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投稿  | 剧本征集  | 注册登录  | 编剧加盟  | 咨询建议  | 编剧群  | 招聘  | 代写小品  | 设为首页
总首页 |电影 |微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短视频剧 |广告剧 |小说 |歌词 |论文 |影讯 |节日 |公司 |年会 |搞笑 |小品 |话剧 |相声 |大全 |戏曲 |剧组 |编剧 |舞台剧 |经典 |剧情
小说创作室 | 编剧经纪 | 招聘求职| 上传剧本 | 投稿须知 | 付款方式 | 留言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网站公告
站内搜索 关键词: 类别: 范围:
代写小品剧本电话:13979226936 QQ:652117037 原创剧本网www.juben108.com
重点推荐剧本
内科护士小品剧本《重见阳光
马上中考噪音扰民小品《文明
爱国教育演讲稿台词《老兵李
老人跳广场舞小品剧本《文明
志愿者小品剧本《文明中国》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宣传小品《
专业代写小品剧本
代写小品剧本
重点推荐小品剧本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宣传小品《老
电信诈骗和网贷小品《心急的陷
六一儿童节超感人小品《唯一的
512护士节正能量小品剧本(你健
五一劳动节晚会节目爆笑小品《
供电局员工感人小品剧本《照亮
拐卖农村妇女小品《买媳妇》
电视台融媒体小品剧本《融媒体
建设精神文明社会音乐剧剧本《
带领全村农民发展高效农业致富
职校老师学生小品剧本《校企合
工地项目部小品剧本《口碑重要
校园情景剧剧本《我的好爸爸》
预缴税款搞笑小品《欢喜冤家》
政府好政策鼓励回乡创业情景剧
大学生红色爱国思想教育小品剧
乡村振兴音乐剧剧本《最美乡村
市场监督管理局315晚会小品剧本
供电公司智能电表宣传快板剧本
乡村振兴村官小品《致富带头人
革命烈士情景剧剧本《刘惜芬》
服务行业超搞笑小品剧本《以礼
养老保险快板台词《城乡居保最
纪委小品剧本《巡察组的故事》
公司年会爆笑小品剧本《唐僧师
国家电网双人相声剧本《使命和
疾病防控科学就医温馨幽默感人
国家公园古城景区旅游小品《共
医院医生快板《医生这点事》
职业学校三句半台词《职校把名
您当前位置:中国原创剧本网 > 小说 > 农村小说 > 《他乡之恋》
 
授权级别:独家授权与委托   作品类别:小说-农村小说   会员:编剧陈老头   阅读: 次   编辑评分: 3
投稿时间:2017/6/15 16:46:24     最新修改:2017/6/19 9:47:36     来源:中国国际剧本网www.juben108.com 
小说名:《《他乡之恋》》
【原创剧本网】作者:陈东初
    《他乡之恋》

    引  子

    20世纪七十年代初,全国掀起“一打三反”和“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新热潮;开展斗“地、富、反、坏、右” 和割 “资本主义的尾巴”等一系列运动。大批教师和群众被打成“反革命和黑五类” 典型。

    而对于偏僻的“月牙湖”人,还点着煤油灯,光着屁股睡觉的农民来说,他们就知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栖,周而复始的自由自在生活,他们就知道只有多开垦荒地,多种出粮食来煮一锅香喷喷的大米饭,烧一盆杂鱼小虾,给家里的娃、大黄狗、小花猫吃饱后躺在草铺上,横七竖八地美美睡上后,男人和女人如蛟龙般翻云覆雨地折腾了一阵后,男人倒在一边鼾声大作,而女人那饱满的胸脯仍然在剧烈地起伏。透进墙洞里柔暗的月光和悠悠的晚风,女人又想着明天鸡、鸭、狗、娃的烦琐事。

    清晨,万籁俱寂,东边天际泛起一丝丝白光。女人家的鸡、鹅、鸭被大公鸡的叫声吵醒后,都扇动着翅膀,绕着女人的腿儿打转转,就连大黄狗也凑起热闹来,咬着女人的裤腿,龇牙咧嘴,瞪着白眼死活不松口。

    “月牙湖”,地势平坦低洼,全景南北长,东西窄,呈月牙形四面环山的淡水湖泊。湖边芦苇茂密,微风起伏,碧波荡漾,水映山景。湖里鱼虾满目,湖上野鸭、大雁和各色鸟羽成群。女人在碧波中摇着船儿唱着歌:“……湖的岸边是家乡,早上划船去撒网,晚上回来鱼满仓……”。

    也有人叫它“荞麦湖”,是因为湖水有涨有落,湖水枯退后,湖的四周会露出很多深浅不一的滩涂,渔民们就在滩涂上洒下荞麦的种子。种子不用浇灌不用施肥就能长出苗结下果子。所以又叫它“荞麦湖”。然而,“月牙湖”也好,“荞麦湖”也罢,早已成了过往。新的名字诞生了,“小南弯村”为人们所共识。随着时间岁月的逐渐拉长,“月牙湖”在人们的脑海里慢慢变淡了,偶尔再提及时还津津乐道,喋喋不休。

    有人问,“小南弯村”的名字会不会像“月牙湖”一样,再一次消失,再一次被人们遗忘了呢?哼哼,那就要看它的造化,这还是小的。扯大的说,我们人类的地球,它还是从小气体和一粒粒尘土凝结而成的呢,已经历了亿万年之多,它会不会哪天说没就没了?或者说,被别的什么星球给取代了呢?这真要看它的造化了。要说它永远永远不变,一个字,难!因为,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不可争的事实。

    1969年,国家派工程队开始从驷马山山涧劈开一条河流与滁河、长江对接。1971年,一条蜿蜒的驷马河在滁河与长江之间贯通了。从此,美丽的“月牙湖”就在人们的视线中突然消失。湖水干枯了,原来的湖底突然变成了肥沃的绿州。既然湖底是绿州了,就要有人来开垦荒地、围垦滩涂种粮食。当地政府决定,从外地招收一批非城镇户口的农民且有劳动力的家庭,连家带口一起搬迁到“小南弯村“落户居住,并且开垦种粮。地方政府还决定,给予开垦种粮户实行优慧政策:自种自收不交粮食,还免费送种子、化肥、农药等扶持。总之,在“小南弯村”只要人勤劳、肯吃苦,这里的土地会给你丰厚回报的。

    我家住在长江下游江洲大队,大队有小学班和初中班。我父亲就是江洲小学的一名小学老师。父亲是个文化人,一生就会教书。实际上,家里的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个人操持着这个家的。

    母亲养育我们兄妹五个人四男一女)。由于常年生活艰辛和幼年积下的病根,母亲患了严重胆结石和胆囊炎。从我记事起,母亲一年要犯二三次病,发病时右上腹绞痛得死去活来。母亲胆囊炎发疼一次,我心就疼一次。

    母亲三十多岁时,在南京工人医院做了胆囊切除手术。因母亲重要的消化器官没了,体内消化功能严重失调,胆汁受阻,面色饥黄。术后还带来了很多并发症。不久,母亲胆总管和肝内胆管又结石发炎了,而且比以前更严重。开刀,再结石,再开刀……。后来,我们发现,母亲的腹部一共开了五刀,母亲吃的药是用箩筐来计量的。可想而之,我母亲一生受了多少痛苦啊。

    母亲心灵手巧、善良贤慧。村上的人都叫她“陈师娘”,其实我母亲一个字也不识。茶余饭后,母亲总是忙着帮村上的妇女剪短发、绞脸、翻眼皮吹灰等。

    母亲有一招绝活,就是剪鞋样儿。记得母亲有一本厚厚的黄色牛皮纸鞋样本,那本里夹着很多大小各异的鞋样,无论哪个大娘大婶或是大姑娘小媳妇要托个鞋样,母亲总是毫无保留地给他们剪鞋样。更绝的是,母亲掐量着你的脚就能剪出一双合适漂亮的鞋样儿来。

    1972年,因家庭成份问题, 大哥入赘到上江表伯家,当倒插门女婿。当然,这不是他的本意。我大哥精明能干,人也长得帅,村上的姑娘都喜欢他。可是,家庭成份问题就像是一道分水岭。大哥心里非常清楚自已的处境,他不想让喜欢他的姑娘受到连累。最后,大哥选择踏上了背井离乡的入赘之路。

    我的二哥和姐姐也逐渐长大,都面临着找对象等诸多问题。母亲是地主,谁会把女儿往“火坑”里推呢?

    1974年,因家庭种种原因,父亲只好托朋友说情,让母亲带着我们兄妹四人一家五口,迁户到小南弯村生活。父亲租了一条木船,将家里所有家具和杂物全部搬上船。那天早晨,风来潮起,自当扬帆破浪。船过长江,入长江口乌江大闸,再行进驷马河水域。就这样,载满我们全家人的希望和命运起航了……

    我父亲是吃公粮的老师,要想跨省调动工作,确实困难,要有相应的老师对调,才能办理工作调动。没办法,父亲只能和我们分开生活,他一个人待在原地教书。学校放假了,父亲乘渡船过长江,再步行五六十里山路,才能到达小南弯村新家。崎岖的山路不好走,早晨出发一路徒步行走,傍晚时分才能到达。偶尔驷马河内有喷气客船,父亲就搭乘喷气客船回小南弯村。

    木船刚刚进入驷马河,行驶不到两公里,便是一马平川,河两岸绿茵茵的草地,松柏稀疏而挺拔。船再往前行驶又不到两公里,河流如青龙蜿蜒,弯弯曲曲了。船继续向前行驶便是驷马山山涧劈开狭窄的河道,河两岸的山体已经挡住了视线,地势险峻,碧水涟漪,水流湍急,逆流而上,船行的很慢。船主让我们下船上岸帮船儿拉纤。岸上,山石陡峭,荆棘密布。赤脚走在湿漉漉的怪石灌木丛中当纤夫给船儿拉纤。火辣辣的太阳照在脊背上,溜溜地泛着油亮……

    前 言

    他乡之恋,是以回忆录的形式来叙述人物生平事迹的。故事起因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土改期间,我母亲被无辜划成地主成分,直到六十年代末,母亲还被游村批斗。因此,在人权面前,我母亲失去了最起码的做人尊严。

    我的母亲是一个极其平凡的农村妇女,她不识字,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然而,她勤劳善良,忠厚本分,她用无私的母爱浇灌儿女成长。母亲坚强、刚烈的性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又为我们未来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的父亲是一名小学老师。父亲是个文化人,一生只会教书。实际上,家里的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个人操持着这个家的。

    母亲养育我们兄妹五个人(四男一女)。她常年在艰苦、压抑中生活。而且,在童养媳期间就积下了病根,患了严重的胆结石和胆囊炎。从我记事起,母亲一年要犯二三次病,发病时腹部绞痛得死去活来。母亲胆囊炎发疼一次,我心就疼一次。

    故事中的“冬冬”是笔者本人。我是1974年9月随母亲一家五口人迁入“荞麦湖”小南弯村的。我的梦想是一生当个农民,在农村广茂的大地上与鸡鸭狗猪为伍,娶上媳妇养个娃,在泥泽里满地的爬。后来,一个戏剧性的新鲜事打乱了我最初的梦想。我于1981年11顶父亲的职去某县教育系统工作。1982年六月,除了姐姐一个人留在当地与邻村小伙结婚生子无法迁回外,我母亲、二哥、小弟三人又回迁至原来的江洲大队生活。

    从1974年至1981年,我们家在“荞麦湖”小南弯村发生了一溜一溜的事,决非是偶然的。这段时期,正是我们从青少年期跨越到青年期的过程,无论在生理特点、心理动机、外貌状况、情感表现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外界一切好奇包括异姓都充满神奇色彩。

    二十年后,我于2001再去“荞麦湖”小南弯村时,看到几墩渐渐淤平了的茅坑和早已伐过的树根还依然可见,昔日的景貌已完全不复存在了,光秃秃的土地上没有一点生机。到目前为止,我一共去了三次,每次都感触颇深。因为,那儿有我成长的印记,有懵懂 、有欢乐、有失落、也有悲痛……

    笔者做过调查:迁入“荞麦湖”小南弯村的绝大多数,是从苏中和苏北地区,宝应、高邮、兴化等地迁来的;也有一部分是从安徽巢湖地区迁来的。这些地方在改革开放前,经济落后,粮食严重缺乏。在当时的年代来讲,农民解决温饱问题才是首要问题。因此,有人通过种种渠道迁入“荞麦湖”小南弯村,开垦种粮。也包括我们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在进步,人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他们渐渐发现,小南弯村并不是他们想象中的完美仙境。偏僻,经济滞后且没有发展趋势,不能给人带来更多的精神和物质享受,光靠解决温饱是远远不够的了。甚至已经束搏了人的脚步。于是,他们如蜻蜓点水一般,跳来又跳去。

    我的父母已经“驾鹤西归”,但是母亲早已深深刻在我的心砍上,溶入到我的血液里了。

    故事中的人物,大多数人都还健在。时间、地点也都是真实的,清晰地还原了当时的人文景貌。比如,聂兆贵老婆大兰,她就一个典型的大大咧咧的人,说话总是粗言壮语,还有二魏、郭文玉等,他们都是现实中生活的真实写照。故事很少没有虚构的成分。只是在某些细节上做了部分调整、修饰。

    冬冬和翠花,有一段终身难忘的,而且是刻骨铭心的故事。翠花的母亲干涉了她的婚姻,强迫她嫁军人达后悲剧发生了。翠花在被几个男青年纠缠不休的情况下,一时接受不了现状喝下了农药……

    那么,冬冬在和翠花恋爱问题上又扮演了什么角色呢?是第三者,第四者?还是替身?在这里就不想多做描述了。因为痛了就很难提及他的过去。但有一点肯定,冬冬和翠是真心相爱的。而且,冬冬是用青春为代价来换取痛的。坚定的说,认识彼此并没有错,也不是孽缘,说到底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婚姻干预和人为阻挠,导致翠花思绪飞乱,缠绵、徘徊、纠结、痛苦,最后分手。

    在岁月的长河里,在环境中刻意或不刻意的总会收到外界的影响而使冬冬随母亲性格,给冬冬今后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毋庸置疑的。

    整个故事链以母亲为主线,又穿插了一些错综复杂的副线,我们一家人搬迁到“荞麦湖”小南弯村后发生的一系列剪不断,理还乱的纠结事。

    比如:二哥和同村女青年轮子恋爱后,发现她与另男子有染且藕断丝连。在二哥一再劝阻无果下,决定和她分手了。经邻村谢自华介绍,将其妹妹介绍给我二哥做女朋友,不久又是因家庭纠葛,二哥的女朋友喝农药而死。

    又如:姐姐和邻村青年正常谈恋爱,我两个哥哥阻挠不休,在母亲的一再说服下,姐姐终于嫁给了邻村青年。

    再如我和翠花的事。等等,等等。

    ……

    故事结尾:1981年11月10日,那是我第一次走出 “荞麦湖”小南弯村去某县文教局报到的日子。早晨,天还没亮,只有母亲送我到十里多路的河北山长途汽车站。我拎着一个红白相间的网兜,网兜里底下是脸盆,脸盆里放了几样生活用品,有保温瓶、吕制饭盒、毛巾和几件洗换的衣服。背后背着一个用麻绳捆得生硬的被子。

    路上,母亲和我没说几句话,一直是低着头走的。到了驷马河渡口时,母亲叫了船工,船工拉着一根长长铁丝,从河的这边一直拉到河的那边。过了河,母亲付了一毛钱船工钱。我们又走了大约有二里多路,到长途汽车站时,天色才渐渐发亮。

    一辆公共汽车开了过来,停在广场上,车门开了,陆陆续续的人往汽车上走,车门又关上,汽车缓慢地起动了。我坐在车内,脸趴在车窗上呆呆的向外望着,看着疲惫的母亲渐渐离开了我的视线,泪水止不住地顺着我的眼角流了下来。母亲在暮色中消失了,我恨不得跑下车去拥抱一下母亲,哪怕是短暂的一句话……

    正文

    一

    早晨,瓦蓝瓦蓝的天空,随风飘动着几朵绒绒的白云。远远望去,小南弯村稀稀拉拉十几户茅草屋,乍一看,倒像是停在林中弯处的小火车一样,一节一节的。一缕缕青烟,在树隙中升腾缭绕。

    李文标和往日一样,习惯地拿着铁皮喇叭罩在他白净的脸上仰着头喊,每喊一次,脸和脖子就憋红一次 。

    喂!全体社员注意了!全体社员注意了!吃过早饭都到驷马河大闸去,帮新来户陈老师家搬家具,上午记工分!

    李文标是小南弯村的村长,大家都习惯地叫他指导员。李文标,二十五六岁,个子不高瘦的精悍,脸白白净净的。他是大队书记邢正权的干儿子。叫他来小南弯村当村长,都是他大队书记邢正权的意思,一来是让李文标先锻炼锻炼,二来呢,他李文标在小南弯村遇点什么事,也有大队书记这颗大树给他顶着。因此,李文标在小南弯村当村长,除了严宏广和轮子两个人外,没人敢和他正面顶撞,就连他的爱人小佘也不另外。

    李文标重复喊:喂!全体注意了,吃过早饭都到驷马河大闸去,帮新来户陈老师家搬家具,上午记工分!上午记工分!

    村头,几个巧舌婆聚在一起,端着饭碗边吃早饭边拉着张家长赵家短。

    聂兆贵的老婆大兰端起饭,顺着碗边吸了一口粥,慌忙咽下去抢话说:哎,哎!你们猜,新来户是哪来的?去哪不好,为啥偏偏要到我们这个鸟不拉屎地方的?

    英子嘴里“吱吖吱吖”地咀嚼着自制罗卜干,牙钩钩嚼酸了,来不及说话。

    二魏老婆瞅了瞅大兰:人家哪的管你屌事,你犯得着吗?说这里是鸟不拉屎的地儿,谁又抬你来的呢?

    大兰眯着眼睛瞟了一下二魏老婆,又咽一口粥:是不管我屌事,我就是这么一问呗。要不是我家狗日的兆贵骗了我,你就是八抬大轿抬我我也不来。

    英子把嘴里的罗卜干吞噬了下去,对大兰说:还抬你不来呢,你不来有这白哗哗的大米粥吃呀?英子边说边把碗敲得叮噹响,手一挥说:你们老家有这么好的风景,有这么好的空气?

    大兰“扑嗤”一声笑了,用手指点了一下茅草屋,说:就这破草屋还是风景?真笑掉我大牙了。风景再好能当饭吃啊?

    大兰越说起越生气了,唉哟,我家死兆贵说这个地方比天堂还要好,又说是什么世外桃园。狗屁!来了一看连个屌电都没有,一年四季靠点煤油灯过日子。咂!咂!连盒香脂都买不到,你瞧瞧,我的脸都裂成一道道沟了。

    英子瞅了大兰一眼,嘴里小声咕噜:就爱捣鼓那张脸,臭美什么?

    大兰:你说什么?

    英子:哦,说你长得美!

    大兰自嘲:嘿嘿,其实我长得是挺好看的啊,嫁给死兆贵,真是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了。

    英子:这很简单,换个吃公粮的男人享福去啊。

    说实话,大兰她早就对聂兆贵不满了,刚才听了英子一说,大兰心里痒痒的作闷。

    大兰:小南弯村没一个男人长得好看的,就算文标长得好点,还瘦得咯人。

    二魏老婆:呀,你给文标咯过呀?要不然怎么知道他咯人呢?

    英子小声:你真给文标咯过啊?

    大兰:他到是想咯呢……

    大兰:你们猜猜,新来户家男人长得啥样?

    英子嘻嘻一笑说:切!人家男人长得啥样子?人家男人长得帅的话,难不成你还要上人家床呀?

    大兰:要死哟,人家可是差着辈份的。

    英子调侃地说:年龄大才会心疼人嘛。

    三人淫笑一阵后,都各自想着自已的一亩三分地了。

    大兰又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唉!讲规讲,笑规笑哦,你们说说,一个老师不在家好好教书,跑到我们这个鬼地方干什么?

    英子:反正不是来干你的!说完伸着舌头红着脸扭头就跑。

    大兰举着筷子追着英子骂:你这个骚婆娘,看我追到你,不撕烂你的嘴呢!”英子只顾调头跑,正好一头撞上李文标。

    李文标大吃一惊:啊哟,你们几个娘儿们又在说什么呐?马上就要上工了,今天上午都到驷马河,给新来的陈老师搬家。

    说话的叉儿,二魏走过来,边走边用手抹着下巴粘着的稀饭,大舌头且口齿不清地“呜噜呜噜”地说:日……日你……,几个屌女人,一天不说骚话心里就难受!

    二魏见没人理采他,自觉没趣地在一旁抱着膀子听树上的鸟叫。

    大兰兴突然问李文标:文标,文标, 新来户是什么来头呀,还要我们给他搬家?哎!文标啊,我们家搬来的时候,你也没派一个人给我家搬东西嘛。

    李文标斜着眼睛:就你家兆贵一担箩担挑三个孩子,你背一床屌被子来的,穷得叮噹响,你还好意思说呢,我都为你害臊。

    三个女人像给鬼捏死了一样,鸦雀无声。大兰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不自在,后悔自已刚才说漏了嘴,让脸上掉了色。大兰便杵在那里,里也不是外也不是,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

    大兰猜想,他们会不会还在想李文标说的话?还是在想自已穷得背一床被子来的?大兰忽然想到,搬到小南弯村来的十几户人家,比她家家境好不了多少,不穷也不会来这里混。想得这里,一下子又自信起来了。要找个话题来打破这个僵局,最主要的是要掩盖掉李文标说她穷得叮噹响的话。

    大兰随口:文标,我今天来事了,肚子疼干不了重活,请个假行不行?

    李文标:早不疼晚不疼,怎么现在就疼了?不行!今天给陈老师家搬空,一个都不能少。

    二魏:肚子疼?肚子疼是你昨晚给兆贵干多了吧?

    大兰:滚滚滚,又没跟你说话,你管老娘昨晚给兆贵干几下呢,反正没跟你干!

    话音刚落,大兰大叫:哎呀妈呀,X养的二魏,你不要脸,你不会躲在我们家床底下吧?大兰说完,自以为上了算又哈哈大笑起来。

    二魏:放你妈屁,老子吃饱了撑得!就你家那个屌墙开了大裂缝,你还叫那么大声音,指不定全村人都听到了呢。

    大兰:放你妈屁,你是好怂? 指不定是你趴在我们家墙缝偷看了呢?我叫……话又兜回来,调转头骂兆贵:X养的兆贵哎,你今天要不把那个X墙缝堵起来,以后你就别想日了。

    一阵笑声过后,李文标的铁皮喇叭又响了起来:大家抓紧时间到驷马河闸口了,大家抓紧时间到驷马河闸口了。下午男劳力去南硬韩木匠家后面拖黄土垫稻场,妇女们都去丁字河北边田里拔草。

    小南弯村北边有一块空旷地,是小南弯村干部分配给我们家的盖房用的宅基地,空旷上光秃秃的,四周也很少长杂草。天晴时,脚踩在地上的土粒,像踩在石子上一样生疼。遇到雨水后,坚硬如石的土粒又突然变得特别粘的泥了,一旦叫它粘上脚,就跟粘上胶似的甩也甩不掉。

    空旷上摆放搬来的乱七八糟的家俱和杂物。李文标和严宏广最后一趟抬着 一张用香椿树制成八仙桌,红红的漆面能照见人影。严宏广和李文标对视了后,严宏广说:以前我们年终决算时,连个像样的桌子都没有。李文标听了会意地点头笑。

    二

    小南弯村的夜很黑很黑,湖水在草丛里微微低语,远处不时传来几声野鸭的扑翅惊叫声,使没有月夜的村落更显得孤寂和冷清。唯有闪电在天际的尽头时隐时现。

    一天忙碌下来,我们兄妹累得倒在草铺上睡着了,只有母亲还借着微弱的灯光,拾掇起满地的杂物。汗水和着泪水顺着母亲的嘴角流进嘴里,母亲早已习惯了这种苦涩的滋味。

    “屋漏偏逢连夜雨”突然,风声大作,狂风碰撞着塑料篷,发出呜呜的响声,如同一头野兽的低吼,绵长而凄异,令人心烦意乱。霎那间,一道闪电如同一柄破空的利剑,打破了那最后的宁静。紧接着,暴雨倾泻而出。一阵狂风袭来,塑料篷早已无影,我们扯着被子一阵大叫:妈妈!妈妈!母亲奔跑过来用微薄的身体为我们遮风挡雨。

    危难时刻,李指导员冒雨赶来,一边安慰我母亲,一边跑去敲打刘大妈家的门大喊:刘大妈,请开门呀!”

    刘大妈听到有人,喘着气(老气管炎)说:指导员,什么事呀?

    李指导员:刘大妈,外面下暴雨,新来的陈师娘一家没处躲了,只好来奔你家来了,让他们进来躲躲暴雨吧。

    刘大妈被凉风一吹,更加喘气了说:恩嘞!恩嘞!(宝应方言)。

    李指导员走了。母亲独自站在雨夜里,任狂风撩乱她的头发。黑暗笼罩了天空,一阵阵闪电、雷呜、暴风雨,母亲终于抑制不住内心的委曲和欺辱,母亲哭了,哭得撕心裂肺的心痛……。

    又是一阵闪电交叉,雷声震耳,暴风雨倾泻而出,似是千军万马碾压而过,像山洪咆哮,一泻千里奔腾不止。母亲用暴雨和一夜的泪水来洗刷掉压了她几十载的欺辱、委曲。犹如脱缰的野马,发出愤怒的吼叫……

    历历往事,涌上心头。母亲六岁,被我的外公、外婆送给一个在长江里跑船的姓夏的一对老夫妻做养女,可是姓夏的老夫妻不久双双离世。因母亲年幼,我的外公又将女儿领回家中继续扶养。

    母亲十岁时,又被外公、外婆送到我父亲家,并且给我父亲当了童养媳。父亲年少,常年在外地读书,很少回来,不知道他的童养媳在家是苦是甜。其实,母亲在我们陈家,过得是非常人的生活:“吃的是猪狗饭,干的牛马活”。

    初冬了,家里粮食短缺,我的爷爷奶奶,叫我母亲去冰冷的池塘泥里掏莲藕。每次,母亲总是扛一麻袋莲藕回来,给全家人充饥。

    父亲有个姐姐是小姐,是我的姑姑,她在家里什么活也不做,还天天盯着我母亲,吆五喝六的。姑姑还经常动手打我的母亲,母亲被打急了就还手,我奶奶知道后,不问青红皂白,几个巴掌就印在我母亲的脸上,还惩罚我母亲,不准她吃饭。劳累了一天的母亲,又没有东西吃,到了深夜,母亲饿得胃里直泛酸水,无奈之下,我母亲只好抓起糖麸充饥。

    炎热的夏季夜晚,姑姑热得睡不着觉,奶奶就吩咐我母亲拿着扇子给我姑姑扇风,母亲打磕睡时,手里的扇子掉了下来,姑姑爬起来二话不说,照着我母亲的手臂、身上就一阵掐捏,不掐得青一块,紫一块的流出血来,才不肯罢休。

    我父亲终于放假回来了,父亲看到母亲手肩、身上到处红仲、青紫,便问母亲身上的伤是怎么回事,母亲不敢说实情,只好撒谎说是自已不小心撞伤的。

    土改那年,县上派来几个土改工作人员,其中有一个人吃、住被安排在我们家,刚开始时,那个工作组的人还好说话,脸上也有笑容,可渐渐的变了。后来听人说才知道,是我们家对这个工作组的人太好了,天天给他大鱼、大肉吃,就是想让他为我们家多说一句好话。谁知道,我爷爷在饭桌上陪工作组的人吃饭时,爷爷只顾自已低头吃,从来不知道叫他吃菜。时间长了,他就对我爷爷产生了怨恨。因此,在划成分时不但给我爷爷划了地主,还给我母亲也划了地主。理由是,说我母亲在公婆家享受了吃大鱼大肉的 “好日子”。

    从此,我母亲就是戴高帽、挂牌子游村串巷批斗的地主对象。严重挫伤了一个年青母亲的尊严和基本做人的形象。为此,我母亲多次想到用轻生来与之抗衡……每次都是想到我们,母亲又坚强地活了下来。

    不久,我爷爷家的大宅院就被村委会派人给拆掉,包括五大财产,也全部没收,就连家里的坛坛罐罐也都给贫下中农们搬走了。

    四清运动期间。有一年春节,我爷爷写了一付门联,上联:“挖来野菜连根煮”下联:“拾来茅柴带叶烧”。摘抄:寓居台阳一义士自撰门联,本意:挖来连根的野菜,用拾来的茅柴烧煮,取淡泊之乐,安静闲适。可是,有人举报到大队革委会,大队革委会主任硬是给我爷爷扣帽子,说我爷爷对现实不满,对社会主义不满:人饿得野菜都要连根煮了吃,没有柴烧火都带叶子烧。当天招开群众开批斗大会,狠狠地批斗了我爷爷、母亲,还有全村的地主、富农做陪斗。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我苦命的母亲,在苦水中泡大了。父亲和母亲结婚后,母亲原指望苦日子熬到头,可是万万没有想到,事情不是像母亲想像的那么简单。

    我的父母亲结婚后不久就和爷爷他们分了家。父母亲从四队搬到九队居住,和黄德文罗秀英夫妇家呈L形邻居,我们家和高姓人家是横向连排邻居。也就是说,我家是夹在黄、高俩家之间的三家L形邻居。

    我的母亲当时虽然是地主成分,但是,父母和黄、高邻里关系相处甚好,黄家也很尊敬我父母亲。因为父亲是个文化人,又是小学老师。大黄家的孩子几乎都是父亲的学生。

    早年间,父亲教过不少优秀学生,他们都考入重点大学,毕业后都被分配到国家重点单位工作。如:陈勤发,曾担任合肥市教育局局长;徐德州,曾担任徐州市工业局局长。他们事业有成后,也没有忘记他们家乡的启蒙老师,经常回来看望我的父母,一直叫我母亲“陈师娘,陈师娘”。

    自从发生了一件蹊跷事之后,大黄夫妇和我们家邻居关系突然破裂了,后来我父母见到大黄夫妇时就像老鼠见到猫似的害怕、躲让。我父母越是害怕、躲让,大黄夫妇越是对我父母百般欺辱、谩骂、甚至殴打。

    说出来奇怪,我父母一没杀人,二没放火,大黄夫妇究竟为什么对我父母有如此深仇大恨呢?

    三

    那是三年自然灾害期间。1959年至1961年“大跃进”运动,打乱了国民经济秩序,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了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导致了全国性的粮食短缺和大饥荒。由于人民公社严重打击了社员群众的生产劳动积极性,其结果是天地荒芜,收成锐减,公粮认购任务无法完成。自然灾害年连发生,农民水肿病横行,饿殍遍野,惨不忍睹。

    水肿病全是营养不足所至。当时,每人一天三两,又要劳动,入不敷出,长此下去自然生病。那时,得这种水肿病的人全身浮肿,手脚无力,用手一压就起一个大窝窝,人见什么东西都想吃。粮食不够就找代食品,胡豆叶、芭蕉头、小球藻、野菜根等都用来充饥。后来这些东西都被人吃光了,有人开始想到吃观音土。观音土吃下后肚子发胀,不能排泄,几天后就被胀死。

    大黄家人口多,眼看都饿得不行了。大黄乘天刚蒙蒙亮且人少,偷偷背着背篓去集体玉米地里,偷摘了一背篓玉米回家充肌。事有凑巧,大黄偷集体玉米的事竟被我母亲看到了,母亲预感,碰见此事,将有大祸来临。

    这还得了!有人竟敢偷窃集体的粮食?这不是反了天了?大队革委会主任还说:叫我抓到谁偷窃集体粮食就送他去坐牢!

    偷玉米事件发后,大队革委会、民兵营长带领民兵背着枪就来到九队走访、调查。很快有人举报,说是看到我母亲刘秀琴,早晨从玉米地走过的,是不是她偷的?不清楚。民兵营长带民兵带枪,直接把我母亲五花大绑,押到生产队礼堂进行审讯。

    我母亲被民兵摁在地上跪着,双手向后背捆绑,像捆粽子一样捆着。汗水湿透了的衣服被绳索扎进几道深深的沟。

    母亲是个妇道人,没有见过多少世面,第一次遇到这种架势,母亲当时就被吓得要命,颤颤巍巍地连连说:不是我偷的,不是我偷的!并坦言,就是我们全家人都饿死绝了,也不会偷窃集体一粒粮食吃,何况自已又是戴着“四类分子”的帽子,绝对不是我偷的,不信你们到我家搜去!

    大队革委会主任和民兵营长等人听后分析,都认为我母亲说的话有些道理,她一个戴着“四类分子”帽子的人 哪有这么大胆子敢偷窃集体粮食呢?除非她不想活了。大队革委会为了慎重起见,一边派人去我家搜查,一边继续审问我母亲。

    革委会主任说:刘秀琴,你要老实交待!有人举报,你早上从那块玉米地走过的。你说不是你偷的,那你看没看见有人偷玉米了?你要是看到了不说,等我们查到了是谁偷的,他有罪,你也是同犯,就把你们一起押到县里去做窂。我母亲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就将自已早晨看到邻居黄德文偷玉米的事,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大队革委会主任派民兵营长带民兵到大黄家搜查。不出所料,果真是大黄偷的,在大黄家搜到了新鲜玉米棒子,锅里还有没吃完的煮熟玉米。此事一出,众人哗然。一个烈属户又是贫下中农协会主席的黄主席竟然会偷窃国家粮食?

    母亲被松绑了,母亲带着被捆绑的伤痕回家了,母亲咬碎了牙后,流着泪水又忙着去干活。我母亲身受屈辱不说,大黄夫妇还对我母亲结下了深深的仇恨。

    从此,大黄夫妇对我父母亲百般欺负、辱骂,甚至拳脚相加。整个大队人都知道大黄横蛮无理,但都是敢怒不敢言。大黄有事没事就找我母亲的茬,还咒骂我们,以解他大黄夫妇心中之火。

    一次,大黄家的一只鸡被黄鼠狼吃了。大黄夫妇正好借题发挥,曲生生地说是我父母亲偷吃的。大黄老婆对着我们家骂了三天三夜,骂你祖宗骂八代……大黄夫妇还不解气,大黄就在我们家树边再栽一排小树,他栽的树小,被我们家的大树给压住了,大黄想尽办法要弄死我们家的树,大黄先是把我们家大树的枝丫给截了。截了枝丫还生气,干脆把我们家一排大树的树头全给它锯掉。大黄夫妇看到一颗颗光秃秃的树杆时,脸上露出诡异的狐笑。

    我父亲放学回家,看到自已家树都光秃秃了,问大黄为什么要这样做。

    大黄理直气壮地说:不为什么,你家的树冠压了我们家的小树,我就要锯了它。

    大黄又指着我们家竹林边一颗大树说:还有那一颗,迟早也要锯掉它。

    又一次,大黄家一只生蛋的老母鸡不见了。不得了,天又塌了,世界末日到了。大黄的老婆从早到晚的谩骂,一连骂了几天不歇口,什么脏话晦气的话都骂出来。指着我母亲的鼻梁骂,我母亲跑回家关上门,一忍再忍。

    大黄又开始锯我们家竹林边那颗树头了。父亲跟他讲理,大黄不理不睬。

    父亲:如果你不讲理,那我们就到大队革委会去,叫他们评评理。

    大黄:去就去,我还怕你不成?

    于是,大黄跳下梯子,用大胳膊夹住我父亲的脖子,一直拖我们俩家L形的巷子里。身材高大的大黄腾出右膀臂,轮圆了拳头,照着我父亲的头部、脸上、胸部就是一阵乱拳。不到一会功夫,我父亲的脸上青一块紫一块的,眼眶也被打出了血。经过大队革委会调解结果是各让一步,不了了知。为什么?不为什么!就因为他大黄是烈属户,是贫下主席,就因为我母亲揭发他大黄偷窃国家粮食让他丢了脸面……。

    雨住了,风也屏住了呼吸。小南弯村变得很幽静。

    远处,一只鸟儿在啼啭,仿佛在倾吐着浴后的欢悦。近处,凝聚在树叶上的雨珠还在往下滴滴嗒嗒,落在路旁的小水洼中,发出异常清脆的声响。东方天地间,泛起一道道绚丽的曙光。新的一天开始了……。

    清晨,大地沐浴在晨风里,显得生机勃勃。邻居刘大妈家的鸡、鸭、鹅早早在房前屋后打着转儿等着吃谷子,气得刘大妈拿起竹杆把它们捻得鸡飞狗跳,老母鸭和大白鹅拍拍肥厚的翅膀一头跌在坡地上连滚带爬,径直往树林里跑。刘大妈嗓子里“呼噜呼噜”喘着气说:“跌死你才好!跌死你才好!你们就不能给我省点,去远处找点活食吃啊!”

    鸡妈妈带着小鸡,追着鸭妈妈争抢雨后从泥土里钻出来的美味蚯蚓,鸭妈妈扁扁的嘴吃起蚯蚓来既快又准,小鸡好不容易捕到一只蚯蚓,还叼在嘴里拼命的跑,其它小鸡发现了跟着就去哄抢。

    鸭妈妈吃饱了迈着四方步,摇摆着肥大的身子,慢悠悠的跳到湖水里仰着脖子喝起清澈的湖水,小鸡眼巴巴的看着鸭妈妈,自由自在地游荡在碧绿的湖面上,小鸡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已为什么只能和妈妈留在岸边,却不能和鸭妈妈一样在湖中戏水。

    四

    小南弯村要开村民会。妇女们有的在纳鞋底,有的在织毛衣,也有的什么事也不做,就干干地拉家常,男人们除了抽烟就是搓着臭脚丫子闲聊。一群天真顽童在追逐、嘻笑。

    李文标指导员来了,他看了一眼左手腕上的钟山手表:大家静一静啊,我们要开会啦。哎!哎!哎!你们几个小孩子,到外面去打闹。还有你们几个妇女也把手上的活放一放啊。

    妇女队长小佘,带头把纳鞋底的麻线快速绕在鞋底上,用一块干净的布包好后放在板凳头上,然后边转动着中指尖上的顶针,边听李文标说话。

    李文标:今天请大家来是有两件事,啊,第一件事呢,就是新来户陈师娘她要求我转告大家,特别感谢大家的帮助。陈师娘也说了,她要一家一家的拜谢。

    严宏广嘴里含着香烟,心里想:李文标,你这个家伙,一两句话就想堵住大伙的嘴,一会看你怎么收场?

    李文标:第二件事呢就是要尽快解决陈师娘一家人住房的问题。常言说得好:“鸡有笼,猪有圈”。我们人呢,也要有房子住是吧?今天主就要是请大家来,想想办法出出点子,做做好事。 他们刚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真是两眼一抹黑呀。大家还是“好人做到底嘛”。

    李加友:这家也给他们搬来了,还要我们怎么帮?那天扛树,肩膀皮都磨破了,到现在还曲生地疼。

    李文标:对对对,我知道大伙都辛苦,来来来,抽根烟。说着,李文标给每个男人都甩一支烟,给李加友老婆巧儿也甩了一支烟。

    李文标:这样的,今天上午我们几个人碰了个头,主题是要先解决陈师娘家的住房问题。如果房子问题不解决了,你让人家怎么安心生活呢?对不对?

    二魏:给陈师娘家盖房子没有问题,问题是这工分怎么办?

    李加友:对对,工分总要给的了。

    严宏广是村上的会计,他也有发言权,说: 这个你们放心!你们出的工分先由生产队先记上,等陈师娘家的房子盖好后,他家能上工得就安排去上工,到了年终决算时再在他们家工分里扣了还给你们。你们看这样行不行?

    聂兆:只要给工分,这有什么不行呢,反正都是干活!

    你一言我一语就说开了,大家一致认为这个办法可行。

    李加友看他们都不反对,他也没别要去做这个恶人了,在旁边附和说可以。忽然他又冒出一句来:那,那我再多说一句话,帮陈师娘家盖房子是可以,可每天茶饭问题怎么解决?

    此话一出,嘿!大家都认为李加友这话说得有理,给人干活总不能还背着锅吧?

    李文标听得明明白白,他李加友一惯鬼点子就多,从来不做吃亏的事。

    李文标说:茶水全天供应,另外呢陈师娘给我们烧中午一顿饭,早晚嘛就麻烦大家回家吃了。因为他们刚来,我看也没什么好吃的。啊,呵呵呵!

    巧儿:我也说一句行不行?

    众人一起看着巧儿奇怪,村里开会她可从来没发言过,今天她要发言?

    李文标:行行,你说说,我们大家听着。

    巧儿:听说陈师娘是地主,准是来躲挨批斗的吧?

    李文标大笑:哈哈哈,真笑掉我大牙了,你看陈师娘她像个地主吗?

    李加友一本正经说:哎,文标,地主脸上可没字噢。阶级斗争就不讲了?

    李文标:怎么不讲啊,当然要讲了。

    会场上一阵骚乱,本来房子就小人又多,抽烟抽得里面烟雾弥漫,就觉得更烦燥。

    李文标立即阻止:好了好了!一个一个地说嘛!都抢着说一夜也没个结果。

    经李文标一阻止,噪音立刻就安静下来了,但是每个人的眼晴里都流露出一种好奇的神情,有点不知所措的感觉。很快,大家都把目光紧盯在李文标身上。尤其是严宏广,他始终都一动不动地在抽着他的烟,他眯着双眼,看似是那么的平静,私下里却暗流涌动。

    严宏广说:大家别乱叉,听文标讲完嘛。其实,文标早就对他家的家庭情况做初步了解了。文标,还是你跟大家说说吧。

    李文标怔了一下,立刻心里明白,(严宏广)你这个狗头军事,还真的用对了你,今天李加友在将我的军,关键时刻还是你来帮我解围,要不然我还不知道怎么个下场呢?

    李文标:噢噢!这件呢还要从头说起。大队邢书记早就吩咐过我们,每户办理迁入证的时候,让我们把把关,多了解了解迁入户的基本情况,包括对新来户陈老师家我们也作了初步了解。大家都知道,啊!陈老师是个人民教师,在这么多年,这么多运动中,他一直在教育岗位上为教育事业兢兢业业,他为人忠厚老实,遵纪守法。听说他教的学生还在我们省里当大官呢,这些个大官还经常回来看望陈老师和他们一家。你们说,一合格的个人民教师,他的爱人能是坏人吗?

    话刚说完,李文标自已都觉得这话说的没水平,好在没有一个人跟他没顶撞,要不然还真的叫他这个指导员下不了台呢。

    李文标的爱人小佘也听出来了,于是赶紧接住话往下说。

    小佘:昨天文标告诉我,说陈师娘一个妇道人家带着几个没成年的孩子,那夜一场暴风雨,那真叫为难人家一家人呐。一阵狂风,硬是把挡露水的农膜吹了个底朝天,哎呀,那个大雨下得就好像倒下来的,被子湿得就跟在水里捞上来一样。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陈师娘只好把三个孩子,送到邻居刘大妈家堂屋地下躲雨。都是女人呐,将心比心,都睡在被窝里的时候,人家陈师娘一个人硬生生地站在的暴风雨中哭了一夜。人家哭什么呀?是委屈了人家啊!第二天早晨,陈师娘除了眼睛红肿外,就跟没事似的,洗衣、做饭,还要整理那么多杂乱的东西。

    唉!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坚强的女人,我要跟她比一个零头都不够。

    小佘说着说着,嗓子里硬堵了,眼也花了。几个妇女也都连连点头,擦拭着眼泪。

    聂兆贵:哎呀文标,“吃饺子捻硬的捞吧”,你就干脆了说吧?

    大家都说:对对对,你就干脆说了。

    李文标:具体情况有严宏广负责预算一一记帐。木材应该没有问题了,他们家已经带来了很多楿椿树。宏广,还是你去南埂跟韩师傅说一声,陈师娘家的木工活还是请他来做。

    唉!现在头疼的问题就是墙土了,你们都知道,这才两年吧,兆贵家的墙壁开那么大的缝,一个小孩子都能钻得进去。大家都动动脑子,有没有什么好办法不叫它开缝呢?

    坐在旁边一直没说话的五爷咳嗽了一下,大家都知道五爷一咳嗽就是要说话了。五爷是小南弯村最年长的人,全村人都叫他五爷。说句不好听的话,“生姜还是老的”。

    五爷清了清嗓子,吐了一口重痰:原来,我们在原地取土垒墙省时省力,但是你们看到了,不到两年时间墙就开那么大缝,冬天钻冷风,夏天钻热风。 听说在湖滩上挖草泥块垒墙,垒一层捶一层而且墙壁的两边也要捶,直到把两边的草捶到泥里去,这样的墙壁干了后能用十年八年没问题。

    李文标一拍大腿:五爷的办法可行!

    大家一听,也都说五爷说得办法好。于是,李文标当场决定按照五爷说的方法试一试。这时,群众的热情一下子被调动了上来,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得来劲。

    李文标见到时机已经成熟就把房子上面没稻草的最大难题说了出来。

    李文标:大家静一静啊,现在主要难题已基本解决了,目前就是上盖问题有点困难,他家新来的,没有上年的陈稻草,你们说怎么办?

    李文标说完就用异样的眼神瞟着严宏广,而严宏广知道他李文标在瞟着自已,因为李文标的话一出,如一颗定时炸弹正等待爆炸。可他严宏广却心若止水一般,死活就当没看到一样,装模作样。李文标也是个精明的人,他早已经知道严宏广是在装模作样,实际上李文标心里清楚的很,每次到了关键时候自已下不了台,他严宏广肯定会第一个站出来给他解围。这点,李文标太了解他了。

    聂兆贵:先把生产队里的稻草借给他们盖房用。(话音刚落)

    巧儿(跳起来):不行不行,那是生产队牛的吃草,还有几个月新稻草才上来,拿什么来打豆包喂呢?

    巧儿和五爷是生产队安排他们俩个人专门放养集体耕牛的牛官,所以她要为耕牛着想,这点没有错。

    但是,聂兆贵说也似呼有理,生产队的牛草多且吃不完也是浪费,先借用一些牛草,等新稻草上来又能补充,若是牛草真的不够牛吃了,生产队还可以出面到邻队借调一些稻草。

    聂兆贵:活人还能给尿逼死啊?一来新稻草马上就要上稻场了,二来去年留的陈甘草多牛吃不了,再说了,就是牛不够吃了,指导员还可以找其他生产借调牛草嘛。

    会场顿时议论纷纷,众说芸芸:公讲公有理,婆讲婆有理。

    李文标瞟了严宏广一眼,但还快就收了眼眉。心想,狗日的严宏广,你怎么还不想个好办法来解燃眉之急。严宏广想,还没到火候,你就“自作自受”吧。

    李文标:嗯,大家还有没有说的啊。

    李文标看到五爷坐在墙壁边上没说话。就对五爷:五爷,您是长辈,您也放养这么多年牛了,对这个问题你说说看呢。

    五爷习惯地用烟窝敲在板凳腿咚咚作响:好,既然文标叫我说,那我就再多说几句,如果说错了,就当五爷爷老糊涂了啊!呵呵呵!

    五爷:陈师娘家盖房是个大事,总不能等到房子都上梁了,还没有稻草盖顶是吧。巧儿和兆贵说得都在理儿,就目前这种状况来看,借用生产队牛草的事你们要三思,帮助解决陈师娘家当前的困难是好事,没有错,但是,你们必须要保证集体的耕牛不能饿着,眼瞅着就要秋收秋种了,牛要是掉了膘干不了活那可不是你我能担待得了的。再说了,既然能借到草何必要去“脱裤子放屁找麻烦呢?”。

    五爷的话一摞出,让在场的人个个赞叹不已。严宏广心里实了,终于有五爷帮他解了围。李文标心里却一直在骂严宏广,散会后我再好好地收拾你!

    李文标笑着:对对对,还是五爷说得对,干脆先去邻队借陈稻草。

    大兰憋了半天没说话,现在终于轮到她说话了:哟!五爷,你这头虎终于出山了啊?你一出山就震倒了一大遍。

    五爷:我要是头虎,第一个就吃了你这个大美人!

    大兰:哟!五爷,吃我你是不可能了,除非你还能长出一口好牙来。五爷,你天天吃美女还不够呀?

    巧儿在旁边突然“扑嗤”一声笑,然后将手搭在五爷的肩膀上说:五爷,还真没看出来呀, 跟你放牛这么多年也没听你说这么多话,你一生吃了多少女人哪?哈哈哈!。

    五爷:去去去,勾肩搭背的做什么呀,叫人瞧见了还以为我们俩怎么了呢。

    巧儿:瞧见就瞧见,瞧见了又能怎么样?反正我们俩天天在一起,这么多年了说嫌话的人还少呀,也不在呼多一两个说嫌话的。

    五爷:说什么东西,听不懂,我走了。

    巧儿的男人李加友坐在旁边脸上挂不住了,摧着巧儿说,走走走,老娘们一天到晚就知道叨叨,叨叨。

    李文标:就这么定了,如果大家没什么事的话今天的会议就到这里,散会!

    五

    李文标和严宏广俩个人一前一后走着,李文标紧赶几步追上严宏广就骂,你这个家伙怎么搞的?关键时候你怎么掉链子?

    严宏广笑了笑:呵呵呵,五爷不是帮你解围了嘛。不过,看今天这架势,我还真为你担心了一把。

    李文标:放你的狗屁,你看什么看?要是五爷不出来说话呢,你就一直坐那里屁没一个?

    严宏广:呵呵,五爷今天真行啊?

    李文标:你别跟我打叉!说你…….

    严宏广打断了李文标的话,大喊:韩师傅韩师傅!我正好找你有事。

    韩木匠:文标,宏广,你们找我什么事啊?

    李文标:韩师傅,这样的,我们队里又来一户姓陈的新来户,他家要盖房子,正好你对大木又在行,所以木匠活还是请你来做。

    韩木匠扶了扶老花镜:做大木那我到是没有问题,关键是我的徒弟小周回他老家了,过几天才能回来。

    严宏广:不急的,还没开始动工呢。哎,文标,十天左右能上梁吧?

    李文标算了算:今天是六号,七、八,就八号开工吧,。

    韩木匠:照这样算,应该没问题。

    李文标:那好,就事就这么定了,具体盖多大房子,过几天我到实地量好后再做决定,好不好?。

    韩木匠:行行行,哎!文标,新来户他是从哪里迁来的?

    李文标:我都忘记问你,你老家也是江洲的吧,这个陈老师就是江洲的人。

    严宏广开玩笑说:好了,好了,你的工钱要泡汤了。

    韩木匠:那有什么关系呢,是老乡送点报工也没事的了。我去看看究竟是哪个陈老师,他家墩基在哪块?

    严宏广:在刘保华家边上,我们村最北边嘛,你正好去看看木材够不够。

    韩师傅:行行行!

    韩木匠把手往后一背,驼着身子就往村北边走。韩木匠边走边想,江洲有几个陈老师,会不会是九队的陈老师家?不管是哪个陈老师,他们怎么又到这里来呢?想着想着就到了刘保华家,遇到了刘保华,刘保华站着问韩木匠:韩师傅,你怎么到这块呀?

    韩师傅:哦!听文标说,你们队又来了一户新来户,我来看看。

    刘保华手一指陈家:嗯嘞!你瞧,不就在这里嘛,人在那边顺东西了。

    韩木匠:好好好,你先忙,我去看看。

    刘保华追着说:在我家吃饭那?(保应那边人客气话,不管什么时间,见到人就叫你在他家吃饭)

    韩木匠早就知道他是客气话,也没当真。但是为了礼数,韩木匠也只好说:不了不了,一会回家吃,翠花妈还在家等着呢。

    刘保华:嗯嘞!那就不留你啦!

    韩木匠三步并二步就往堆着杂物那边走。刘保华站在他自己的墙角处窥看。他习惯了早年当保长那会,村里来任何人都要向他汇报。何况邻居是新来户,他更要仔细地打探一番。

    韩木匠喊:人呢?你家人到哪里去了?

    陈师娘弯着腰抬头问:谁呀?

    六

    自从陈师娘来的那天夜里下了一夜的大雨,之后,就好像雨下完了似的,一连八天八夜没有下一点雨而且一直风和日丽,直到我们家的房子盖好。只是十六上梁那天,下了一阵小雨后就停止了。韩木匠说:这叫洗梁,是个好兆头。这也算是老天的安排与眷顾吧。要么就是那天里陈师娘站在暴风雨里大哭了一夜,感动了天庭。

    母亲那夜淋了不少雨水,加上劳累过度,母亲不久又生病了,还是胆总管结石发炎。我心又像狗抓的疼痛,我恨不得把自已的肝胆摘下来送给母亲,那样母亲就不再疼痛了。母亲被送往乡医院住院治疗,正值农忙时节,我和姐姐轮流去医院照顾母亲。

    母亲住院几天,还是不吃不喝,每天要靠打数瓶点滴和喝中药,来维持生命。

    给母亲治病,欠了医院不少的钱,     我们都盼着父亲回来,只要父亲回来,欠药费的问题就能解决了。

    又该轮到我去照顾母亲了,我满头大汗地轻轻推开房门时,母亲睡在发黄的白色被子里,只露了一点点脸。我慢慢地走到母亲身边,看着母亲憔悴的面孔,我弯下身将母亲的手轻轻地托在掌心里,借着从窗户射进暖暖的阳光静静端详她。隐隐地,鼻子有些发酸。然后,眼前一片模糊。泪光中,叠印在我眼前的是母亲那和善慈祥的面容。

    妈妈睁开蒙胧的眼睛看着我:冬冬,你来了?

    我:嗯,妈,你感觉好点吗?

    妈妈:就这样了,有啥好不好的?不疼就是好了!过了一会儿,母亲叹气,唉!你父亲又不回来,欠了医院很多钱,一会护士又要来催,要是你父亲能回来一趟就好了。

    我看着母亲的样子,我真想跑出去大哭一场。

    我:妈,你别多想,问题总会能解决的。说不定父亲已经在回来的路上了。

    妈妈:嗯,但愿吧。

    护士进来了,一直脸上笑嘻嘻的,怎么突然间拉长了脸?

    护士硬生生地:十一床,量体温!母亲张开嘴,护士将体温表插入母亲舌头下面含着。冷冷的甩了一句,十一床,你家送钱了吗?

    母亲从嘴里拔出体温表:我孩子他父亲是公办老师,在外地教书,就在这几天就要回来。

    护士指着母亲的体温表:放回去,放回去!听好了,再不交钱,院长说就要停药了。

    母亲嘴角动了一下,我站在母亲床边也没说话,毕竟欠了医院不少的钱,护士说两句难听的话也是要吧理解的。

    七

    父亲果真回来了。父亲一个人徒步行走了一天的山路,到小南弯村新家时,已是傍晚了。父亲得知母亲生病后,父亲在二哥和姐姐的陪同下,又从小南弯村走了十几里路,才到乡医院的。当父亲跨进医院病房时,我看着父亲时忍不住抽泣了。父亲摸了我一下头后走到母亲身边:秀琴,你现在怎么样?

    父亲看着母亲憔悴的眼神,迟疑了好久,内心很歉疚,很惭愧。

    母亲发白的嘴唇在颤动,眼睛盯着父亲,那眼神像无数道强光径直刺向父亲的眼。父亲本想安慰母亲,话又吞了回去。忙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微鼓的信封递给我母亲:不知道你生病了,只代这些钱,如果不够,我再想办法,你要安心养病。

    父亲的短短几句话,多少给母亲一些安慰。母亲之所以用那种眼神盯着父亲,其实,母亲是以一种复杂的心理变化,来看父亲的,有关心,有敬佩,也夹杂着丝缕的反感。当母亲和父亲眼神交织在一起时,很快又变得平静了。当时我们年青,并不懂这些。只是长大后才真正了解。其实,目光接触就是一种身体语言沟通方式。

    母亲:你一天走这么远的路还要来看我,你吃晚饭了没有?

    父亲:我不饿,回去再吃。

    母亲对女儿小霞:小霞,你没烧饭给你爸爸吃呀?

    小霞:爸爸听说你住院了,非要见到你不可。

    母亲:小霞,倒一怀水给你爸爸喝,走了这么远的路,一定又累又喝了。

    其实,母亲是心疼父亲了。她也不恨父亲,搬到小南弯村总比在江洲被人欺负好。这里人都尊敬我母亲。自打上次巧儿说过一次母亲是地主成分,被李文标大骂了一顿后,到现在再也没人提一个字了。单这一点来说,母亲还是很欣慰的。

    父亲一生没怎么劳动过,更别说过重的体力劳动了。干瘦归干瘦,他却总是精神头儿十足。他一天徒步行走五六十里的山路,肩上还挑几十斤香椿树苗。我感觉父亲真的很了不起!父亲四十八年里,也没走过这么远的路程,说他走这么远的路不累肯定是假的,是一股什么精神和力量在支撑着他?是对家的眷念,对我母亲的担忧。

    父亲:没事没事,今天我还挑了几十颗香椿苗来了,栽上后几年就能成材。

    母亲:唉!挑着树苗走五六十里路?你也真能折腾,从来也没见到你干这么重的活。

    姐姐坐在母亲的身边帮母亲理着乱发:爸爸能走来说明他身体好呗。

    二哥:让你走回来,你不哭鼻子才怪呢。

    母亲:小霞,家里的小鸡没少吧?

    小霞:哎呀,这里的黄鼠狼真坏,昨晚听到鸡笼一阵惊叫后,我赶忙起来一数,就少了四只小鸡。

    母亲有气无力:晚上把猫洞堵起来。

    小霞:哦

    母亲又想说我姐姐几句的,可没力气了。母亲停了一会鼓足了力气:少了就少了,回去我再买几只小鸡添上。

    母亲:小霞,回去后你要记得烧饭给你爸爸吃,要多放点油。

    小霞:嗯!

    母亲又问我二哥:朋年啊,你现在干活累不累?

    朋年:不累!听刘定余说,明晚就要加晚班脱粒稻谷了。

    母亲半天才说一句话:噢,晚上加班要多穿些衣服,干活要工勤快些。你们年青人,累了好好睡一夜就没事了。

    我母亲只要腹部不疼痛,她就比什么都高兴。过几天出院在家待不了二天,她就要下地干活了。每天除了睡觉,她永远不会闲着。你会有种感觉,她一点儿都不累的。洗衣做饭养猪喂鸡,家里一大半的活都是她干的。

    护士又来了:十一床家属,病人要休息了,你们怎么还没走啊?

    父亲:好好好,我们马上就走。

    护士走到病房门口停住脚步回过头来看着我父亲:你是十一床家属?

    父亲兼和地:是的,给你们添麻烦了!

    护士:听说你是公办老师?你教什么课?

    父亲:我的主课是教语文,可现在教师缺乏“小五门”我都教。

    护士:哦,我知道,我母亲和你一样,她也是小学老师,经常听她提过。那你现在每月能拿多少工资?

    父亲:不多,每月四十五块五。

    护士惊叹到:呀!还不多呀!我母亲每月就拿二十八块五。

    父亲笑笑:可能是地区差吧。

    护士:地区差?都是老师,这也差得多了吧?

    护士转过身子又回头:十一床家属,你爱人欠了医院不少钱了。

    父亲连连:知道知道,你瞧,钱我都带来了,明天就补交上,如果不够,我回去就再借钱。你们放心,我不会少医院一分钱的。

    护士走了。

    父亲对母亲说:让他们三个回去,我在这里照顾你。

    母亲:不行,还是冬冬留下陪我,你带他们俩个回去休息,走吧走吧!

    父亲带着我二哥和姐姐回去了。

    八

    父亲回学校已经几天了。母亲出院时还欠乡医院五拾八块三毛四分钱,由医院金医生给我母亲签字担保,等父亲下次回来时还给乡医院。父亲的确是个诚实守信的人,欠了人钱就一定得还。

    根据乡医院金医生多年临床经验,他家又是世代中医,特别对治胆结石和胆囊炎很灵验。金医生仔细阅读了我母亲十多本病历后,根据我母亲的病灶,得出结论。

    基本确认为:结石在胆囊管崁顿引起梗阻、胆囊内胆汁郁积,浓缩的胆盐损害胆囊粘膜引起炎症。虽然胆囊切除了,但是胆总管和肝管内结石还在,而且术后带来很多并发症。一旦受凉、劳累生气就会发炎发作。

    临床表现:突发性右上腹持续性绞痛,向右肩胛下区放射,伴有恶心、呕吐、发冷、发热、纳差、腹胀,有黄疸等。

    根据上述表现,金医生给我母亲采用了,中、西医集合治疗方法:容石排石,消炎止痛,辅助理疗,按定拖药。三个疗程下来,容石排石,消炎止痛,效果明显。

    出院那天,金医生特别叮嘱我母亲,要注意保持精神舒畅,因愤怒、生气或焦急往往引起胆绞痛发作。要注意饮食卫生,要注意食生冷油腻,饮食不宜过饱。要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生活要有规律,避免受凉。只要做这些,病情一定能得到相应的缓解。

    这次父亲回来,还带着五弟回来的。五弟第一来小南弯新家,感觉特别新鲜,总是看看这摸摸那的,还问个不停。

    母亲能下地干些轻活,帮姐姐在灶间烧火。

    二哥在编织挑土的“络络”(当地话)。先用三个手指粗的柳条在火上烤软后越成D状,中间再编织成网,D直线的两端和半圆中央各栓一条绳子呈三角形,绳子上端系在扁担头上。扁担两头各系一个“络络”挑土。为什么不用箩筐而用“络络呢?”这是有讲究的:原来,我们老家是沙土地,沙土不粘箩筐,而小南弯村是粘土,只能用拳头大小的网状“络络”了,用它倒土时就不会粘。“络络”最大的好处就是站着倒土,不像我们老家的箩筐要人弯下腰去倒土,既省时又省力。这也算是人类文明与智慧的结晶吧。像这样前所未有的新生事物,还有很多。

    父亲在帮我二哥搓麻绳,父亲搓的麻绳又均匀又好看,我给父亲递麻坯。只有五弟闲着没事干。

    五弟:你们家的墙壁怎么跟我们家的墙壁不一样?你们家的墙壁长毛了。刚才来的时候,我看到房顶上怎么还用网子网着呢?这地怎么开这么大的裂缝了?

    全家都笑了,也没人理他。

    我:五弟,你有十万个为什么吗?如果有,你统统说出来,我都告诉你。

    五弟发怔了:你先回答这些,等我发现了我再说。

    我:首先,那边的房子已经卖了,不属于我们家的了。这个家才是你真正的家。这个墙壁不是长毛,它是用草块垒成的墙壁,能抗开裂防脱落。至于房顶为什么用网子网着,我也说不清醒。我说:妈,为什么我们家房顶用草绳网?

    母亲笑呵呵地说:为什么这儿房顶上都罩上网子呢?原来呀,这边的房子特别矮,捣蛋的鸡就会飞上去划草找虫子吃,鸡一划房顶上的草就会掉下来,房顶上的草掉下来了,就会怎么样啊?

    五弟:就会漏雨。

    母亲:对,五弟真聪明。当然了,给房子网上一层草绳网,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这里经常刮大风,罩上网子,大风就吹不跑房顶上的草了。

    五弟:真神奇,一个小小的草绳网,还有这么多好处呀。

    二哥:听本地老人说,此地地表易开裂隙,是因为这里的土层属荒漠碱性土。是土块结构坚实的白土层,土质常有锈斑和石灰结核。该土质粘重,结构紧实僵硬,胀缩性强,易开裂隙。

    姐姐忙着炒菜插一句:过几天你赤脚走走看,就知道这里土粒的厉害了。

    父亲:嗯,说的没错,抽空我带些土壤省城化验一下它的结构分子,如果像老二说的那样,可能土中含了某些有毒元素。

    我二哥大叫:啊!有毒?

    母亲阻止:没有根据的话是不能别瞎说的。

    五弟:我还和爸爸回洲上去,还是洲上的沙土好。

    父亲:给你联系好了,明年你就过来读书。

    五弟打岔说:还有最后一个问题,为什么这里的房子像小火车一样,一节一节的?

    父亲:那是这里的地理条件,是顺着弯着的湖岸,一留一留地盖的。因为草房矮,又是

    弯弯的。所以给你的错觉就像小火车一样,一节一节的。

    五弟:还有一个问题。

    姐姐:就你问题多,吃饭了。

    姐姐又温柔地:五弟,来,帮姐姐拿碗筷吧,五弟有多久没吃姐姐烧的饭菜了?

    五弟:妈妈和你们搬过来就没吃姐姐烧的饭菜了。

    姐姐:那五弟今天是不是要好好尝尝呀。

    五弟:嗯。

    母亲吃的和我们不一样,其实,母亲吃的很简单,就是将米饭在热锅中捣烂成锅巴后淋上开水呈糊状。说真的,那也只是在保命而已。母亲长期没有营养,干瘦干瘦的没有一点力气。母亲很想和我们一起吃。那样,母亲心理上就会感觉自己是一样健康的人。

    九

    秋天,在一场紧张的收割之后,转眼间一切都褪了颜色,一望无垠的土地苍黄地裸露着。当凋零的树叶随着清凉的秋风,从眼前划过一道道优美的弧线,在空中旋转起舞的时候,秋天的气息已被渲染的越来越浓烈。

    乐观的人看秋是喜的,因为他看到的是一年的收获,辛勤劳作后的回报,硕果累累秋实满苍的喜悦与知足。而悲观的人看秋是悲的,眼睛总盯着枯叶败枝,满眼的凄凉与悲怆。同一事物却因心境不同,产生了截然相反的效果,看来事事皆与心境有关。

    我抬头看着天,不经意映出了老家的儿时伙伴,还有一起长大的发小,邻居大黄家的五丫头,阿凤。

    我家搬家前一天,我对阿凤说了第后一句话。凭我对她的了解,如果我再不找她,她也不会主动来找我谈话。我知道,谈了也不会有结果,但是我还是要跟她道个别。我知道她会作怪我,怪我早就在准备搬家了,一直到搬家前一天才告诉她。

    我:阿凤,我们家过几天就要搬走了……

    阿凤低着头,轻轻地回答我:噢了一声后,她脸上就没有了表情,也没有再说什么话,只是搓着白白细细的手,在想着什么。我发现她的嘴角在动,真的在动,但是最后还是没说话。

    从我记事起,我们就在一起长大,一直是玩伴,后来又一直是同学。我知道她在想什么,可我就是不愿意在她面前说我们两家大人的事。她也清楚我在想什么,如果不是两家大人的事,说不定我们俩会有很多故事。

    恰恰相反,我和阿凤到此为止,一切就跟一场梦样,让我在他乡对着永远也数不完的点点星空发怔。即使一切发生了一点点变化,毕竟,那里是生我地方,无论变化到什么程度,我的梦始终与那一遍热土紧紧相连。

    我和二哥第一次到韩二妈家拜访,其实就是去玩。刚搬来不久,没朋友玩很无耻。

    韩二妈家住在南埂村,和我们小南弯村是邻村。韩二妈家有俩个女儿,大女儿叫翠花,小女儿叫翠芸。姐妹俩的年龄相差很大,姐姐翠花大妹妹翠芸十多岁。

    我和二哥走到南埂村时,拐个弯就是翠花家。一进门,遇到韩木匠的老婆郭文玉,郭文玉怀里抱着熟睡了的小女儿翠芸,大女儿翠花趴在一张不大的饭桌上看小说书。小饭桌是靠在墙壁上的,韩二妈和翠花面对面坐的,留下中间一方空着。翠花见到我们上门拜访,咧咧嘴笑一笑,就算是打了招呼。

    二哥:韩二妈,我和冬冬来看你们,韩二伯呢?

    二哥叫我也喊她韩二妈,我就喊了一声韩二妈后就再也没说话了。

    韩二妈:“啌啌!”哟,你是陈老师家老二是吧,他是老三?嗬嗬嗬!

    二哥:是的,排行算老四。

    韩二妈:“啌啌!” 女孩子不算!

    翠花好奇:他上面明明有个姐姐怎么不算呀?

    韩二妈:“啌啌!”捣你妈的,你就知道顶嘴,快去搬个板凳让他们兄弟俩坐坐。

    翠花:端就端,骂什么人呢?转儿笑笑说,好在也不是骂我的。嘻嘻!

    翠药搬了一张长板凳,放到我二哥屁股后面,又继续看她的小说书去了。看到起劲时还发“咯咯”声音。

    我是挨韩二妈边上坐,二哥是坐在翠花边上的。这样就巧合地形成对视角度,让我直观地看到翠花桌面以上的身段和面容。而我的二哥只能侧着身体和韩二妈说话,从角度来看,二哥是背对着翠花的,这点无疑。

    翠花在站起来搬板凳的一瞬,我看到她一身穿着部队军人才穿的军绿装,脚下穿着军绿鞋。两个长长的辫子在军绿装上扫来扫去。她圆圆的脸,笑起来挺好看的。

    我和二哥坐在翠花搬来的那条长板凳上不敢动,屁股一动弹,板凳就“咯嗞咯嗞”地响。都说木匠家的板凳三条腿?我看真的没错。

    韩二妈问:“啌啌!”你们刚搬来还不习惯吧?

    二哥咂嘴:嗯,有点不习惯!

    韩二妈:哈哈哈!没事的,过一阶段就习惯了。我们刚来时也不习惯,你瞧,现在不也习惯了。“啌啌!”

    韩二妈突然想到:你们兄弟俩吃晚饭了没有?

    二哥:吃了吃了。

    我抬头想回答来的,可听到二哥说吃了,我也没必要再说了。头一抬,正好看到对面墙壁上贴着的伟人像。

    我二哥又问一句:韩二伯呢?

    韩二妈:“啌啌!” 哦,你二伯给人家做活还没回来。呀!翠花,平时这时候你爸爸他回来了嘛,今天怎么事呀?“啌啌!”

    翠花在看小说书,根本就没听她妈妈说的话。

    韩二妈大叫一声:你爸爸怎么到现在还没回来呢?

    把翠花吓得一跳:我怎么知道他为什么没回来的,和小周在一起,你怕什么?

    小芸吓醒了:妈呀妈地哭。

    韩二妈哄着抖着翠芸:哦哦,不怕不怕,芸了嗳,吓了回来哟,芸子嗳,吓了从东南西北回来哟。

    翠花大叫:妈,你叫魂呀?

    韩二妈瞪眼:你懂个屁,魂要是在外面时间长了长了毛,就难叫回来了。

    翠花:咦!别叫别叫!

    听到韩二妈的叫唤,我也想到我五弟小时候,妈妈也是这么给弟弟喊“喊魂”的。听起来真的瘆的慌。

    小芸又睡着了。

    后来,我和二哥又去了翠花家“拜访”了几次。都是晚上去的,每次也是二哥和韩二妈或韩二伯聊的多,我一直说话不多,问一句我就回一句。

    有一次去韩二妈家玩,韩二伯也没回来。翠花还在看他的小说书,小芸还是睡在妈妈怀里。韩二妈说等韩二伯回来再睡觉。好像是没有话聊了,韩二妈说:我给你们讲了故事吧。

    翠花听了一笑:呵呵,你能讲什么故事啊,说完,头也没抬又看她的小说书了。

    我和二哥来精神了,还是第一次听故事。

    韩二妈在说话之前,先“啌啌!”两下。想了想,又笑了笑:说有一个卷烟厂的女工,相了很多次亲,就是没有一个如她意的。她脑子一热,就想了一出“听天由命”,荒唐到底的馊主意。

    她在纸条上写道:“若女子得到此条,以姐妹相称;若男子得到此条就结为夫妻;若丢进水里或扔在地上,愿终身不嫁,天地作证,决不食言!”。写上联系地址和姓名后就将纸条卷好塞进香烟里。

    就这样,那一包(征婚)香烟就像风一样,刮得无影无踪了。刚开始,女工还盼着有哪个年青人拿着纸条来找她,可时间久了,把这件事抛到了九宵云外。

    ……

    故事很长。我走神了,后面讲什么,我几乎没听清楚,我又继续听…….

    翠花也听迷了,突然问:那后来呢?

    韩二妈:捣妈的,我怎么知道他们后来呀。嗬嗬嗬,“啌啌!!”

    韩二伯回来了。

    我和二哥站起来叫了他。

    二哥:明天生产队里堆草堆,我在二步接草。

    韩二妈:哟,那么高的草堆,你上过吗?

    我二哥:没有,还是第一次上。

    韩二妈:我告诉你噢,两腿要站隐,身子要向后靠,尽量往草堆上靠紧,钗草时,要一股气就要上去,不能拖泥带水。(这次说话没鼻响)。

    韩二伯从眼镜外面看着韩二妈:策呢,就像很懂是的。

    韩二妈:“啌啌!”你懂?你懂你说说看呢?真是的,“没吃过猪肉,还没看见过猪跑呀”。

    十

    岁末的天气潮湿寒冷,阳太也是懒洋洋地探着脑袋,慢慢地爬了出来。

    李文标的铁皮喇叭又响了。

    ……

    (待续)
郑重声明:任何网站转载此小说时一定要把文章里面的联系方式和网址一同转载,并注明来源:原创剧本网www.ju20.com 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代写小品
关于我们 | 代写小品 | 编剧招聘 | 投稿须知 | 付款方式 | 留言版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剧本创作 | 编剧群 |设为首页

本网所有发布的剧本均为本站或编剧会员原创作品,依法受法律保护,未经本网或编剧作者本人同意,严禁以任何形式转载或者改编,一但发现必追究法律责任。
原创剧本网(juben108.com)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UserData} {$CompanyData}