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投稿  | 剧本征集  | 注册登录  | 编剧加盟  | 咨询建议  | 编剧群  | 招聘  | 代写小品  | 设为首页
总首页 |电影 |微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短视频剧 |广告剧 |小说 |歌词 |论文 |影讯 |节日 |公司 |年会 |搞笑 |小品 |话剧 |相声 |大全 |戏曲 |剧组 |编剧 |舞台剧 |经典 |剧情
小说创作室 | 编剧经纪 | 招聘求职| 上传剧本 | 投稿须知 | 付款方式 | 留言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网站公告
站内搜索 关键词: 类别: 范围:
代写小品剧本电话:13979226936 QQ:652117037 原创剧本网www.juben108.com
重点推荐剧本
社区医院健康立档题材感人小
爱国主义宣传演讲稿《老兵李
家族家风教育心理剧本《我的
勤劳致富宣传相关搞笑小品《
护士医生无私奉献相关感人小
512护士节娱乐演出搞笑小品《
专业代写小品剧本
代写小品剧本
重点推荐小品剧本
电视台融媒体小品剧本《融媒体
建设精神文明社会音乐剧剧本《
带领全村农民发展高效农业致富
职校老师学生小品剧本《校企合
工地项目部小品剧本《口碑重要
校园情景剧剧本《我的好爸爸》
预缴税款搞笑小品《欢喜冤家》
政府好政策鼓励回乡创业情景剧
大学生红色爱国思想教育小品剧
乡村振兴音乐剧剧本《最美乡村
市场监督管理局315晚会小品剧本
供电公司智能电表宣传快板剧本
乡村振兴村官小品《致富带头人
革命烈士情景剧剧本《刘惜芬》
服务行业超搞笑小品剧本《以礼
养老保险快板台词《城乡居保最
纪委小品剧本《巡察组的故事》
公司年会爆笑小品剧本《唐僧师
国家电网双人相声剧本《使命和
疾病防控科学就医温馨幽默感人
国家公园古城景区旅游小品《共
医院医生快板《医生这点事》
职业学校三句半台词《职校把名
适合元宵节表演爆笑古装小品(穿
保护妇女权益小品剧本(职工权益
情人节爱情故事小品剧本(最美的
幽默搞笑喜庆过年小品剧本《欢
警察节搞笑正能量小品剧本《警
节日期间保障物价稳定社会小品
公司生产质量管理小品剧本《将
您当前位置:中国原创剧本网 > 小说 > 历史小说 > 三探罗布泊(电影小说剧本)
 
授权级别:独家授权与委托   作品类别:小说-历史小说   会员:xiaopinjuben   阅读: 次   编辑评分: 3
投稿时间:2021/1/20 14:18:16     最新修改:2021/1/20 14:18:16     来源:中国国际剧本网(原创剧本网)www.juben108.com 
小说名:《三探罗布泊(电影小说剧本)》
【原创剧本网】作者:魏德超
 
 
三探罗布泊
 
电影小说剧本
 
 
内容提要
缺水制约了农业产的发展。1958年9月,红星农场第一次派出13人的勘探小分队到罗布泊找水,一路困难重重,到达目的地,因场长病危而返回。10月,农五师派出4人小分队再探罗布泊,队员对周边地形、地貌、土质等调查取样,发现楼兰遗址,五师将勘测资料交给部队。1959年11月25日,由副师长张顺国带领18人的勘探小分队,三探罗布泊。师部电令部分人员撤回,留下的8名队员经过生与死的考验,救援人员到达后返回哈密。
 
剧中人物
张仲瀚:兵团第二政委,四十五左右的年纪,高大英武,风度翩翩。
  毛熙屿 :红星农场场长,副师级领导干部,四十多岁,身高1.78米,清瘦,操湖南口音。
张宗元:农五师基建科科长,三十多岁,身高1.73米,国字脸型,表情严肃,刚毅。
土尔逊,维吾尔族,一百多岁,须发皆白,瘦高,精神矍铄。
王政文:二十五岁左右,医生。
刘伦:三十一岁,勘探队员。
王俊乾:副组长兼技术员,水利专家,三十多岁,身高1.75米。
胡伟:二十五岁,驾驶员、话务员,司务长身兼多职。
1
 字幕:1952年2月,中南海。
毛泽东主席向驻疆将士发布命令:“你们现在可以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当祖国有事需要召唤你们的时候,我将命令你们重新拿起战斗的武器,捍卫祖国。”
旁白:1954年10月7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正式成立。这一年,中共中央作出屯垦戍边的决策,同年,新疆10.5万驻军官兵,集体就地转业,连同家属在内共17.5万人组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六军十六师改编为农五师。征程未洗,铸剑为犁,履行“屯垦戍边”的神圣使命。
2.
农五师掀起热火朝天的兴修水利、开荒造田的大生产高潮。
     
红星农场场长毛熙屿基建科长张宗元,检查兴修水利的情况。
毛熙屿:建设现代化的军垦农场,水源短缺,是个大问题,要想办法解决,刻不容缓。
张宗元:我也正为这件事情发愁。
二人边说、边看、边走。
 
3.
兵团政委张仲瀚,来到哈密,视察红星农场,听取场领导汇报工作。
政委石含瑛:我们红星农场位于哈密腹地,南疆东部,这里气候炎热,干旱少雨,缺水严重地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张仲瀚:说到点子上了,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场长毛熙屿:从1952年至1957年,全师在哈密地区一共修建了四条大渠,建立了三个农场四个牧场,其耕地面积仅有5万亩,距离目标尚有一定差距。今年5月吐鲁番大河沿47.4公里长的干渠竣工已开闸放水。马圈沟16公里的干渠和20公里的支渠近日可完工开闸放水。
张仲瀚:你们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根据发展的需要,五万亩土地,太少了,只相当于一个小型农场,你们要不惜一切代价,寻找水源,努力扩大生产规模,加快屯垦事业发展的步伐,早日恢复农五师建制。你们的前身六军十六师,是一支具有光荣传统的部队,善打硬仗,可不要辜负兵团党委对你们的希望。
场长、政委行军礼:请首长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4.
毛熙屿对张宗元:今天找你了解一下寻找水源的情况。
张宗元:据派去寻找水源及查阅哈密地区水文资料的有关人员汇报,这个地区能利用的水源已基本发掘,剩下的少部分水利资源,已在地方政府的规划之中,我们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毛熙屿:今天找你来咱们商量一件重大事情,然后请党委决定······
张宗元:我坚决支持场长的想法,希望能付诸行动。
5.
红星农场党委办公室。
场长毛熙屿 :为扩大开荒造田的规模,今天专题讨论寻找水源的问题。多日找水没有进展,大家心里十分焦急。山回路转,天无绝人之路。我得到一条重要而可靠信息,国家航空测绘队在对兰新铁路哈密至乌鲁木齐段进行航测时,发现罗布泊地区有一大片水域。这对严重缺水,到处找水的我们来说是一个特大的喜讯。张宗元团志,你是基建科的科长,多年来服务农田水利事业,有没有什么高招?
张宗元:到罗布泊找水是目前摆脱困境的唯一途径,暂无其他办法。
毛熙屿:我有个想法,组织精兵强将到罗布泊找水,建设新农场。提交党委决策。
 政委石含瑛: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天大的喜讯。好,说得好!我首先表态,支持你们的提议。
群情振奋。
石含瑛:谁敢请缨,带队探测罗布泊?
与会者争先恐后地举手。
毛熙屿:我曾经是陶峙岳司令员的警卫团的团长,1945年,苏联探险家去罗布泊考察,我受命派兵、派车护送。我陪同他们历时半个月,终因缺水缺粮,无路可通,未能到达罗布泊,只得无功而返,甚为遗憾。我想了此心愿,一直没有机会,我终于等到这一天了。我在新疆呆了十多年了,地理地貌略知一二,毛遂自荐,我带队最为合适。
石含瑛:我担心你的身体,不知能否吃得消?
毛熙屿(大手一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石含瑛想了想:那就定下来由场长毛熙屿同志任勘探队总指挥,带队勘探罗布泊。
毛熙屿:人员由我挑选,需要什么东西我想好了再说。
石含瑛:好,能办到的,我都答应。
6. 
小会议室内,坐着13人的勘探小分队。墙壁上挂着一副发黄了的旧地图,毛熙屿指点行动路线。
毛熙屿:罗布泊是中国四大无人区之一,与阿尔金、可可西里、羌塘齐名。特别是罗布泊被称之为“死亡之海”,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大家要做好最坏的思想准备,关键时刻决不能掉链子。你们都是我挑选的精兵强将,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经研究决定,张宗元同志任副总指挥,这次我亲自带队,一定要到达罗布泊。
群起响应。
7
勘探队员将两大桶生活用水一些干粮和其它东西装到苏制嘎斯63型卡车上。
画外音: 1958年9月26日,毛熙屿一行13人乘车从哈密出发,一路颠簸,先到吐鲁番,然后来到鄯善南部艾丁湖东部一个只有七户维吾尔族人家,名叫迪坎的小村落。
8
看见有汽车进村,十几个大大小小的维族男女围了上来,指指点点地说些什么。
9
汉族翻译用维语和他们打招呼。尔后,询问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
中年维族:罗布泊这个地方我们没有去过,你们去问吐尔逊老人吧,他今年一百多岁了,经历的事情多,见多识广,也许他能提供一些你们需要的东西。
画外音:
罗布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湖泊在若羌县境内东北部,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湖,面积约2400-3000平方公里,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著称于世。由于形状宛如人耳,罗布泊被誉为"地球之耳";又名罗布淖尔,意为多水汇集之湖。在塔里木盆地东部,海拔780米左右,位于盆地的最低处,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疏勒河等汇集于此。
10
农家的院子里,桌子上放着一个茶壶,两个茶碗,白发苍苍的维吾尔老汉吐尔逊抽着莫盒烟,通过翻译,正和毛熙屿交谈着什么。
毛熙屿:老人家,我们为了扩大开荒面积,造福各族人民,要去罗布泊找水,请你谈一谈有关罗布泊的情况。
库尔班(吐尔逊的儿子):十几年前,我和父亲到南边很远的地方打过一次野骆驼,此后再也没有去过那个地方。你们要找的那个湖,我只听说过,可从来没有去过。
毛熙屿:老人家,一些民间传闻也可以,也许对我们有所帮助。
谈虎色变,老人忌讳莫深。沉默良久。
吐尔逊:我在这里生活了一百多年,对罗布泊的各种传闻多少知道一些。罗布泊是塔克拉玛干里面的一个湖泊,塔克拉玛干沙漠,维吾尔语意"进去出不来的地方", 人们通常称它为"死亡之海",非常神秘。三十多年前,一个骆驼队从这里经过,想去楼兰古城,还没有到达罗布泊就不知去向了。还有几个放马的蒙古人赶着一群马,也莫名其妙地消失在通往罗布泊的方向。
毛熙屿笑了笑:谢谢好心的老人家,知难而进,是我们兵团人的性格。
吐尔逊伸出大拇指:兵团人,亚克西。如果你们看得起我这个老汉,我愿意为你们带路。
毛熙屿:那是再好不过的事了,但是你毕竟是百岁老人了。
吐尔逊:不要担心我的岁数大,我的身子骨硬朗着呢,挖地、浇水、抗麻袋,样样活儿都能干,比小伙子差不了多少。
毛熙屿:谢谢老人家。
11
勘测队员休整了一天,补充了淡水和食物。
 
12
字幕 :第一天
黎明,静悄悄,偶尔有几声犬吠。勘探队员整装出发。
13
驾驶室内,毛熙屿拿出一张地图和一只罗盘,来确定方向,用汽车的里程表测距离,不时扭过头来和吐尔逊商讨着什么。车子行进戈壁滩,一条条干沟横卧在上面。滩上布满粗砂、砾石,生长着稀稀疏疏的麻黄草、红柳、梭梭,看不到动物。
场景1
戈壁滩上时而寂静;时而狂风大作,飞砂走石,令人畏惧。近处或远处 偶尔一股旋风卷起一柱黄沙冉冉升空。
14
汽车陷进芒硝窝,加大油门却前进不能,后退不得。
驾驶员跳下车来细看了一番后:车子陷得太深,开不出来了,请大家帮忙推车吧。
勘探队员跳下车来,几经努力,终于将车弄了出来。大家精疲力尽,一个个浑身沙土,坐在地上直喘粗气。
15
车子在遍地石块的路上继续行驶,颠簸得厉害,毛熙屿时而用手捂住肋部,面现痛苦状。
驾驶员:总指挥身体不舒服?
毛熙屿:偶尔痛一阵,一会儿就好了。
坐在后排的张宗元:总指挥可要注意身体,荒郊野外的有了病无处医治。
毛熙屿:小病小恙的,平时也没有在意过,无有什么大碍。
16
中午,石头的棱角刺破轮胎,车子停了下来。驾驶员搬开石头,口中骂道:连你也跟老子们捣蛋。气哼哼地爬到车子底下换备用轮胎。
驾驶员两眼睁得像铜铃,选择行车路线,格外小心地紧握方向盘,还是多次出现类似问题,时不时的推车前行。踏在戈壁上面,沙沙作响。
走走停停,缓慢行驶。
17
傍晚。
毛熙屿:咱们这一天走了多少路程?
驾驶员(看了看里程表):48公里。
毛熙屿:停下来休息吧。
队员分别卸东西、搭帐篷、埋锅造饭。
晚上,勘探队员进入梦乡,毛熙屿在思考问题。
18
字幕 :9月29日
        拂晓,汽车在旷野中慢慢行驶,不断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
        毛熙屿:今天走了多少公里?
        驾驶员:比昨天少了8公里。
        毛熙屿双眉紧锁,沉默。
画外音:
上无飞鸟、下无走兽,白骨随处可见。汽车在荒凉可怖的戈壁大漠上行驶,困难重重,200余公里的路程足足走了5天,还没有看到罗布泊的踪影。吐尔逊只能靠判断和观察向南行进,多次迷失方向,大家情绪十分低落。
19
汽车停在沙海中,毛熙屿走下车来,举起望远镜。远处一片汪洋,浩荡大水从天而降,气势磅礴,在黄沙上翻涌起伏。一栋栋奇异的亭台楼阁被“水”扭曲变形。汪洋四周是尖利明亮的碎石。
毛熙屿揉了揉眼睛,用望远镜寻找着什么。
画外音:毛熙屿知道,眼前的幻觉,就是人们传说中的海市蜃楼。不知有多少人怀着天真美好的希冀去追寻能造福人类的水源而倒毙在无际的黄沙之中。有人认为,这是一个永远找不到更无法到达的地方,那是用鲜花掩饰的坟墓,它会引诱你走向死亡。毛熙屿有没有找到他想看到的绿色,失望地放下了望远镜。
20
毛熙屿:张科长,现在还有多少备用水?
张宗元(看了看水桶):生活用水已不足50公斤。
毛熙屿:什么?(身体摇晃了一下,脑门沁出冷汗)从现在起,所有人的尿全尿在桶里,一滴都不能浪费,以备汽车使用。在戈壁大漠中,水就是生命,比金子都要贵重。同志们,我们的生活用水已不足50公斤,大家面临着生死考验。我命令:从现在起限制每人每天的饮水量,对吐尔逊老人可以适当放宽。违者纪律处分。不能随地排尿······
吐尔逊:大家一律平等,我不能特殊。
21
沙包上坐着13个勘测队员,一个个表情严肃。
毛熙屿:我们今天在这里召开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议,说白了这是一次用生命作抵押的会议。眼前的情况大家都很清楚。进,也许根本找不到航拍到的那一片水域,因为罗布泊有3000多平方公里,听起来面积挺大,但是它在这沙漠中只是一片树叶,一滴水珠,找到的希望十分渺茫。退,那50公斤水根本无法支撑着我们回到迪坎。进和退同样面临着死亡的威胁,怎么办,大家发表意见,集思广益,以便作出抉择。
勘测队员异口同声:进!
毛熙屿:好!我们虽然脱去军装好几年了,但是我们依然是军人,是兵团的军垦战士,为了能够找到那片梦想中的水域,我们宁肯把生命搭进去。
吐尔逊:根据我的记忆,咱们目前所处的位置,已经超过当年我和父亲到过的地方。
22
毛熙屿:按照汽车的里程表和标注的1:10万的地图对照计算,应该离罗布泊不远了。现在我命令全速进发!
23
嘎斯63型卡车在无际戈壁大漠中行驶。
24
傍晚,勘探队员刚下汽车,忽然间,狂风骤起,沙子随风飞速前移,天地昏黄,遮天蔽日。
队员们趴在地上,身上盖满了沙子。毛熙屿、张宗元大声喊叫着什么,大风吞食了他们的声音。
画外音:这是一场死神与求生者的较量,是勇敢者与恶魔的殊死搏斗,以静制动,绝处逢生。
风停,队员们好不容易从沙子里爬了出来,浑身沙土,相视而笑。
队员甲:我可不想在这里报销掉,成为一具干尸,漂亮的女友等着我回去结婚呢。
队员乙:想得美,真要变成了木乃伊,到能与世长存了。若干年后,把你挖出来,作为国家一级文物,能卖不少门票钱呢。
队员丙:咱们命大、福大、造化大,枪林弹雨都没有要了我的命,这不,我又活过来了。
队员丁: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年底我就要当爸爸了。好日子还在后边呢。
王政文:出来这么多天了连水的影子也没有看到,有力无处使,真是急死人了。
刘伦:是啊,弹尽粮绝,谁不着急,我恨不得一脚踏出来一个泉眼来。
25
入夜,勘探队员辗转反侧不能入睡。
26
毛熙屿:我知道大家为找水的事儿发愁,我们的任务很重,会遇到许多不好解决的困难,知难而进,方显英雄本色。水是农业的命脉,我们师从转为生产部队以来,一直为寻找水源绞尽脑汁,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早期的找水工作倾注了许多水利工作者的心血,其困难超乎常人的想象。张宗元同志是基建科长,更是农五师水利工作的见证人,咱们请张科长和王俊乾说一说早期找水的经过。
张宗元:1950年初春,咱们师开展大生产运动,为了解决灌溉用水问题,师水利工程人员,在自治区水工大队的指导下,马不停蹄,踏遍了哈密、伊吾、巴里坤、吐鲁番、鄯善许多地方大大小小的山沟。直到1953年,基本查清了各个山沟河溪的数量和水量。
1955年,自治区号召普查天山雪水。农五师组成了水利勘测队,我任队长。深入天山腹地,历经艰险。夜晚,勘测队进入吐鲁番庙儿沟时,被突如其来的洪水险些把我们冲走。命悬一线,回想起来,自今仍心有余悸。
毛熙屿:咱们兵团人的命硬着呢,哪能轻易就报销了。这就叫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王俊乾:进入中蒙边界,我和曲宗骑着骆驼在渺无人烟的茫茫大漠中走了一个多月,吃饲料,喝人尿,与死神擦肩而过。
毛熙屿:这就是不怕苦,不怕死,不怕难,毫不退缩,勇往直前的兵团人。
张宗元:这一次普查,进一步确定了有开发价值的泉沟27条,其中水量超过2立方米/秒的有15条。
27
字幕 第六天
队员甲往桶里撒尿。
队员乙,你小子是不是偷喝水了,还能尿出尿来,我都两天多没有撒尿了。
队员甲:偷喝水是龟孙。
队员丙:没有偷喝水,是不是偷喝尿了?
队员们:老实交代。
28
太阳炙烤着戈壁大漠,勘探队员看着那个水桶,舍不得喝上一口水。嘴唇干裂得起皮,伤口往外渗血,异常疼痛,在领导的劝说下,喝一小口水,润一下嘴唇。
 
 
29
汽车驶进一条干沟。
毛熙屿:本人清清楚楚的记得,这条干沟就是当年我护送苏联专家止步的地方,由于当时对困难估计的不够充分,以至即将水尽粮绝,不得不无功而返。罗布泊这个神秘的地方,一直受到国内外的有关科学家和探险家的关注但是自今没能破解,但愿我们能揭开这个秘密······并利用这一块宝地为民造福,要把这片荒漠变成绿洲,变成塞北江南。
30
汽车继续行驶。
坐着驾驶室的吐尔逊突然手指天空:沙,沙!(远处一只苍鹰在空中盘旋)毕自库吐里都克(我们得救了)!
大家为之一振。
张宗元:有食肉动物就有食草动物,形成赖以生存的食物链,与氺相关,动物、植物依赖于水结成生命链。苍鹰带来了水的信息,我们得救了。
毛熙屿:我命令,往地势低洼的地方开车!
31
汽车走了一段路,他们发现了路上有黄羊粪、白色的狼粪、野骆驼粪。
人们情绪高涨。
32
汽车前行,人们看见了稀疏的芦苇,越走芦苇越稠密。
一群大小不一的十余峰野骆驼挡住了去路,嗷嗷吼叫。
队员们立即拿起武器。
毛熙屿:不要开枪,绕过去。
33
.字幕 :第七天
     拂晓,东方出现鱼肚白,大家还在睡梦之中。 张宗元睡不着觉,爬上一座高大的沙丘,极目远望,发现沙丘之下有一大海,波澜起伏,波光粼粼,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出五彩缤纷的光芒,若隐若现。
难道这是海市蜃楼,还是出现了奇迹?张宗元两眼睁得好大,使劲晃了晃脑袋,用右手掐了掐左胳膊,面现疼痛状。他坐下来稳定了一下情绪,紧锁双眉,沉思。
张宗元欣喜若狂,跑回驻地,向毛熙屿汇报情况。
大家异常兴奋。
毛熙屿:我命令,大家收拾东西,立即出发。
汽车向目的地奔驰。
场景2
一片开阔的水域清澈见底,大湖碧波荡漾。湖的四周到处生长着约2米高的罗布麻,开着粉红色的花儿,煞是好看。
34
队员齐呼:罗布泊啊,罗布泊!我们来了。
大家迫不及待地跳进水中,咕嘟咕嘟喝水,继而打闹,洗浴身上灰尘。
毛熙屿左手捂住肚子,右手提着水桶来到湖边,激动得浑身发抖,眼泪夺眶而出:水呀,水呀!我们终于找到你了。
一条小鱼在桶中游来游去,他的脸上露出痛苦的笑容。
35
晚上队员们露宿在湖畔。
36
字幕: 第八日
     勘探队员分别准备勘测仪器、帮厨、检修车子。
     炊事员:开饭了,香喷喷的包谷糊糊,窝窝头、咸菜随便吃。
       炊事员看了看在场的人,就和张宗元到简易帐篷找总指挥。见总指挥躺在被子里,面现疼痛状。张宗元摸了摸毛熙屿的头,又摸了摸自己的头。
        张宗元:总指挥,你发高烧了,要吃退烧药。
       医生王政文给处于昏迷状态的毛熙屿量体温、喂药。
        张宗元和王政文到了帐篷外:总指挥到底得的是什么病 ?
        王政文:不好说,依我看来,不容乐观,现在还不好断言,观察一个小时再说吧。
         王政文再次检查毛熙屿的病情,表情严肃。
         帐篷外。
        王政文面对张宗元:总指挥高烧不退,生命垂危,病情十分严重,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不好的事情,人命关天,不能拖延了,请你作出决断。
张宗元点了点头,立即返回哈密!
37
勘测队原路返回,每走一处用石头等物留下路标。
画外音:新中国成立后,最早进入罗布泊的是农五师找水队。1958年10月初,勘测队返回哈密。毛熙屿立即住进医院,经检查是胰腺癌晚期,已无法救治。住院期间,念念不忘找水事宜,一再叮咛勘测队员做好水源调查工作。不久,壮志未酬的毛熙屿带着无限的遗憾与世长辞。出师未捷身先死,噩耗传来,勘测队员悲痛欲绝,立志完成毛熙屿未了心愿。
38
  毛熙屿墓前摆满了花圈,勘测队员鞠躬,然后举手宣誓。
张宗元等:不找到水源,誓不罢休!
39
 画外音:1958年10月,农五师决定组成4人小分队,再探罗布泊,主要任务是勘测水地资源。张宗元任组长兼电台台长,王俊乾任副组长兼技术负责人,杨哲任会计兼保管,胡伟身兼数职:驾驶员、司务长、话务员。这一次出行吸取了上次勘测的经验教训,带足了水和食物。为方便联络,还配备了电台,武器弹药等。10月18日,勘探队员乘坐苏制吉斯151工程车出征。
40
汽车来到迪坎村,维吾尔族农民收获皮芽子,小分队买了一袋子,买了吐尔逊家的一棵梨树的梨,到商店买了四箱白酒。
41
汽车顺着路标行进,再往前走就看不到路标,绕来绕去天黑时又回到迪坎村。
小分队员哭笑不得。
42
字幕:10月25日,勘探队到达湖区。
场景3
胡杨树叶变得金黄,随风飘落,地面上铺了厚厚的一层树叶。粗壮的树干,光秃秃的树枝,古朴遒劲。
43
王俊乾扑向湖边,激动地望着眼前碧水,当年骑着骆驼找水的场景历历在目。
44
勘探队在湖畔搭起了临时帐篷,埋锅造饭。张宗元做了黄羊肉抓饭,拿出一瓶白酒,四个人盘腿坐在地上,边吃边喝。
45
勘探队员乘坐橡皮筏子周游罗布泊,测量水的面积、深度。
46
勘探队对罗布泊周边的地形、地貌、土质、水质、植被等进行调查取样。
47
勘探队驱车向上游挺近,一路坎坷,颠簸得厉害,到了一片洼地,汽车嘎然停下。
胡伟(跳下车来检查了一遍,面现难色):麻烦了,车子抛锚了,没有配件,无法修复,怎么办?
张宗元将胡伟拉到一边:你我都是党员,在这关键时刻,我俩一定要稳住,。
胡伟:老王是老同志,1957年找水吃了那么多的苦,他都没有退缩。我担心的是小杨,他年轻经过的事儿少,看他那情绪,好像有点精神负担。
张宗元:只要我们做好了他的思想工作,问题不大,年轻人的上进心还是有的。
张宗元对大家:十天之内配件是送不来的,不能等下去了。咱们带上干粮徒步向湖区上游跋涉。大家有没有信心?
队员:有!
48
画外音 :三天后,勘探队员来到孔雀河口。
49
队员们脱衣,跳到水里洗澡。
    孔雀河入湖口生长着不计其数的胡杨树,疲惫不堪的队员们为之一振。
王俊乾抚摸着胡杨树,情不自禁地:胡杨树你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
胡伟:胡杨是维系荒漠生态系统的“建群种”,因它有庞大的根系,就能固住水土。只要有一棵胡杨树活着,柽柳、罗布麻、骆驼刺、铃铛刺等十多种植物就都可以在胡杨周围生长。胡杨代表咱们兵团人永不屈服的精神。
张宗元:说得好,人就是要有精神,这种精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物资源泉。我相信我们这次定能完成勘探任务。这一棵插在沙包上绑着干草的朽死的胡杨树就是我们的大本营。今天我们适当的放松一下,可以打猎、钓鱼,增加一些生活物资。明儿起,胡伟一个人留守大本营,每天与师部联系一下接应的事儿。我们三个人带上测绘工具沿着湖的上游勘测。还要带上洗漱的应用之物及武器,看情况而定,能走多远就走多远,能走几天就走几天。
50
大家走后,胡伟一个人去湖边钓鱼,一会儿功夫就钓上来活蹦乱跳两条鱼。太阳偏西,张宗元、王俊乾、杨哲三个人扛回来一只大黄羊。王俊乾麻利地将羊皮剥了下来,平铺在地上,用四根木桩将羊皮定牢,手榴弹的弦栓在木桩上。
杨哲:这是啥意思?
王俊乾:夜深人静是狼出没的时候,羊皮的味儿引来了狼,只要它一叼羊皮,便轰的一声······
张宗元:就你小子鬼点子多。
王俊乾:多年的野外生活积累的经验,不然的话早就喂狼了。
胡伟:清炖鱼,揪片子,再煮上一锅黄羊肉,今天喝它个一醉方休。
51
清晨,张宗元等三人每人背上黄羊肉等吃用的东西及两颗手榴弹。张宗元带了一把手枪和一把匕首,王俊乾背了一支步枪,杨哲背了一支冲锋枪。
                          52
字幕:1968年12月初
张宗元:我们这个位置大概距湖十多公里处,要继续扩大勘探范围,说不定能发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队员们发现一处只有断壁残垣的古代遗址,转了一圈,发现散落的陶片,土俑碎片,找到了一枚銅剑头,两枚锈迹斑斑,字迹模糊的铜钱。发现了一座古墓,里面有两具干尸。队员们虔诚而又敬畏地将古墓干尸埋好,迅速离开。
王政文:这不知是哪一个王公贵族的干尸,说实话,埋这两具干尸时心里还真有点儿害怕。
张宗元:这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古楼兰。罗布泊在一千年前,这里还是风景优美的肥沃地区,当时有一国家建立在这片区域中,叫做楼兰,屡次与唐朝发生战争。著名诗人王昌龄还曾留下诗句,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可见在盛唐时,楼兰国还是相当有实力的,中原男儿想要建功立业,全都以攻破楼兰国作为马革裹尸的终极目标。不过盛极一时的楼兰国,却像千百年前的玛雅文明一样,一夜之间消失无终,引发后人无限猜想。
  刘伦:根据从书本上看到的知识,有点像。楼兰古尸所以能保存几千年而不腐朽的原因在于当地气候干燥,棺木埋葬较浅,离沙土地面仅几十厘米,即使偶有雨水,水分也易于从沙土中流失和蒸发,致腐细菌没有生存繁殖的条件,才使尸体得以长期保存不朽;相反,埋葬较深,尸体便不易保存。
      
 
画外音:罗布泊曾经孕育了古楼兰的文明,对楼兰的臣民来说,罗布泊湖是神,是祖先,是他们的全部生活。几经沧桑,古楼兰被剥夺得体无完肤,只剩下断壁残垣及遍地白骨,苍凉而悄然地退出了历史舞台。两千多年来,一直静静地躺在那里,无所作为。曾几何时,连接亚欧诸国的丝绸之路黄沙漫漫,路断人稀。
53
画外音:经过了两个多月艰苦卓绝的实地勘测,勘探队整理出详细的勘探资料,并作出初步规划,计划在这里开垦几十万亩耕地,建设一批现代化的军垦农场。
憧憬美好未来,大家欣喜若狂。
有人说起了快板书:困难把咱吓不到,搓起草绳粗又长,你追我赶争上游,哪怕汗水湿衣裳。今年搓绳拉犁铧,明年耕作换机器,戈壁滩上建绿洲,五谷丰登六畜旺。军垦农场无限好,幸福生活万年长。
54
字幕:1958年12月22日
报务员:张科长,师参谋长王增普来电要你接听指示。
张宗元上机呼喊:BR86呼叫,BR86呼叫,我是张宗元,我是张宗元。
王増普:12月23日,军区的飞机去罗布泊侦查匪情,你们务必在驻地点起三堆火,好让他们辨认。
张宗元紧锁双眉。
大家莫名其妙。
刘伦:张科长,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张宗元:涉及军事机密,不便细问。大家立即行动,准备三堆柴火备用,看见飞机时立即点燃。
55
字幕. 1958年12月23日10时,师部来电:飞机起飞,注意观察。
          11时,勘探队员听到飞机的轰鸣声。
          张宗元:点火。
飞机朝着火光飞过来,从队员头顶掠过,大家看到机身上的“八一”红星,飞机上的人向他们挥手致意。一股暖流涌上心头,队员们热泪盈眶。
56
字幕:下午15时
话务员:张科长,师部来电:经飞机侦察,在驻地西南20至30公里处,树林中集结着一股残匪,有200多人,携带有武器,要求勘探队员注意隐蔽。
57
张宗元布置防御任务。
年轻队员:这个人迹罕至的不毛之地,怎么会有土匪,他们吃什么喝什么?令人匪夷所思,不得其解。
张宗元:新疆和平解放前夕,有一股国民党残部拒不投降,逃入到荒无人烟的罗布泊腹地,靠打各种野兽为生,基本脱离了其他人群,过着茹毛饮血的野人生活。有时对附近各族人民的正常生活,生产秩序形成威胁。为安全起见,从今天起,取消实弹射击比赛,不允许打猎,日夜有人站岗,我们只好原地待命,期盼师部的救援力量,以解燃眉之急。
58
张宗元接到师部回电:已派李鸿义带上修理工具,驾驶吉普车进行增援,近日到达。
59
李鸿义驱车前往罗布泊,沿着路标前行。
     大风骤起,天昏地暗,飞沙走石,将整个沙丘向前推进了好几十米,埋葬了路标,改变了标注的地形地貌。
     风停,大地一片迷茫,李鸿义摇头叹息,无奈之下,只好朝着大概方向前行。
60
 
勘探队员焦急万分,翘首以待,仍不见救援人员。
61
一群蓬头垢面衣服褴褛的土匪燃起几堆火在烤兔子、黄羊等野味,吃的满脸都是油。
土匪甲:在这个荒无人烟的鬼地方饥一顿饱一顿呆了九年了,没有房子,没有女人,没有酒喝,没有替换衣服穿,除了腥臊的野兽,什么都没有,我们跟死人有什么区别。
土匪乙:是啊,这样下去,何年何月才能熬出头,我早就厌烦了这种人不人鬼不鬼的生活。
土匪丙:我今年已经五十多岁了,家中上有老下有小的,不知道父母还在不在人世,老婆嫁人了没有?咱们一块被拉壮丁的,今天这个死了,明天那个没了,说不定哪一天就轮到我了。还不如找个机会一跑了之。
土匪丁:小声点,可不要乱说,传到长官那里可不得了,吃不了兜着走。逃兵抓回来是要枪毙的。到什么地步说什么话,能当俘虏最好……                        
62
哈密军分区的解放军和农五师的民兵奉命剿匪,悄无声息地将土匪包围起来,土匪乱作一团。通过喊话,部分土匪开始动摇。少数土匪持枪顽抗,解放军和民兵一阵机枪扫射,土匪鬼哭狼嚎,纷纷倒地,余者举手投降。被押回哈密。
63
风沙骤起将埋没了路标,路线图成了一张废纸。
救援人员一筹莫展。
李鸿义:等待不是办法,我朝着大概方向往前行驶,大家四处寻找车辙,也许有所发现。
救援队队长: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就按李师傅说的去做吧。
64
途中遇到了解放军的地质测绘大队。
救援队队长出示证明,述说情况。
65
画外音:在解放军测绘大队的大力帮助下,四天后,救援队终于找到了勘探小分队。见面后大家紧紧抱在一起,喜极而泣。
张宗元:这些天来,我们盼星星盼月亮,望穿双眼,盼望你们的到来。
刘伦:我以为这辈子再也见不到你们了。
你一言我一语。
救援队长:上级领导没有忘记大家,知道你们面临的前所未有的特大困难,及时组织救援队,在解放军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你们,这是不幸中的大兴。
66
李鸿义等检修苏制吉斯151工程车,更换了齿轮等部件。
驻地来了一辆军车,下来两名大校和十几名战士。
大校甲握住张宗元的手:我们是军区测绘大队的。(出示证件)
张宗元:我们是农五师勘测小分队的在这里勘测土地和水源,以后在这里建设国营农场。
大校乙:此处不能建农场。
大校甲:把你们所有的资料借给我们,(张宗元犹豫)到了哈密就还给你们。
王俊乾:军人不懂农业,有地有水为什么不能建农场。
 
67
字幕:1958年12月30日,勘探队员乘车返回哈密,历时74天,二次勘探工作结束。
68
字幕:1959年元月初
王增普对张宗元:今天咱们商议三赴罗布泊之事,决定在那里建立试验站。由于第二次勘测没有带测量、化验仪器,没有做精细的测量和化验分析。咱们师要扩大开荒面积,要在广袤的罗布泊地区建设现代化的军垦农场,必须找到稳定的适合生产需要的水源,这是第一要务。
张宗元:王副师长,有了上一次的经验教训,这一次我们要考虑周密,准备充分,保证圆满完成任务。
69
画外音:
1959年11月25日,由副师长张顺国带队,三探罗布泊。由农业工人、铁工、木工、医生、工程技术人员共计18人组成勘测小分队。张宗元领路,刘伦具体负责试验站组建工作。
车队行进狭长谷地,30多峰野骆驼挡住去路。驾驶员按喇叭驱赶,野骆驼置之不理。队员从储备车上拿起几根胡萝卜扔向远处沙包,野骆驼奔向沙包,车队趁机突围。
70
车队天黑时到达驻地。
71
驱车行进,到达塔里木河入湖口。
72
勘探队员边勘测边记录。
73
夕阳西下,勘探队员返回驻地。
74
字幕:
第三天,师部电令张顺国、张宗元带领部分人员先期返回哈密。师接上级通知,勘测工作立即停止。部队撤回,师部已选定新址进行开发建设。
75
暴风雪骤然来临,大风将帐篷吹翻卷向天空,生活物资刮得七零八落。人在寒风中站立不稳,8名队员趴在地上,爬到地窝子里避寒。俄而,飘落的鹅毛大雪铺天盖地,地窝子的门被堵,队员被困,一夜无眠。
76
天亮,冰封雪冻,朔风呼啸。
刘伦踏着没膝厚的积雪,搜集生活物资,望着半袋面粉、半袋玉米、一袋硬邦邦的胡萝卜,叹息。
77
地窝子里。
刘伦:同志们,最大的困难还在后面,为了咱们能够活着出去,我宣布两条铁的纪律,每天中午煮粥一次,饮食定量;集中力量,扒开积雪,收集草籽、干菜备荒。
78
队员们收集草籽,捕捉沙鼠。
79
队员们得了夜盲症,一个队员夜间出去解手后,找不到地窝子急得直哭。刘伦听到哭声,拿起盆子敲打,队员寻声回到地窝子。
刘伦:为了不让同志们夜间走失,咱们明天在路边拉上一道铁丝,解手时拉着铁丝走就能找到地窝子。
其他队员:这主意高,实在是高。
80
画外音:
队员们身体浮肿,解不下大便,医生王政文就用树枝拨,急得团团转。
81
在塔里木河入湖口,王政文发现低洼地有一片干毛拉。
王政文返回驻地,向刘伦汇报新发现。他两个拿把铁锹去挖毛拉。地冻得坚硬,半天挖了一捧。
回到地窝子。
刘伦:发水果吃喽。(每人发了蒜头大的几个蒲根)
队员:好吃,神仙吃的人参果、蟠桃也不过如此。
82
刘伦带领大家挖蒲根,一次每人能挖小半盆。
王政文对刘伦:有了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蒲根,饥饿不在威胁我们的生命了。蒲根有营养,你发现没有,队员的浮肿消退了。
刘伦:你立了一大功。
83
     画外音:
1960年2月11日是元宵节,由于给养车还没有来到,队员的情绪变得焦躁起来。
铁工老张:大过节的连一顿饱饭都没有,再这样下去,恐怕连回家的机会都没有了。我得回去,老婆孩子在家里等着我呢。
木工老李:荒郊野外的,连一个人影儿都没有,再等下去,非饿死在这里不可,我也得回去。
刘伦:稍安勿躁,我们再坚持几天,救援车就会来的。
王政文:不要冲动,坚持就是胜利,领导不会忘记我们的。
其他人:你们俩脱离这个群体擅自行动是非常危险的,路上遇到野兽怎么办,吃什么喝什么?
铁工老张:大家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我还是要回去。
木工老李:不要劝了,我已经拿定了回去的主意。
刘伦:你们的去意已决,我也不便强留,这里仅有的2斤包谷面,半袋子草籽你们带上路上吃。走不成就回来,我们随时欢迎你们归队。
二人含泪走后,大家暗自叹息。
 
84
字幕:1960年2月12日凌晨
队员们在地窝子里酣睡,一阵汽车鸣叫声将大家惊醒。队员们跑出地窝子,营救人员已站在门口,大家好一阵子狂喜。
关云飞:师部派我驾车前来救援,前前后后一共5次,都是因为大雪封路无法通行。春节刚过,天气略有好转,我就开车闯过来了。
大家互道辛苦。
刘伦:在援救路上是否遇到两名勘探队员?
关云飞摇头。
大家面面相觑:他俩可能是迷路了。
刘伦:真后悔当时没有拦住他们,咱们一起来的,就要一起回去,一个都不能少。咱们全体出动,两个人一组分头去找,天黑之前必须回到地窝子。
 
85
天黑后,大家失望的回到住所。
 
刘伦:大家将剩余的柴火堆在沙包高处点燃,希望两人看到火光后迷途知返。
 
86
入夜,铁工老张、木工老李回到地窝子,大家相拥在一起,痛哭流涕。
老张:我们出去这一天,差一点就回不来了,我再也不会离开这个集体了。
老李:我要是再擅自行动,就按战时条例,军法处治。
刘伦: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87
1960年,勘探队员顺利返回哈密。
 
88
画外音:
1964年10月16日下午,在新疆罗布泊地区,轰的一声巨响,天空中升起硕大的蘑菇云。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这其中也有农五师的功劳。
当年找水的功臣,现在以成了耄耋老人,有的已经去世,活着的几位老革命,六十多年过去了,提起那一段找水经历,仍记忆犹新,非常激动,有无上光荣的自豪感。
   
 
 
郑重声明:任何网站转载此小说时一定要把文章里面的联系方式和网址一同转载,并注明来源:原创剧本网www.ju20.com 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代写小品
关于我们 | 代写小品 | 编剧招聘 | 投稿须知 | 付款方式 | 留言版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剧本创作 | 编剧群 |设为首页

本网所有发布的剧本均为本站或编剧会员原创作品,依法受法律保护,未经本网或编剧作者本人同意,严禁以任何形式转载或者改编,一但发现必追究法律责任。
原创剧本网(juben108.com)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UserData} {$Company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