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投稿  | 剧本征集  | 注册登录  | 编剧加盟  | 咨询建议  | 编剧群  | 招聘  | 代写小品  | 设为首页
总首页 |电影 |微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短视频剧 |广告剧 |小说 |歌词 |论文 |影讯 |节日 |公司 |年会 |搞笑 |小品 |话剧 |相声 |大全 |戏曲 |剧组 |编剧 |舞台剧 |经典 |剧情
小说创作室 | 编剧经纪 | 招聘求职| 上传剧本 | 投稿须知 | 付款方式 | 留言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网站公告
站内搜索 关键词: 类别: 范围:
代写小品剧本电话:13979226936 QQ:652117037 原创剧本网www.juben108.com
重点推荐剧本
医院工作者生活相关题材搞笑
边防边检单位演出搞笑相声《
医生护士采取多方位治疗法医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历史小品剧
医院呼吸内科医生小品剧本《
古装搞笑小品剧本《天南地北
专业代写小品剧本
代写小品剧本
重点推荐小品剧本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历史小品剧本
古装搞笑小品剧本《天南地北来
小学生红色教育题材小品《小小
感人故事小品剧《我爱你中国》
小学生表演红色历史题材小品《
乡村振兴小品剧本《村里那些事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宣传小品《老
电信诈骗和网贷小品《心急的陷
六一儿童节超感人小品《唯一的
512护士节正能量小品剧本(你健
五一劳动节晚会节目爆笑小品《
供电局员工感人小品剧本《照亮
拐卖农村妇女小品《买媳妇》
电视台融媒体小品剧本《融媒体
建设精神文明社会音乐剧剧本《
带领全村农民发展高效农业致富
职校老师学生小品剧本《校企合
工地项目部小品剧本《口碑重要
校园情景剧剧本《我的好爸爸》
预缴税款搞笑小品《欢喜冤家》
政府好政策鼓励回乡创业情景剧
大学生红色爱国思想教育小品剧
乡村振兴音乐剧剧本《最美乡村
市场监督管理局315晚会小品剧本
供电公司智能电表宣传快板剧本
乡村振兴村官小品《致富带头人
革命烈士情景剧剧本《刘惜芬》
服务行业超搞笑小品剧本《以礼
养老保险快板台词《城乡居保最
纪委小品剧本《巡察组的故事》
您当前位置:中国原创剧本网 > 小说 > 农村小说 > 艰涩岁月第二章
 
授权级别:独家授权与委托   作品类别:小说-农村小说   会员:1234567   阅读: 次   编辑评分: 3
投稿时间:2010/4/21 14:50:00     最新修改:2010/4/21 14:50:00     来源:本站原创 
小说名:《艰涩岁月第二章》
【原创剧本网】作者:余春华
在那个年代,叔婶自然而然的要受到冲击,毫无疑问的被遣送到“五七”干部农场劳动,农场尽是一些地富反坏右的子女被当作牛鬼蛇神关在那里劳动改造,他们住的地方离牛棚不到20米,房子除了有两扇正规的木门外,与牛棚基本上没有区别,那时的老师被称为臭老九,一间大房子里住着十几个臭老九,其中有一个中学老师,他身体比较好,未进牛棚之前,同事们就开他玩笑,只要一周之内不碰妻子他都受不了,在家有时等不及老婆月经未干,就哀求老婆与他做爱。自从关进牛棚,不要说一周见不到老婆,就是连一二个月都碰不到老婆,有一次深更半夜,他实在忍无可忍,当柳鱼晓的叔叔起来小解时,亲眼见他跑到牛棚与母牛发生性关系,中学老师半夜三更回屋时,他把一身的牛屎味都带进了房屋。
养父有一个叔伯哥,柳鱼晓称其大伯,大伯在文革时,他不顾亲情,竟然跑到自己叔叔家造反,见叔叔家没有什么金银财宝,就把叔叔家比较值钱的皮棉袄大衣拿回家,在那年代,有个别人,不仅没有骨气或被愚弄,跟见了鬼妖似的,就连一点人性都没有。
“文革”结束,尤其是迈入上世纪80年代初,昔日所谓的臭老九、黑五类、右派分子、走资派等,全部得到平反昭雪,他们犹如冬去春来,敞开胸怀,迎来人生更加美好的明天,柳鱼晓的叔叔不仅重返讲台,日后渐渐得到提拔重用。
柳鱼晓的叔叔从干部劳改农场回城后,先是在一所重点中学执教,一年后,被调到师范学校任工会主席,由于学校党委书记与叔叔闹矛盾,党组织的那扇大门,始终没有向叔叔敞开。二年后,市政协副主席兼民盟主席位置空缺,胜任民盟主席一职的人选很多,但必须由党外人士担任就不易,于是,上级组织部门就像大海捞针一样,寻觅到叔叔,不久,柳鱼晓的叔叔顺其自然的当上了政协副主席兼民盟主席。
在解放思想,一切向前看的形势下,柳鱼晓的叔叔与大伯恢复了往昔的亲情,前者,宽宏大量,不计前嫌;后者,深表愧疚。见柳鱼晓叔叔与大伯紧紧握手和拥抱那感人的情形,人们道出的心扉“怪就怪历史跟兄弟两开了一个苦涩的玩笑”。
柳鱼晓的养父在遮疆公社做供销社采购员时,他在念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每逢寒暑假,养父都要带他去供销社,有一次,小小年纪的他,亲自目睹了这样一件事,供销社的造反派,正在批斗一位女服务员,据说是她偷了店里的五毛钱,被人发现后,她立即把五毛钱纸币吞下了肚子里,造反派不仅没有放过她,而且变本加厉的折磨她,把她禁闭起来,要逼她拉出屎来为止,才肯见分晓,最后,五毛钱果然夹在大便里,没几天,那女服务员被开除回自己原生产队务农去了。
遮疆公社遮疆生产队是以浙江移民为主的生产队,自从他们落户到南湖异乡后,他们个个勤劳勇敢,能工巧匠,在他们辛勤地耕耘下,硬是把分到的贫瘠山地变成了肥沃良田,饱满的稻谷,绿油油的瓜菜,还有砖瓦窑场,或木匠活等,简直让当地人垂延三尺。
在极左路线盛行日子里,割资本主义尾巴,要数农村搞得最激烈,那时候就连烧砖瓦窑都要躲着民兵或革委会的人,就甭说避开熟人在城镇里卖菜叶蛋、买鸡鸭鹅了,一旦被民兵发现,不仅窑砖和鸡鸭鹅蛋被没收,而且弄不好还要被挨斗挨批,如果是地富反坏右之类的话,你菜地里种出了好大好大的南瓜,都要被挨斗挨批。
有一次,遮疆公社召开了一次万人批斗会,台上长桌架上堆放着全公社之最,最大的南瓜,最大的冬瓜,最大的鹅,最大的鸡鸭,批斗会主要是批判恶霸地主婆,被陪斗的就是烧窑砖的、做木匠的、卖鸡鸭蛋的、还有就是家里养了最大的鸡鸭鹅或种有最大瓜果菜的,总之,他们养种的之最,不仅要没收,而且要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割。
被斗的地主婆,其实也没有什么,她只不过是种瓜果菜或饲养鸡、鸭、鹅等有些经验,被陪斗的仅仅是偷着模仿学习的人而已,批斗会刚开始时,民兵只是一个劲地摁着她,几乎恩到她乳沟,踩着她的脚,怒叱她是不是想复辟资本主义,地主婆就是不肯回答,见地主婆死活不吭声,这时,台下突然有一妇女拎着一只小猫仔上台,闯到地主婆跟前,拉开地主婆的裤带,把小猫直接塞进她裤裆里,然后,就一边用小木棍抽打裤裆里的小猫,一边问她老实不老实交代问题,被斗地主婆,在忍受不了小猫不停地爪她下身情况下,终于屈打成招,地主婆回家后,第二天就卧床不起。
南湖省当时农村全面推行种矮稻禾,全省上下,无任适应不适应都得执行,当时古镇市市委是三结合的班子,市委副书记是支左部队的一名副团长兼任,公社各生产队的队长和贫下中农,只要闻讯他要来下面检查种植矮稻禾时,贫下中农大多就躲到山上回避,一般由队长接待,有一天,一辆吉普车开进了遮疆生产队,从车里下来的正是市委副书记,他是由遮疆公社书记等陪同,两位书记下车,见田里无一人插矮稻秧,只见生产队长那阳奉阴违地样子,明白人一看这情形,就知道该生产队无意推行种矮季禾,气不打一处来的公社书记就大发雷霆,并怒斥生产队长,“这是阶级斗争新动向,破坏新生事物”,下令民兵教训他,于是两个民兵就抬来打稻谷的禾斛,硬要生产队长背着禾斛在村里游一圈,嘴里还要说着“我是反革命,死不改悔”等。
文革开始不久,全国所有的中学处于停课状态,红卫兵开始大串联,在青年学生眼里,红卫兵串联的方式无异是到处旅游,参观红色的革命景点,宣传毛泽东思想,到各地学校看看大字报而已,凭着介绍信,吃、住、行统统不要钱。
柳鱼晓的大表哥,在参加红卫兵大串联回忆时说,我们这一批的人,基本上是乘坐火车往北京方向串联的,还有的是一边步行,一边乘火车的,到了上海、杭州等大城市,正常的情况下都要停留几天,与当地的红卫兵指挥部或红卫兵交流,相互加深理解,以及宣传毛泽东思想,串联的那段时间,红卫兵所有的费用,全部是免费的,交通工具,都是以坐火车为主,尤其是往北京方向的火车,秩序是一天比一天拥挤或混乱。
见此情形,中共中央、国务院便发出【关于维护铁路运输秩序的紧急通知】,通知指出,为保证各校师生、旅客和国家物资的正常运输,要求各地有计划的组织学生来京串联,适当控制人数。到了1966年12月份左右,各地串联的学生暂缓来北京,我和同学很幸运,下达通知前20天就赶到了北京。没下达通知之前,来北京串联的人,甚至超过北京居住的人口,北京街都挤满了,因为来北京的主要是见毛主席,毛主席一天不接见他们,他们就一天不走,所以说,前一批的没走,后一批的又涌进,在高峰时,北京外地来的革命师生和红卫兵多达好几百万人。
柳鱼晓的大表哥据传说,刚开始几次,毛泽东主席接见红卫兵兴致蛮高,后来对没完没了地接见有点不耐烦,并成了毛泽东主席地负担,当时天气开始渐渐地转冷,南方的学生已经很多开始感冒,于是周总理指示全国调运棉被、衣物等,以便来保证这些“毛主席请来的客人”不至于继续生病。
柳鱼晓的大表哥说,1966年12月25日,是我们一生中最难忘的一天,我们见到了红太阳毛主席,头天晚上,解放军通知我们明天可以得到毛主席接见,盼星盼月,喜获明天就要见到毛主席,大家的心情当能无比的激动,都在议论、撞憬着,都凌晨了,解放军见大家还没有睡意,就不得不屡次催我们赶快睡,明天有好精神接受毛主席的检阅,这一晚,估计大家都没有睡好。为了见到毛主席宝贵的那一刻,没等天亮,我们一个个都起了床,吃完早饭后,带着干粮,七点多钟步行去天安门,沿路有许多工作人员,“三步一岗,四步一哨”,戒备的确森严,天安门广场大约有八九十万革命师生及红卫兵,我们分在前门东边守候毛主席接见。下午三时,是大家一生最难忘,最幸福的时刻到了,我们终于见到了最最敬爱的领袖毛主席。
柳鱼晓的大表哥还听到这么一个传说,毛主席在接见红卫兵时,曾焦急地问周恩来,我已经几次接见红卫兵了,为什么北京还这么多红卫兵要接见,周恩来回答,你不见他们,他们不走啊!毛主席又问,中央不是决定停止串联,要红卫兵原地闹革命吗?周恩来回答,这些红卫兵已来了,天气又渐渐地冷了,北京市地压力很大,你要尽快想办法见他们,让他们早点回去,于是,毛主席立即决定,11月25日,26日连续两天接见红卫兵,因此,我们很幸运两次参加了毛主席接见。
柳鱼晓的大表哥感慨地说,串联对于我们来说,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提高了政治觉悟,特别可喜可贺的是,我们两次受到了毛主席接见。在红卫兵大串联整个过程中,毛主席先后八次接见了外地来北京串联的革命师生和红卫兵人数多达1200多万,与此同时,当毛主席最后一次接见红卫兵时,文化大革命就转为依靠工人阶级为主,发出了最高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从此,红卫兵串联降幕。
“我们有幸的赶上末班车,两次见到伟大领袖毛主席,依依不舍的踏上回家的旅程”……,当柳鱼晓的大表哥话音刚落,他突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弯,并带着伤感或无奈地说,随我们一道去串联的同学黄华平可就不那么幸运了,那还是我们刚到北京的时候,还没落脚几天,大家又无法预计何日何月能受到毛主席接见,有些早到北京串联的外地红卫兵,等得都有点不耐烦,其中就有人提议去少数民族地区玩,于是,黄华平不听我们劝说,与外地红卫兵结伴去了少数民族地区,至今未归。
事后,有两种传说,他去了少数民族地区,其一,他要么赶上情人节,歪打正着,就像云南拨水拨到了女孩头上,使对方产生误解,以为他看上对方,所以,被女方家里纠缠不放,这大概就是通常说的逼婚吧,甚至有的说,女孩家还派人日夜监视,使他无法脱身。
其二,他要么冒失误入人家卧室,被强行留在少数民族的人家罚做三年的苦力。据传说,黄华平到某少数民族的人家座客,当地有个习俗,叫"一脱、二摸、三不看"."一脱"就是进人家要脱掉鞋子,二摸就是进入客厅先摸一下幸运柱;"三不看"就是不看人家的卧室,这是千万要记牢的规矩.人家的卧室是全家人生活的重心,一家人几代同居一室,以蚊帐分空间,依次是黑色蚊帐代表长辈,粉色是父母,白色是新婚夫妇.在卧室一角有一个神柱,老人死后都要靠在柱上更衣升天,所以,被少数民族的人认为承载了神灵的神柱是不可被外人看到了.一旦有哪个冒失的外来人误入了卧室,就会被视作偷走了家人的灵魂.那么如果是男人就要被强行留在该家罚三年苦力,而女的要被留下罚三个月苦力。虽说这里少数民族人的家庭卧室不可以看,但人家的客厅是永远欢迎喜欢来家的客人的.客人可以免费留居在家庭,客人想住多久,就住多久,但是要睡在客厅里,而且要头朝里,脚朝外睡,表示客人终究是要走。听说这里的少数民族与汉族的习俗相反,是一个男嫁女娶,或女贵男卑的少数民族,总之,生女富贵一生,生男就是赔钱货。
1967年至1968年初,伴随着“军、干、群”三结合的革委会成立,为争夺权力而进行的派性已落下帷幕,社会秩序初步稳定。
据不完全统计,1967年仅北京8、9月份间,因武斗和批斗就致两千万人死亡,文革后,叶剑英在一次讲话中沉痛地说:“文化大革命死了两千万人,整了一亿人,浪费了八千亿人民币”。
上世纪70年代初,城市小学毕业生进入中学有两个面向,一大部分是去农村中学念初中,剩下的是干部、军代表子女,以及特困户和与教职员工有关系的学生留在城市中学读初中。在计划经济盛行时期,站在商业岗位的人很吃香,当时柳鱼晓的养父是采购员,其年轻的女班主任顾老师要托柳鱼晓的父亲买一些紧俏的生活用品,如做衬衫的确良或做外衣的卡等,再加上柳鱼晓又曾经拾到过她丢失的手表,柳鱼晓自然而然的被分在市里唯一一所中学念书。
进入初中,柳鱼晓散漫、好动,以及孩子般的野性一点都未变,除了上语文、英语、政治课外,数理化课成绩一塌糊涂,原因很简单,一旦遇上数理化课,他脑子里的那根筋就很紧张,而且厌恶,即便是人在上课,心早以被操场和球场勾去,巴不得一上课,就马上下课。
到了初二时,国家发生了林彪事件,被打倒的邓小平复出,于是,教育等各领域进行整顿,此时,在校念初中的柳鱼晓就不那么幸运了,读书学习也很难混下去,因为初中升高中要淘汰百分之二左右。鉴于柳鱼晓当时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退伍军人的班主任对柳鱼晓很是感冒,班主任认为,学生柳鱼晓在考试和测验中,除了考试或测验语文、英语、政治课外,其他课程不是偷看别人的,就是偷看书本,平时同学们在课堂复习做作业,他自己不但不好好复习,而且在教室踢足球影响其他同学复习功课,初二结束,全班同学唯独就柳鱼晓没能上高中。
柳鱼晓没能上高中这件事,父母虽然没有当面责怪他,可他自己并没有原谅自己,此时此刻,他完全失去了往昔的欢笑和快乐,正处于少年步入青年的柳鱼晓,他像断了线的风筝,朦朦胧胧或不知不觉地走向了社会,当时社会迎接他的是,要么躲避下放做临时工,要么赶知情下放农村的末班车。
高中那扇大门不仅没向柳鱼晓敞开,而且给他的心灵蒙上了一阵羞辱,头一年,他最害怕遇到亲戚问他上学的尴尬事,他自己也不清楚为什么不能与同学一道上高中的真正原因,反正,辍学后的柳鱼晓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好动、调皮捣蛋、野性犹如泥牛入海,自打以后,乒乓球、篮球和足球等运动场所不见他踪影,不知啥时,他突然间自发性的爱好读书看小说,养父老柳的朋友见其儿子爱看书,索性就把图书馆的借书证给他,免得柳鱼晓经常缠他要借书证,那时候图书馆的书,全部是清一色的红色书籍,根本阅不到谈情说爱的字眼,“嫖娼卖淫”四个字,估计整个图书馆难觅,尽是红极一时的【金光大道】、【艳阳天】等小说,以及下乡回乡邢燕子、侯隽、朱克家等十二名先进知识青年的事迹和日记,刚开始看,一本长篇小说要看三到五天,到了后来,顶多一两天工夫就看完,图书馆的女同志见他来借书,表情惊诧,觉得不可思议 。
开卷有益说的一点都不错,柳鱼晓经过自觉地读书学习后,于是满脑子里尽装的都是小说的主人翁和先进知识青年的代表形象,甚至一人偷偷地模仿他们站立或走路的姿势。
起初,柳鱼晓的母亲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托人把他安排在单位烧窑车间捡煤渣,当时正值炎日的夏天,窑炉旁温度至少50°以上,捡煤渣的人要用六七米长的铁铲子,一铲一铲的把炉子坑里的煤渣铲到小翻斗铁车里 ,仍后倒在指定的地方去提捡黑色的煤渣,每车除了百分之六十是废渣外,其余的都可以继续燃烧,燃烧质量仅次于焦炭。
别看捡煤渣,在当时,像柳鱼晓这样下放的对象,不是一定的关系,用人单位一般都不敢安排任何工作,对柳鱼晓来说,他不是怕脏怕累,也不认为捡煤渣就是乡下人干的活,总觉得这工作对他没有丝毫意义,出人头地就更不用说了,于是,柳鱼晓捡煤渣还不到一个小时,就悄悄地去洗澡,然后,未跟任何人打招呼,就溜之大吉。                                
柳鱼晓前脚到家,母亲后脚跟到,他先是对儿子一顿无度地训斥:“你这孩子搞什么鬼,你不做了也不跟人说一声就走人,弄得我都不好做人”,理亏的柳鱼晓幸好没吭声或顶嘴,否则,母亲非抽儿子一两个耳光不可。
柳鱼晓的母亲纯属家庭妇女,只顾生孩子,至于孩子的教育,以及孩子在想什么,将来做什么等,她是两眼一摸黑;而柳鱼晓的养父老柳恰恰相反,与他母亲判若两人。
养父老柳在民国时期就饱读私塾,土改时,他当过县土改队长的秘书,在“三反五反”运动时,因家里的老屋一角墙倒塌发现一把手枪,他被稀里糊涂关起来,在关押的一段时间里,组织上没有任何结论,最后是不了了之结束,为手枪一事,老柳也就离开了有前途的土改工作队,仍后跑到古镇市跟着父亲学画青花瓷,由于他有文化,白天画青花瓷,晚上执教工人夜校,所以,也有人称呼他先生或老师,后来不知啥原因,养父又去了供销社工作。
养父平时的思想、性格、言行,或多或少被义子陶冶,说实在话,柳鱼晓毕竟不是他亲生的,有些事他也不好插手,按当时的情况,老柳名下四个子女,除自己亲生女儿老大柳铭已参加工作外,柳桃和柳群、柳鱼晓都属于下放对象,尤其是柳鱼晓和同胞姐姐柳群辍学在家,更属于下放对象,虽说小女柳桃是已故妻子肚子里带来的,可老柳把柳桃看的比谁都重,不明真相的人还以为柳桃就是他的亲生骨肉呢,至于哪个孩子下放或留城,叫他直说真难为他了。
柳鱼晓比妹妹柳桃大一岁,一个少年英俊,一个天真活泼,父母结合时,他俩才七八岁,两小无猜,无论是亲朋好友,尤其是父母,一见二人,谁都会往娃娃亲那方面想,看好他两长大以后会成为一对鸳鸯,这真是名副其实的亲上加亲。
柳鱼晓在辍学的一段日子里,不仅自觉地读书学习,还时常练书法、学画画和搞雕刻,后因养父老柳在单位为他谋到木材检查站的工作后才中断,柳鱼晓与养父同事的儿子小王在市郊外一木材检查站工作。有一次,从山里过来一辆装满木材的大货车停下来接受检查,货主和司机见是两个乳臭未干的小子检查,他们一下车就拼命的递烟给两位小子,弄得两个小子不知所措,盛情之下,他们每人只好接过一一支黄金业的香烟抽着玩,其中有位长者苦苦哀求地说,快过年了,我们全生产队的人就靠这车木材的钱买酱油醋盐,如果这车木材被你们没收了,这年还怎么过啊!柳鱼晓和小王被长者的一席话深深地打动,在僵持了一二个小时后,比柳鱼晓大两岁的小王突然叫柳鱼晓上车,假装缴获这车木材押送到单位仓库去,以便蒙骗现场知情人。
汽车开了不到一刻钟,车子突然停了下来,柳鱼晓稀里糊涂地就跟着小王下了车,在回检查站的路上,小王对柳鱼晓说,回到站里,无论谁问起这件事,就说我们在押车中途是被赶下车的。当柳鱼晓和小王不知不觉地来到了检查站时,他们惊奇地发现顶头上司站在马路旁等他们,负责人一听说他们被赶下车,就立刻根据车门上“造纸厂”的单位挂了电话,负责人听电话那头获悉,证实他两不是被赶下车的,而是小王和柳鱼晓自愿下得车。
柳鱼晓和小王身为检查站的工作人员,不仅不拦截偷关木材,而且与偷关人员欺上瞒下,他们要不是年纪小或临时工的话,单位肯定要处分的。其实这件事,柳鱼晓自始至终蒙在鼓里,直到事情发生后,或负责人地谈话,才豁然省悟自己是与人同流合污,一星期后,在检查站工作了半年的柳鱼晓和小王,自然而然的从哪里来就到哪里去。
离开检查站不久,柳鱼晓的母亲又托人把儿子弄到铁路做临时工,听说在那里表现好的话,就有机会留在铁路部门做正式工,在柳鱼晓看来,虽说到铁路做临时工很苦很累,又没有工资,但至少有盼头,有出息,有奔头。铁路工地离市区约有20多公里,那里只提供劳动工具和用竹篾毛毡搭建的房子,其余床板和棉絮等个人生活用品一律自备,柳鱼晓在表弟的帮助下,每人骑着一辆自行车,载着床板、木箱、棉絮去铁路工地,柳鱼晓自行车后面两块竖起来的床板犹如两扇房门,在途中上坡时一不小心,弄得自己与车人仰马翻,幸好只是皮外伤。
铁路工地全部是城镇青年,他们垦山平地,干活你追我赶,活脱脱的展现青年突击队风采,柳鱼晓尽管从未干过挖土方的活,他还是拼着命地抢在人家前头,他激昂地劳动斗志,领队干部深受感动,他的双手磨起了泡和血,甚至领队叫他包扎歇一会儿都不肯。柳鱼晓到铁路工地时,正逢上寒冬季节,白天干活还时常出汗,可到了晚上睡觉时,尽管带去的八斤棉絮围着全身睡都不管用,半夜里时常被四周篾缝里射来的寒风冻醒。
柳鱼晓刚出校门,就经历着苦活累活地磨砺,并且毫无怨言,在同龄中实属难能可贵,正当他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时,半个月后,突然传来铁路工地解散的消息,这意料之外的消息,无意是对满怀热血的柳鱼晓泼了一盆凉水,柳鱼晓又一次回到家里。
辍学在家差不多有一年多,由于从命于父母,尤其是听从母亲地安排,柳鱼晓只能被动的适应和参加社会劳动实践。其实,柳鱼晓自打未能上高中受到打击后,他除了到图书馆借书看外,几乎是闭门不出,或许还是被邢燕子、侯隽、朱克家先进知识青年事迹的感染,他那年轻的心灵,早已埋下投身于广阔天地的农村,如果不是顾及母亲的感受,他有可能已经下放去了,因为大哥于1968年主动要求下放,曾一度给母亲带来伤感,所以他就一时放弃了要求下放的念头。
初入社会,柳鱼晓有他自己伟大的理想和远大的抱负,只不过是不被母亲发觉或理解而已,柳鱼晓几次工作全是父母安排,而每次都因主客观原因短暂结束,尤其是铁路工地解散,迫使柳鱼晓的母亲不得不面对这件残酷的事实,从而去接受儿子的想法和要求,这也就意味着柳鱼晓要求下放农村是水到渠成的事。从铁路工地回到家后,柳鱼晓认为提出下放时机成熟,善意的瞒着母亲,与养父达成默契,于是果敢的、坚决的、毫无顾忌地向养父单位知情办递交了要求下放的决心书。
上世纪1975年初春的一天,古镇市商业局土杂公司大门口,一阵阵敲锣打鼓和鞭炮声响彻春光明媚的蓝天,一瞧“热烈欢送我司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标语口号,或大门口停放的一辆身披彩霞的大客车,人们一眼望去,就明白又是该单位的子女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虽说场面比不上1968年轰轰烈烈的知识青年大规模的上山下乡运动,但是,足以展现那时蓬勃的气势。
土杂公司这批下放知青一共六人,正好是三男三女,临前,柳鱼晓的母亲泪人似的一遍又一遍嘱咐儿子,到乡下一定要好好干,千万不要学你大哥,争取上工农兵大学呀!在母亲哭泣声声中,柳鱼晓似乎悟到母亲心扉,这不仅仅是对他的期盼,同时为已下放多年的老大和老四的事揪心。当客车缓缓离开这座古老城市的那一瞬间,在送行的家人中,有沉默的父亲,也有哭哭啼啼的母亲,他们看着自己那稚气未脱的孩子,就要离家而去,就要一个人去面对严酷的生活,心酸地潸然泪下。
满载着知青的客车,已远离城市踪影,奔向广阔天地的农村,客车上的知青,有的似乎还沉浸在热烈欢送一幕,激动地心情难于平静;而知青柳鱼晓,有一段往事不堪回首。
之前,柳鱼晓初中毕业就萌生下放念头,一直拖到今天下放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亲生母亲难于接受这个无奈的事实。柳鱼晓母亲生育五个子女,在国家困难时期,老四儿子和老五女儿出生不久,就送给了附近农村的奶娘,在1968年知青下放的热潮时,大儿子不仅不听她劝说,还把正在奶娘身边9岁的老四,一块带去下放农村,就在老三儿子柳鱼晓要求下放至今,她已隐隐约约获悉,下放数年的大儿子和老四,日子过得特别艰涩,大儿子与其他知青比较,老大算是好吃懒做之人,加上弟弟的负担,兄弟二人,过着饱一餐,饿一餐日子,更糟的是,当老大懒劲发作时,就会时不时逼着老四干这干那,甭说洗衣做饭,甚者替他出工,如果老四不从,就拳脚相加暴打老四一餐,为此事,老大经常受到大队干部批评和知青们的谴责。
老大和老四,在农村属于孤儿知青,缘由父亲去世和母亲改嫁,老大作为知青下放无可非议,而老四的遭遇,引起了知青点一位民办教师的格外同情,于是,他不分昼夜地为兄弟两起草了一份催人泪下的“告全市人们书”。
孤儿“告全市人们书”贴在市革委大门口,曾一阵轰动古镇市,不仅路人看了深表怜悯,与此同时,市革委也采取了积极措施,不久,16岁的老四很快回城,由市劳动调配站分配了一分临时工作,并在房管部门联系到20几㎡平房,给老四栖身。不过,老大仍然继续留在农村煎熬。
经过二个多小时的颠簸,柳鱼晓一行终于抵达红塔公社杨村茶场部,车一停,司机就在喊大家拿好自己的东西准备下车,见城里的知情到来,在场部等候的茶场党支部书记和会计把他们一一安排到各自的房间,场部有九间房子,除了单身汉会计和先前插队的安徽小伙子团团、上海姑娘圆圆住在场部外,腾出来的六间房子,正好可以安排他们新来的知青住。平时,大伙有事都习惯去书记场长家里找。
杨村茶场地处丘陵地带,源于山泉的河流清澈透亮的纯净,不仅可以用来煮饭,而且喝起来甘甜爽口,河岸的柳树,到了夏天,撑起了一道绿色的屏障挡遮炙热的阳光,给劳作的人带来无限的清凉,有两棵高龄粗壮高大的巨柳,就是二个人拉起手来也围不拢。深夜降临,田间时有野猪出入,猪圈甚至遭小豹虎袭击。
杨村茶场原归属杨村大队,附近的“五七”木材加工厂也是从杨村大队划出去的,看得出,“五七”木材加工厂是专门为城里的下放知青而设,因为该厂主要是承揽木料加工,即便是农田基本建设和插秧割稻,他们基本上都不参加,除厂长由公社派来外,其余全部是下乡回乡知识青年。
杨村茶场以种水稻为主,并多种经营茶树、漆树、草席,以及养猪场等,柳鱼晓等六人安顿的当天,茶厂胡会计给每人发放一本小计工分本,工分一般分为三等劳力,一等劳力每天工分为13分,白天出工记10分,出早工的话记3分;二等劳力每天工分为10分左右,白天出工记8分左右,出早工的话记1至2分;三等劳力每天工分为8分左右,白天出工记7分左右,出早工的话记1分左右;三等劳力一般是指下放的女知青,或本地农村50岁以上的男劳力,这里本地的妇女一般不出工,基本上是留在家里带小孩和做家务或种菜地,最好的时候,也就是丰收季节或卖了草席、茶树、猪仔等钱,一个工分能分到一角钱,平时淡的季节,一个工分也能够分到八九分钱,好的劳动力,一天能够分到一元三角钱,总体来说,杨村茶场在整个公社来讲,当时人均收入排在上游水平。
知情下放的第二天,天蒙蒙亮,生产队长兼茶场负责人王队长首先来到场部,他挨个挨个的对着知情房间的窗户喊“出工咯”!并告诉大家,等出完早工再回来吃早饭。
第一次出早工,知青们都觉得好奇,因为他们平时接触和脑海里的印象是,学生上下课打铃和解放军出操的军号声,队长的喊声,他们仿佛听到了上课铃声和军号声,一爬起床,没等来得及刷牙洗脸,迅速地跟着队长后面往田间方向迈去,带路的王队长为了抄近路,就领着他们一行走田埂。只是一脉田埂,拥攘而沉默的苜蓿,大家无法并肩而行,如果你跟着我走,就会沿着或重踏我的脚印前行;如果我跟着你走,就会看到你朦胧的背影,当他们小心翼翼埋头走出田埂时,一道宽阔的马路展现在大家的眼里,穿过马路往右拐二十几米,就到了他们耕作的田间。
柳鱼晓等六位知情刚落户杨村时,正逢上茶场插秧收尾时节,他们在王队长亲临指导下,一早上两个小时下来,他们一行六人差不多插了将近一亩地。其实,他们大多在学校读书时,都学过农,插秧割稻对他们来讲并不陌生,光柳鱼晓一人就插了二分田以上。其间,柳鱼晓和知情美珍在插秧中,脚曾被蚂蝗咬得有点发痒,仍后跑到田埂上用水抹去污泥,见蚂蝗刺伤皮肤流血,正当他们强行拉扯蚂蝗时,被及时赶来的王队长制止,并解释说,如果拉扯的话,蚂蝗吸盘将断入皮内,很容易被感染,只能用手拍,说着就在柳鱼晓脚拐上蚂蝗刺伤处,用手一轻一重的拍打起来,果不出他所料,蚂蝗乖乖脱出,王队长接着说,蚂蝗并不可怕,用盐、碘酒、清凉油等涂抹,蚂蝗即自然脱出,伤处要涂碘酒或撒九一丹,以预防感染
柳鱼晓自打下放以来,他的政治思想,或崇高的革命觉悟,或施之礼德,或一切所作所为,简直就是一个个活脱脱的邢燕子、侯隽、朱克家形影再现。
场部有一对六七十岁老龄夫妇,无儿无女,属五保户对象,家里挑水和上山砍柴等重活无法自理,平时都是靠队里和场部派人为孤寡老人挑水和砍柴,或热心人顺便给他们家担水和留点烧饭的柴火,说穿了,一对老人吃住穿靠的是人民公社,用得是百家水,烧的是百家柴。获悉这一情况后,柳鱼晓从落户杨村茶厂第三天头上,无论是刮风下雨,或寒冬腊月,或农忙的日子,就一直默默地肩负着为五保户老人家挑水和上山砍柴劈柴等体力活,虽说他们不似亲人,却胜似亲人。
从下放的第一天起,柳鱼晓早就豁出去了,他暗暗发誓,不成功,便成仁,他以严格的政治思想标准要求自己;以火一般的革命激情投身于广阔天地的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他的理想和抱负很远大,他要火线入团和入党,他渴望自己在所有的知青中独树一帜,或成为公社乃至全国和省市的先进知识青年,正因为他有如此的精神支柱,便使出浑身解数。他除了睡觉,从早到晚忘我的劳动,形同不知疲倦的机器人。
柳鱼晓坚持每天写日记,如果碰到农忙,或实在太苦太累的时候,晚上临上床前都忘不了写上几句勉励自己,或向毛主席宣誓,或向贫下中农保证之类的豪言壮语。在下放的日日夜夜里,柳鱼晓在整个大队或周边村庄都留下勤奋劳动和助人为乐的口碑。
柳鱼晓去农村那会儿,大家干活处在吃大锅饭,明明一上午可以干完的活,还要等到下午完工,可柳鱼晓就与众不同,他在每次出工劳动中,总是跑到大家前面,初夏的时候,场部的农活并不算多,于是就安排大家为小茶树锄草,在锄草的过程中,大伙是懒洋洋的一边锄草,一边聊天,做做歇歇,甚至有的表现出爱做不爱做似的情形,恰恰相反,柳鱼晓是拼命地向杂草锄去,只见他穿着一条短裤,在火辣辣的太阳炙烤下,全身的汗水,像是刚被倾盆大雨浇了一翻一样,他那积极向上或勤劳耕作的感人情景,不仅使人悟道贫下中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辛苦,而且体现柳鱼晓锄不完草就不罢休的倔强,或“带月荷锄归”气势澎湃。
柳鱼晓下放不到一个月,他积极参加劳动和助人为乐的突出表现,渐渐由茶厂和大队相传到公社知情办主任和公社书记耳旁,公社广播相继有他的先进事迹报道,柳鱼晓在知青中崭露头角。一次次受到上级领导和媒体的宣传报道后,柳鱼晓更加精神抖擞,像雄鹰展翅翱翔在广阔天地。
7月中旬,是割稻子的季节,也是农村最繁忙的时候,哪一个不想忙里偷闲,吃过晚饭洗个澡,仍后就倒在床上舒舒服服一觉睡到大天亮。而柳鱼晓就与众不同,从他7月中旬数天的日记中记载的来看,昔日调皮捣蛋的青年,现在变得如此勤劳勇敢,他所做的一切,让人震撼,感人肺腑,动人心弦。
                            7月15日       晴天
我一定要牢记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我要虚心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向侯隽、朱克家学习,与天斗,与地斗,活着干,死了算。
今天是开割稻子的第一天,天蒙蒙亮,我们知青点的人到一里外的地方去割稻子,由于自己一心想割在大家前头,一不留神,小指头被镰刀割破,一时鲜血直流田间,知青点的郝美珍见状,就立即跑过来为我简单包扎,与此同时,王队长朝我说,小柳回宿舍歇一歇吧!见自己的指头血已经止住了,我便马上回答队长,谢谢队长的关心,血已经止住了,不碍事的,说完又接着割稻子去了。午饭吃过后,知青们一一回房睡午觉。其实,我比他们更想睡午觉,但一想到五保户老人家的饮用水快要用完时,我不得不放弃睡午觉的念头,等我为五保户老人家担好水、劈好柴后,午睡的睡意又被我的积极精神赶走,于是又顶着中午炙日,独自一人在田间弯腰割稻,到了下午三点左右,队长和大伙都来上工时,我已经割了差不多二分地的稻子,不过,我被队长狠狠地训了一顿,说我不要命了,要是中暑了怎么办!
虽说下午的时间比上午短,可大家仍然干劲十足,割稻子的效果,与上午相差无几,看那同伴知青的眼神,以及隐隐约约地议论,他们好像埋怨我在假造积极,把他们给拖累了、害苦了,他们心想,你柳鱼晓出名了,让我们给垫背,面对同伴们一双双难看的脸,我并没有丝毫地动摇,依然我行我素,到了黄昏收工时,我又直接去了养猪场,积极主动,不计较报酬,把多日积累的猪粪,一担一担的挑到田间去肥田,直到夜色完全降临,才回宿舍热饭吃。
                          7月16日       晴天
茶场的胡会计调到公社做事务长去了,我也万万没想到,全茶场的父老乡亲或大人小孩,一致推荐我接任胡会计的工作,这充分证明贫下中农对我的信任,我不能停滞不前,要自告奋勇承担养猪场的养猪任务,为茶场添砖加瓦。我昨天深更半夜,一人跑到草席地里挖草席,一心想表现自己,突出自己,根本没有考虑被蛇咬,或小豹虎和野猪的出入,幸好自己没有遇上,一想起昨晚的事,自己现在才觉得后怕。
昨晚独自一人到田里挖草席的事,整个队里和茶厂一片哗然,除了新老知青外,个个对我赞叹不已。正午时分,我在回宿舍吃饭的路上,迎面碰到茶场的党支部书记向我走来,瞧书记那高兴样,一时把我都弄得有点腼腆,书记就是书记,昨晚的事,他一字未提,只是要我写入党申请书,听到入党二字,我是既高兴,又惭愧,于是,我尴尬的对书记说,我还没有入团呢?书记听说我不是团员,他感到突然或惊讶,心想,向我如此优秀的青年,还不是团员,令他百思不得其解,书记是个爽快人,他告诉我,等下次公社团委开会时,我就叫团支部把你入团的申请报上去。
先入团,后入党,多挑重担,是我梦寐以求的理想,党啊!敬爱的毛主席!我一定忠于你,忠于毛泽东思想,在毛主席的指引下,沿着社会主义金光大道阔步前进。
7月17日       小雨转晴
   从今往后,我一定要铭记毛主席的教诲,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的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的有益于青年,一贯的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呵! 
我现在基本上包下了五保户老人家的饮用水,农闲时还要上山给他们砍柴烧,两位老人把我当孙子看待,家里一旦有什么体力活,他们也就不跟我讲究客气了,一般都留在那里,等待我去做。
今天上午,我步行去公社银行进账,刚要走出村口时,发现一老太太很吃力的挑着半担粪桶,正朝着马路边自家的菜地走去,当她歇下来时,我走到她跟前便问,你这么大岁数了,为啥不叫晚辈挑呢?老太太回答,我是鳏寡孤独之人,哪来的亲戚,即便就是有亲戚,我这个地主婆,人家也不敢惹。一听说地主婆,我顿时,扑通扑通地心跳了一下,数秒钟后,见周围没有熟悉的面孔,于是,我还是不假思索地接过老太太的扁担,帮她担起粪桶,就直往她菜地里走,卸下担子后,没等老太太来得及感谢,我一溜烟似的,比兔子还跑得快。
虽说去公社的路只有3公里,可我今天足足走了将近二个小时,我们茶场去公社的马路有几道上坡路,在路途中,我曾两次帮助拉板车的人,顺利地把千斤重的货物推上坡。快到公社银行了,我又遇到一位老太太提着一大篮子白菜,于是,我又抢上前,一直帮她把一大篮子白菜提回到家,老太太见我满头大汗,就拿毛巾递给我,叫我擦擦汗,并告诉我说,她媳妇是公社妇女主任,叫她一定要好好表扬我。在回来的路上,我一直琢磨着,帮助地主婆老太太挑担,幸好没有人看见,否则有人上纲上线,说我立场不坚定,到时真的无地自容。不管怎么说,我今天即帮助了地主婆老太太,又帮助了妇女主任的婆婆,这两件事就算扯平了,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7月16日       雨天
我得到茶场党支部书记和全体贫下中农充分信任,掌管着钱财物,但是,阶级斗争新动向或阶级斗争这根弦不能忘。茶场技术员何某,早两年听说大队要成立茶场,便带着家眷,从安徽老家落户到杨村,我们场从党支部书记到普通贫下中农,几乎是人人参加劳动,但我从未见何某参加过一次真正地劳动,仅仅就看过他唯一一次用尺把长的大剪刀剪茶树枝,这也只不过几分钟而已。中年人何某,长得个高消瘦,活脱脱的现代京剧《沙家浜》中的刁德一,他不仅不积极参加劳动,而且经常上附近铁路食堂买菜买饭,说是在家招待外地来客,要我给予报销,今天上午,他又让我给他报销4元钱饭菜票,谎称昨天中午在自家招待了客人,我毫不客气地拒付,并明确地告诉他,我分明看到,昨天中午就是你与妻子和女儿三人在家吃饭,何来的客人呢?针对何某多吃多占的现象,我在场部贴了一张“向何某某开一炮”的大字报。我也知道,尽管贴大字报的方式是过时或过激,除了这种方式外,我是一片茫然……。
从柳鱼晓几天的日记中不难看出,他处处以全国先进知识青年邢燕子、侯隽、朱克家为榜样,经过广阔天地农村的锻炼和洗礼,或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真是脱胎换骨,他不仅仅是否定了自己的过去,而且是从零做起,对待自己是高标准,严要求,积极向上。
下放不到一年,柳鱼晓的足迹走遍了杨村茶场的每家每户,茶场要是那个贫下中农碰撞擦伤什么的,只要他知道后,就会主动带上自备的药棉、胶布、绷带和红蓝汞药水等,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或家中,为伤者排忧解难。
在炎日的夏季,茶场山脚下数十亩的稻田瓜地,尤其是到了深更半夜,星空时不时会刮起爽朗的清风,清风过后,一片凉凉的秋风里夹着阵阵的稻花和瓜熟蒂落般的沉香,会时常招惹山谷里的野兽,跑到瓜田骚扰,为了秋收的果实,柳鱼晓主动请缨,在山上搭建的瓜棚里守夜,当轮换他的贫下中农没有蚊帐时,他就把自己的蚊帐留在瓜棚,不几天,由于晚间睡觉被蚊子咬的原因,他患了“打摆子”的病,症状是,先发冷发抖,大热天的,就是盖两床棉絮都不顶用,时而体温迅速提高,头痛面红,恶心呕吐,全身酸痛,神志模糊,甚至胡言乱语,通过公社卫生所打针吃药,体温渐渐下降,待全身出了汗,才清醒过来。
他那助人为乐,无私奉献“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的雷锋精神,令人难于忘怀。柳鱼晓的先进事迹,通过茶场贫下中农的传颂,迅速在古镇大地广为流传,凑想了一曲曲……当代知识青年献身于祖国农村建设事业的凯歌。
披星戴月,已经形成了柳鱼晓青春年华的每一天,他突出的表现,以及为广大贫下中农奉献精神,公社和茶场等上级部门,也给了他很大的荣誉,茶场每天给他记工分为十三分,达到了书记场长的工分水平,他作为知青代表,与党支部书记一道出席了古镇市“农业学大寨”会议,或农村三级干部会,与此同时,出席了团市委“优秀知识青年”表彰大会,在大会分组讨论期间,受到市委王书记的亲切接见,古镇市唯一的媒体广播,对他的先进事迹作了专题报道,并号召全市知识青年向柳鱼晓学习。
数天的“农业学大寨”会议结束后,公社召开了贯彻落实市“农业学大寨”的万人动员大会,会上,柳鱼晓代表下乡回乡知识青年作了题为“与天斗,与地斗,敢为人先”的发言,发言完毕,全场响起暴风雨般地掌声。柳鱼晓感人事迹广为流传后,区县的书记和团市委书记还专程到杨村茶场看望他,并鼓励他再接再厉,陪同的公社书记临走时,还特意停步下来嘱咐柳鱼晓,要一如既往,并暗示,向你这样的表现,要是保持下去,公社一有保送上大学的名额,那就非你莫属。
插队的知青不仅做的苦,而且生活清寒贫苦,他们每天吃的大米由场部供应,菜大多是知青们自己种的,难以为继时,场部干部和热心的贫下中农送一点,或到贫下中农家要一点,他们是轮流做蒸饭,菜基本上是一个菜,要么是咸菜,要么是辣椒炒红薯藤等;荤菜一般是自己掏钱到铁路食堂买,或家人托熟人从市里带来,或自己回家从市里带来;场部一般都是临近过年,才按每人的总工分记发钱,当然,每个人的米钱或平时预借的钱是要秋后算账的。
知青点的小江,不仅年龄最小,而且个子矮小,母亲早年去世,在土杂公司上班的单身父亲,一门心思的想娶老婆,从来不见他在市里托人带点菜给儿子,就甭说钱的事了,对儿女简直就是漠不关心,所以,小江没有钱用的时候,只有到场部借几元钱用用,他的工分很低,每天正常出工,一般都是记7工分,下雨下雪的天气,是不计工分的,加上他平时懒劲来了,即便是阳光明媚的天气,他都会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蒙头大睡,一年下来,场部要是分红的话,如果遇上收成不好,工分值极低,就是强壮的好劳动力,每天只不过是几角钱而已,像小江这种人,不仅分不到红,弄不好还要欠场部的钱。
柳鱼晓与小江相比较,二人就行成了两个极端,他除了生病外,都是跟贫下中农一道出工,一天都不落下,一天三顿,大家吃什么,就跟着吃什么,从来不讲究,晚上想喝点酒,又怕有损于自己的形象。于是,他瞒着大家到场部供销社打几两酒或买半斤饼干下酒,仍后悄悄地把酒和饼干放在房间的窗户上,又神不知鬼不觉地绕到大门进自己的房间,踏进房间,他还是有点怕人瞧见,又在房间门口伸出头左右望望,见实在没人看到,才轻轻地把门关上,然后,自己一人安心的喝酒。
点上的知青们,大凡是一至三个月回一趟市里老家休整几天,或改善伙食,回到农村的时候,几乎都会从自己家里带点腊肉、咸菜烧肉、咸鱼等荤菜给大伙尝一尝,在当时,这也算得上改善了大家一丁点生活水平,有的甚至还帮其他知青从家里带菜来,有一回,知青点的小陈从市里回来,柳鱼晓的母亲托他带来一搪瓷缸子猪油,并带口信转告柳鱼晓,猪油里面放了治出虚汗的药,母亲编造善意的谎言,是话里有话,言下之意,就是暗示儿子,送来的猪油要留给自己慢慢地拌饭吃,不要一下子分给大家吃光,你还别说猪油,在当时还真能派上用场,一旦你吃腻了没有油的的菜,偶尔用放了盐的猪油拌饭吃,可谓是香味扑鼻,七八两饭下肚,几乎不要菜对付,知青点除了不懂事的小江白吃人家带来的菜外,其他都是吃来吃去,礼尚往来而已。
古镇市的农村,都是红土壤,特别适应种红薯,从种下去之日起至收获时间,中途只要锄一二次草,就算大功告成,在收获红薯的一段时间,大伙吃的,要么用红薯藤做菜下饭,要么就光吃红薯当饭吃,红薯这东西,闻着香味扑鼻,吃起来甘甜爽口,当零食吃,或临时应付一下肚子,倒是蛮好,一旦当主食吃,人吃多了就胀气,仿佛腹胀胃胀,最糟糕的是,红薯吃多了的人,有时候根本控制不了自己,突然在广庭大众之中会不经意的放屁,令人难堪。
有一次午饭,餐桌上放了一大脸盆热腾腾的红薯,大家分别用吃饭的碗装着吃,他们有坐着吃的,也有站着吃的,唯独女知青小高,她端着一碗红薯站在门口吃,背对着大家,当大家吃得正香的时候,小高突然间发出又响又臭的屁声,一瞬间,大伙再也没有味道把红薯吃下去,甚至有的反胃,或恶心,或想呕吐,平心而论,此时此刻,要数小高最尴尬,她简直是苦不堪言,当时,她连头都不敢回,无法面对大家,满脸涨得通红,虽说没有任何人吭声,猜得出来,这比当面责怪她还要难受。
知青点的人,个个身强力壮,特别是男知青,饭量大得惊人,一餐吃八两饭才算饱,有一次午饭,柳鱼晓吃过六七两米饭后,习惯性的便去帮五保户老人家担水,在担水途中被杨村生产队王队长拦住,队长轻声地告诉他,我家今天杀了猪,你担完水就去我家吃猪肉,柳鱼晓从知青点吃过饭去担水,再到王队长家,这前后不到30分钟,队长在蒸笼里给他夹了六块巴掌大的米粉肉和添了二三两米饭,柳鱼晓不到几分钟的功夫,就一一把它消灭掉,在回宿舍的路上,肚子才感到有一丁点吃多了的不适。
面对艰涩的农村生活,柳鱼晓无怨无悔,他只想一门心思的效仿全国先进知识青年邢燕子、侯隽、朱克家,并天天拿他们的事迹对照自己,那里做得还不够,以后该怎么做等等。在仔细对照过程中,他突然发现自己要求下放的动机不纯,觉得自己思想上存在镀金的想法,而全国先进知识青年都是扎根于农村,在广阔的天地与贫下中农风雨同舟,相比之下,柳鱼晓豁然觉得自己与先进知识青年相差太远。
知识青年扎根农村,在柳鱼晓脑子里,好像整个南湖省没有这个典型,城里的下放知青要求扎根农村,这就意味着放弃保送上大学、当兵和进城市工厂当工人,或一辈子呆在农村与泥土打交道,或脸朝红土,背朝天,或修地球。           
柳鱼晓的典型事迹出来后,或多或少也给少数人带来隐隐约约地争议,尤其是1968年下放的老知青,他们虽表面上不说,却肚子里藏着捏着,心想:“我们在农村呆了几年,你柳鱼晓才呆了不到一年,就想造积极早点飞走,你柳鱼晓未必有我们坚持的久”。平时,柳鱼晓不要问,也不要猜 ,从个别知青们的眼神就看得出来,他们在妒忌自己,都在瞧我能够坚持多久,甚至等待看他的笑话。
“听毛主席话,跟共产党走,我把党来比母亲”等,是那个年代最时髦,最时尚的话,有多少人为之奋斗一生,甚至献出生命。面对党和贫下中农的期待,柳鱼晓仿佛看到母亲的党,正在等待儿子交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或斗私批修,柳鱼晓终于抛弃了思想杂念,为了向党的母亲和贫下中农表达自己能够经受长期的考验,或一如既往,他毅然地向公社党委书记递交了扎根农村一辈子的“扎根书”,这样以来,诸多的疑惑、猜测、敏感问题和不良反应等,自然而然的就不攻自破。
知青郝美珍,高中毕业,她聪敏、优雅、仪态大方 面若桃花,还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人长得像她的名字一样,“古典、美丽、真情”。柳鱼晓与她很投缘,尤其是柳鱼晓割稻子被镰刀划破手指那一瞬间,两双疼痛的眼神,久久的对视,当郝美珍小心翼翼地为他包扎伤口时,他完全忘却了伤痛,当两双手碰撞时,犹如盛开了无数的蓓蕾,那朦胧,砰然心跳,纯净而妩媚的情景,令他刻苦铭心 ,一生一世难于忘怀。
在知青点里,郝美珍在女知青当中,良好的劳动表现屈指可数,她从来没落过一次出工,她虽然没有柳鱼晓那么突出,但她不张扬,一直在尽力扬帆,为了一个执者的梦想,早日上调回城或被保送上大学。看得出,郝美珍与柳鱼晓是志同道合者。
知青点的男男女女,随着日子的推移,加之同劳动、同吃、同屋,他们彼此间的感情渐渐深厚,几对相似的恋人不知不觉的悄然涌现,他们生活上相互照顾,他承揽她挑水、上山砍柴等力气活;她帮他洗衣縫被,每逢晚间放电影,他们提着大小凳子和竹椅,成双入队前往晒谷场看露天电影。
记得秋天的一晚间,公社放映队来茶场放电影,知青们乘着月色,先后来到晒谷场看电影,柳鱼晓与郝美珍怕人家开玩笑说他们,凳子就没好意思并排放着,为了掩人耳目,柳鱼晓就把凳子放在郝美珍的紧后面,落座后,郝美珍厚实而富有弹性的臀部,正好晃到了柳鱼晓膝盖大腿,郝美珍坐的是一条小长凳,乘大家全神贯注看电影时,她的臀部完全坐到了柳鱼晓的大腿上,郝美珍的小长凳仅成了她大腿的支架而已,正值青春年华的柳鱼晓,此刻的脑海里只记忆着孩儿时期拥有母亲怀抱的情形,除此之外,柳鱼晓大腿久久坐着异性还是平生第一次,面对郝美珍的举止,初春的欲火,顿时在柳鱼晓心中熊熊燃烧,他如果不是把政治进步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或在“敢为人先”的精神驱动下,柳鱼晓绝对不会错过用双手触摸她的臀部和秘密处大好时光,一瞬间,柳鱼晓情不自禁的,本能的把两腿收拢,慢慢地挤压下面勃起的命根,一直到裤头染湿而后快。为了追求共同的目标,或实现自己远大理想,柳鱼晓与郝美珍除了这些本能、原始,以及梦幻爱慕外,他们就连年轻人最基本拥有的接吻和拥抱都被剥夺,他们那朴实、纯洁、无暇的爱,或同志、战友、兄妹般的情,要比天高,比地大。
恰恰相反,安徽的小伙子团团和上海姑娘圆圆 ,他两在知青点里,当时算是一对落后知青,论岁数,称得上名副其实的大哥大和大姐大,或许是他们认为是外地来的缘由,或许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他两从相好到苟且之事,开始隐藏很深,认为神不知,鬼不觉,次数多了,就难免大家知道,俗话说,纸里是包不住火的。团团和圆圆的工分赚得很少,尤其是圆圆,就是大好的晴朗天气,她也不出工,他两几乎是靠双方家里寄钱维持生活,他两常常趁大家出工劳动时机,关在房间里过着一种飘飘欲仙和快活似神仙的云雨之事,当有人因故待在宿舍时,二人就会选择人稀的山林,或田间草地做爱,犹如乘着云,驾着雾一般,爱得死去活来。
上世纪1975年末至1976初,全国各地下乡知识青年陆陆续续返城或顶替父母工作,柳鱼晓在接受贫下中农教育过程中,已是功成名就,此时,他面临两种选择,其一,不出意外,极有可能调公社搞基本路线教育,或被上报出席省下乡回乡知识青年先进代表大会,会议结束还有可能调任公社团委书记;其二,父母搞病残退休或补员,柳桃亲生母亲早在十年前,不幸被一次突降的雷鸣闪电击中身亡,柳桃的母亲当时属因公死亡,她顶替或补员母亲的工作势在必行,柳鱼晓和同胞姐姐柳群顶替养父和母亲的班,也是顺其自然的事情。
面临着是否扎根农村还是顶替进城里当工人,柳鱼晓是一片茫然,就柳鱼晓而言,仿佛给予他的激情和远大理想泼了一盆凉水,他意识到要抉择,他曾跟父母抛下一句话,我已经下放了,假如父母要办病退手续,就让姐姐柳群和妹妹柳桃顶替吧,至于柳桃母亲因公死亡补员的事,能办就办,办不成也无所谓,意在自己已经向公社写了扎根书。听儿子这么一说,母亲压根儿就不同意,她心里在埋怨儿子傻,人家下放的子女宁可回城做清洁工,也不愿呆在农村一辈子修地球。养父老柳当然倾向儿子回城,他心里早埋下促成养子柳鱼晓和养女柳桃这们婚事,养子在他心目中,既是儿子又是女婿该有多好啊!
由于父母死活坚决要其顶替,柳鱼晓被动的由父母一手包办,为其办理了回城手续。
柳鱼晓进城的那一天,郝美珍站在宿舍门口目视着他爬上拖拉机,当两对优秀的双眼对视那刻,仿佛那过去的深爱,一瞬间就要退却,心底的泪水已经决堤,划过彼此心灵,柳鱼晓无语的望着天,看到他的泪划过天空,他有千言万语,又渴望瞧一瞧替代,他很是心乱,他木然无奈低首,看到了他的泪渗落在乡间田野;地狱残酷,强悍的他很想知道,初春的怦然心跳,一瞬间的红尘,是否还下次悲欢邂逅,抹不去的忘且。
郝美珍与柳鱼晓是同一天下放到茶场,她高中毕业不到半年,为了不让弟弟下放,也是主动要求下放,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她气质古典,不仅美丽,而且为人大方,曾惹得没见过世面的农村干部想入非非,脑子那根筋尽往歪处想。茶场有一位负责知青工作的张某,在一次锄草收工的路上,他靠近郝美珍说,我妻子今天带小孩回娘家,要在娘家住上好几天,如果晚上有空,你可以到我家坐一坐,聊一聊你今后的打算,我还可以为你出出主意,张某的一席话,是话里有话,临近晚上,郝美珍为了防范于未然或安全起见,她还是邀了柳鱼晓一道前往张某的家,以防性骚扰。
郝美珍之所以邀柳鱼晓陪同去张某家,缘由她前两天晚上,做了一个使她难于忘怀的梦,朦朦胧胧中,“一68届的女知青,心情沉重地移步进了生产队长家,眼帘浮现穿着裤头的队长,正坐在桌上饮酒,桌上除了摆放下酒的咸菜和花生米外,还有一张盖着生产队革委的大红印招工表,此刻,女知青木然的像一个羔羊,久久的凝视着大红印,队长似乎琢磨透染馋的羔羊,即刻吹灭了桌上那盏时闪时烁的油灯”,队长畜一般的搂紧女知青,于是乎,女知青的全部衣裤和绽开的乳房,被爪牙的双手扯开和一阵乱摸,直到队长把女知青抱到竹床上奸污,女青年起身后,年久色褪的粉红竹床,虽说留下滴滴映红和心身伤痛,但她带走了一张进城的血一般染红的大印。
其实,郝美珍的梦,在两人未下放之前,就已隐隐约约地道听到,女知青惨遭蹂躏的事情,或难于忘却的故事。
上世纪1972年,邻县首次由贫下中农推荐女知青上大学,在上大学前体检时,妇科医生惊讶地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女知青,难觅处女膜,她们大多是在招生通知发下以后失去贞操,尤其是被奸污后而上大学、入党、提干的女知青,当色狼被调查,或将要绳之以法时,她们不愿暴露蹂躏真实内幕,却矢口否认,以致于让色狼轻判,或逃之夭夭。
大都市有一位被招进工厂女知青,在新婚之夜突然被丈夫毒打,缘由新娘子处女膜在插队时被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给践踏,当丈夫听到新娘子哭诉,“我被糟蹋后,曾装着无意的样子,趁晒谷时,一把火将数百斤金黄色的稻谷烧成了黑色”,丈夫悉后深知,新娘当时是冒着被打成反革命纵火犯危险,所以,新娘才未被赶出新婚家庭。
上世纪70年代初,在我国边界线上有一屯垦戍边农场,现役军人200余人中,就有三十余人,因利用职权威逼、引诱、要挟等手段,对女知青畜性发泄或身心的摧残,先后受到判刑和处份,其中,罪大恶极的连长和营长被军事法庭判了死刑,前者,先是从最漂亮的女知青开始下手,仍后,一个又一个糟蹋女知青11人;后者,主要是强行霸占两位女知青,引起民愤而致。
文革结束后,恢复高考,郝美珍凭借自己的实力,如愿以偿的被师范学学院录取。
郑重声明:任何网站转载此小说时一定要把文章里面的联系方式和网址一同转载,并注明来源:原创剧本网www.ju20.com 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代写小品
关于我们 | 代写小品 | 编剧招聘 | 投稿须知 | 付款方式 | 留言版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剧本创作 | 编剧群 |设为首页

本网所有发布的剧本均为本站或编剧会员原创作品,依法受法律保护,未经本网或编剧作者本人同意,严禁以任何形式转载或者改编,一但发现必追究法律责任。
原创剧本网(juben108.com)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UserData} {$Company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