个是一个吧!这样吧,两块钱九斤你买不卖?”中年妇女站起身来,要走的样子。
      中年男子蹲下来挑瓜:“行了掌柜的,两块钱九斤,卖吧!”
      卖瓜青年:“这样吧!两块钱八斤,开个张,头一份买卖图个吉利。”
      中年妇女又蹲下来说:“行!八斤就八斤,我来两块钱的。”说罢,挑瓜。
      卖瓜青年抄起盘子秤,中年妇女往秤盘子上放瓜。
      卖瓜青年秤瓜:“够喽!够喽!八斤高高的。”卖瓜青年把瓜装进塑料袋里,递给中年妇女:“拿好大姐,您回去吃吧,一咬顺嘴流甜水。”
     “你真会说话。”中年妇女微笑着接过瓜,又把两块钱递给卖瓜青年:“给你钱.”
      卖瓜青年接钱,照应下一份买卖。
      中年男子往盘子秤上放瓜,说:“我也来两块钱的。”
      旁边的那个老年妇女说:“掌柜的,我买一块的,给四斤吧!”
      卖瓜青年:“一块钱只能给你三斤。”
      老年妇女:“你这可不合理。”
      卖瓜青年笑着说:“一块钱三斤是零售价,两块钱七斤是批发价。”
      老年妇女:“那我也买两块钱的,弄个批发价吧!”
      卖瓜青年和那个买瓜的中年男子都笑了。
      卖瓜青年熟练的照应顾客,秤瓜、收钱。


       2、时间、地点:接上文。

      一个二十出头的小青年,边唱边从西面走来。他穿一条牛仔裤,上身是一件黄色的文化衫,文化衫的前胸上印着一个大鼻子!叼着小烟袋的外国人,醒目的英文字母OK。小青年一头乱蓬蓬的长发,戴着墨镜,手腕上刺着一个青色的大蝎子,调皮的娃娃脸脸上流露出一股什么都不在乎的神情。
      卖瓜青年的瓜摊前,有两个人正在挑瓜。
      小青年走到摊前,弯腰抄起一个甜瓜问到:“这瓜甜不甜?”
      卖瓜青年应道:“新品种,金沙蜜,咬一口甜掉牙。”
      小青年从口袋里掏出手帕,擦了擦手里的瓜,咬了一大口嚼着:“嗯!这瓜甜是甜,可没甜掉我的牙呀!”
      卖瓜青年:“我这是打个比方。”
      小青年:“打比方?你这是说大话糊弄人。”
      卖瓜青年白了小青年一眼说:“你这师傅真没规矩,拿起瓜就吃不说,还狡理。”
      小青年:“什么规矩?这瓜不是人吃的吗?”
      卖瓜青年:“瓜是让人吃的,可不能白吃,得先花钱买了再吃啊!”
      小青年阴阳怪气:“哦!得花钱买了在吃。”
      卖瓜青年:“对呀!得花钱买。”
      小青年:“我买,你这瓜怎么卖啊?”
      卖瓜青年冷笑着说:“三毛钱一斤。”
      小青年右手握着吃剩下的半个瓜,边吃边打岔:“什么?三毛钱七斤!那我买一块钱的。”
      卖瓜青年:“你听错了,三毛钱一斤,不是七斤。”
      这时,蹲在地上挑瓜的两个顾客,不挑了,站在一旁听俩人口角。
      小青年吃着瓜,右手从口袋里掏出一块钱扔在瓜摊上:“刚才你明明说三毛钱七斤,转眼又变卦,拉出来的屎又坐回去啊!”
      卖瓜青年:“你要买呢,三毛钱一斤,不买拉到。”
      小青年:“我今天是买定了,三毛钱七斤。”
      卖瓜青年:“我若是不卖呢?”
      小青年:“那我就不客气了,说不定给你捡了摊子。”
      卖瓜青年:“你若是买,一块钱给你约三斤,再找你一毛钱。”
      小青年:“是你说的,三毛钱七斤,我给你一块钱,三七二十一斤。”说罢,小青年随手把半个瓜扔掉,说:“一斤免了,算我吃了一个瓜,你再给我约二十斤。”
      卖瓜青年:“二十斤约不了,只能约三斤。”
      小青年:“你约不约二十斤?”
      卖瓜青年对旁边几个瞧热闹的说:“大伙给评评理,这平安县卖瓜的,有一块钱二十斤的吗?”
      旁边的十几个人,有的笑着,有的瞧热闹不言语。只有一个不怕事的愣头青小伙子说道:“一块钱二十斤,也忒便宜了。”
      小青年:“我不管别人卖多少斤,反正你得卖给我,一块钱二十斤。”
      卖瓜青年:“真没见过这么不讲理的。”
      小青年:“今儿个,就让你见识见识我镇关西。”说罢用手来掰秤杆子。
      卖瓜青年:“我鲁智深,倒想见识一下你这镇关西。”说着,顺手攥住了小青年的手腕子,用力往外一掀,小青年一个踉跄,往后蹬蹬地退的几步,站立不稳,一屁股坐在地上。
      围观的人有的笑了,有的小声交头接耳。
      “嘿!鲁智深拳打镇关西。”
      “瞧着吧,这镇关西可不是好惹的。”
      小青年好一会儿才站起来,划拉了几下屁股上的土,指了指卖瓜青年:“你等着,咱一会儿见,常赶集还碰不上亲家。”说罢扬长而去。
      卖瓜青年捡起瓜摊上的一块钱,冲着小青年的背影喊:“镇关西、关西老弟,拿着你这一块钱!”见镇关西不理,又喊:“我鲁智深改日奉还。”
      围观的一个中年人,热心的劝卖瓜青年:“小伙子,收摊快走吧,镇关西在县城这一带,没人惹得起,一会儿准来找你的麻烦。”
      卖瓜青年:“听拉拉咕叫,就别种庄稼了。咱不怕。”
      中年人随口说道:“嘿!加点儿小心吧。”
      几个瞧热闹的人走了。
      卖瓜青年整理瓜摊,吆喝:“大甜瓜,又沙又甜,三毛钱一斤,两块钱八斤,买来吧!”
      刚才那两个买瓜的,又蹲下挑瓜。
      一个买瓜的往盘子秤里挑瓜,说道:“我来两块钱的。”
      一个买瓜的说道:“我来一块钱的。”
      卖瓜青年约瓜,说道:“一块钱三斤半,两块钱八斤,随便挑。”
      卖瓜青年接着卖瓜。

       3、时间:中午十二点多。
          地点:平安县城西大街利群饭店。

      卖瓜青年瓜卖完了,有铺在地上的编制袋,裹好盘子秤,装进车旁挎着柳条筐里。
锁好车子,转身进了身后的利群饭店。
      利群饭店餐厅,有玻璃柜台,柜台里放着几盘油炸花生米,豆腐丝、灌肠、猪头肉之类的凉菜。一张三屉桌是收银员,桌后有一个货架,货架上摆着几瓶白酒、啤酒,几种香烟。货架旁贴着一张饭菜价目表。
      餐厅里放着几张圆桌、几张方桌、还有几张条桌。顾客有的吃饭,有的喝酒。服务员照应着。
      一个男服务员,对走进门来的卖瓜青年说:“瓜卖完了?”
      卖瓜青年应道:“卖完了,吃点东西。”说罢,坐在靠玻璃窗前的一个座位上把随身带的挎包放在桌上。
      卖瓜青年走到玻璃柜台前,对你服务员说:“来一瓶啤酒,一碟花生米,八两焖饼,一碗鸡蛋汤。”
      不大功夫,饭菜上来了。卖瓜青年坐在桌旁,边吃边喝,眼睛不时的望着窗外。一来照看着靠在窗外墙上的自行车,二来有意无意的等着镇关西。
      男服务员放好饭菜,搭话道:“哥们!哪个村的?”
      我是城西十里铺的。”卖瓜青年喝着啤酒,问道:“哥们!那个和我捣乱的镇关西,是哪的?”
      男服务员道:“西关村的!怎么,这平安县城的镇关西你都不知道!”
      卖瓜青年说:“还真没听说过,这人可真蛮横,不讲理。”
      男服务员:“是个打架不要命的混楞小子,要不外号叫镇关西呢!”
      卖瓜青年笑到:“听着外号,就知道不是个善茬子。”
      男服务员:“可不是,在平安县城这一块,没人敢惹,你可得注意。”
      卖瓜青年:“咱正经的做买卖,没事不找事,有事咱也不怕事。”
      卖瓜青年喝酒、吃饭。

       4、时间:下午一点多,早秋的阳光燥热。
          地点:平安县城西去的柏油路上,行人车辆不太多。路两边是庄稼地。

      卖瓜青年骑着自行车,车上带着两个空筐,在路上往家赶。嘴里哼唱着关贵敏的歌“青春啊青春,美丽的时光,比那彩霞、还要鲜艳,比那玫瑰、还要芳香,若问那青春,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它带着爱情,也带着理想,更带着智慧,在你的心上,你的心上......”。
      从后面飞快地追上来两辆摩托车,车上有人大喊:“卖瓜的,给我站住!”“站住!”随着喊声,两辆摩托车驰到卖瓜青年的自行车前面,“吱——吱——”刹住了车。俩人驾车,俩人坐车,四人下了车,拦住了卖瓜青年。其中领头的一个正是镇关西。
      狭路相逢,卖瓜青年只好下了车,手扶车把问道:“镇关西,你要干什么?”
     “干什么?”镇关西双手掐腰,气势汹汹:“今儿个让你知道知道锅是铁打的.”
      卖瓜青年笑到:“这你可说错了锅是生铁铸的,不是熟铁打的。”
      镇关西:“甭管锅是铸的,还是打的,反正是铁的.”
      卖瓜青年:“这回说对了,锅是铁的我也知道。”
      镇关西:“知道就好,今儿个得教训教训你。”
      卖瓜青年:“咱们往日无怨、近日无愁的、犯不着动手打架吧!”
      镇关西:“少废话,你卖瓜时那股威风劲呢!”
      卖瓜青年:“若是真动起手来,谁有个三长两短的,可不好交待。”
      镇关西:“怎么?尿了吧!”
      卖瓜青年:“不是我胆小,咱犯不着。哥们!高抬贵手,放我过去。”
      镇关西:“想走!也行,跪在地上给我磕三个响头,我就饶了你。”
      其他三个小青年,年龄都是十七八九,二十来岁,跟着起哄架秧子,乱喊乱叫。
      “想走!没那么容易。”
      “今儿个,非修理修理你不可。”
      “跑我们哥们地盘上撒野,真他妈的狗胆包天了.”
      这时,马路上过往的十几个行人,也停下来瞧热闹。
      卖瓜青年不慌不忙地说:“好吧!几位哥们想比划比划,咱找个地方。”
      有个小青年道:“别他妈找借口,咱就在这试试。”
      卖瓜青年:“这大马路上影响交通。”
      镇关西:“随你的变,你自个儿找个趴下的地方。”
      卖瓜青年:“咱找个僻静的地方。”说罢,推车往前走。
      另一个小青年道:“跟着他,非打出他大肠头来不可。”
      卖瓜青年推车往前走,拐进了马路北边的一条土路。镇关西和另外三个小青年,推着摩托车,骂骂咧咧地尾随着卖瓜青年。
      “跟着他,不怕他跑啦!”
      “奶奶的,耗子啃猫屁股,找死呢!”
      “兔崽子,非把他打拉了稀不可。”
      后面,跟着十多个瞧热闹的,多半是些年轻人。

       5、时间:接上文
          地点:一条土路,路左边是庄稼地,右边是一片果木树,路旁有一棵歪脖大柳树。硕大的树荫,又凉快又宽敞。


      卖瓜青年把车靠在柳树上。两个推摩托车的小青年,也把车支在路旁。
      卖瓜青年活动了几下胳膊、腿,说:“镇老弟,咱们还是和为贵,就此罢手的好。”
      镇关西扶了扶墨镜,冷笑道:“什么?你说的到轻巧.”
      卖瓜青年:“要不,明天我请哥几位吃瓜,怎么样?”
      镇关西:“谁吃你的臭瓜!”
      卖瓜青年:“那么我请哥几位搓一顿,行不行?”
      一个矮个小青年搭话道:“没这功夫儿,先收拾收拾你在说。”
      另外两个小青年喊道:“揍他!”“给他点厉害尝尝.”
      卖瓜青年做好迎战的架势:“好吧!想比划比划是不是?你们是一块上呢?还是单挑?”
      “废什么话!”镇关西冲上来一拳捣过,卖瓜青年闪过一边。
      镇关西接着又踢过一脚,卖瓜青年又闪到一边。
      “嗖、嗖。嗖”,镇关西一连几拳,卖瓜青年都麻利的躲过了。
      镇关西虽然手脚利索,可卖瓜青年毫不在意,沉着应对。
      远处观战的十几个人议论纷纷。
      “嘿!真打起来了。”
      “那个是镇关西,不是好惹的。”
      “瞧!那小伙子手脚也挺利落。”
      “瞧着吧!今儿个有好戏看了。”
       观战的三个小青年呐喊助威。
      “大哥!来电厉害的。”
      “撂倒了这兔崽子。”
      “大哥!使绝招。”
      镇关西几拳几脚落空,心里未免有点胆虚,站在一旁问道:“是好汉的,你就还手。”
      卖瓜青年应道:“一还手,你就输了。”
      “别吹牛了。”镇关西冲上来一脚踢过。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卖瓜青年一弯腰,伸出右手猛地一兜镇关西踢起的脚后跟,镇关西仰面朝天摔倒在地。
      “哥们!实在对不起了。”卖瓜青年笑嘻嘻的伸出手,想去搀扶镇关西。
      “滚开!”镇关西一个鲤鱼打挺站起来,朝着卖瓜青年又是一拳打来。只见卖瓜青年往旁边一闪,顺势攥住了镇关西打来的手腕子,借力用力往前一拽,镇关西扑哧趴下了,和大地接吻。
      看热闹的有人哈哈大笑。还有人叫好。
      一个小青年去扶镇关西,镇关西爬起来大吼一声:“都他妈给我上。”
      三个小青年一起扑上来。
      卖瓜青年山展腾挪,指东打西。一个扫堂腿,扫倒了一个;接着来个力推华山,推到了一个;另一个被卖瓜青年伸腿一绊,也“咕咚”倒下了。
      镇关西见三人全不是对手,大吼一声:“亮家伙!”
      倒在地上的三个小青年爬起来,各自从屁股后头摸出弹簧刀,“咯噔”、“咯噔”弹出刀片,围着卖瓜青年,用刀比划着。卖瓜青年摆出架势,前后左右虎视眈眈注视着三个小青年。三个小青年慢慢的转圈,谁也不肯轻易下手。
      镇关西双手掐腰,站在一旁吼道:“给我上,别他妈干比划,扎死了老子偿命!”
      旁边一个三十多岁瞧热闹的说:“哎呦!要动真家伙,怎么没人拉架啊!”
      一个青年人说:“拉架!找死呢!镇关西谁惹得起啊!”
      另一个青年人哼了一声说:“没个三脚猫四门斗的,管不了这事,咱们没这能耐,旁边瞧着吧。”
      三个小青年手握弹簧刀,围着卖瓜青年慢慢往上凑。卖瓜青年站在中央,环视四周,双手摆了迎战的架势,双眼炯炯有神,毫无惧色。
     “住手!”随着话音,猛地从树上跳下一个人来所有的人都吃了一惊。这个人二十出头,瘦高个,两只大眼倍亮,身穿一件脏兮兮的半袖港衫,旧牛仔裤,三接头皮鞋多日未曾打油,已分不出是什么颜色。他凑近一个小青年,猛地夺过小青年手中的弹簧刀,“咯噔”一声把刀片弹回,顺势把刀抛向空中,又伸手接着,然后又递给了那个小青年。
      从树上跳下的青年双手抱拳,对几个人说道:“哥们!有话好说,犯不着动手哇!大热天的弄身汗,图个啥!”说罢,又转向卖瓜青年问道:“这位大哥,介绍一下,尊姓大名!”
      卖瓜青年应道:“在下免贵姓李,李金路,城西十里铺村人。”
      从树上跳下的青年向李金路伸出手,二人握手。
     “您好!”
     “您好!”
      接着从树上跳下来的青年又转向镇关西问道:“这位兄弟是?”
      镇关西应道:“我叫刘杰!”
      从树上跳下的青年又问:“是西关村人?”
      镇关西:“正是!”
      从树上跳下来的青年:“哎呦!家住西关,姓刘名杰,镇关西的大名,我是早有耳闻。真是闻名不如见面,见面胜似闻名啊!”
      刘杰:“这位大哥过奖了,您贵姓?”
      从树上跳下的青年,紧握刘杰手说:“我叫姜山,就是前面姜家屯村人。”
      刘杰:“那么两个村,紧挨着。”
      姜山:“就是嘛,都是十里八村的,本县的朋友,和为贵嘛。来!哥几位赏个脸,到我的果园里坐坐,好好聊聊。”
      李金路:“就不麻烦你了。”
      姜山:“哎!俗话说的好,多个朋友多条路,我这人最爱交朋友!来吧。”说罢,去拉李金路。
      姜山前面带路,李金路推着车子、刘杰和另外三个小青年,推着摩托车,一起朝路旁的果园走去。
      姜山又转身朝瞧热闹的十多人说:“众位乡亲,节目到此结束,大家也到果园坐坐?”
      有个小青年笑着说:“不麻烦了。”
      姜山:“那就忙去吧。”
      瞧热闹的观众仨仨俩俩的走了。

       6、时间:接上文。
          地点:姜山的果园。


      果园里是一行行的梨树。有三间砖房,房前是一个用苇席和塑料薄膜搭成的凉棚,大木板床上铺着凉席。
      姜山招呼大家:“哥们!随便坐。”
      有的人坐在床上,有的坐在铺旁的小凳子上。
      姜山提过一壶凉水:“来!谁渴了谁喝。”
      姜山又从铺盖卷旁拿过一盒“碧鸡”牌香烟,分别给每人递上一支:“来!抽根烟。”又从口袋里摸出个锃亮的打火机,给李金路、刘杰等点烟。
      李金路坐在铺上,吸了一口烟说:“这片梨树真不少啊!”
      姜山:“有二百多棵吧!是我二叔承包的!”
      刘杰:“我说呢!看哥们的架势,也不像个看果园的。”
      姜山:“我吗,在咱县前进鞋厂上班,今个歇星期日,我替二叔看园子。”
      李金路:“哎哟!工人阶级呀!觉悟就是高。”
      姜山微笑着说:“高什么!是个小临时工,每月工资三十大票。锅台上的蝇子,混饭吃。”“哎!李哥是哪行发财呀!”
      李金路:“捋锄杆的,修理地球。”
      姜山:“那今儿个这场精彩的龙虎斗,是怎么回事?”
      李金路:“小孩没娘,提起来话长。兄弟我种了二亩甜瓜,到县城来卖瓜,今儿个头一天,冲撞了这位镇老弟,要给我捡摊子。看来,这瓜在县城是没法卖了!”
     “噢!是这么回事。”姜山的手拍在刘杰的后背上说:“兄弟!高抬贵手,看在我的面上,多包涵、多原谅。”
      刘杰红了脸:“羞死人了!都怪我,没事找事。”
      姜山:“这常言说得好,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谁都有出门的时候,都是本县的娃娃,来!拉拉手,交个朋友。”
      李金路向刘杰伸出手:“刚才是我一时莽撞,还请兄弟多多原谅。”
      刘杰和李金路握手道:“李哥伸手不凡,让我佩服,若不是姜哥出来解围,我这台阶是没法下了!”
      姜山:“英雄不打不相识,兄弟们豪言快语真痛快,以后大家就是朋友了。有机会咱哥们真该聚一聚。”
      李金路:“好,兄弟们若是瞧得起我,明天中午,咱上工农兵大饭店,我请哥几位喝酒。”
      刘杰:“这事是我引起来的,还是我来请客。”
      姜山:“争着不足,让着有余,我就不争了。”
      刘杰:“认识两位大哥,我很高兴,明天中午十二点,咱上聚英楼大酒店,我请两位大哥。”
      姜山:“恭敬不如从命,就这样定了,明天中午十二点,聚英楼酒店,不见不散。”
     “好!不见不散。”李金路微笑着说:“我家的瓜都熟透了,得抓紧回去摘瓜,各位兄弟,我得先告退了。”
      刘杰:“李哥,我们几个去帮你摘。”
      李金路:“不用。有老弟这句话,我就知情不过了。明天上午我去卖瓜,刘老弟可别再给我捡摊子喽!”
      刘杰笑着说:“明天上午,我老地方等着,帮你卖瓜,十二点,咱俩聚英楼酒店,和姜哥见面。”
      姜山拍了一下刘杰的肩膀:“老弟!够意思。”
      李金路双手抱拳,说道:“兄弟们多谢了,家里事忙,恕我先走一步。”说罢,去推自行车。
      另外三个小青年去帮李金路推车。
      李金路问:“这三位兄弟是?”
      刘杰:“哎哟!忘了给二位大哥介绍了,这三位都是咱的朋友。”
      刘杰用手指了指一个瘦高个说:“他叫猴三,东街为民铁业社的。”
      刘杰用手拍了一下一个矮胖子的后背说:“这是赖四,北关千里耳无线电修理部的。”
      刘杰又指着另外一个小青年:“这是马五,家住鼓楼大大街,和我一样,无业游民。”
      刘杰接着又说:“你们仨也见过两位大哥。”
      猴三点头哈腰,怪声怪调地应道:“嗻!”
      三人向李金路、姜山二人握手打招呼:“李哥好!”“姜哥好!”
      李金路、姜山应道:“弟兄们好!”“哥们好!”
      刘杰挥了挥手说:“李哥! 别客气了,上车吧!”
      李金路一手扶车把,一手向众人挥着:“我先走一步了,弟兄们明天见。”
      几个人向李金路挥手告别:“明天见!”
      李金路飞身上车,骑车走了。

        7.时间:上午九点以后。
          地点:聚英楼大酒店。


      平安县城,一条宽阔的柏油路上,路旁是门店、工厂、机关、学校。聚英楼酒店是五层楼、七间门面。店门前伸出一个抱厦门,门是黑底金字的店牌,上写六个隶书打字“聚英楼大酒店,”玻璃大门,门旁是两个大红宫灯,门旁是一副红底金字隶熟楹联“聚五洲贵客,迎四海宾朋”。
      刘杰骑着自行车过来,车支在门口,推门进了大厅。
      大厅的迎面是一个硕大的屏风,屏风上画着一幅大工笔画《蟠桃会》,王母娘娘端坐上方,各路神仙有的吃桃,有的开怀痛饮,千姿百态,惟妙惟肖。转过屏风是大厅,大厅的墙上挂着几幅本县名人字画,有草书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有草书王维的“渭城朝雨浥轻尘,......”,还有其它几幅有关酒的诗。
      大厅的一角是金碧辉煌的收银台,台旁是锃亮的玻璃柜台,里面摆着几十样凉菜,台后的货架上是琳琅满目的各式酒、香烟。
      刘杰向坐在收银台钱的老板娘打招呼:“芳姐!忙着呢.”
      老板娘二十三、四岁,长得柳眉凤目十分俊俏,烫着时髦的翻翘式头型,打扮得华丽呼哨,喜溜溜的大眼睛看着几个女服务员掸扫大厅。她看了刘杰一眼说:“有些日子没见了,从哪个山头来呀?”
      刘杰站在老板娘面前说:“芳姐!中午给安排个雅座,请两位朋友。”
      老板娘的凤目上下打量着刘杰:“就咱这身份,咱这派头,别是刚下飞机从美国回来吧!请哪国的朋友,我这小店容得下你们这些大阔佬吗?”
      刘杰:“别损人了芳姐,这回可是两个正经朋友。”
      鲇鱼找鲇鱼,嘎鱼找嘎鱼,反正都是些狐朋狗友。”老板娘瞥了撇嘴。
      刘杰:“307房间吧!我就喜欢那地方明亮,清静。”
      老板娘:“对不起,307定出去了。”
      刘杰:“你看,放屁吹灯,怎么这么寸。得了,那就402吧!”
      老板娘:“你是净挑好地方,大厅里凑合着吃点得了。“
      刘杰:”我花钱图个讲究,干嘛凑合。”
      老板娘:“不凑合,行!可你的帐也该结了,都过千了。”
      刘杰:“我说芳姐,你怎么买卖越做越红火,人越来越小气了!我坑不了你!”
      老板娘:“这可没把握,保不准你那天进了局子,蹲大牢住了姥姥家,欠我的钱就打了水瓢了。”
      刘杰:“我的好姐,你别老咒我,到时候准还你,人不死帐不赖吗!”
      老板娘:“还是常给你提个醒好。”
      刘杰:“中午当朋友,你可别提这事,让我栽面子。”
      老板娘:“你那面子,一分钱买个猪尾巴,不值钱。”
      刘杰:“照老规矩,六菜一汤,外加螃蟹、鸽子。”
      老板娘:“这大热天的还吃螃蟹?”
      刘杰:“吃螃蟹图个新鲜,鸽子要熏的不要蒸的,你们店蒸的不够味.”
      老板娘:“呦!口味还蛮高。”
      刘杰:“芳姐!就这样定了。”
      老板娘拧了刘杰的脸蛋说:“知道了,快滚吧!”
      刘杰转身要走,又翻了回来道:“烟没了,来两盒!”
      老板娘拿出两盒“碧鸡”烟,扔在柜台上说:“我的倒霉蛋,吃着湿的,拿着干的。”
      刘杰推了一下柜台上的两盒烟,说:“你大发要饭的呢!来希尔顿。”
      老板娘只得又换了两盒“希尔顿”说:“捡盘子底的穿西服,还打领带,真会讲究。”
      刘杰拿过烟,挥了挥手:“芳姐再见!”
      老板娘:“还是不见的好。”

       8、时间:上午十点左右。
          地点:利群饭店门口。


      李金路和刘杰卖瓜。
      刘杰扯着嗓子使劲吆喝:”刚摘来的大甜瓜,蜜甜蜜甜蜜蜜甜,比蜜还甜,买来吧,三毛钱一斤,两块钱八斤。”
      李金路在给顾客约瓜。
      饭店的两个服务员,站在门口交头接耳,嘀嘀咕咕。
      其中一个说道:“那个吆喝卖瓜的,是镇关西吧!”
      另一个道:“是呀!那个约瓜的,是鲁智深吧!”
      一个道:“昨天鲁智深和镇关西打架,今儿个俩人合伙做起了买卖。”
      另一个道:“这年头,什么新鲜事都有。”
      一个道:“什么人找什么人,柳条串王八,一类货。”
      另一个道:“喂!小声点,别让他们听见,惹麻烦。”
      俩人悄悄的进了屋。
      刘杰在一旁使劲地吆喝,李金路约完了两份瓜,见没了顾客,从瓜堆上拿起三个甜瓜,此起彼伏地向空中抛着,双手倒花球,象个高超的杂技演员,引来过路人,瞧热闹,有几个小青年还吹起口哨,嗷嗷叫好。
      刘杰说道:“喂!各位,别光看呢,买几个大甜瓜,一边看一边吃,更过瘾。”
      李金路停下来,抄起秤杆子说:“来!谁买甜瓜。”
      刘杰:“大甜瓜又沙、又脆、又甜,金儿个豁出去了,赔本赚吆喝,三毛钱一斤,两块钱七斤。谁买?”
      有几个人弯腰挑瓜。
      一个姑娘问道:“这瓜甜吗?”
      刘杰:“这是新品种,金沙蜜,又甜又沙。”
      姑娘笑着说:“瞎吹吹!”
      刘杰:“吹!不信你尝尝。”说罢,掰开一个瓜,递给了姑娘半个。
      姑娘连连摆手:“我不尝。”
      刘杰:“别害羞,尝尝不要钱。”
      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男子说:“我尝尝。”说罢,接过刘杰的半个甜瓜,咬了一口吃着。
      刘杰问:“甜不甜?”
      中年男子一边吃瓜一边说:“甜!”
      刘杰又问:“好吃不好吃?”
      中年男子:“好吃!”
      刘杰:“该怎么着了?”
      中年男子:“该买瓜了。”
      围观的人哈哈大笑。
      刘杰:“那就快买吧。”
      中年男子:“买,来两块的。”
      李金路约瓜。
      刘杰连吆喝在比划,拉拢顾客,买瓜的顾客络绎不绝。

        9.时间:中午十二点。
          地点:聚英楼酒店402房间


      房间小巧玲珑,中间一张八仙桌,四周几把中式椅子。墙上挂着一副水墨丹青,“宴桃园豪杰三结义”,刘关张三人坐在桃园里,开怀痛饮。
      李金路、姜山、刘杰三人坐着吸烟,喝茶水,闲聊。
      姜山:“我在咱县的前进鞋厂干了两年多,厂长提拔我,当上了销售科副科长。”
      刘杰一拍大腿:“凭姜哥这能耐,当个工业局长,也富富有余!”
      姜山:“我当上了副科长,本想大干一场,不料上任才十几天,局里清查鞋厂的问题,厂长犯下了大错误,产品大批积压卖不出去,欠下了百万元的外债。厂子关门停产,我成了下岗待业青年,真他娘的倒霉。”
      李金路笑着说:“你这大才,给闷回去了,英雄没了用武之地。”
      刘杰:“这年头,上他妈哪儿说理去!”
      刘杰看了看表:“哎哟!十二点多了。”又门外喊道:“小张!小张!”
      门外进来一个女服务员:“来了,刘哥有什么吩咐的。”
      刘杰:“上菜。”
      小张问道:“菜单呢?”
      刘杰:“早定好了,402的单子在收银台。”
      小张应了一声:“好嘞!”转身刚要走,刘杰又喊住了她:“你先等会儿。”
      刘杰问:“二位大哥,咱喝什么酒?”
      李金路:“我喝总厂二锅头。”
      刘杰:“就这酒,喝着过瘾。”
      姜山:“咱哥仨,真对路,我也最爱喝这二锅头。”
      刘杰对服务员说:“上三瓶红星二锅头,六瓶燕京啤酒。”
      小张应了一声:“好嘞!”转身走了。
      李金路:“咱都点的什么菜?”
      刘杰:“不用大哥费心,我早安排好了,六菜一汤,外加螃蟹、鸽子。”
      姜山:“刘弟对这里挺熟的。”
      刘杰:“还可以,这儿是咱平安最高级的饭店了,请二位大哥,总得选个像回事的地方吧!”
      李金路:“客随主便,听从老弟的安排。”
      姜山看着墙上的《宴桃园豪杰三结义》画,说:“我看咱哥仨,也学刘关张,来个三结义,怎么样?”
      刘杰兴奋的一拍大腿:“太棒了,就这么办。”
      姜山问李金路:“大哥愿不愿意?”
      李金路:“我同意。”
      姜山:“那就报个岁数,我二十二了,大哥呢?”
      李金路:“二十四岁!”
      刘杰:“我二十。”
      姜山对李金路说:“你是大哥刘备,我是二个关羽。”又转身对刘杰说:“你是老三张飞。”
      姜山对刘杰说:“来!老三,咱俩拜一拜大哥。”
      李金路:“不行!不行!免。”
      姜山:“总得举行个仪式吧。”
      李金路:“咱哥仨共同拜一拜刘关张三位英雄,怎么样?”
      刘杰:“太棒了。等酒来了,拜完后歃血为盟。”
      服务员小张推门进来:“酒来了!”
      刘杰:“天助我也。”说罢,从小张送酒的小筐里拿出一瓶二锅头,“咯吧”一声用牙咬去瓶盖,从桌上的托盘里拿过三个酒杯,倒满了酒,又咬破中指,往三个杯里分别滴上三滴血。
      刘杰接着说:“二位大哥,你们来。”
      姜山学着刘杰的样子,咬破中指,分别往三个杯里滴上血。
      李金路微笑着,也咬破中指,往三个杯里滴上血。
      姜山:“来!咱哥仨跪拜。”
      刘杰:“大哥,你说个誓词。”
      姜山居中,李金路在上,刘杰在下,三人单腿跪在《宴桃园豪杰三结义》画前。
      李金路道:“我三人愿学刘关张,”
      姜山、刘杰二人接着说:“我三人愿学刘关张,”
      李金路接着说:“结拜为异姓兄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姜山、刘杰接着说:“结拜为异姓兄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李金路:“英雄在上,天地共鉴。”
      姜山、刘杰:“英雄在上,天地共鉴。”
      拜罢,三人站起。刘杰抄起酒杯道:“大哥、二哥,请!”
      李金路、姜山抄起酒杯,三个杯子“当、当”碰在一起,各自仰脖喝光了杯里的血酒。
      刘杰:“大哥上坐,我和二哥左右相陪。”
      三人入座。刘杰拿过二锅头酒瓶,分别往三个杯里倒上酒。桌上已上了三盘凉菜,五香花生米,香菜拌豆腐丝,辣黄瓜拌杏仁。
      刘杰举起酒杯说:“为了咱哥仨的友情长久,来!干了这杯。”
      李金路、姜山二人也抄起酒杯,三个杯子碰了一下,又喝光了一杯。
      刘杰:“大哥、二哥,来!先尝尝这凉菜。”三人吃菜。刘杰又分别给三个杯子倒上酒。
      李金路:“我呢!是个农民,老三是个无业游民,你那工人阶级还有没有戏?”
      姜山:“没什么戏了。鞋厂倒闭,那是早晚的事。你们想想,厂长是靠拍马屁上去的,就会请客送礼乱搞女人。厂里人浮于事,工人大都是靠走后门、拉关系进的厂,提意见一人顶仨,干活仨顶不了一个。百十号人的小厂,副厂长有九个,什么保卫科、劳资科、供应科、销售科,门卫、食堂饮食员、厂长秘书、办公室主任,杂七杂八的去了多一半人。生产的鞋样子旧成本高,积压了两仓库卖不出去,这样的厂子,驴年马月也甭想搞好了。”
      刘杰:“不他妈干了,什么玩意,咱自个儿闯荡。”
      姜山喝了一口酒,接着说:“我好不容易混了个销售科副科长,想大干一场露一手,把积压的鞋卖出去,给厂里出把子力,谁知道上头换了领导,清查鞋厂的问题,厂长被撸,厂子破产,关门倒闭。”
      李金路:“这算不了什么,重打鼓另开张,咱们正年轻,又赶上国家改革开放,路子有的是。”
      姜山:“大哥说的对,我也算看透了,当个受人管制的小工人没啥意思。我现在就佩服邓小平,真有能力,改革开放,把个大中国玩的团团转。这两天工业局开会,好几个厂子都要承包,我打算承包鞋厂,咱也弄个厂长当当,我就不信,玩不转个鞋厂。如果真能包下来,二位兄弟得多帮忙、捧场喽!”
      刘杰来了精神,一拍大腿:“对!我看姜哥是个当厂长的料,承包鞋厂,干他个痛快。”
      服务员小张端上来三盘炒菜,还有一盘螃蟹,一盘鸽子,放在桌上。
      小张放好菜,问道:“你们的主食吃什么?”
      刘杰:“主食和汤一会再上,听我的吩咐。”
      小张应道:“好嘞!”说罢,退出去了。
      刘杰分别给李金路、姜山夹了一只螃蟹,放在二人面前的盘子里,说道:“大哥、二哥,尝尝这螃蟹,味道不错。”
      李金路喝了一大口酒,吃着螃蟹,说道:“鲁迅说过,第一次螃蟹的人,一定是个勇士。咱们也吃螃蟹,当个小勇士,干他一番事业。”
      姜山给李金路倒上酒,说:“大哥真是文武双全,说的恰当,这承包鞋厂的事,给我拿个主意。”
      李金路:“承包鞋厂,我觉得风险太大。干事情,做买卖,还是由小到大比较稳妥。船小好掉头,等积累了一些资金,再去下大网,逮大鱼。”
      姜山歪着头,听着。过了一会,喝了一口酒,吃着螃蟹说道:“大哥说的有理。”
      李金路接着说:“前几天我去了趟北京,看到练摊卖服装,这生意不错,投资不大,赚的不少。我考察了咱平安县,个体服装大有干头。二位若是有意,咱就先从练摊卖服装干起。”
      姜山伸出大拇指说:“大哥高见!我先练摊买鞋,从鞋厂弄它十几箱鞋,先卖着。鞋厂欠了我半年的工资,以鞋折工资不用现钱,这多实惠。”
      刘杰也来了兴趣,喝了一大口酒说:“这事准能赚钱,我也和大哥、二哥一块练摊,反正现在我也没什么事。”说罢,用手撕过一只鸽子腿,接着说:“我卖什么呢?”
      李金路:“你先准备点钱,等一半天,我卖完了瓜,咱俩去北京进点货。”
      刘杰:“进什么货?”
      李金路:“到了北京,市场上转转再说。”
      刘杰:“得多少钱呢?”
      李金路:“用不了多少,有个千八百的,就行。咱先摸索着干,蹚蹚路子。”
      姜山:“还准备什么钱!我从鞋厂多搬几十箱鞋,咱哥仨卖鞋,多痛快。”
      李金路:“不行,咱哥仨挨着,还是一人卖一样货,这样好些。”
      姜山抄起酒杯说:“大哥说的是。来!祝咱哥仨练摊成功,先干了这杯。”
      刘杰脸红脖子粗,姜山春风满面,李金路格外高兴,三个杯子“当”地碰了一下,各自仰脖喝光了杯里的酒。


      10、时间:接上文。
          地点:聚英楼酒店一楼,大厅收银台。


      李金路站在柜台前结账。
      老板娘坐在柜台里,看着菜单,手里按计算器,嘴里报数:“炸花生米五元,拌豆腐丝五元,辣黄瓜四元,鱼香肉丝十元,宫爆鸡丁十元,炸黄花鱼十二元,熏乳鸽五只五十元,螃蟹四只四十元,二锅头白酒两瓶六元,燕京啤酒五瓶十五元,共计一百五十七元,七元免了,收一百五。”
      刘杰赶过来,拦住正在交钱的李金路,说:“李哥!咱们说好了,今天我请客,哪能让大哥破费。”又转向老板娘说:“芳姐!李哥的钱不能收。”
      李金路硬是把一百五十元钱放在柜台上。说道:“哪有这道理,头一次和二位兄弟相聚,应当我付款。”
      老板娘笑着收下钱,说道:“二位别争了,既然坐到了一块,一个瓶里喝酒,谁花钱还不一样。”
      刘杰顶了一句:“还不知道你,见钱眼开。”
      老板娘:“这位大哥反正比你有钱,看得出也很仗义。”
      刘杰:“那我就给你介绍一下,这是我新结拜的大哥——李金路,文武双全的高手。”又对李金路介绍道:“大哥!这是我的大姐——王丽芳,聚英楼酒店经理,女企业家。”
      王丽芳走出收银台,好看的凤目瞧着李金路,热情的伸出手:“请以后多光临。”
      李金路和王丽芳握手:“请以后多关照。”
      姜山从楼上走下来,三人走出店门。
      王丽芳送出门外,招招手道:“几位走好。”
      李金路挥挥手:“谢谢关照。”
      刘杰挥了挥手:“芳姐!再见。”
      王丽芳回屋。
      刘杰悄悄的对李金路说:“大哥!怎么样?”
      李金路问:“什么怎么样?”
      刘杰:“我问你老板娘长的怎么样?”
      李金路:“挺帅的。”
      刘杰:“给你撮合撮合,愿意吧!”
      李金路:“你别胡诌了。”
      姜山、刘杰二人大笑。

      11、时间:秋天,农历八月中旬。
          地点:平安县通往北京的柏油路上,一辆大客车奔驰着。


      李金路靠车窗坐在一个双人座上,刘杰坐在他的身旁。窗外路旁,是一棵棵成排的杨树,偶尔,一两片叶子飘落下来,掠过车窗。
      柏油路上,公共汽车、卡车、大货车、小轿车、拖车、摩托车、自行车奔驰着。
      一大片一大片的麦田,一个一个的工厂,村庄,不时地闪过车后。
      李金路、刘杰二人闲聊。
      李金路:“我头一次做买卖,是十二岁那年。学校放寒假,和我二叔卖花生米。”
      刘杰:“是花生仁吧!生的还是熟的?”
      李金路:“是炒熟的,五香花生米。头天傍晚,一口大七刃锅里放上细沙子,二叔用一把小铁锨来回翻炒。锅底下的灶膛里,棒子秸烧的火,越来越旺,沙子滚烫,咕嘟咕嘟冒泡,二叔炒,我管烧火。”
      刘杰问:“那!你爸呢?”
      李金路道:“我还不记事的时候,爸爸就去世了。妈妈拉扯着我过生活,还多亏了二叔照顾。可二叔家也不富裕,全家七口人,全靠土里刨食吃,在生产队干活,挣工分,瓜菜半斤粮,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
      刘杰:“做买卖能多赚点钱吧?”
      李金路:“也赚不了多少,比挣工分强点,弄点现钱。那时一个整劳力,在生产队干一天活,挣十个工分,合两毛多钱,还得等年终生产队结算时兑现。”
      刘杰:“那就做买卖,反正比挣工分强。”
      李金路:“生产队有定额出勤,那时的政策,也不允许个人做买卖。二叔只能完成生产队的出勤定额后,在空余时间,偷着倒腾个小买卖,赚点零花钱贴补生活。”
      刘杰:“这穷日子也真不好过。”
      李金路:“我家穷的没法,只好在星期日,或学校放假时,和二叔学着宰羊卖肉,卖豆腐丝、卖卤虾酱、臭豆腐、贩卖瓜果梨桃。可这都得偷着干,被工商所的工作人逮着,不是没收,就得派卖。”
      刘杰睁大眼睛,好奇地问:“什么叫派卖?”
      李金路:“派卖!这么说吧,那时豆腐丝是四毛钱一斤,工商所逮着你,把你的豆腐丝卖五分钱一斤。要么没收你的货,没收你的车子、秤杆子。”
      刘杰:“这可真够损的。”
      李金路:“没办法,那时,就是这个政策,形式所迫。要穷大伙一块受穷,吃大锅饭吗。尽管你有天大的能耐,也施展不开,只能随大流,小偷小摸做个小买卖,赚俩钱过穷日子。”
      刘杰:“可真不容易。”
      李金路:“还说卖花生米吧!等锅里的花生米炒熟练,赶紧用铁锨把锅里劈啪乱爆的花生米铲出来,放在铁丝筛子里。我和我妈,俩人筛去沙子,把花生米倒进大笸箩里,用花椒、大料、盐、蒜等一些调料熬好的汤汁,喷洒在滚烫的花生米上,在用棉被捂上,过了几个小时后,嘿!你尝尝吧,那花生仁崩焦酥脆,真有股五香味。“
      刘杰:“花生米炒熟了,该去卖了吧!”
      李金路:“卖花生米,更是个苦差事。二叔推着一辆独轮车,我在前面拉襻,车上装着一百多斤花生米,半夜出发,走上路,去四十多里的新卓县城里去卖。”
      刘杰:“干么不骑自行车?”
      李金路:“那时家里穷,买不起自行车。我们全村那会儿只有两辆自行车,都是旧的,有一辆还缺个脚蹬板。”
      刘杰:“你们要上咱平安县城来卖,道有多近呢!”
      李金路:“咱县不行,咱们县属天津地位,离北京又近,管的太严了。新卓县属保定地位,管的送,活泛的多,那里厂子多,工人多,下货快。”
      刘杰:“原来是这么回事。”
      李金路:“到了新卓县城,天也大亮了,走了多半夜,肚子饿的咕咕叫,从布包里拿出几个棒子面的贴饼子,冻的硬梆梆的,花两毛钱,从一个小饭铺,买了两碗盐水豆腐,泡着饼子吃,嘿!那才叫香呢!”
      前座后座的几位旅客入神地听着,一个中年人插嘴道:“这叫饿了吃糠甜如蜜,饱了吃蜜却不甜。”
      李金路:“谁说不是呢!现在就是吃炖肉,也不如那个味道。填饱了肚子,我们爷俩,把小车推进一个小胡同里,我看车,二叔提着一小袋花生米,有二十多斤,拿着盘子秤先找地方去卖,卖完再回来取。”
      刘杰:“推着小车去卖,那多得劲呀!这一趟一趟的来回取,多麻烦。”
      李金路:“那哪行呀!你想,要是让工商逮住了,一下子就连本上仓全包圆了。一小袋也就是二十多斤,就是被逮住,也不至于全被没收了。“
      刘杰:“嘿!二叔还真有一手。”
      李金路:“要说我二叔,那可真是个能人。农活吧!耕锄刨样样行,搂犁盖耙门门精,瓦匠、木匠、石匠、铁匠、电工都抄的起来。做买卖、耍手艺什么都行。打把式卖艺、耍飞叉、单刀、花枪、少林拳、变戏法什么都干过。”
      旁边一个乘客问道:“你二叔的日子,准过的好。”
      李金路:“什么都行,就是日子过的不行,穷的叮当响。”
      一个乘客道:“这也没办法,你再能行,不让你干呢!想富起来,门儿也没有。”
      另一个乘客道:“现在好喽!改革开放,有能耐的,甩开膀子干吧!”
      刘杰:“二叔这回,可有了用武之地了。”
      李金路:“可不是,前些日子,有两个市的杂技团,邀请他去当演员,每月工资八百多块,他都不去。自己办了个注塑厂,二十多个工人,非常红火。”
      刘杰:“你怎么不和二叔一块办厂呢?”
      李金路:“二叔也愿意我去,他好有个帮手。可我想自己创条路,总不能一辈子,依靠二叔吧!”

      12、时间:接上文。
          地点:永定门西滨河路,一块红底黄字的大标牌“北京市宣武区秋季物资交流大会”。


      路旁,一拉溜长约两三千米,搭满了形式各异的售货大棚,彩旗、招牌、宣传画装扮的五彩斑斓。“北京市京货贸易公司”、“大栅栏服装布匹批发站”、“信诚贸易货栈”、“华达商行”、“昌盛针织品批发部”、“北京羊毛衫二厂”、“蓝天服装厂”、“昌邑纺织品批发部”、、、、、、。各个单位、厂家的招牌令人眼花缭乱。服装、布匹、鞋帽、百货、针、纺织应有尽有。真是千商云集,万货充栋,,展示出改革开放后物资交流大会的气派。
      在物交会的入口处,三个打扮时髦的小青年在练摊,其中一个女青年,手握电池扬声筒叫喊着:“喂!看一看、瞧一瞧,来晚了摸不着。苹果牌的牛仔裤,AS牌的长袖港衫。”两张钢丝床,上面成堆的牛仔裤、港衫。人们拥挤着、挑选着。两个男青年收钱、卖货,忙得不亦乐乎。
      李金路:“这回咱来得正是时候,赶上了物资交流大会。”
      刘杰指着三个练牛仔裤的青年说道:“大哥你看,人家北京的个体户多气派。”
      李金路道:“人家走在了咱的前头。”
      刘杰挤上去,翻着牛仔裤,说道:“大哥!你也来条牛仔裤穿。”
      李金路:“不忙,先转转再说。”
      李金路在前,刘杰在后,浏览于各售货棚前,布匹、针织品、小百货,询问价钱,看货。
      天过晌午了。
      刘杰说:“大哥!咱该吃点东西了,肚子饿了。”
      李金路:“走,上掯去。”
      刘杰:“什么叫上掯呢。”
      李金路:“上掯就是吃饭,买卖人的行语。”
      李金路、刘杰来到一个饮食摊,一个中年妇女卖馅包子。支着太阳伞,伞下几张条桌,几个人坐着吃包子。
      李金路问道:“大姐!您这馅包子怎么卖?”
      中年妇女头戴白帽,身穿白大褂,干净利落。说道:“五块钱一斤。”
      李金路:“什么馅?”
      中年妇女:“有猪肉茴香馅的,还有鸡蛋韭菜馅的。”
      李金路:“一斤约几个?”
      中年妇女:“一斤十个。”
      李金路:“老三,吃什么馅的?”
      刘杰:“猪肉茴香馅的,先来它二斤。”又问道:“大姐!那鸡蛋汤多少钱一碗?”
      中年妇女:“一块钱一碗。”
      李金路:“来二斤猪肉茴香馅的包子,两碗鸡蛋汤。”
      中年妇女:“好嘞!二位请坐。”
      二人坐在一张条桌旁。
      中年妇女端包子,盛鸡蛋汤。
      二人吃包子,喝鸡蛋汤。
      买包子、吃包子的人接连不断。
      刘杰环视左右,说道:“吃包子的人还真不少。”
      李金路:“这里离车站近,旁边又是物交会,吃饭的还少的了。”
      刘杰:“大哥!你说这卖包子,有多大利润?”
      李金路:“对半赚还多。”
      刘杰说:“一斤包子一碗汤,六块钱。一个人赚三块钱,十个人赚三十块钱,五十个人就是一百五十块。大哥,咱也回去卖包子。”
      李金路笑着说:“行了,老三也琢磨买卖了。”刘杰:“干什么说什么,卖什么吆喝什么,咱要做买卖,不琢磨还行。”
      李金路:“这卖包子是勤食行,有一定的技术含量,一时半会儿的赚不到钱,再说,也不是你我能干的。”
      刘杰笑着说:“咱卖不了包子,吃的了包子。”说罢,继续吃包子。
      李金路:“吃着包子,还是琢磨咱的清馈吧!”
      刘杰:“你又是勤食行、又是清馈,把我搞糊涂了。”
      李金路:“告诉你吧!勤食行是卖吃食、开饭馆,这种行业要勤,叫勤食行。清馈呢!就是把趸进来的货卖出去。”
      刘杰边吃边说:“那咱快点吃,吃完好去趸货。”
      李金路:“不能说趸货,得说上货,要不就说进货。”
      刘杰:“嘿!这行话还真不少呢!”
      李金路:“是呗!要么说活到老、学到老呢!旧社会三教九流,都有行话,有些话还是有用。”
      刘杰:“大哥!你说咱进点什么货?”
      李金路:“进货不忙,吃完了饭,咱去买三个钢丝弹簧床,买个手提扬声器。”
      刘杰:“对!钢丝床一支,扬声器一喊,练起摊来多带劲,就这么办。”
      刘杰上下打量一下李金路,说道:“大哥!你这蓝条长裤子、解放牌的黄胶鞋,也得换一换,你看人家北京练摊的个体户,穿得真他妈的帅。”
      李金路:“行!依着你,吃完了饭,咱去买衣服,买床,这一耽误,今儿个就回不去了。”
      刘杰:“那就住一宿,明天再回去。”
      李金路:“只能这样了,下午治行套,买设备,明天上午进货,下午往回返。”
  13、时间:当天下午。
      地点:北京市前门大街。
      李金路、刘杰走在人行道的人流中。
      二人在一家“万里皮鞋店”门前停下来。
      李金路:“老三,进去看看。”二人推门进店。
      二人在玻璃柜台前看皮鞋。
      李金路指着柜台里的猪皮坡跟皮鞋,对刘杰说:“老三,你看这鞋怎么样?”
      刘杰望了望说:“谁要这破鞋。”
      柜台里的一个年轻女售货员笑了:“小师傅,破鞋这词可不雅,我门卖的都是新鞋。”
      李金路楞了一下,笑着说:“对不起,这个小师傅说走了嘴,请原谅。”
      刘杰嘟囔了一句:“鞋里摸袜子,挑毛病。”又拉了一下李金路:“来!大哥,你看这鞋,牛皮三接头,这才是最时髦的。”
      李金路看着柜台里的三接头,说道:“三十八一双,这价钱也够时髦的,得两筐甜瓜钱。”
      刘杰:“大哥!你这小农经济的头脑,得改一改了,跟不上形式。”
      李金路哈哈笑着说:“是得换换脑子了。”
      刘杰对年轻女服务员说:“给我们拿两双牛面三接头。”
      女服务员过来说:“还是这位小师傅有眼力,这是皮鞋二厂的新产品,最时兴的三接头。你要多大号的?”
      刘杰:“大哥,你穿多大号的?”
      李金路:“四十二号。”
      刘杰:“来一双四十二的,一双四十三的。”
      女服务员从货架上,拿了两双鞋放在柜台上说:“你们试试吧。”说着,指了指柜台旁的小凳子说:“那边有套脚用的塑料袋。”
      刘杰过去拿了两个塑料袋,递给李金路一个说:“试试鞋吧!”
      李金路接过塑料袋说:“要这个干嘛?”
      刘杰:“脱了鞋,套在脚上,怕的是把新鞋弄脏了。”
      李金路:“噢!明白了。”
      李金路、刘杰二人试鞋。
      刘杰试了试鞋,说道:“嗯!挺合适。”
      李金路试鞋:“这鞋好像大点。”
      服务员又拿出一双鞋说:“你试试这双。”
      李金路接过鞋:“这双多大号?”
      服务员:“这双四十一号半。”
      李金路试了试,说:“这双合适。”
      刘杰:“那就来这两双吧。”
      服务员把鞋装进盒子里,说:“到那边收银台开票吧!”
      刘杰到收银台开了票,把票递给售货员。二人拿着鞋出了店门。
      刘杰道:“抱着个鞋盒子,多麻烦。”说罢,拿出鞋盒子里的新鞋,脱掉旧鞋,穿上新鞋,把旧鞋和鞋盒子随手扔进路边的垃圾桶里。
      刘杰又对李金路说:“大哥!换上新鞋。”
      李金路:“回家再换吧!”
      刘杰夺过李金路手里的鞋盒子,拿出新鞋,说道:“来吧!新的不来,旧的不去。”
      李金路笑了:“你这家伙,喜新厌旧。”说罢,脱掉黄胶鞋,换上了新皮鞋。
      刘杰把李金路的旧鞋和鞋盒子,扔进了垃圾桶里。
      李金路:“咳!别扔啊,带回去,我还留着穿呢!”
      刘杰拉着李金路往前走,说:“那臭胶鞋,谁还穿呢!你看这大街上,有穿那鞋的吗?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李金路笑着和刘杰往前走:“你这家伙,真不虑后。”
      刘杰:“大哥!咱俩一人再买条牛仔裤,买个大皮包,买个太阳镜,买件牛仔上衣,到理发店理个板寸......”。
      李金路笑着说:“口袋里这俩钱,让你糟光了拉倒。”
      刘杰:“钱是王八蛋,花光了再赚;钱是冤种,越花越湧。”
      李金路:“要是有钱不花呢?”
      刘杰:“死了白搭呗!”
      二人说笑着往前走。

      14、时间:上午九点左右。
          地点:平安县前进制鞋厂大门口。


      姜山骑着一辆半新的自行车,驶进了厂子。在院子里支上车,进了办公室。
      办公室里屋的床铺上,一个五十多岁的胖子,躺在床上打盹。
      姜山用手拍着胖子,喊道:“丁头!丁头。”
      胖子睁开眼,从床上坐起来,伸了个懒腰说:“哎哟!我当是谁呢?原来是姜科长驾到,请坐!请坐!”
      姜山:“别逗了,我说丁头,厂子怎样了,包出去没有哇?”
      丁胖子:“哪能这么快,上头正合计这事呢。王会计去局里两天了,正在清查账目。听说,最近要召开全厂职工大会,招标承包。”
      姜山:“盼着快点把厂子承包出去。纪厂长怎么样了,问题查清了没有?”
      丁胖子:“老纪还在工业局反省呢!你猜怎么着,这老色鬼搞了多少女人?”
      姜山:“有八九个吧!”
      丁胖子:“八九个!整整一打,十二个。你再猜猜贪污多少?”
      姜山:“还超的过去十万?”
      丁胖子:“十万!有二十多万,还不包括请客送礼。”
      姜山:“这回可够纪头受的。”
      丁胖子:“真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哇!”
      姜山:“纪头倒后,你这丁大厂长还不承包扶了正。”
      丁胖子:“你吓死我了,我可没这胆量。等承包的新厂长一到任,爱用咱就用,不用呢,咱回家享清福、抱孙子去喽!”
      丁胖子说罢,打了两个哈欠,接着说:“这两天让咱看老堆,先混他两天工资再说。姜子,来根烟提提神。”
      姜山把半盒云烟扔给丁胖子。
      丁胖子抽出一根,吸了一口说:“还是你自在,没了工资,好烟照样不离口。”
      姜山:“丁头,库里的货怎么样了?卖了点没有?”
      丁胖子:“卖!谁要哇!这两天,天天有人找上门来要拖欠的工资,厂里没钱,坐镇的史副局长都急了,扬言要降价处理鞋。”
      姜山从椅子上站起来说:“不打搅了丁头,我去找史局商量点事。”
      丁胖子看着墙上的挂钟:“九点半了,不用去找,史局马上就到。”
      正说着,院里响起汽车喇叭声,史局长下车,走进办公室。
      史局长一米八的个头,一身藏兰色的干部服,锃亮的皮鞋,真是一表人才。
      姜山迎上去握手:“史局。”
      史局长和姜山握手道:“呦!姜子,最近忙什么呢?”说罢,坐在办公桌旁的椅子上。
      姜山递给史局长一根烟,用打火机给点上。说道:“史局,我打算干个体户,练摊卖百货。”
      史局抽着烟说:“好!好!年轻有为,给下岗职工做个榜样。厂里的下岗职工,要都向你就好喽!”史局长向后一仰,靠在椅背上。
      姜山:“那就求局长多照应喽!”
      史局长:“那是自然,有事尽管说话,凡是我能办到的。”
      姜山:“我就是资金短缺,想从厂里赊点鞋。”
      史局长离开椅后背,坐正了说:“那可不行,现在正盘点清帐,鞋谁也不能赊,若是一开了头,就乱了套,没法收拾了。买鞋,只能现钱交易。”
      姜山:“那我就不赊了。可厂里拖欠我的工资,都半年多没给了,今儿个得给我,我得用本钱,去赚钱吃饭呢!”
      史局长:“工资吗!别着急,局里正开会,等把厂子包出去,马上发工资。”
      姜山:“你糊弄小孩呢!等工资发下来,我就饿死了。”
      史局长:“姜子,别急吗!局里的指标,马上就要定下来了,肯定有人承包,承包费一到位,工资马上发给你。”
      姜山:“我说史局,你是坐着说话不腰疼,当官的不知我这小工人儿的苦,感情你大汽车坐着,每月上发薪,一号领大票,每天仨饱一个倒,我得天天张罗饭吃。今儿个你说出大天来,也得给我工资。”
      史局:“姜子!说话可有点过头了。”
      姜山:“过头!我也不和你啰嗦了。你吃饭,我也得吃饭,你们当官的,不能不管工人的死活吧。我今儿个就跟着你,你上哪儿我就跟到哪儿,你回家吃饭,我就跟你吃饭。你先忙你的,我上你汽车等着你,反正我是跟定你了。”说罢,把半盒烟装进口袋里,出了办公室,钻进史局长的汽车里。
      史局长给丁胖子施了眼色,朝着丁胖子努努嘴,丁胖子屁颠屁颠地追出去,喊:“姜子!姜子!回来,这孩子,有话好说吗!”
      姜山座在史局长的汽车里,“嘭”地关上了车门。
      丁胖子过去,开了车门,对姜山说:“姜子!有话好说,下来。”
      姜山坐在车座上,说:“我下的来吗?”
      丁胖子:“到屋里和史局商量商量,总得有个解决的办法吧!”
      姜山点着一根烟,悠闲地靠在座背上:“今儿个不发我工资,我是不下去了。”
      丁胖子去拉姜山的胳膊,说:“姜子,听我的,别耍小孩子脾气。”
      姜山:“丁头,你要是再拉我下车,可别怪我不客气。”
      丁胖子:“你还要干嘛?”
      姜山:“你再拉我,我就跟着你,下了班上你家吃饭去啊!”
      丁胖子松了手:“我不管了。”
      姜山:“你不管正好,这事你管不了。”
      丁胖子回了办公室。
      史局长问:“怎么样了?”
      丁胖子两手一摊,摇摇头说:“没办法,这小子戗顺不吃,刺猬的脑袋,没法儿剃。”
      史局长从口袋里掏一盒“大前门”牌香烟,掏出一根,抽着,在屋里来回踱步,陷入了沉思。
      丁胖子伸出手说:“史局,给我也来根烟。”
      史局长:“你就别再给我添乱了,姜山这小子够烦人的啦!”
      丁胖子:“说实在的史局,这半年多没发工资,我连个烟钱都没有了。”
      史局长把多半盒烟,从口袋里掏出来,递给丁胖子。丁胖子抽出一根,又把那盒烟装进史局长的口袋里,说:“局长!我还得使使你的火。”
      史局长把打火机递给丁胖子:“一帮穷神恶鬼,都让我碰上了。”
      丁胖子点上烟说道:“厂子不发工资,没办法,这穷日子凑合着过呗!”
      这时,又从门外进来一高一矮两个工人,矮个女工操着浓重的天津口音大大咧咧地喊道:“这叫么事,半年多没发工资,谁受得了哇!”
      高个女工:“哟!史局到了,欠我们的工资也该发了吧?”
      史局长:“你们俩放心,工资一半天就发。”
      矮个女工:“史局长,你这话我可听了好几次了,可别老拿我们打叉。”
      高个女工:“史局长,你别老之乎者也地搪塞人,说句痛快的,工资什么时候发?”
      丁胖子:“快了,到时候通知你们。车上躺着姜山,再加上你们俩这小刀子嘴,别再烦史局长了!”
      矮个女工:“哎哟!我说丁大厂长,您可真是吃红粮抱红柱,拍马屁捧臭脚,厂里不欠你的工资,这风凉话说得真好听。”
      高个女工:“人家丁头就会来事,纪头的粗腿抱不上了,又抱史局的粗腿。工资照常挣,又不拖欠,多美呀!”
      丁胖子:“你们俩真能瞎嘞儿嘞儿,找王会计查查帐,我也是半年多没领过一分钱的工资。”
      矮个子女工撇了撇嘴:“鬼才信呢!”
      高个子女工:“你领多少工资,我们管不着,反正今儿个不给我们发工资,谁也别想走。”
      丁局长坐在椅子上抽烟,一言不发,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史局长有了主意,一拍桌子说:“老丁!去把姜山叫过来。”
      丁胖子:“他若是不来呢?”
      史局长:“你告诉,给他发工资。”
      丁胖子:“好嘞!”说罢,走出办公室,拉开史局长的车门,对侧身躺在车座上的姜山说:“姜子!你到办公室来一趟。”
      姜山闭只眼,打着呼噜,假装没听见。
      丁胖子使劲地拍了下姜山的屁股说:“姜子!别装蒜了,快起来。”
      姜山坐起来,揉揉眼,伸了个懒腰:“我这儿刚睡着,正做着好梦,娶了个俊媳妇,才要入洞房,让你给搅了。”
      丁胖子:“快起来,到办公室去。”
      姜山:“干什么?给我发工资?”
      丁胖子:“差不多。”
      姜山:“可丑化说在前头,你若是骗我,我中午上你家吃饭去。”
      丁胖子:”快走吧!别啰嗦了。“
      姜山:”走,溜达一趟。我也不怕,反正我认识你家。”
      姜山跟着丁胖子,进了办公室,问道:“史局长!找我有什么事?”说罢,朝两个女工点点头。
      史局长:“你先坐下,听我对你门说。”
      姜山坐在椅子上,两个女工坐在椅子上,丁胖子坐在床铺上。
      史局长咳了咳嗓子说:“厂子的承包指标,快定下来了。定了之后马上承包出去,承包费一到位,马上发工资。”
      姜山站起来说:“就这事呀?”
      史局长:“你先坐下,听我把话说完。现在,你们仨急着要工资,又等不你急了,咱们这么办,厂子里库存的鞋,折价顶工资发给你们,你看怎么样?”
      两个女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眼瞪小眼,象泄了气的气球似的,高个女工说道:“我以为局长有什么高招呢!就鞋顶工资呀!我不要鞋。”
      矮个女工说:“就咱厂这些破鞋,还是留着,给纪头的姘头们穿吧!”
      姜山、丁胖子、高个女工三人哈哈大笑。
      史局长:“你们若是不要鞋,工资只能往后等了。”
      姜山:“说实在的史局,就咱厂这些破鞋,价钱不露出便宜来,没人要。”
      史局长:“你要不要?”
      姜山:“真没办法,不要吧!我口袋里崩子没有,吃谁。要吧!这鞋就得贱卖,仨瓜俩枣的赔大发了。这么着史局,你把价钱给我往下落落。”
      史局长:“可以优惠一点。”
      姜山:“多喈提鞋?”
      史局长:“下午,我叫王会计给你办?”
      姜山:“下午两点,我来提鞋。咱可别红口白牙说了不算。”
      史局长:“你这姜子,还不相信我。”
      姜山:“相信。那我走了。”
      丁胖子拦住了姜山:“姜子,你的事办妥了,得请请我。”
      姜山:“怎么请?”
      丁胖子:“最起码得先抽根烟吧!”
      姜山掏出那半盒“云烟”,扔在丁胖子的床铺上,然后转身走了。
      矮个女工:“丁头!你真能揩油。”
      丁胖子:“你们不知道,姜山那小子神通广大,这鞋一倒手,赚个大个的。”
      高个女工:“赚个屁!转头眩。”

      15、时间:上午九点左右。
          地点:永定门滨河路,宣武区秋季物资交流大会。


      李金路、刘杰二人,身穿一身新牛仔服,半板寸头,带着特大号的太阳镜,锃亮的三接头黑皮鞋,“咯噔”、“咯噔”地走在水泥花砖路上。挎着硕大的新皮包,趾高气昂,显得十分气派。
      练牛仔裤的三个小青年,站在摊前,正扯着嗓子,对过往的行人使劲喊:“牛仔裤便宜了”,“快来买,快来瞧,新出厂的,苹果牌牌的牛仔裤。”
      刘杰:“大哥!咱上点牛仔裤怎么样?”
      李金路:“牛仔裤价格太贵,咱的资金有限,再说咱初学乍练,外衣的号码不好掌握,吃不准,等以后有了经验再上牛仔裤。”
      刘杰:“那上点什么?”
      李金路:“赚了这两趟,我看上了晴纶秋裤,昌盛针织品批发商行,才三块三一条。咱县的百货公司,卖八块五一条,多大的利润。”
      刘杰:“质量肯定不一样!”
      李金路:“我看了,一个厂子产的,质量一模一样。”
      刘杰:“依着你大哥!赚了这半天,弄得我眼花撩,真没个准主意。”
      李金路:“还有,龙潭贸易货栈的拉毛围脖,批假五块五,样式、颜色,美观漂亮,回去卖七八块一条,准时抢手货。”
      刘杰:“那咱就下家伙。”
      李金路:“现在已快入冬了,这两样东西,正是下货的时候。”
      刘杰:“对!就这么办。我上秋裤,你上围脖。”
      李金路:“行!前面就是龙潭,咱先上围脖。”
      李金路和刘杰,来到了龙潭贸易货栈的大棚前,翻看着挂在柜台上面的拉毛围脖。
      一个五十上下,身穿米黄色条长工作服的老售货员问道:“小伙子!买围脖?”
      李金路拿腔捏调,用地道的北京话问道:“请问老师傅,这拉毛围脖什么价?”
      老售货员:“六块八一条!”
      李金路:“批价多少?”
      老售货员:“每条五块五。”
      李金路:“多少条批呢?”
      老售货员:“一箱以上。”
      李金路:“那一箱装多少?”
      老售货员:“一箱四十条。”
      李金路:“老师傅!咱们头一次打交道,您的价钱还得优惠点。”
      老售货员:“您打算批多少箱呢?”
      李金路:“先来三百箱,您报个最低价吧!”
      老售货员:“痛快!批三百箱,每条五块。”
      李金路摸着围脖,自言自语:“这价钱吗!还可以,可这花色品种不太对路,怕不好买。”
      老售货员:“您放心,这花色品种是北京最流行的。您是那个单位的?”老售货员打量着二人。
      李金路:“我们是京南百货批发站的,以批发为主。”
      老售货员:“你们在哪儿销货?”
      李金路:“在咱北京市最南面,和河北省的交界处。”
      老售货员:“这地市多棒!花色品种正对路。”
      李金路:“这样吧老师傅,先来四箱,带回去试试,顺利的话下次再多批。”
      老售货员伸出大拇指,说:“小伙子真精细,会做买卖。”
      李金路:“不过,这四箱你得按最低价给我,每条五块。”
      老售货员:“我们是一百箱以上每条五块,一百箱以下呢,每条五块五。小伙子,您要四箱,没办法,只能每条五块五。”
      李金路:“那、那就算了!我们再到别的店看看。”说罢,抄起柜台上的大挎包,做出要走的样子。
      老售货员:“你等等小伙子,我和经理请示一下。”说罢,拿起电话拨号。
      老售货员对着话筒讲话:“喂!张总吗?”“我是大棚,有这么个事,来了俩顾客,要几箱拉毛围脖,每条按五块收款,你看行吗?”
      听筒里传来张总的回话:“不行,按五块五。”
      老售货员:“张总,你听我说,他们也以批发为主,先要四箱试试,能行的话,下次多要,我看咱不能放走这个大客户。”
      张总:“嗯!那就看着办吧!”
      老售货员放下话筒:“每条五块,小伙子!付款吧!”
      李金路:“老师傅,您真有眼力,会做买卖,咱这就成了关系户了!店里这些货,还愁我们给你销不出去!”说罢,“嗞”地拉开大新挎包的拉链,从里面又取出一个漂亮的手包,拿出一沓子人民币,数了八百元,拍在柜台上。
      老售货员点钱、开票。
      另一个年轻售货员整理货。
      李金路:“师傅,四箱货先放一边,一会儿再拉走。”
      老售货员满脸诧异,说道:“怎么?你们没车呀?”
      李金路:“咳!别提了,我们的两辆东风货车,都去天津百批拉货去了。我们今天来北京,是办别的事,不是进货来的。”
      老售货员笑着说:“你们这是打堤挖河,一举两得呗!”
      李金路:“正是正是!赶上这宣武区物交会,顺便稍几箱货回去试试。”
      老售货员:“年轻人真会精打细算,年轻有为。好,祝你们买卖兴隆,财源广进。”
      李金路:“多谢老师傅的吉言。”
      李金路和刘杰离开了龙潭贸易货栈。
      刘杰:“大哥!真有你的,云山雾罩连蒙带盖,把老头给糊弄住了。”
      李金路:“这做买卖和交朋友可不一样,交朋友要实打实,朋友之间真心相待,互相帮忙,不能算经济账。做买卖呢!要虚,自古道,奸商奸商,无奸不商,得算经济账,怎么赚钱怎么办。”
      刘杰:“小弟是真服你了,一箱围脖少二十,二四得八,这四箱省下了八十块,够咱这两天的挑费了。”
      李金路:“买卖争分毫,一条围脖差五毛,多了就有钱喽!”
      刘杰:“是这么个理,这里面真有学问。”
      李金路:“这也是我十几年鼓捣小买卖磨练出来的。买方和卖方,在讨价还价的过程中,是进行着一场心理上的较量,就像打仗。买方越着急,卖方的价格越咬的死;买方若是不想要,卖方反而乐意把价格降一降,留住顾客。所以,在进货时,千万不要让对方猜透你的心思。”
      刘杰:“刚才进货的时候,你说到别的店转转,他要还不降价怎么办?”
      李金路:“那就真走呗!大不了一会儿又翻回来,五块五进货。”
      刘杰:“京南百货批站,把老头给镇住了。”
      李金路:“客大欺店、店大欺客,我若是说咱是平安县的个体户,他瞧得起咱们吗?他会相信下次买三百箱吗?他能五块钱一条批给咱!”
      刘杰:“这倒也是。”
      李金路:“咱俩身穿新牛仔,戴上太阳镜,时髦的板寸头,手提大皮包,这打扮也帮了咱大忙。”
      刘杰:“人活着图个啥?穿得时髦些,打扮前卫点,挺些腰板才能自信心强起来。”
      李金路:“从你身上,我也学到了不少东西。这人,大都是势利眼,狗眼看人低。”
      刘杰:“太对了大哥,我干吗把你那双黄胶鞋给扔了,穿着它给咱挂损,影响咱哥俩的形象。”
      李金路用手拍了一下牛仔上衣,说道:“没这身行套,龙潭货栈的老头,要了命也不会相信咱是京南万货批发站的,也不会对咱这么客气。”
      刘杰:“一点不错,咱昨天刚下车时,向那些油头粉面的售货员问价,那些人对咱都是带搭不理的,还不是看不起咱俩的破衣短衫。”
      李金路:“三年学会一门手艺,十年学不会一个合格的买卖人。活到老,学到老,慢慢地练吧!”

      16、时间:下午两点。
          地点:平安县前进制鞋厂。


      姜山蹬着一辆三轮车,进了前进厂的大门。他把三轮车停在办公室门前,朝里面喊道:“丁头!丁头!”
      丁胖子在屋里应道:“你瞎咋呼什么!有事进来说。”
      姜山进了办公室。
      丁胖子坐在办公桌旁的椅子上。王会计,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坐在另一张办公桌旁,正在算账。
      姜山:“丁头!王姐!你们早到了。”
      王会计:“早到了。”
      丁胖子笑着说:“为你这点事,我中午都没回去。”
      姜山:“你可真是一个好厂长。史局没来呀?”
      丁胖子:“史局到局里开会去了。”
      姜山:“我的事,史局交待了吗?”
      王会计:“交待过了,我正在给你查对工资。”
      丁胖子:“人家史局,说话是算数的!”
      姜山扔给丁胖子一根烟,说:“也多亏了你丁头从中帮忙喽!”说罢,用打火机给丁胖子点烟:“我得好好谢你了。”
      丁胖子抽着烟,呲了呲牙说道:“不用谢!应该的。”
      王会计噼里啪啦地拨弄了一阵算盘,对姜山说:“姜子,你过来。”
      姜山走过去,站在王会计身旁。
      王会计说:“从八一年一月一日,到八一年六月二十九日咱厂停产,你共出勤,差两天不到六个月,工资按六个月算。每月三十五块,六个月工资是二百一十。”
      姜山:“对!”
      王会计:“另外,你加班二十三次,每次三元,合计六十九块,对吧!”
      姜山:“对呀!”
      王会计:“你六月初去的销售科,外出八天,补助二十四块,对吧!”
      姜山:“对!”
      王会计:“你外出联系业务,住宿费、车费、差旅费是九十八块,对吧!”
      姜山:“这也差不多。”
      王会计:“四项加在一起,共计是四百零一块。你在核对一下。”说罢,把表递给姜山。
      姜山拿着工资表,看了一会儿说:“没错,就是这个数。”
      王会计:“你在这儿,按个手印吧!”说罢,从提包里拿出印油。
      姜山按手印。
      王会计:“你都要什么鞋,鞋款和你的工资得相平。”
      姜山:“王姐!把鞋的价格表,给我看看。”
      王会计把价格表递给姜山,说道:“你和算一下,四百块工资,折合多少鞋?”
      姜山笑着说:“是四百零一块,王姐!你怎么给我抹了一块。”
      王会计笑着说:“你是真不落空,是四百零一块,行了吧!”
      姜山:“这是我的血汗钱,寸土必争吗?”
      王会计:“你核对好了数目,我开个提货单,丁厂长负责给你提货。”
      姜山看着价格表,说道:“王姐!给我张白纸。”
      王会计把纸笔递给姜山。
      姜山边念边写:“男松紧口两箱,女一带两箱,男青年式一箱,女青年式一箱,女坡跟一箱,男大盖一箱。”说罢,把写好的纸递给王会计,说道:“王姐!你算算,这几箱鞋多少钱?”
      王会计打着算盘,嘴里念道:“男松紧口鞋,两箱一百元;女一带鞋,两箱一百元;男式青年鞋,一箱七十四元;女式青年鞋,一箱七十四元;女坡跟鞋,一箱六十元;男式大盖鞋,一箱六十八元;合计是四百七十六元。”
      姜山:“嘿!放屁吹灯,瞧这寸劲,这鞋款顶工资,正好。”
      王会计:“工资是四百零一块,鞋款是四百七十六块,多七十五块。去掉一箱男式青年鞋,七十四块,正好,你多占一块钱的便宜。”
      姜山:“王姐,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鞋顶工资,鞋款得降价百分之十。你算算,鞋款降价百分之十是多少?”
      王会计:“降价百分之十?这是谁说的?我可不知道.”
      姜山:“那还错的了,这是史局说的,不信,你问问丁头。”
      丁胖子:“史局是有这个意思,可没正式通知我们。”
      姜山:“王姐!有这么回事吧!咱们照着领导的意思办事,没错。”
      王会计:“要不,咱给史局挂个电话,请示一下。”
      姜山:“拿着鸡毛当令箭,十块八块的,屁点的小事,史局开会在办大事,就别给领导添麻烦了。”说罢,点上一棵烟说:“王姐!你先算算,降价百分之十是多少?”
      王会计:“好算,四百七十六块减四十七块六,还剩二十八块四。”
      姜山:“这就对了,闫家的闺女聘给何家,严合适吗!”
      丁胖子:“你合适了,厂子吃亏了。”
      姜山:“老丁头,咱们的厂子搞不好,都是你们这道号的给弄坏的。纪头贪污二十多万,你连个屁都不敢放,我这十块八块的,下岗工人的这俩小钱,你咬着个驴鸡巴不松口。”
      丁胖子急了,站起来蹬着眼,指着姜山喊道:“小姜子,你怎么说话呢,找他妈揍呢!”
      姜山陪着笑脸:“哎呦!我说走了嘴,丁头,千万别着急,别生气,原谅我着年幼无知。”
      丁胖子:“我比你爸爸岁数都大,怎么说也是个长辈,你胡唚叼毛,说的是人话吗?”
      姜山过去,用手划拉丁胖子的胸口道:“丁头,丁大伯,您消消气,千万别和我一般见识,您大人不记小人过,宰相肚里能撑船,就当我刚才放了个屁,臭气熏着您了。”
      丁胖子被逗得“扑哧”笑了:“你他妈就是个小花丽棒槌,没点正格的。”
      姜山拿出一根烟,朝着丁胖子的嘴里递去:“来!丁大伯,您抽根烟,消消气。”
      丁胖子堆开姜山的手,说:“别来这一套,我不抽。”
      姜山:“你看是不是,怎么着也得赏我个脸呀!来,我给您点上,孝敬您一个烟,还不应该。”说着,硬是把烟捅到丁胖子的嘴里。
      丁胖子从嘴里拿下烟,掉了头说:“你小子,这是哪头呀!”
      姜山打着了打火机:“哎呦!对不起丁大伯,一着急给递倒了。来!我给您老点上。”说罢给丁胖子点烟。
      丁胖子吸着烟,说道:“姜子,不是我办事发死,史局把这事交个我了,出了格不好交待。”
      姜山:“丁大伯,您老想想,我用鞋顶工资,就是给厂里做了贡献,把库存鞋卖出去,换回来现钱。这鞋破鞋,谁要哇!放在库里虫蛀鼠咬,早晚发了霉烂掉了,对我这有功之臣,优惠点也是应该的。”
      王会计:“你说的随然在理,但我们是丫鬟带钥匙,主不了事。”
      姜山:“王姐!你想,这鞋拿出去不贱卖没人要,有赔钱又耽误功夫,若不是等着用钱,谁也不干这傻事。”
      王会计:“也是。”
      姜山:“王姐!就这些鞋,就我这工资,两顶了。我给你打个条子,史局怪罪下了我顶着。再说,我也是咱厂的销售科副科长吧,也颠不了,也跑不了。”说罢,拿过笔:“来!我给你写个条子,白纸黑字,在按上手印,有啥说的。”
      王会计:“老丁!你说呢?”
      丁胖子:“手续上的事你做主,我只管出库提鞋。”
      姜山:“你看你们,树叶掉了怕砸着脑袋,推三阻四的,不就差个十块八块的嘛,什么大不了的事。”
      丁胖子:“史局那儿不好交待!”
      姜山:“你就是胆小怕事,不敢做主。不当我说你丁头,都五十多了,革命工作也干了三十多年吧,连个正头都没当上。换了别人,早当上局长、县长了。”
      丁胖子:“咱没着能耐,认了。”
      姜山:“就这么办吧!王姐。来,我写个条子。”说罢,拿过纸笔,说道:“王姐!你说,我写。”
      王会计说道:“你写上,姜山,提取鞋,折款四百七十六元,鞋降价百分之十,折款四百二十八元四角,顶工资四百零一元。签字人:姜山。一九八一年九月二十五日。”
      姜山写罢,把条递给王会计。王会计小声地读了一遍说:“行,你按个手印。”
      姜山在条上按了手印。
      王会计收起条子,说:“手续办完了,给你开个出库单。”说罢,写单子。
      王会计写好了提货单,递给姜山说:“提鞋就是丁厂长的事了。”
      姜山接过提货单:“那是!多谢王姐。”
      姜山把出库单递给了丁胖子道:“走吧!丁头。”
      丁胖子并不接单,躺在床上问道:“干嘛去?”
      姜山:“提鞋去呀!你怎么揣着明白装糊涂哇!”
      丁胖子:“是我糊涂,还是你糊涂,我白给你提鞋呀!今儿个累了,明天吧!”
      姜山从提包里拿出一盒“云烟”,扔给了丁胖子,又拿出一袋糖果,扔给王会计。
      王会计说:“谢谢!”
      丁胖子把烟揣进口袋里:“嗯!这还差不多.”
      姜山:“走吧!丁头。”
      丁胖子从床上起来,伸了个懒腰说:“走,提鞋去。”
      丁胖子前头走,姜山在后面跟着。
      姜山说道:“丁头!你就是个贪官污吏,雁过拔毛,要不当不了局长。”
      丁胖子:“你提了鞋,拿出去赚大票,你吃饺子,我也得喝口汤吧!”
      姜山:“赚大票?赚头眩吧!我是穷的揭不开锅了,再有点法儿,也不干这眼子事。”
      丁胖子:“你小子别跟我哭穷了,变戏法瞒不了打锣的,云烟抽着,能揭不开锅。”
      姜山在办公室上了三轮车,蹬着,尾随着丁胖子去库房。
      丁胖子从裤带上取下钥匙,拧开了库房的铁锁,打开大门。对姜山说:“姜子,进去搬吧。”
      姜山:“我不去,你得给我搬出来。”
      丁胖子:“都是本厂的工人,鞋你也认识,照着提货单搬呗!这几箱鞋还差的了。”
      姜山:“你吃着厂子的俸禄,是干这个的,你得给我搬出来。”
      丁胖子:“好吧!等会儿我给你搬。我累了,先抽袋烟歇会儿行吧!”说罢,坐在库房墙根下的一块水泥墩上,抽烟。
      姜山:“你这坑国害民的大懒虫,我是真服了,咱厂子不倒闭才怪呢。”说罢下了三轮车,“我自己搬.”
      姜山进了库房,一垛一垛的翻找鞋。
      姜山嘴里小声念叨:“我让你懒,老家伙,我偷你两箱鞋。”说罢,打开一箱鞋把里面的井字隔断纸板抻出来,把鞋重新挤着放,又把另一箱鞋倒在里面,勉强装好,用胶带封好。又把另外的两箱鞋并作 一箱,装好,封上。
      姜山在库房里故意喊:“老丁头,你这鞋怎么放的,真不好找,你进来帮帮忙。”
      丁胖子在外面应道:“慢慢找,着哪门子急呀!”
      姜山把鞋一箱一箱的搬到库房外的三轮车上,用绳子拴着,“丁头,你核对一下。”
      丁胖子拿着提货单,查看着三轮车上的几箱鞋,嘴里念叨着:“男松紧口,两个;女一带两个;男青年一个,女青年一个,女坡跟一个,男大盖一个,共八箱,正好。”
      姜山刹好三轮车,说道:“丁头,拜拜吧!”说罢,蹬着三轮车走了。
      丁胖子:“你小子挣了大票,得请我喝酒。”
      姜山:“请你喝马尿。”说罢,蹬着三轮飞快地走了。
      丁胖子去锁大门,往库房里一看,发现库房里的两个空箱子,几片井字隔断纸板,拿起来看着,自言自语:“妈的,这小子偷了两箱鞋。”丁胖子赶紧出了库房,大喊:“姜子!你他妈给我站住。”一溜小跑追出厂门外,左右观看,姜山早已没影了。
      丁胖子转身回厂,自言自语:“常打雁,这回让雁扦瞎了眼。上了这小子的当喽!”

      17、时间:上午十点多。
          地点:永定门滨河路,宣武区秋季物资交流大会。


      李金路、刘杰,两人在物交会的一溜大棚前走着。
      李金路:“前面就是大华针织厂,该上秋裤了。”
      刘杰:“大哥!你的意思是我上秋裤。”
      李金路:“和厂子打交道,比贸易货栈的老油条好对付。你进秋裤,尽量往下压价,必要时我帮忙。”
      刘杰:“好吧!大哥,瞧我的。”
      二人来到大华针织厂的大棚前。
      柜台里,三个女销售员正在打扑克。
      刘杰趴在柜台上问:“喂!同志,你们的晴纶秋裤,多少钱一条?”
      一个三十上下,细高挑的售货员,头也不抬,漫不经心地应道:“三块八!掉主。”
      刘杰:“这标签上,写着三块钱一条哇!”说罢,用手摸着柜台上挂着的秋裤。
      细高挑售货员转过身来,打量二人:“我们是厂家销售,批发三块,零售三块八。”
      刘杰把大皮包墩在柜台上:“我们就是来批发的。”
      细高挑女售货员放下手里的牌,走过来问道:“要多少条?”
      刘杰:“先来四百条。”
      细高挑售货员:“把营业执照拿来看看。”
      “执照?”刘杰愣了一下,马上缓过神来,“有,有执照.”说罢,装模作样地打开大皮包,在里面翻找着,说:“执照哪儿去啦!”又接着翻找,问李金路:“大哥!执照在你那吧!”
      李金路故意绷着脸道:“小刘哇!咱这是在工作,你大哥长大哥短的,你当是在饭店喝酒呢!”
      刘杰马上改口说:“对!我忘了。李经理,执照是不是在你那里呢?”
      李金路:“小刘,我得批评你了,老这么丢三拉四的,多耽误事。昨天就告诉你,带上咱店的营业执照,你怎么忘了!”
      刘杰拍了一下脑门:“哎呦!瞧我这记性,想起来了,今儿个临来的时候,我放在办公桌上了。”
      细高挑售货员:“那只好按零售价,每条三块八喽!”
      刘杰:“别嗟!大嫂子,咱初次打交道,头回生二回熟,以后咱就是关系户了!”
      细高挑售货员笑着说:“你真能拉近乎,谁是你大嫂子,我还没结婚呢!”
      刘杰:“哎呦!怪我不会说话,失礼了,多多担待。”
      细高挑售货员:“不要客气,谈不上担待。”
      刘杰:“大姐!怎么说,也得给个批发价呀!”
      细高挑售货员:“没营业执照,不能享受批发价。”
      李金路:“我们是京南针纺织品批发栈的,有营业执照,忘记带来了。”说罢,把龙潭贸易货栈的围脖发票拿出来:“大姐!您看,这是我们在龙潭贸易货栈进货的发票,我们是他们的老客户了!从来不看我们的执照.”
      细高挑售货员,接过发票仔细地看着,然后对另一位胖售货员说:“他们确实有执照,只是忘记带了。你看,是不是批给他们?”
      胖售货员扔掉手里的一大把牌,大大咧咧地说:“那就批给他们呗!”
      刘杰:“多谢二位大姐,能不能把价钱再落点。”
      细高挑售货员笑了:“你真是得寸进尺,每条三块,这是出厂最低价了。”
      李金路:“好!那就搭货吧!共四百条,男二百条,女二百条,颜色适当搭配一下。”
      细高挑售货员:“女式的四个号,九十、九十五、一百、一百零五;男式的五个号,九十五、一百、一百零五、一百一十、一百一十五,你们要多大号的。”
      李金路:“女式的每个号五十条,男式的每个号四十条,共四百条。”
      两个售货员装箱码货。
      细高挑售货员开票。

 

 

第二集
       1、时间:一九八一年十月中旬,上午十点左右。
          地点:平安县城,集日。


      平安县城最繁华的一段街道。街道两旁是商业局百货商场,城关镇百货商店,二轻局副食店,供销社百货大楼等一些门店。
      卖水果的、卖小百货的、修理钟表眼睛的、卖小吃的个体摊点布满街道两旁。
      街道上赶集的人流熙熙攘攘。
      在街道旁的一侧,刘金路、姜山、刘杰三人的摊位格外引人注目。三张弹簧钢钢丝床一拉溜摆开,一张摆放着李金路的拉毛围脖,一张陈列着姜山的布鞋,另一张摆放着刘杰的晴纶秋裤。
      三人站在床后,一式的新牛仔裤、新牛仔上衣,新三接头黑皮鞋锃亮,戴着蛤蟆镜,理的板寸头,穿着打扮在平安县城的集市上显得十分前卫、时髦。 
      背后的树上,拉着一道长绳,上面挂着拉毛围脖,有红、白、黑三道杠的,深红色带黄花的、葱心绿带黑花的、玫瑰色带波纹的,五彩缤纷。另一边悬挂着刘杰的晴纶秋裤,男式的、女式的,五颜六色。
      三人轮换着,用手提扬声器此起彼伏地吆喝着。
      “快来买、快来瞧,来晚了摸不着。”
      “走一走、转一转,来到摊儿前看得见。”
      “新出厂的拉毛围脖,颜色漂亮款式新又舒适又暖和,每条八块五喽!”
      “上海产的晴纶秋裤,又解释又舒适,每条五块八。”
      “前进鞋厂倒闭,停产大甩卖、大放血喽!女式一带鞋、男式大盖鞋、物美价廉、经久耐用。”
      摊位前,几个姑娘翻着拉毛围脖,叽叽喳喳地议论着。
      一个扎小辫的姑娘,看着一条黑、白、红、三道杠的围脖:“嘿!这条好看,掌柜的,多少钱一条?”
      李金路:“八块五。”
      扎小辫姑娘:“给我来一条,这样的。”
      “好的!”李金路从箱里拿出一条红、白、黑三道杠的、用塑料薄膜包装好的围脖,递给姑娘。
      小辫姑娘打开包装,取出围脖看了看,试着围在脖子上。
      另一位齐耳短发大眼睛的姑娘说:“嘿!真漂亮,我也来一条。”
      李金路从钢丝床上拿起一条围脖说:“你这身材,这身衣服,围这种葱心绿的才好看。”
      大眼睛姑娘接过围脖,搭在脖子上比划着。
      李金路:“围脖有多种围法,天冷的时候,围这种包头式。”说罢,跨出钢丝床外,拿过围脖,先抱住姑娘的头,把两头系在姑娘的脖后,把头上的短穗整理好,引得年轻的姑娘、媳妇们驻足观看。
      李金路:“天不冷时,象今天这个暖和天,可以围这种下垂式。”说罢,又把围脖取下来,又在姑娘脖子上单片围了一圈,胸前垂下半截,后面垂下半截,整理了一下。
      有个姑娘说:“嘿!真好看,样式真好。”
      李金路:“还可以这样围。”又从姑娘的脖子上取下围脖,然后两头对折,围在姑娘脖子上,又把双头从另一端的套中穿过,整理好。
      “真是样。”
      “真会围,多好看呢!”
      几个姑娘笑着称赞道。
      李金路向围观的几个姑娘和年轻妇女说道:“这围脖可以挡风御寒,也是一种装饰品,有多种围法。只要围得是样,能把你打扮得美丽漂亮。
      李金路从摊上拿起一条粉红色的围脖,连比划带介绍:“这拉毛围脖,是一种新织物,这种线,是晴纶线经过膨化处理、拉毛刀毛,拢共十二道工序处理,才织成这拉毛围脖。”
      一个戴眼镜,文邹邹的姑娘插话道:“你还真能侃。”
      李金路:“这可不是侃,这种拉毛线,是中国纺织研究所,和美国纽约纺织协会的科研人员,多年精心研制的成果,今年秋季才正式投放市场。它比羊绒还柔软,比棉线还舒适,比鲜花的颜色还要漂亮,围在脖子上,既暖和舒适、又美观漂亮,价钱还便宜。”
      一个胖姑娘插话道:“听你这一说,这拉毛围脖真是好东西。”
      李金路:“可不,这物美价廉的商品一投放市场,立刻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在中国的北京、美国的纽约成了抢手货,供不应求,我们是托关系、走后门、才从北京批来这点货,要买赶紧买,这几箱货一会就卖完了。”
      一个漂亮姑娘说道:“你就吹吧!”
      李金路:“吹!告诉你一会你就摸不着了,哭都哭不上声来。”
      漂亮姑娘:“我才不哭呢!卖一条就得了。”
      李金路:“这就对了。”
      李金路的话音刚落,围观的十几个大姑娘、小媳妇们纷纷挑选围脖。
      李金路收钱、拿货。
      旁边,刘杰手里挥舞着一条秋裤,另一只手握着扬声器,喊道:“快来买、快来瞧,晴纶秋裤五块八一条。谁买赶紧买,来晚了摸不着。”
      有几个人翻看着放在床上的秋裤。
      一个四十多岁,精明的中年妇女翻看这秋裤,问:“小伙子!五块钱一条卖不卖?”
      刘杰:“五块八一条,还价不卖喽!”
      中年妇女:“你这秋裤,质量可不怎么样!”
      刘杰:“什么?质量不好?你看面料有多厚实,颜色多鲜艳,真正大上海生产的。”
      中年妇女微笑着,看着秋裤上的“北京大华针织厂”的商标说:“这秋裤不上上海产的。”
      刘杰:“没错,绝对是上海产的。”
      中年妇女:“这秋裤比上海产的质量好。”
      刘杰:“质量是不错。”
      中年妇女:“不是上海产的。”
      刘杰:“是呢!”
      中年妇女:“这秋裤是从美国进口的吧!”
      旁边的几个人笑了。
      刘杰:“大姐!你是内行,说的不错。”
      中年妇女:“大经理!我买三条,男式的一条,女式的两条,给你十六块,行不行?”
      刘杰:“不行,少一分不卖。”
      中年妇女:“你这买卖做的死巴,哪能一口价啊!”
      刘杰:“秋裤质量好吗!人心换人心,四两换半斤。”
      中年妇女笑弯了腰:“四两怎么能换半斤?人家换给你吗?”
      旁边的几个顾客哈哈大笑。
      刘杰不知所措。
      姜山过来,指着刘杰说:“我这兄弟,喝酒喝蒙了,正醉着呢?”
      刘杰没明白过来,摸着头笑着。
      中年妇女:“得了,不管你四两换不换半斤,不管你这秋裤是上海产的,还是美国进口的,我来三条。”
      姜山:“这就对了,秋裤的质量好,管它是哪国产的。”
      中年妇女挑好了秋裤,递给刘杰说:“我要这三条。”
      刘杰包好三条秋裤,算账收钱:“三五一十五,三八两块四,三条十七块四,四删了去,给十七块。”
      中年妇女交钱,拿走了秋裤。
      摊前没顾客的时候,李金路问二人道:“你们俩卖的怎样?”
      姜山:“我卖了二十多双吧!”
      刘杰:“秋裤买了有三十多条。”
      李金路:“老三,对顾客,不怕你胡侃乱侃,千万别侃出破绽。五两换半斤,八两换半斤都说的通,你那四两换半斤,是哪一国的秤?”
      姜山:“美国进口的秋裤,得用美国的秤喽!”
      刘杰、李金路笑了。
      李金路从摊上抄起一条秋裤,指着上面的商标说:“老三,这秋裤上的商标,是北京大华针织厂出品,你硬说是上海产的,这驴唇不对马嘴呀!”
      刘杰:“哎哟!把这事给忘了,怨不得老太太儿,说这秋裤是美国进口的,感情这是阴阳我呢!”
      三人大笑。

       2、时间:接上文。
          地点:同上。


      李金路、姜山、刘杰三人的摊位前,来了两个市场协管员。
      其中一个瘦高个儿协管员问道:“你们有没有营业执照呢?”
      刘杰:“你们是干什么的?问这干吗?”
      瘦高个儿指了指胳膊上的红袖章:“我们是城关镇工商所的,检查营业执照,收管理费。”
      李金路:“我们的买卖刚开张,营业执照正在办着呢!还没发下来。”
      瘦高个儿:“那你们交点管理费。”
      李金路:“交多少?”
      瘦高个儿:“每个摊位五角,三个摊位交一块五。”
      刘杰:“交什么钱?”
      瘦高个儿:“市场管理费。”
      刘杰:“管理费?你们管理什么了?”
      瘦高个儿:“这是工商局的规定。”
      刘杰:“什么规定?就知道要钱,没有,有也不给。”
      另一个矮胖协管员,是个结巴,说道:“唉!这、这位同、同志,你、你怎么这、这么说话?”
      刘杰:“我说话怎么了?”
      矮胖子:“你、你、你说话不好听、听呗!”
      刘杰:“不好听?什么好听,给你说个媳妇好听,办得到吗!”
      矮胖子:“说、说别的没、没、没用,交、交管理费、费是真。”
      刘杰:“再告诉你一遍,没钱,有钱也不交。”
      瘦高个儿:“不交是吧!那你收摊儿,跟我到工商所走一趟。”
      刘杰:“没那闲工夫,你该干嘛干嘛去,别在这儿瞎咧咧,影响我们做买卖。”
      瘦高个儿:“那你收摊儿,别卖了。”
      矮胖子动手要搬刘杰的床铺。
      刘杰攥住了矮胖子的手腕子,双手用力向外一推矮胖子,矮胖子站不稳,弄了个屁墩。
      李金路过去拦着刘杰,跨出摊外,扶起矮胖子说:“这位师傅,何必呢!我们交,交管理费就是了!”说罢,从口袋里掏出两块钱。
      刘杰上前推开李金路:“不交!有什么事我顶着。”
      矮胖子脸红脖子粗指着刘杰,喊道:“有、有你顶、顶住就行,就怕你、你顶、顶不住。”
      刘杰:“你尿不出一丈两尺尿去。”
      瘦高个儿气哼哼地说:“你也忒大胆了,不交管理、动手打人,你们的买卖别想做了,这事儿完不了。”
      旁边围上了一群瞧热闹的,乱哄哄的议论着。
      姜山走上前去对两个协管员阴阳怪气地说:“二位领导,别生气啦!我这兄弟,喝了几杯闷酒,多啦!包涵着点。这事好商量,我们交管理费不就结了!”说罢,把两块钱塞进瘦高个儿的提包里。
      瘦高个儿问道:“你们是哪的?”
      姜山:“反正,咱们都是一个县城住的,低头不见抬头见,别伤了和气,我替这位兄弟道歉了。”
      刘杰:“二哥!交什么管理费,你真是,有什么事我顶着,看他能把我抓到哪儿求雨去!”
      李金路对刘杰说道:“老三,你少说两句吧!”
      矮胖子指着刘杰问道:“那打我、我的叫、叫什么?”
      姜山:“别说打呀!他推了你一下,你没站稳闹了个屁股墩。这点小事算不了什么?再说,我们交了管理费,这就结了。”
      瘦高个儿从提包里,拿出一本收据,撕下三张小票递给姜山说:“看在这位兄弟的面上,今儿就算了,给你收据。”
      姜山把瘦高个儿的手推回去说:“我要这玩意儿干吗?厂里又不给报销,擦屁股都不行,太小,你还是留着给别人吧!”
      瘦高个儿把三张小票扔到钢丝床上,又从提包里拿出一张五毛的零票,扔到钢丝床上说:“这是找给你们的钱。”
      姜山:“今儿个交了管理费,明儿个你们可别再来了。”
      瘦高个儿:“没营业执照,只要天天出摊,管理费就得天天收。”
      姜山:“天天收?那哪成啊!明天我们就不交了。”
      矮胖子:“下回再、再、再捣乱,就、就、就对你们不、不客气了。”
      姜山:“吓死你也不敢,连县长都到我们厂,号召全厂下岗职工自谋生路,说工商管理费、税费全免。”
      矮胖子:“你们是哪、哪、哪个厂?”
      姜山:“前进制鞋厂。工厂倒闭,厂长被撸,工人下岗,自谋生路。你们还来要管理费?”
      瘦高个儿:“我们没接到上级指示,不知道。”
      姜山:“你不信是吧!要不你去找县长问问?”
      瘦高个儿:“去问县长?你哪跟叫我去问邓小平呢!”
      姜山:“你敢不敢去找县长,我就不管了,反正今儿个是给了你们面子,交了管理费,下次再来要,可别怪我们不客气。”
      矮胖子:“那就骑毛、毛驴儿,看戏、戏本、走、走、走着瞧、瞧呗!”
      高个子拉了一把矮胖子,二人扭头走了。
      姜山拿起手提扬声器,对着扬声器,朝二人的背影喊道:“二位领导,拜——拜。”
      刘杰凑过来对着扬声器“咝——咝”地吹了两声口哨。
      围观的人们笑着,议论着散去了。
      刘杰埋怨姜山:“二哥!干嘛交管理费,别惯他们那毛病。有什么事我顶着。”
      李金路:“常言说。和气生财,为了一块五毛钱的管理费,和他们吵架,影响咱的买卖。有这功夫,早赚出来了。”
      姜山:“依着你呀!老三,天天干仗,别做买卖了。”
      三人一边谈话,一边整理货,继续练摊。

       3、时间:接上文。
          地点:同上。


      三人的摊前,来了两个人。其中一个是猴三,另一长的五大三粗,一米八七的大个子。
      刘杰说道:“是邓哥呀!你和三儿从那来?”
      大个子答道:“我和三在那边理发,刚才这块乱吵吵的围了一群人,怎么回事?”
      刘杰:“两个工商的,收管理费,我和他们吵了几句。”
      大个子:“那两个人呢?”
      刘杰:“打发走了,大哥别操心了,没什么大不了的事。”
      刘杰掏出“希尔顿”,没人发了一支,对大个子说:“介绍一下,这是我新结识的朋友,李金路,这位是姜山。”又对李金路、姜山说道:“这是咱的朋友邓大哥,南关一刀烩小吃店的,外号人称镇南关——邓大块。这位猴三,都互相识。”
      邓大块分别和李金路、姜山握手。
      “您好!”“您好!”
      邓大块:“杰子,几天不见,几天不见,练上摊儿啦!怎么样?买卖可以吧?”
      刘杰:“我这是浪子回头,金不换呢!瞧吧邓哥,咱今后跟着李哥,干个漂亮的。”
      邓大块对李金路说:“有什么事需要帮忙,说话。”
      李金路:“以后有事,免不了给邓哥添麻烦。”
      邓大块:“有事说一声,在咱这地皮上,有我和杰子,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猴三:“敢欺负咱,他有几个脑袋。”
      李金路:“多谢哥们捧场。”
      邓大块:“没什么事,我得回去,快晌午了,今儿个大集,店里人多,要不你嫂子又得磨叨。”
      李金路:“大哥有事,忙去吧!有时间一块待着。”
      刘杰:“邓哥!一会儿收了摊儿,我们过去,咱哥几个喝几杯。”
      邓大块:“好!哥几位一定要赏脸,我先走了。”说罢,像个螃蟹似得走了。
      刘杰对猴三说道:“三儿,你还有什么事?”
      猴三:“今儿个和老爸请了假,出来理发,正好碰上了邓哥。”
      刘杰:“别走了,一会帮着收摊。”
      猴三点头哈腰:“嗻!”
      几个人接着练摊卖货。

       4、时间:接上文。
          地点:同上。


      天过晌午,街道上,赶集的人流越来约少。
      李金路看了看表:“哟!一点多了,该收摊儿了。”
      刘杰:“收摊儿!收摊儿!喝酒去。”
      几个人叠货。
      李金路一边叠围脖儿,说道:“咱收了摊,还是回家吧!这酒就免了吧!”
      刘杰:“那还行,和邓哥都约好了,不去,显得咱不够意思。”
      姜山:“得喝点儿,今儿个初战告捷,得庆祝庆祝。”
      刘杰:“那是。大哥二哥,你们俩卖的怎样?”
      李金路把叠好的围脖装进箱子里:“还行,下去了将近一箱。秋裤卖了怎样?”
      刘杰数完了秋裤,说道:“卖了四十多条,赚了有一百多块吧!”说罢,竖起中指。
      姜山正往纸箱子装鞋,说道:“我卖了五十多双鞋,赚的和老三差不多。”
      刘杰:“比你上班怎么样?”
      姜山:“强多了,这一天顶我两个月的工资。”
      猴三帮刘杰收完了秋裤,又帮姜山收拾鞋。
      刘杰:“今儿个是个大集,人多,明天就差了。”
      李金路:“明天是曲口镇大集,热闹着呢!”
      刘杰:“曲口镇离县城有多远?”
      李金路收拾着钢丝窗,说道:“一直往南,二十多里,一划子柏油路。”
      姜山:“那咱明天,赶曲口镇大集。”
      刘杰一边刹车子,一边说:“对呀!咱可以赶大集呀!哎!大哥,咱都能赶哪的集呀?”
      李金路:“咱平安县,过去是三大五中八小镇,如今改革开放,这些镇都恢复了传统集日。”
      姜山:“这三大五中八小镇都是哪儿呢?”
      李金路:“三大镇是平安、曲口、马家坨,这三个镇集市最大,也最热闹。五中镇是张营、西村、赵庄、北宋村、新务庄,也是五个集市,规模占中。另外八个小镇,集市规模最小了。”
      刘杰:“哎呀!这集市还真不少哇!”
      姜山:“给咱造成了赚钱的机会。”
      李金路:“集市的日期按农历计算。平安集是逢五开十,曲口镇一六,马家坨是二七,赵庄是三八,北宋村是四九,张营也是五十。再加上周边的县,集市、庙会,反正天天都有大集。”
      刘杰:“太棒了!咱每天的作战计划,由大哥安排。”
      李金路:“今天是初十,明天十一,咱赶曲口大集。咱哥仨不是一条道,分路出发,七点在曲口镇粮库门口集合。”
      刘杰:“对!就这么办,七点准时到,不见不散。”
      几个人收拾床,刹车子。

       5、时间:下午两点。
          地点:南关大街一刀烩小吃店。


      平安县南关大街,三间门脸,门上是一刀烩小吃店的牌子。三间门脸是餐厅,餐厅后面是两间厨房。
      邓大块的媳妇小凤仙,长的小巧玲珑,白工作服,白帽,正在端汤上菜,照应顾客。餐厅放着七八张桌子,十来个顾客正在用餐。
      刘杰、猴三在前,李金路、姜山在后,四人进了小吃店。
      猴三和小凤仙打招呼:“仙人嫂,几天不见,你是更俊喽!”
      小凤仙:“耍贫嘴,又来灌搡啊!”
      刘杰:“今儿个,可是大块哥请我们来的。”
      邓大块腰里系着围裙,从厨房走出来:“弟兄们都到了!”
      李金路、姜山:“到了,大哥忙着那。”
      邓大块:“仙儿,现让弟兄们洗洗脸,安排张桌子,沏壶茶,一会儿忙完了和弟兄们踏踏实实的喝点。”
      小凤仙:“不用你吩咐,忙你的去吧!”
      邓大块:“三儿,杰子,照应好弟兄们,到家了,都别见外,我一会儿就得。”
      李金路:“大哥忙吧,照应好别的顾客,咱自家弟兄,不必客气。”
      小凤仙张罗洗脸水,手脚麻利的收拾桌子,沏茶。
      李金路、姜山、刘杰、猴三,几人洗罢了手脸,坐在桌旁喝茶、聊天。
      小凤仙一边照应别的顾客,一边往四人的桌子上上菜,五香花生米、猪头肉、豆腐丝之类。
      墙上的挂钟两点多了,屋里的顾客也走的差不多了。
      小凤仙问刘杰:“杰子!你们喝什么酒?”
      刘杰:“照老规矩,红星二锅头,先上三瓶。”
      小凤仙:“要不要来啤酒?”
      刘杰:“燕京啤酒来一箱,桌底下放着,按空瓶子算账。”
      小凤仙拍了一下猴三的后背说道:“去,搬一箱啤酒。”
      猴三:“嗻!”说罢,搬了一箱啤酒,放在桌下。
      刘杰:“嫂子!今儿个不白喝,我请客,咱有钱喽!”说罢,拍了拍上衣口袋。
      小凤仙:“看有俩钱把你烧的。”说罢,把三瓶二锅头放在桌上,又放上几个酒杯:“你们倒着喝。”
      “先等会!”刘杰说罢,又朝里屋喊道:“大哥,完事了没有,该过来了。”
       邓大块手里端着热气腾腾的菜说道:“来喽!”走过来放在桌上。一盘红烧鱼、一盘红焖羊肉。对李金路和姜山说道:“两位兄弟,还是头一次光临我这小店,做几个家常菜,手艺不好,凑合着吃。”
      李金路:“邓哥客气了。”
      邓大块拉过一把椅子,扶着李金路坐下,看了看二锅头,说:“别喝这酒哇,仙儿!把那两瓶杏花村拿来。”
      猴三:“邓哥真有硬头货呢!”
      邓大块:“是一个朋友从山西捎来的,没舍得喝,今儿个咱哥几个喝个痛快。”
      小凤仙从屋里拿出两瓶杏花村,放在桌上。
      邓大块打开纸盒子,从盒里取出一个白瓷瓶,拧开瓶盖,分别倒满了五个杯子。
      刘杰闻了闻杯里的酒,“嘿!好香啊!真是好酒。”
      李金路拿起白瓷瓶,上面画着一幅国画,一个老学究,向一个骑在牛背上的牧童问路,牧童右手遥指远处杏花深处。画边有诗,是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李金路边看边念诗,说道:“诗配画,真是美酒美器。”
      刘杰端着酒杯站起来道:“咱哥几个走一个,祝咱的买卖兴旺发达。”
      邓大块、李金路、姜山、猴三,都端着酒杯站起来。
      “来!干一个。”“干!”
      “当、当、当”。几个杯子碰了一下,各自仰脖喝光了杯里的酒。
      李金路:“真是好酒。”
      邓大块说道:“来!弟兄们吃菜。”几个人分别夹菜吃。
      猴三抄起瓶子,又分别给每人的杯里注满了酒。李金路:“邓哥在这勤食行干了几年啦?”
      邓大块:“说来话长,自打十八岁,进了咱县的工农兵饭店,一年择菜、两年坎墩、三年学掌勺、一晃跟师傅学了七八年。”
      李金路:“邓哥在这勤食行,真是行家里手啦!”
      邓大块:“手艺学得还算过得去,可只能挣那点工资,日子过的很紧巴。”
      李金路:“工农兵大饭店掌勺,这工作不错吗!”
      邓大块:“怎么看吧!过去咱县流行一句顺口溜,是阔银行、富邮电,饿不死的穷饭店。过去上班,给共产党干事,银行和邮电局他娘的油水大,待遇好、工资高、外快也多、奖金高。这饭店,属饮食服务公司管,自损盈亏,当时人们生活水平低,口袋里没钱,饭店不景气,我们的工资低、待遇差,只能图个嘴上香,弄挂好下水。我每月工资才三十块,上了七八年班,崩子没落下,还背了一身饥荒。”
      小凤仙送走了店里最后一位顾客,拉了把椅子,扶着邓大块坐下。
      刘杰拿过一个杯子,给小凤仙倒了一杯酒,然后对姜山和李金路说:“大哥、二哥,我介绍一下,这是咱嫂子小凤仙,女中豪杰。”又用手拍着小凤仙的肩膀说:“仙儿嫂!这是我大哥李金路、二哥姜山。”
      李金路端着酒杯站起来说:“嫂子,咱初次认识,我敬你一杯。”
      小凤仙:“来!咱姐俩干一个。”
      二人的杯子“当”地碰了一下,各自喝光了杯里的酒。
      猴三抄起酒瓶子,说:“来!我给嫂子满上。”说罢,给小凤仙满上酒。
      姜山也端着酒杯站起来,说:“嫂子!我也敬你一杯。”
      小凤仙:“连着喝,可架不住。”
      姜山:“好事成双,嫂子得赏我个脸呀!”
      小凤仙:“好!再干一杯!”
      二人站起来,两个杯子“当”地碰了一下,各自喝光了杯里的酒。
      猴三:“嫂子好酒量,不让梁山好汉孙二娘。”说罢,抄起瓶子,说:“来!满上。”给李金路、姜山、小凤仙三人满上酒。
      李金路:“邓哥自己开店,那工农兵饭店的工作,也不干啦?”
      邓大块:“我没说吗,干了七八年,欠了一屁股债。”说罢,用手捏了一下小凤仙的脸蛋:“这不,连他妈娶媳妇的钱都是借的。”
      小凤仙斜了一眼邓大块,说:“德相,还有脸说呢!”
      邓大块:“改革开放后,上头政策允许,去年冬天,开了这小饭店,我掌勺,媳妇打下手,是个夫妻店吧。这一年来,还清了外债,有生以来,头一次有了存款。”
      李金路:“今天初到贵店,受到大哥大嫂的热情招待。来!咱哥几个敬大哥和嫂子一杯。”
      姜山端起酒杯:“祝大哥大嫂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猴三端起酒杯:“祝大哥、大嫂发财大大的。”
      刘杰:“祝大哥身体健康,仙儿嫂越长越俊!”
      小凤仙笑道:“你们俩这是什么词,一个日本话,一个没正经。”
      邓大块:“托改革开放的福,咱哥们才过上了好日子。来!弟兄们干了这杯。”
      大家站起来,举着杯子“当、当、当”地碰了几下,各自喝光了杯里的酒。
      邓大块举着筷子:“弟兄们请吃菜,手艺不好,将就着吃。”
      大家吃菜。
      刘杰说:“这么干喝着没意思,大哥会不会划拳?”
      李金路:“凑合着能来两下。”
      刘杰:“二哥怎么样?”
      姜山:“我不会划。”
      刘杰:“我也不会。邓哥是划拳的高手你和李哥划两拳。”
      邓大块来了兴致,“好!好!划拳喝酒最来劲了,来,金路,划两拳。”
      李金路:“来吧!我给大哥助助兴。”
      二人举起手。
      邓大块:“我先行令。”说罢,和李金路捏了捏手,说道:“一个楞打,打楞堆,丢了楞堆罚三杯。八匹马呀一个楞堆,哥俩好哇一个楞堆,全来到哇一个楞堆。”
      两个人划拳,邓大块输了。
      李金路笑着说:“邓哥!喝酒。”
      邓大块:“好!我喝。”说完,仰脖喝了一杯。
      猴三:“邓哥出师不利。”说罢,抄起瓶子,倒上酒。
      邓大块举起手说:“来,接着来。”
      小凤仙:“让李哥行令吧!你那楞堆楞打的,什么玩意,和你那傻乎乎的楞劲挺般配。李哥,来点高雅的。”
      李金路:“嫂子!我比邓哥的年龄小,还是叫我小弟,李哥这称呼,可担待不起。”
      小凤仙:“叫李哥不行,那就叫李弟,来点文雅的、有意思的吧!”
      李金路捏了捏手道:“一根扁担颤悠悠哇,挑着担小米上苏州哇,苏州爱我的金小米,我爱苏州的花妞妞。哥俩好哇花妞妞......。”
      小凤仙拍手叫好:“好词!好词!真有才。”
      李金路和邓大块,两人有理划着,嘴里念叨着:“......六六顺呢花妞妞,五奎手哇花妞妞,七个巧哇花妞妞。”
      李金路笑了,说道:“邓哥输了,喝酒!”
      邓大块“嗨!”了一声,抄起杯子,喝光了杯里的酒,夹了两块猪头肉,扔进嘴里嚼着。满脸兴奋地通红,索性站起来,把袖子挽了挽,说道:“兄弟好拳法,再来再来!”
      小凤仙:“李弟,再来个好听的。”
      李金路:“好嘞!坚决满足嫂子的要求。”说罢,点上一根烟,吸了两口。
      小凤仙:“横是快点啊!急死人了。”
      李金路:“听着,一刀烩小吃店顶呱呱呀,凤仙嫂子像朵花呀,鲜花虽美谁来摘呀,邓哥双手来摘她呀!”
      刘杰拍手鼓掌:“嘿!这词绝了!”
      猴三也鼓掌叫好:“好!好词。”
      小凤仙:“真棒!这词说得我心里美滋滋的。”说罢,抄起面前的酒杯说:“来,杰子,为了李弟这好词,咱姐俩走一个。”
      刘杰抄起酒,说:“来!咱姐俩干一个。”
      俩人的杯子“当”地碰了一下,各自喝光了杯里的酒。
      小凤仙对姜山、刘杰、猴三三人说道:“要说我像一朵花,真是那么回事。不是吹,我年轻做姑娘的时候,走在平安县城里的大街上,谁见了谁都说我俊。”
      猴三:“嫂子是俊。”
      小凤仙吃了几粒花生豆,接着说:“有好几个高干子弟,托媒人来说,我连眼皮都不夹。”
      姜山:“你是怎么看上邓大哥的?”
      刘杰:“我知道。有一回在平安县城里的大街上。”
      小凤仙插嘴:“不是大街,是文化馆前的广场。”
      刘杰:“对!对!在广场上,有几个小流氓对仙儿嫂耍流氓,邓哥看见了,一顿拳脚,打跑那几个小流氓,仙儿嫂认识了邓哥,俩人越来越粘手,凤仙嫂就、就投进了邓哥的怀抱。”说罢,用手轻轻地抱了小凤仙一下。
      小凤仙捶了两下刘杰的后背:“去你的,没正经。”
      姜山笑道:“英雄救美呀!真是郎才女貌。”
      小凤仙:“也是,我一不图他钱,他也没钱;二不图他势,他也没势;只图他人品好,讲义气。”
      邓大块和李金路划拳,划了一阵,邓大块又输了,喝了一杯。
      邓大块脸红脖子粗,说道:“我就不信,今儿个赢不了,来!再来。”
      小凤仙:“天天吹,你划遍天下无敌手,怎么样?今儿个狗吃屎,栽了吧。”
      邓大块:“胜败乃兵家常事。金路,再来。”
      李金路:“高高山上一筒杯,哥们喝酒要守规矩,千金散去还能赚呀,义气丢了无处寻。八匹马呀无处寻,全来到哇无处寻,五奎手哇无处寻......。”
      十几拳下来,邓大块又输了。大家哈哈大笑。
      小凤仙去拿邓大块的酒杯:“来吧!我替你喝。”
      邓大块头上冒汗,推开小凤仙的手说:“一边去,用不着你。没听金路说吗!哥们喝酒要守规矩。”说罢,仰脖喝光杯里的酒,抓了一把花生豆嚼着:“来!再来。”
      李金路:“这一拳下来,咱大家共饮一杯。”说罢,捏了捏手指,说道:“改革开放春风来,哥几个喝酒情满怀呀,酒逢知己千杯少哇,一醉方休谁也跑不了哇,二进宫呀跑不了,八匹马呀跑不了。”
      几拳下来,邓大块又输了。
      邓大块像泄了气的皮球,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压得椅子吱吱当:“划了几年拳,今儿个算是真服了,山外有山、天外有天,遇上高手啦!”
      小凤仙:“关老爷面前耍大刀,以后别再吹你那神拳了。”
      李金路:“小手段,让大哥大嫂见笑了。来!咱们大家共同喝一杯。”
      邓大块站起来,举着酒杯说:“来!咱们共同走一个。”
      大家都站起来,杯子“叮叮当当”地碰了几下,各自喝光了杯里的酒。”
      邓大块:“来!弟兄们吃菜。”举着筷子招呼大家。大家吃菜。
      李金路:“常言说得好,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今儿个这酒,真是喝出了水平。凤仙嫂子,给弄点吃的吧。”
      邓大块:“不行,这酒刚喝到兴头上,咱还得接着喝。”
      小凤仙推他说:“逞什么能耐,快烩饼去。”
      李金路指着桌下的几个空瓶子说:“两瓶杏花村,两瓶二锅头,五瓶啤酒,咱喝的不少了,再喝,非放倒了俩不可。”
      刘杰:“邓哥!给李哥、姜哥,亮亮你那烩饼的手艺。”
      姜山:“邓哥喝的不少了,别下厨了。有什么现成的,对付着吃点算了。”
      小凤仙:“没事!你们不知道,就是再喝一水缸,他也醉不了。”说罢又催邓大块:“烩饼去!”
      邓大块对小凤仙翻了翻白眼,无奈地说:“这不花钱娶来的媳妇,就是横。我和弟兄们聊聊,你去烩。”
      刘杰:“嫂子烩的不好吃,还是大哥烩吧!”
      邓大块去厨房烩饼。
      刘杰给每人发了一支烟,又递给小凤仙一支,说:“仙儿嫂,开个洋荤,吸支洋烟。”说罢,又用打火机给点上。
      小凤仙吸了一口,吐出几个烟圈,看着烟的牌子说:“有钱和没钱真是不一样,希尔顿吸上啦!”
      刘杰笑着说:“仙儿嫂,咱是鸟枪换炮喽!”说罢用手一指口袋:“有大票喽!”
      猴三眼馋地说:“刘哥今天赚了多少?”
      刘杰:“没赚多少,才赚了四百多块。”
      姜山:“恐怕得数四遍吧。”
      几个人都笑了。
      邓大块从厨房里喊道:“仙儿!端烩饼。”
      猴三应道:“我来。”
      猴三、小凤仙、邓大块从厨房里端出几碗烩饼,放在桌上。
      邓大块:“弟兄们凑合着吃点。”
      刘杰:“这是老邓家祖传的特色小吃,平安县南关一刀烩烩饼,大哥、二哥,吃。”
      李金路吃着烩饼,称赞道:“真是色、香、味俱佳,好手艺,真绝了。”
      姜山吃着烩饼:“名不虚传,真好吃。”
      邓大块嘴里叼着烟,用围裙擦着手:“兄弟们以后多多光临小店,这烩饼我管够。”
      大家吃完了饭,刘杰用餐巾纸擦着嘴说:“仙儿嫂,算账,今天我请客。”
      邓大块:“杰子,寒碜我呢!这饭我管不起怎的?”
      李金路:“邓哥!话不能这么说,以后是让我们来呢!还是不让我们来呢?”
      邓大块:“当然是愿意弟兄们常来喽!”
      李金路:“那就得收钱,做买卖忌讳白吃白拿,不收钱,以后我们没法来喽”
      刘杰从口袋里掏出一沓子大团结,大约有两百块,啪地拍在桌上,“仙儿嫂,多少就是它了。”
      邓大块拿起钱又递给刘杰,说道:“杰子,下次再收,今儿个我请客。”
      姜山:“别下次了,今儿个说什么也得收。”
      刘杰接过钱,又拍在桌上:“邓哥!你就别推辞了,咱哥们没虚的。”
      邓大块:“得了,仙儿,你看着收。”
      小凤嫂拿过那沓子钱,数了八十块,把剩下的又递给刘杰说:“留八十块钱,不少了。”
      刘杰:“别再给我了。”
      小凤仙把剩下的钱,塞进刘杰的口袋里:“留够了得了呗”
      李金路:“这八十块,也是我们哥仨均摊,以后就是这规矩,有酒同喝,有钱同花,高高山上一筒杯,哥们喝酒守规矩吗。”
      几个人哈哈大笑。

       6、时间:十月上旬的某天,天蒙蒙亮。
          地点:平安县城西十里铺村,李金路家。


      三间旧房,院子四周是土墙头,篱笆院门。院里,猪圈、厕所、鸡窝,一只大公鸡伸长颈子打鸣。
      李金路担水、灌缸,扫院子。
      李金路的母亲,五十多岁,身体极硬朗,抱柴火,烧火做饭。
      李金路在院里打拳。
      娘在屋里喊:“金路,吃饭了。”
      李金路进屋,娘俩放炕桌、端菜、放筷子。炕桌上,两碗白薯粥,馒头、咸菜、一盘炒鸡蛋。
      金路娘上炕,坐在炕头上。
      金路坐在娘的对面。
      金路娘注视着李金路,李金路吃饭。
      金路娘:“金路,今天你去哪?”
      李金路:“妈!昨天晚上,不是对你说了吗,今儿个去曲口赶集。”
      娘:“哎呀!真是,娘的记性越来越不好喽!”
      李金路:“妈,现在咱的日子好过了,钱也够花,你想吃啥就买啥,千万别省着。”
      娘微笑着说:“顿顿吃白面,隔三差五的买肉吃,鸡蛋鲜菜不断,这吃的还有挑吗?”说罢,夹起一块炒鸡蛋,送到李金路嘴里。
      李金路边吃边说:“妈,我都这么大了,还用你喂呀!你也吃鸡蛋。”
      娘:“你二叔昨天来了,他一个人,忙里忙外的,厂子缺个帮手,想叫你过去给他帮忙。”
      李金路:“我不想跟二叔干,想自个闯荡闯荡。”
      娘:“你爸去世得早,你二叔没少帮咱。按说,你长大了,棒棒二叔也应该。”
      李金路:“妈,这事你甭管了,我去和二叔交涉。”
      娘:“你昨天的买卖行吗?”
      李金路:“卖了四十多条围脖,赚了有一百块钱吧!”
      娘:“真行!等咱攒够了钱,把这房子翻盖一下。你都三十四了,该娶媳妇了。”
      李金路:“妈,不着急。你别操心了。”
      吃完了饭,李金路从东面的小棚子里,推出昨天晚上就栓好的自行车,旁边挎着两箱围脖,后衣架上拖着钢丝床,搬开篱笆门,走了出去。

       7、时间:早晨。
          地点:柏油路上。


      清晨,太阳升出地平线,阳光透过一排排高大的杨树,照射在柏油路上。
      李金路骑着自行车,在路上急驰。
      路两边是大片大片的麦田,一垛垛的棒子桔。田野里,有干活的农民。偶尔,闪过一个村庄,一派秋天的光景。
      歌起:身披灿烂的朝霞,乘改革开放的东风,展开金色的翅膀,飞翔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空。去探索一条致富路,因为我们正年轻。
      姜山带着笑,骑车急驰。
      歌继续。
      刘杰骑车急驰。

       8、时间:十月上旬一天的早晨。
          地点:曲口镇大集。


      李金路骑车来到曲口镇粮库大门口外。门口外面是柏油路。
      李金路下车,看着表说:“差十分七点半。”
      刘杰:“大哥!”
      李金路:“你们早到啦?”
      姜山:“我也刚到,刘杰到的早点。”
      李金路:“你们吃早饭了吗?”
      刘杰:“还没吃呢!”
      李金路:“老三看着车,我和老二去转转,先找个出摊儿的地方。”
      刘杰看车,李金路和姜山,在曲口镇的街道上走着,寻找地方。街道上,各行各业的买卖人,摆摊儿的。找地盘的,车来人往。
      姜山指着十字路口的一块空地,说:“这儿四通八达,是个好地方,肯定下货。”
      李金路:“这地方是不错,准是当地人占的长摊,能轮得到咱们吗?”
      姜山:“那咱在哪儿?”
      李金路:“溜达了这一趟,我也有了数。咱还是在粮库大门口吧!”
      姜山:“那地方太溜梢子。”
      李金路:“是落下了一点,可那是曲口镇大集的进口,必经之路,咱哥仨的扬声器一练,顾客不会少。”
      姜山:“还是大哥有经验。”
      李金路:“走!咱们回去,我卸货,你们俩吃饭去。”
      姜山:“吃饱了,喝足了,练它娘的。”

       9、时间:接上文。
          地点:曲口镇粮库大门口旁边。


      曲口镇两块大门口旁,李金路、姜山、刘杰三人,在弹簧床上摆货。身后的几棵杨树上,横系着绳子,上面挂着围脖、秋裤。
      摊儿前的柏油路上,走着赶集的人们。有几个人停下脚步,站在摊前瞧热闹。
      有个年轻姑娘:“你们是哪的?”
      刘杰:“我们是前进制鞋厂的!”
      年轻姑娘:“前进制鞋厂?怎么还卖东西呀!”
      刘杰:“厂长被撸,工厂倒闭,车间停产,全厂职工货顶工资,自谋出路喽!”
      年轻姑娘:“你们的货肯定便宜。”
      刘杰:“便宜的爸打便宜的妈,便宜急喽!”
      年轻姑娘:“你们的货怎么卖?”
      刘杰:“晴纶秋裤,五块八一条;女式一带鞋,原价三块五,现价两块五;拉毛围脖,八块五一条。”
      另一个年轻姑娘问:“你们制鞋厂,怎么卖围脖、秋裤哇?”
      刘杰:“我们、我们厂、我们是制鞋来着,后来、后来改成了综合厂,什么都生产。”
      围观的几个人哈哈大笑。
      一个男青年:“这这样鞋多少钱一双?”说罢从摊上抄起一只男式青年鞋问道。
      姜山:“这叫青年鞋,三块六一双。”
      男青年:“我来两双,六块钱。”
      姜山:“两双七块二,少了不卖。”
      男青年:“两双,给个批发价呀!”
      姜山:“三块六一双,这是出厂价,比批发价还便宜。”
      男青年:“三块六,也不便宜呀!什么出厂价。”
      姜山:“厂价销售,你不懂,这可是打着灯笼都不好找的机会。”
      男青年:“我来两双。”说罢,挑鞋,试鞋。
      一个年轻姑娘,拿着一双一带鞋问:“这鞋多少钱?”
      姜山:“两块五一双。”
      年轻姑娘:“我来一双。”
      姜山:“你要多大号的?”
      姑娘:“三十六的。”
      姜山从身后的纸箱里,拿出一双鞋递给姑娘。
      姑娘接鞋、试鞋。
      男青年试好鞋,掏出十块钱,递给姜山:“掌柜的,交钱。”
      姜山:“两双七块二,你给了十块,再找你两块八。”姜山收钱 、找零。
      旁边有两个顾客翻看秋裤,看着围脖。
      摊儿前,来了两个身穿制服的女税务员。
      一个二十多岁的女税务员问:“你们是哪的?”
      姜山:“誉满全球,大名鼎鼎的前进制鞋厂,下岗的工人阶级。”
      另一个三十多岁的税收员,翻看着鞋。
      姜山:“二位,你们买鞋呀?”
      三十多岁的税收员说:“我没不买!”
      姜山:“不买鞋请靠边站喽!”
      二十多岁的税收员:“你们有没有执照?”
      姜山:“你买不买鞋,我怎么知道。”
      女税收员:“你真会打岔,我问你有没有营业执照?”
      姜山:“营业执照哇!有、有的。”
      女税收员:“拿出来看看。”
      姜山装模作样的摸了摸口袋,又在一个挎包里翻了翻,说:“哎哟!忘记带了,丢家里了。”
      二十多岁的女税收员:“那你们得钱。”
      姜山:“钱、什么钱?”
      二十多岁女税收员:“税钱!”
      姜山:“睡钱?我还没睡就要钱呢?”
      李金路、刘杰,还有几个顾客,被逗得哈哈大笑。
      二十多的女税收员急红了脸:“你、你真能胡搅蛮缠。”
      姜山:“我还真馋了,馋得溜哈拉子啦!”
      税收员:“你、你收摊儿,别卖了。”
      姜山:“收摊儿?这么早不收,等散了集才收摊呢!”
      三十多岁的税收员:“你们不讲理,别卖了到税务所走一趟。”
      姜山:“一会儿,等我们有了闲工夫。”
      两个税收员气急了,扭头走了。
      姜山扯着嗓子唱:“妹妹你大胆地向前走哇!莫回头!通天的大路,九千、九百、九千九百九十九哇!......。”
      刘杰和几个顾客哈哈大笑。
      李金路:“老二,这可是税务所的两个真家伙,咱没有税务照,你耍贫嘴,非找了麻烦不可。”
      刘杰:“那个年轻的,长得可真帅。二哥,你是不是看上人家了?”
      姜山:“我看上人家,人家能看上我吗?”
      刘杰、姜山二人大笑。
      三人继续练摊儿。

       9、时间:接上文
          地点:同上。


      李金路、姜山、刘杰的摊儿前,来了两个身穿制服的男税务员。
      其中一个男税务员说:“你们是前进制鞋厂的?”
      姜山:“是的。二位有什么事?”
      税务员:“别卖了,收摊儿,跟我到税务所走一趟。”
      姜山:“好的好的,跟你们溜一趟。”
      李金路:“你别去,我去吧!”
      姜山:“大哥!杀鸡不用宰牛刀,有我去就放心吧!”
      李金路:“不行!你们俩照顾摊子,我先去。”
      税务员:“你们收摊,别卖了。一块到所里走一趟。”
      李金路:“这位大哥,这摊子一时半会儿收不起来。我先去,有什么事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这还不行吗?”
      税务员:“也行,那咱们走。”

      10、时间:接上文。
          地点:曲口镇税务所。


      一个临街的大门口,门旁挂着平安县曲口镇税务所的牌子。院子里,有几十间房子,房子的门口挂着办公室、会计室、所长室等小标牌,院里停放着几十辆自行车、还有几辆摩托车。
      两个税务员,把李金路带进了办公室。
      办公室里,有几张办公桌,十几把椅子。所长正坐在一张办公桌旁吸烟,五十上下,有些秃顶 ,农民出身,性格豪爽。
      一个税务员介绍:“这是我们的所长!”
      李金路伸出手,想和所长握手:“您好所长,我是卖百货的个体户,叫李金路。”
      另一个税收员说:“他就是在粮库门口摆摊儿,自称是前进制鞋厂的。”
      所长的脸上铁青:“你们是前进制鞋厂的!”
      李金路:“我们是下岗职工,这不厂子倒闭,半年没法工资吗!”
      厂子:“厂子发不发工资我管不着,可你们来曲口镇赶紧撒野,扰乱税收,可触犯了法律。”
      李金路:“这部,厂子发了点货,哥几个来做个小买卖,得赚俩钱吃饭呢!”
      所长:“我们税务工作人员,有权检查你们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你们为什么故意捣乱?”
      李金路:“所长,您误会了。我们的营业执照正在申请办理,还有税务证,马上就会发下来。”
      所长:“做买卖,得依法纳税,你知道不知道?”
      李金路:“知道,养儿当兵、种地发粮、经商纳税,这是天经地义的。”
      所长:“你们没有税务登记证,是非法经营,得加倍交税,懂吗?”
      李金路:“那我们得交多少税呀!”
      所长:“你们几个人?”
      李金路:“三个!”
      所长:“三人交三十。”
      李金路:“好的,我马上交。”
      所长:“还有,你们侮辱女税务员,扰乱国家税收,得加重处以罚款。”
      李金路:“所长,这可冤枉了,我们都是安分守己的良民呢!”
      所长:“良民?里良民里挑出来的刁民。”说罢用手拍了一下桌子:“我问你,你唱没唱妹妹大胆地往前走来着?”
      李金路:“这个呀!是有一个兄弟唱来着,他也没什么恶意,只是见了漂亮的税务大姐心里高兴,和她俩来客观玩笑。”
      所长:“开玩笑?这纯粹是耍流氓。凭这条罚款三千。”
      李金路:“所长!你吓死我了,把我们的货、车子和人都卖了,也值不了三千呢!”
      所长:“年你们是初犯,又是下岗青年,给你们减点、免点,交一千块吧。”
      李金路:“别、别喈!所长,您是我们买卖人的领导,政策水平比我们高,您得对我们多多帮助,多多批评指导。”
      所长:“我领导了你们吗?你们根本没把税务人员放在眼里。”
      李金路:“哪能呢!还得靠您带领我们奔四化呢!罚款的事,就免了吧!”
      所长:“这么着,你把那个唱妹妹的小子,给我叫来。”
      李金路:“行,我去叫他,向所长承认错误。”
      所长:“快去,今儿个得好好端正一下你们的态度。”

      11、时间:接上文。
          地点:粮库门旁,三人摊儿前。


      李金路回到摊前。
      姜山:”大哥!怎么样了?“
      李金路:“惹麻烦了,你得去一趟,向所长承认错误。”
      刘杰:“别去,咱们收摊,走他娘的。”
      李金路:“不行,这曲口集挺下货,一会咱们还得来呢!”
      刘杰:“以后再说,今儿个别跟他们啰嗦了,耽误功夫儿!”
      李金路:“这事你别掺合了,你看摊,我和老二去办。”
      刘杰:“那就依着你。”
      李金路:“老二,我先去,你去买条烟,拿到所里,向所长认个错,千万别来硬的。”
      姜山:“有这个必要吗?”
      李金路:“咱理亏,一没执照、二没税证,你又唱妹妹,又说睡钱,歪上咱就麻烦了。”
      刘杰:“怕它个屁,咱局里有人,回去一个电话就办了。”
      李金路:“老三,这事你别管。老二快去买烟,拿着烟过去,记着,说软话,别来硬的。”
      姜山:“放心吧大哥,你先走,我一会儿到。”

      12、时间:接上文。
          地点:曲口镇税务所。


      李金路走进税务所办公室,对所长说:“所长,唱妹妹的来了,让他向两位税务大姐认个错。”
      所长:“他叫什么?”
      李金路:“叫姜山。”
      正说着,姜山到了。
      李金路介绍:“老二,这是所长,咱们的领导。”
      姜山给所长一躬到底:“所长您好,原谅我年幼无知,多有得罪,多有得罪。”
      所长:“你叫姜山?”
      姜山:“是的是的,小民姜山。”
      所长:“你小子,就是刚才唱妹妹来着?”
      姜山:“就是就是。”说着,把一条碧鸡牌烟,放在所长的办公桌上。
      所长:“别他妈给我来这一套,把烟拿走,罚款三千。”
      姜山笑嘻嘻的说:“所长!您千万别生气,我只是和两位税收大姐开了个玩笑,别真罚款呢!”
      所长:“不交罚款,今儿个非送你去派出所不可。”
      姜山:“所长,您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别和我们晚辈的一般见识。”说罢,从口袋里摸出一盒烟,抽出一支递给所长说:“来!抽根烟消消气。”
      所长推开姜山递过来的烟:“你小子鬼头蛤蟆眼的,一看就不是个省油的灯。”
      姜山:“哎哟!所长真有眼力,连县长都夸将我,说我卖鞋做买卖,给下岗工人做出了榜样。还要发展我入党呢!”
      所长:“你入他妈的流氓党吧!我问你,以后还唱不唱妹妹?”
      姜山:“打死我也不唱了。”
      两个女税收员走进来,姜山对他俩深鞠一躬,说道:“两位漂亮的税收大姐,请原谅小弟年幼无知,多有冒犯,又有冒犯。”
      女税收员:“你那股威风劲呢!”
      姜山阴阳怪气的说道:“小弟我胆小地向后退呀!不敢回头——。”说罢,又鞠了一躬,退出了办公室。
      两个女税收员被逗笑了。
      所长:“小兔崽子,还他妈耍贫嘴。”
      李金路:“不打扰了所长,下集再见!”说罢,向所长挥了挥手,尾随着姜山走了出去。
      所长:“哎!谁让你们走了,回来回来。”
      李金路在室外喊道:“所长,您工作忙,咱下集再见。”
      所长:“烟拿走,款不罚了,您们横是得交点税钱呀!”
      李金路:“多谢所长,下集补交吧!”
      李金路、姜山二人一路小票,走了。

      13、时间:下午两点多
          地点:曲口镇粮库门口。


      三人的摊前,一个顾客买秋裤,刘杰照应顾客。
      马路上,走着三三两两赶集回家的人们。
      李金路、姜山二人往回走。
      姜山边走边唱:“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哇!向前走——。”
      李金路:“还长妹妹呀!唱出去一条烟,还不过瘾呢!”
      姜山:“饱吹饿唱,和税务所磨了半天嘴皮子,真饿了。”
      李金路看了看表说:“也是,都两点多了,马上收摊,吃饭。”二人边走边说。二人来到摊前。
      李金路:“咱的营业执照,还有税务登记证,该办了。”
      姜山:“没有证照,工商、税务,老找咱的麻烦。”
      刘杰:“拐子的屁眼,斜了门了。这工商、税务,顶上咱了,敛钱真他妈的跟的紧。”
      李金路:“那是呗!人家税务部门,是干这个的,国家用钱,还不都指着这税收吗!”
      刘杰一边收拾床上的秋裤,一边说:“就咱仨这个小买卖,赚不了了个仨瓜俩枣的,交它妈的什么税,就不交,看他们有什么辙。”
      李金路:“你这么说,可就不对了,你想,当兵的给咱保卫着国防,各级领导犒劳着国计民生,没有税收,让他们喝西北风呀!”李金路边说,边收拾着摊上的围脖:“养儿当兵,种地交粮,经商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咱拿点管理费,交点管理费,也是应该的。”
      刘杰:“我不时说不交,横是等咱有了执照,赚了钱,再交呗!”
      李金路:“都象你这么认为,执照和税证就没人办喽!”
      刘杰挠挠头皮:“也是这么个理。”
      李金路:“若是没营执照的不交税,那谁还办执照哇!”
      刘杰收拾货,低头不语。
      李金路,这税得纳,执照也得办。晚办不如早办,早晚得办。下午,回了家,咱哥仨分头办执照,各办个的。
      姜山:“马上收摊儿,收完了吃饭。”
      三人收摊,装货。

      14、时间:接上文。
          地点:利民小吃店。


      马路旁,一个三间门面的小吃店里。
      屋里放着六七张桌子,只有三四个顾客在吃饭。李金路、姜山、刘杰三个人,已吃完了饭,正围坐在一张圆桌旁,桌上,是刚用过的杯、碗、碟子、筷子之类。
      李金路对刘杰说:“老三,去算账交钱。”
      刘杰:“这还用大哥吩咐!”说罢走到服务员面前说:“给我吗算算帐。”
      服务员:“好嘞!”说罢,拿过一个计算器,看着菜单,坐在桌后算着:“饺子二斤半,七块五,啤酒三瓶三块六,花生米两块,拍黄瓜两块,猪头肉五块,合计二十块零一毛,给二十。”
      刘杰把二十块钱递给服务员。
      三人坐在桌旁,抽烟,喝水。
      李金路:“老三,划了多少钱?”
      刘杰:“二十块。”
      李金路:“昨天,在邓哥店里划了多少?”
      刘杰:“八十块。”
      李金路:“你一个划了一百。老二今天买了一条烟,四块八,昨天拿了两块钱管理费,一个是六块八。一百零六块八,除以三,得三十五块六。李金路按着计算器算账。”
      姜山:“大哥什么意思?”
      李金路从口袋里掏出一沓子钱,数了三十六块,放在刘杰面前说:“咱们哥仨,均摊,我拿三十六块,老二,你给老三三十,咱哥仨的帐,平了。”
      刘杰把放在面前桌上的钱,有推给李金路说:“怎么了大哥,咱哥仨吃饭,我花俩钱还不应该。这钱我不要。”
      李金路说:“老三,这是咱哥仨今后的规矩。合伙花钱,平均摊分。”
      姜山把三十块钱递给刘杰:“亲兄弟,明算帐,这样,咱哥仨才能相处得长久。”
      李金路:“老三,把钱收起来,别推辞了。这才体现了公平和理。”
      刘杰:“那么,我听大哥、二哥的。”说罢,把钱装起来。”
      姜山:“大哥!咱县的庙会也块到了。”
      李金路:“庙会的日子,是哪天?”
      刘杰:“过去,咱平安的庙会,是农历二十九,八成还是这个日子。”
      姜山:“这不块到了吗?”
      李金路:“庙会停了有些年头了,今年重新恢复,肯定热闹,咱得早点做准备。”
      刘杰:“我的秋裤,没多少了,还得多进点。”
      刘金路:“我的围脖,也剩的不多了,等办完了执照,明天或是后头,去北京进货。”
      姜山:“是得早做准备。”

      15、时间:下午两点多钟。
          地点:刘杰家。


      县城一个家属院,三间正方两家西厢房,两间东厢房。院里,放着三辆自行车,自行车上,是钢丝床和货。
      客厅里,李金路、姜山、刘杰三人,坐在沙发上,茶几上,是几杯茶水,烟。电视柜上,一台14寸的黑白电视机,北墙上,贴着一张大山水画。
      姜山靠在沙发上:“大哥,后头就是庙会了,你们俩还没进货。”
      李金路:“明天得去进货了,在不能拖了。”
      刘杰:“这两天办执照和税证,要这个手续那个证明,把人都忙晕了。”
      李金路还好,这证照算办下来啦。明天我和老三去北京进货,城关工商要分地盘,老二,你盯着这事吧!”
      姜山:“行!我盯着占地方。”
      刘杰:“咱占哪好呢?”
      李金路:“服装布匹小百货的摊位,主要安排在县城中街,当然是街中心最好了。”
      姜山踌躇了一下说:“街中心,那个地段是寸土寸金,不定有多少人盯上了,占那儿我可办不到。”
      刘杰:“大哥、二哥,这事交给我吧。”
      姜山:“你有把握?”
      刘杰:“嘿!别的事我不敢说,要说庙会占个地方,你们俩指哪儿,咱就占哪儿。”
      姜山笑着说:“牛皮你可别吹爆喽。”
      刘杰:“ 县百货商场南边,那地方你们看怎么样?”
      李金路:“那太好了,我连想都没敢想。若是占上这个地段,咱就阿弥托福了!”
      刘杰站起来,用手网地下一指说:“好就这儿吧!占不到这个地方,我镇西关的外号免了。”
      姜山:“明天,你占地方儿,我去北京给你进货。”
      刘杰:“行,就这么办。你说呢大哥?”
      李金路:“就这么定了,明天老二和我去北京进货,老三在家占地方。”

郑重声明:任何网站转载此剧本时一定要把文章里面的联系方式和网址一同转载,并注明来源:原创剧本网www.ju20.com 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代写小品
关于我们 | 代写小品 | 编剧招聘 | 投稿须知 | 付款方式 | 留言版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剧本创作 | 编剧群 |设为首页

本网所有发布的剧本均为本站或编剧会员原创作品,依法受法律保护,未经本网或编剧作者本人同意,严禁以任何形式转载或者改编,一但发现必追究法律责任。
原创剧本网(juben108.com)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UserData} {$Company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